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刘少奇诞辰124周年:历史开了一个玩笑,用这样的方式记录他的思想财富

周志兴 新周说 2022-11-24 11:51 Posted on 北京




订阅“新周说”更多精彩哦!







刘少奇的财富



124年前的今天,刘少奇出生在湖南宁乡花明楼炭子冲。1980年刘少奇平反后不久,为了在他的故居筹办“刘少奇故居展览馆”,我曾经在这里住过一周,虽然不懂风水,但我感觉这里看上去风水不错,当地人也是这么说的。


949年,刘少奇访问苏联期间在莫斯科宾馆的办公室里

少奇家里不穷,假如说物质财富,还算不错。村里百姓中的长者还记得刘少奇家里开着酒坊,常常炖肉吃,据说,他家的砂锅因为常常炖肉,锅边有很厚的一层“肉锅巴”。


能常常吃肉,当然是富裕的标志。


作者签名版,点击获取,手慢无


再之后的岁月里,物质财富似乎和刘少奇关系不大,因为他成了职业革命家,和他的财富很有关系的一件事情,是文革中被揭发他把党的经费做了一个金鞋拔子据为己有,实际上,当时的白区工作中,经费是用各种安全便捷的方式,由主要领导人保存和携带的,根本算不得问题。


当然我不是真的要替少奇数数他家有多少钱,我说的是精神财富。


要说的精神财富,很重要的是原则性。


会有人说,“毛泽东思想”这个概念是少奇最先提出的。且不论这个说法是不是站得住脚,因为也有说法是王稼祥最先提出的。其实,即便是他先提出的,在实际工作中,刘少奇也敢于向毛泽东提出不同的意见。


炭子冲离韶山冲不远。中国历史上,曾经很长一段时间是两个小同乡分别作党的主席和国家主席,当然,他们也有紧密合作的“蜜月”,只不过后来渐行渐远,直到悲剧发生。


裂痕是从无到有的。一九五六年,中共八届二中全会举行,一次会上,毛泽东临时发言,他说:“东欧一些国家不断在政治上混乱,基本问题是领导层没有阶级斗争观念,是阶级斗争没有搞好,那么多新老反革命没有搞掉,这方面我们要引以为戒。……我敢说,我们党内也有阶级斗争。”


刘少奇马上在会上补充发言说:“毛泽东同志的讲话是他个人的意见,中央政治局没讨论过,会议要备案。”


据刘少奇身边的人回忆说,1956年10月1日他站在天安门城楼上时,突然听到旁边的毛泽东说:“国内的主要矛盾还应该是阶级斗争啊!”


刘少奇当时便吃了一惊,马上说:“可是‘八大’决议已经发出去了!”


这些,显然是对一言九鼎的毛泽东的冒犯。


中共“八大”报告中的观点是,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虽然还有阶级斗争。


但是,党的主席似乎不太同意了。




稀缺图书,点击获取


接下来,就是1959年剑拔弩张的庐山会议,再后来是1962年的七千人大会。


七千人大会在党史上非常重要,为动员全党战胜困难起了重要作用,但是,也反映出毛刘分歧,“打下毛刘分歧的楔子”。例如对当时经济困难形势的认识。刘认为应该实事求是地承认国内形势还有相当大的困难,工农业生产出现了一个大的马鞍形。这与毛在1961年说的最困难的时候已经过去,形势是一天天向上升,是矛盾的。当然还有他们对经济困难产生的原因、成绩与错误的估计等认识上有分歧,而且表明化了。刘少奇提出“两个三七开”,借用了湖南农民“三分天灾,七分人祸”的说法。


政治观点的分歧,造成了感情上的疏离,实际上是埋下了一颗结出恶果的种子。


现在回头看,刘少奇的精神财富一度被看作是垃圾。


半个多世纪前的夏天,中国开始了一场轰轰烈烈的革命。这个革命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打倒了当时党内的二号人物,毛主席的接班人刘少奇。



记得1965年的十一国庆节,各大报纸的头版还是登了两位主席的照片,毛主席和刘主席,同样的大小,毛左刘右。印象里,这似乎是第一次两个主席并列地在报纸上晒自己的标准照,他们都是微微含笑。


但是,那时候已经是山雨欲来。


不久,刘少奇就受到了批判,他的位置也从第二号人物降到了第八号。八月十八号,毛主席第一次接见红卫兵,刘少奇也登上了天安门城楼,只不过站的位置不那么显赫了,他的位子已经被林彪取代,他的脸上,也像是挂着冰霜。


但是,中共党内的斗争,一直不是人靠边了就结束了,还要弄清楚为什么要靠边。主要当然不是本人要知道,更重要的是要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都知道。于是,开始了在政治上和理论上对刘少奇的清算。


对理论的批判,武器也一定是理论。


经历过那场运动的人,都记得那句名言,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反之亦然。所以,刘少奇很快就被扣上了“叛徒、内奸、工贼”三顶帽子。但是,仅仅这三顶帽子还不足以在理论上批倒批臭,在两年后,党中央的机关刊物《红旗》杂志发表了一篇社论,系统地梳理了刘少奇的理论。这篇社论被人民日报和解放军报全文转发后,在全党、全军和全国产生了巨大影响。


刘少奇理论权威的形象轰然坍塌。进而,他的正人君子的形象也轰然坍塌。


这篇社论系统地批判了刘少奇的“黑六论”,摘录其中一段是这么说的:


中国赫鲁晓夫等钻进党的领导机关的一小撮阶级敌人,完全同毛主席这条无产阶级建党路线相对抗。他们不是依靠工人阶级,而是依靠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他们不是注意吸收无产阶级的先进分子入党,而是包庇无产阶级的叛徒、工贼、特务、反革命分子,千方百计帮助这些人混入党内攫取领导职位。他们不是提高工人和要求入党的积极分子的无产阶级觉悟,而是向他们灌输最腐朽最黑暗的资产阶级反动思想。中国赫鲁晓夫推行所谓“六论”:即“阶级斗争熄灭论”“驯服工具论”“群众落后论”“入党做官论”“党内和平论”“公私溶化论”(即“吃小亏占大便宜”),就是用修正主义去腐蚀工人群众,腐蚀党。“六论”的中心是“阶级斗争熄灭论”和“驯服工具论”。前者否定无产阶级专政,妄想扼杀党的无产阶级革命性,使无产阶级革命党蜕化变质。后者否定在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必须继续革命,妄想扼杀共产党员的无产阶级革命性,使党员蜕化变质。文化大革命初期一批党员所以一度站错了队,就是受了中国赫鲁晓夫“六论”的毒害。



这所谓的“黑六论”,确实都是刘少奇当年曾经的言论的摘录。例如“阶级斗争熄灭论”,刚刚解放后,刘少奇到天津,大讲资本家和工人之间的关系是互相依存的关系,还提出了“剥削有功”的观点。在刘少奇那篇著名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刘少奇确实提到了党员要做党的驯服工具,同时,他也提出了“吃小亏占大便宜”的观点。记得他还讲过这样的话:党的干部要顾一头,就是顾工作这一头,不要顾两头,就是又顾工作又顾生活和自己的待遇。只要你顾好了工作这一头,待遇这一头组织上一定会替你考虑的。


当时,连篇累牍的轰炸式的来自最高层的批判,确实深入人心了,几乎没有人怀疑过,刘少奇的这些言论到底有没有合理的成分。直到文革结束,开始拨乱反正,这才重新回头来打量这“黑六论”,原来这些话并不是毫无道理,虽然有的还值得商榷,但是把它说的那么黑,似乎颜色也重了一些。


实际上,历史开了一个玩笑,用这样的方式记录这样的思想财富。


值得一提的,他的很多观点很有预见性。


今天重提“黑六论”的话题,是因为要记住历史的教训,就是不能不思考而盲从。哪怕是权威的声音,哪怕是众人的声音,也要经过自己头脑的思考。如果一个声音强大了自己也跟着喊,甚至不只是跟着喊,而且是真的信了,那么,会有后悔的时候。



稀缺图书,点击获取






让 常 识 说 得 更 有 底 气!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