查看原文
其他

码头水鬼 | 米兰·昆德拉先生,一路走好!

水中岛 码头水鬼 2023-08-06




码头水鬼 | 米兰·昆德拉先生,一路走好!



米兰·昆德拉先生,一路走好。


我们这样的特殊意识形态环境里是很难诞生您这样的作家的。“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很多时候是不被“允许”的。还记得第一次购买您的书,也就是《不可承受生命之轻》是高三初期的一个上午,我与同学去山东省泰安市的一家书城,花三块钱买了一本盗版,细读过后还找到了六个“错字”。错字与别字是不同的,但是都被糊涂虫们搞成了“错别字”,错误地“行走”江湖多少年,延误了一众文学青年。


最近创作电视剧剧本,精神上高度紧张,常常因一点点声音而失眠。从本质上讲,创作是一种消耗,它需要破坏原有的认识,以及对待环境所形成的习惯。比如一日三餐,早晨面条中午馒头晚上米饭,这是“固定式”,文学的东西就要打破这种习惯,或者让某种生活“排序”进行颠倒。这是一点点感触,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观点。我不太喜欢用“熄灭人类行走的孤灯”形容一个伟大作家的离世,即使他的作品足够伟大。人类是渺小的,渺小到可以忽略不计。如果以上帝角度去看,人可能连蝼蚁都不如,就像灰烬。灰烬的思想根本不值得上帝去思考。大概他老人家只是用“灰烬”创作了某个“ 沙漠景观”。


刚才在朋友圈里转发了阿多尼斯的诗。这类作品只因他的“伟大”而被引进,我也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如果这首诗是国人写的,大概率是无法产生影响力的,阿多尼斯,或者米兰·昆德拉也会消弭于众人。因为,他们的作品不符合我们所处的环境,意识形态拒绝这类作品,“山丹丹花开红艳艳”将会引领……当然也有一些作家意识到这一点,语言的国际化,思想的国际化,保持着自我意识的独立性,不被当下主流创作环境所强奸,有可能诞生好作品。


十多年前我也因长篇小说《独奏者》被封禁,十年时间给了一个人什么?消沉还是彻底的泯灭?都不是。十年里,一个人会继续工作,生活,娶妻生子,哪怕他摆过摊、打过螺丝,以最卑微的形式混迹江湖,也会承受着人生的“重担”。所以说,人是可以承受生命之重,却无法在“生命之轻下”苟活。这又是为什么?究其原因,还是对世界的认识不充分,缺少精神和灵魂上的驻足。您说:“负担越重,我们的生命越贴近大地,它就越真实。当负担完全缺失,人就变得比空气还轻,就会飘起来,远离大地,变成一个半真的存在。”


我不确定自己还能活多久,我也常常思考:活着意味着什么。我想起1929年维特根斯坦在拉姆齐的催促下回到英国剑桥,凯恩斯回忆:“上帝到了。我在5点15分的火车上接到了他。”他把维特根斯坦形容成“上帝”,而真正的“上帝”却在上面看着。上帝只是偶尔“施舍”给人类智慧,面对“终极”,不会给你太多提醒。最后我们只能通过上帝给予维特根斯坦关于“回到生活”的感悟中去体验,或者就像约翰·洛克进行的自我总结:自己是一个劳动者,只是在清理通往知识的道路上的一些垃圾。


当然,您给了另外一种答案。您说:“活着,是为了爱。”那可能是您与儿子去庞普维尔打猎时所感受到的,“快乐是人生的真谛。”就像你提到野生动物专家西尔维斯特·索罗拉说的那句:“生活中每件事的发生都为人们提供了一个选择爱、克服畏惧的机会。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情都是由于选择了爱的结果。”这个答案可能也是您对“活着意味着什么”的一种终极认识和感受。


至于那个高高在上的“上帝”,他居住的地方太高太远,脱离了引力,远离了大气层,属于生命的“禁区”,所谓真正“诗意的栖居”可能也是一种自欺欺人。


码头水鬼:80后山东人,从事图书出版与影视传媒工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