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市值超7个茅台,“绿巨人”杀疯了

荣智慧 南风窗 2024-03-17

作者 | 荣智慧


唯物的中国芯片产业深度观察


2月22日,“地球上最重要的股票”英伟达,股价飙升16%,创华尔街史上最大单日涨幅。当日市值约增加2770亿美元,总市值达到1.96万亿美元,一举超越亚马逊、谷歌,仅次于微软和苹果。

 

23日,英伟达市值一度突破2万亿美元。从1万亿美元到2万亿美元,英伟达仅用了9个月时间。

 

1家英伟达的市值,约等于6个中国移动,7个茅台,也超过澳大利亚2022年GDP。

 

就在创美股史上最高单日涨幅的前两天,英伟达刚遭遇2024年内最大单日跌幅。


一路震荡上升,“在硅片上印钞票”的英伟达已长成技惊四座的“绿巨人”——公司标志是绿色“全视之眼”。

 

十多年前,英伟达创始人黄仁勋扬言“股价超过100美元就文身”。如今,他左臂上的“全视之眼”,“目睹”了股价超800美元的科技圈狂欢。


黄仁勋左臂上的纹身


是带着无敌力量摧枯拉朽,还是默默回归主流常态,围绕“绿巨人”上位的新一轮战斗即将展开。



“绿巨人”膨胀

涨跌围绕财报而起。

 

公布2023年第四季度财报前,英伟达股价下跌。盘中跌幅一度达到6.7%,收跌4.35%,创2024年内最高单日跌幅。

 

第四季度财报显示,英伟达该季度营收221亿美元,同比增长265%,环比增长22%。净利润123亿美元,同比增长769%。全年营收创历史新高,为609亿美元,增长126%。并预计2024第一季度营收将走高至240亿美元。

 

财报公布的第二天,以英伟达为首的人工智能板块迎来一波上涨。

 

投资银行高盛称英伟达是当下“地球上最重要的股票”。财经博主Fanancial Berg说“如果英伟达没有超出盈利预期,地球会爆炸”。作为科技板块乃至整个美国股市的主线,英伟达业绩堪称业界风向标。


英伟达RTX4070Ti显卡


ChatGPT发布两年来,科技界“无人工智能不成席”。人工智能没赚到大钱之前,“淘金热下卖铲子”的英伟达,拿下AI芯片领域8成以上市场份额。英伟达数据中心业务取代游戏业务,成为其业绩核心支柱。

 

先有亮丽的财报业绩托底,后有OpenAI引爆全球的“文生视频”应用Sora“提携”,英伟达股价果然一飞冲天,没让地球爆炸。

 

能担任“守卫地球”重任,英伟达盛名绝非幸至。

 

人工智能圈流传一则“佳话”。2016年4月,旧金山的一个阴郁下午,身穿黑色皮衣的英伟达创始人黄仁勋,亲自驾车送货,给当时籍籍无名的OpenAI抱来一台专供机器学习训练的DGX-1服务器。


黄仁勋


其时英伟达已经押注人工智能计算多年,软件硬件两手抓。只是被世人所知的多是“游戏显卡”,股价尚在30美元上下徘徊。

 

2018年加密币“挖矿”潮起,GPU需求大增,英伟达股价急升。2022年4月,英伟达股价首次站上289美元高点。随后“矿难”来临,一年多时间内,英伟达股价跌去三分之二,估值不足3000亿美元。

 

2023年,人工智能芯片短缺,各大公司抢货囤货,英伟达市值突破1万亿美元。“一芯难求”的H100,eBay价格炒到4.5万美元一张。

 

之后,“史诗级财报”不断刷新纪录,支撑英伟达市值跃上2万亿美元、股价800美元大关。

 

英伟达长成“绿巨人”,OpenAI也已不是当年感激涕零的小弟。

 

OpenAI两大“AI神器”ChatGPT和Sora面世,全球媒体头条紧追。2023年底其高层“宫斗”,CEO山姆·奥特曼的去留揪住几亿网友吃瓜的心,其估值也在半年翻三倍的速度下,搜刮地球上最顶尖投资机构的现金。


山姆·奥特曼


就在英伟达股价暴涨的前两天,美国芯片巨头英特尔于加利福尼亚州圣何塞市举办首次晶圆代工服务大会。有本国政府撑腰,攫取对手商业机密、提供巨额补贴,英特尔决心杀回“制造业”,夺取半导体供应链的领导地位——2030年成为全球第二大半导体制造工厂。

 

山姆·奥特曼就坐在台下。他不仅和英特尔谈得热络,也找过台积电和三星。

 

与此同时,软银宣布投资1000亿美元造芯片,与旗下ARM优势互补。Meta第二代自研AI芯片Artemis将于今年投产。

 

“三英战吕布”的格局昭然若揭。英特尔和ARM(软银)代表传统半导体行业。Meta代表科技巨头。OpenAI代表人工智能初创企业。接二连三的“造芯大计划”,意味着它们已在“围堵”英伟达的战略上达成共识。


孙正义


黄仁勋当然知道。

 

奥特曼被传筹集7万亿美元造芯片,黄仁勋笑评7万亿够买下“所有GPU”。2023年,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不过5300亿美元左右。

 

7万亿美元,倒也足以买下3.5个英伟达。



攻打英伟达堡垒

GPU,即图像处理单元,可以进行大量且重复的图像运算,还不贵。CPU做的是逻辑运算。

 

简单来说,CPU是一个会很多魔法的资深法师,而GPU是1000个苦练一招的初级学徒——小说《射雕英雄传》里,郭靖最初只用一招“亢龙有悔”也能打败小半个武林。

 

GPU一开始只有游戏公司用,挑剔的玩家喜欢越来越清晰的人物和场景。2010年之后,深度神经网络的计算方法日益流行,数据量极大的科学计算、密码破解(含加密币挖矿)、数值分析、大数据处理、金融分析等领域,都开始使用GPU。

 

英伟达GPU从此受到追捧。2022年底ChatGPT问世,人工智能大模型的需求陡增。英伟达也从一个“游戏显卡”公司,跻身美股前列,变为“举足轻重”的科技新贵。


英伟达


英伟达的核心壁垒,是GPU“随机应变”:在机器学习的训练和推理之间灵活切换,可谓当下市场上最成熟、最具性价比的产品。

 

举个例子,“训练”的意思是,机器能总结“狗”的全部抽象线索,“推理”则是利用线索在应用场景下给出该物体是不是“狗”的结论。

 

某种程度上,“推理”代表着“生成式智能”的核心能力“生成”。2023第四财季数据显示,英伟达数据中心有4成收入来自推理需求。

 

围绕“推理需求”,市场“分兵两路”探索增速、降本,对抗英伟达。

 

首先,英伟达最有力的竞争对手Groq提升“推理速度”,获得业界瞩目。

 

Groq成立于2016年,由前谷歌员工Jonathan Ross创立,班底成员也多来自谷歌。他曾发明驱动谷歌机器学习软件的TPU(张量处理单元),当时为AlphaGo战胜围棋世界冠军李世石、柯洁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


Groq芯片处理器


Groq一词取自罗伯特·海因莱茵的科幻小说《异乡异客》(1961),意思是“深刻而直观地理解”。据说,这个词差点被马斯克“抢走”给自己的人工智能模型命名。

 

Groq的方向,实质就是提升推理的实时反应能力。

 

它没有选择TPU、GPU、CPU路线,而是创造了一个全新的系统路线LPU(Language Processing Unit),利用 SRAM(静态随机存储芯片) 进行数据处理,不用像传统的HBM(高带宽内存)频繁加载传输大量数据。


 

Groq的推理速度 /图源:@大刘科普


Groq宣称做到“地表最强推理”——在Groq上运行大模型,测试中曾破纪录达到每秒吞吐500 tokens,GPT-4仅40 tokens。其效率较英伟达GPU提高10倍,而成本只有其十分之一。

 

其次,另一个方向是降低推理成本。


大多数新成立的人工智能芯片初创公司,目标都是把英伟达或Groq的价格“打下来”。

 

最早的一波挑战在2017年,当时有十几家初创公司成立,其中大部分如今已经倒闭、破产。虽然人工智能市场火热非凡,但美国持续加息,新公司融资更加艰难。该领域的风险投资资金从2021年高点95亿美元下降到2023年上半年略高于10亿美元的低位。

 

比较幸运的有Cerebras、SambaNova Systems和Graphcore,它们都在上一次融资热潮里拿到了数十亿美元,现在也有产品销售。

 

巨头如超微、软银、Meta以及明星OpenAI,同样怀揣“降本”目的“造芯”。由于财大气粗,做得比初创公司有声色。超微的锐龙系列GPU卖得不比英伟达差多少。



英伟达点名华为

英伟达正紧锣密鼓地执行两个战略方向。

 

一是开发定制人工智能芯片(ASIC)。英伟达拳头产品H100和A100,过去两年十分紧俏。但从市场需求的长远考虑,买家更希望有完全契合自身的计算组合、计算类型产品,以便优化功耗、降低成本。

 

据Needham的分析师表示,2023年广义的定制芯片市场价值约为300亿美元。目前这块业务由博通和Marvell把持,前者业务规模约100亿美元,后者约20亿美元。投资OpenAI的微软,其定制芯片Maia已于2023年11月面世。

 

英伟达可能“循例”提供知识产权和有关技术,同时将芯片制造、封装和其他步骤留给台积电或其他制造商。它也将吞食博通和Marvell的市场份额。

 

英伟达


定制芯片亦有“言外之意”——警告其他大厂别急着自己做芯片了,等你们的GPU做出来,我的定制芯片早就卖爆了。半导体是一个高度分工的行业,自建芯片设计团队可行性很低。

 

二是攻关具身智能(Embodied AI)。该信息由英伟达高级科学家Jim Fan近日透露,他在社交媒体宣布将和老队友Yuke Zhu一起,在英伟达内部组建新研究小组——GEAR,研究“通用具身智能体”,令其在虚拟和现实世界学习如何熟练行动。

 

去年黄仁勋解释过具身智能——能理解、推理和与物理世界互动的智能系统。

 

“2023年英伟达十大项目”之一的Eureka,用GPT-4生成奖励函数,教会机器人完成三十多个复杂任务:快速转笔,沿尺画线,打开抽屉和柜子,抛球接球……


英伟达机器人Eureka


Jim Fan说“在未来,每一台移动的机器都将是自主的,机器人和模拟智能体将像iPhone一样无处不在”。

 

简单理解,就是英伟达计划给机器“大脑”配上“身体”。

 

多面出击、巩固“算力天花板”的英伟达,近两年也是中美科技争端的中心。美国政府禁令限制中国企业购买最高端芯片,英伟达只能靠不断“踩线”制造“特供产品”来维护中国市场。

 

上周提交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文件中,英伟达首度判定华为是“最大竞争对手”,后者在GPU、CPU等用于AI的芯片领域,足可与业界竞争。

 

于公于私,英伟达“点名”华为都有线索可循。

 

于公,大环境咄咄逼人。


华为芯片


就在奥特曼出席的英特尔首次晶圆代工服务大会上,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线上发言,说为了尽快落实《芯片法案》,“我都快喘不上气了”。她宣称“芯片法案2.0”(CHIPS Two)即将颁布,并为奥特曼的狮子大开口感到震惊,但她将支持制造发展人工智能不可或缺的先进芯片。


《芯片法案》承诺美国政府支付390亿美元直接拨款和750亿美元的贷款和贷款担保。自2022年8月发布以来,全球有170多家芯片企业申请补贴。截至今日,美国商务部只发放了三笔款项——英国国防承包商BAE的美国子公司,3500万美元;美国微芯,1.62亿美元;美国格芯,15亿美元。

 

上一拨的补贴还没发完,下一拨的“法案”又将推出——大饼源源不断,空气愈发紧张。

 

于私,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超过8成的自动驾驶芯片都来自英伟达。而靠“生态链”打造的新能源汽车问界M9,还没露面就收到5.4万用户“盲定”。华为进军汽车产业链,必将冲击英伟达的护城河。

 

放眼世界,黄仁勋还看到主权人工智能(sovereign AI)大势。每个国家和地区的语言、知识、历史、文化都不同,都希望拥有、训练自己的数据,来创建自己的数字智能,自己为民众提供服务。


黄仁勋在与阿联酋人工智能部长奥马尔·奥拉马进行谈话


主权AI基础设施正在日本、加拿大、法国等地建设。黄仁勋说,这些正在发生的事情,未来都要在尚未发生的地方复制。



编辑 | 向由‍‍‍‍

新媒体编辑|张来

排版 | 乐妍‍‍



2024年南风窗杂志全年订阅

扫描二维码即可直接订阅



更多资讯


南风窗原创访谈节目

《致敬实干家》

人生如远征,致敬实干家。

南风窗新媒体 出品

未经授权 禁止转载

欢迎分享至 朋友圈


投稿、投简历:newmedia@nfcmag.com

广告、商务合作:

 NFCmagJiang 


记得星标!点点在看让理性的声音传得更远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