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胡华:系统论视域下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多维分析

思享前沿 2022-09-09


本文经作者授权刊发

华南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

胡华

简介

胡华,安徽淮北人。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政治教育等。在《思想理论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系统科学学报》及人民论坛网、光明网(理论版)等CSSCI期刊、核心网站发表20多篇学术论文。出版著作1部(合著第二,人民出版社)。主持完成6项省级、市级课题,作为主要参与人参加国家社会基金项目、教育部科研项目5项。

系统论视域下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多维分析 

华 

(华南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广东 广州 510640) 

【摘 要】 爱国主义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以系统论的视角审视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具有重要 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具有鲜明的系统性,涵盖了教育主题、建设主线、 基本要求、总体布局等系统要素,并具有整体性、层次性、动态性、开放性的理论特质。随着爱国主义教育的深入推进,将系统思维运用到爱国主义教育实践中,明确爱国主义教育的 目标引导性、促进爱国主义教育的过程贯通性、增强爱国主义教育的要素耦合性、提升爱国主义教育的成效聚合性,已成为增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的迫切需要。 

【关键词】系统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

【基金项目】教育部 2017年度人文社会科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研究专项“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 行的‘生活化’研究”(项目批准号:17JD710023)、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研究项目(德育专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观融入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与策略研究”(项目批准号:2018JKDY33)。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爱国主义自古以来就流淌在中华民族血脉之中,去不掉,打不破,灭不了。”[1]爱国主义教育对于引导全体人民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2019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明确了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鲜明主题、基本内涵、价值取向与实践要求,构成了一个目标明确、结构清晰、内涵丰富、要素协同的有机整体,彰显出鲜明的系统性。在系统论视域下审视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有助于深刻把握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思想内涵与实践要义。

一、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系统意蕴

当前,学界主要围绕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现实意义、践行路径进行了探讨。从研究视角看,已有研究主要聚焦外在于考察对象的认识论或实践论层面,在不同程度上忽视了爱国主义教育的结构层次、要素耦合及系统功能实现等内容,这使基于系统论视角探讨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具有了必要性。

1.爱国主义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爱国主义教育历来是一项关涉制度建设、历史环境、价值引领与实践生成等要素的系统工程,这些要素通过相互作用构成一个彼此关联的有机整体,各要素之间的密切联系共同影响着系统的整体功能。爱国主义教育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时代内涵。恩格斯从人类社会和历史发展的角度论述了国家的本质以及国家观念的系统演进过程,并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提出了“国家及人们对于国家的感情和观念同样具有历史性”的重要论断。列宁批判了小资产阶级的爱国主义,并在此基础上为无产阶级爱国主义的实现指明了系统化的发展方向:真正的爱国主义有赖于民族的未来发展与共产主义事业的深化推进。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围绕特定条件下的历史任务,论述了国家观念的形成及其与爱国主义教育的关系。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深刻指出:“爱国主义的具体内容,看在什么样的历史条件之下来决定”,[2]“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3]等系统化观点。针对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新特点、新要求,结合我国爱国主义教育的历史经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4]在实践中形成了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论述,如“爱国主题论”、“爱国精神论”、“爱国视野论”等,并对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提出了明确要求,实现了爱国主义教育领导制度、实现机制、逻辑主线、教育对象的时代升华。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爱国主义教育并不简单的就是一种教育形式,而是一个系统,要注重运用系统观念将爱国主义教育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予以整体推进。

2.系统论与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

系统论认为,系统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的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它通过内部要素的相互作用而具备了“开放化、多层次、非线性、结构化的复杂特征”。[5]新时代赋予爱国主义教育新的系统化内涵。有效推进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需要在系统与要素、功能与结构、内容与形式等层面协同发力,才能取得最优效果。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要素、主题、结构、功能等方面实现了全方位创新。在教育要素方面,增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等重要教育内容,使爱国主义教育的总体内容更加完整,“增强了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的时代感”。[6]在教育主题方面,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鲜明主题,倡导厚植家国情怀,培育精神家园,教育和引导人们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动力,使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主题更为丰富、现实指导性更加突出。在结构布局方面,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现了着眼点、实施对象、实施途径以及领导主体等层面的全方位优化。在着眼点上,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着眼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使爱国主义成为全体中国人民的坚定信仰和自觉行动。在实施对象上,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在聚焦青少年的同时,把实施对象拓展到全体人民。在实施途径上,在发挥学校教育、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的同时,凸显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作用和功能。在爱国主义教育的领导主体上,明确爱国主义教育推进过程中党和政府领导责任的同时,注重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对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实效性提出明确要求。在功能意义上,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立足于全体人民,明确了其中的领导主体、着力点、实施对象、实施载体、指导思想等核心要素,“实现了指导思想从宏观对国家的义务到每个公民个体责任的时代升华”,[7]有利于推进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各个领域良性互动、各项措施协同推进、各个环节不断优化。

二、系统论视域下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理论特质

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是对党的十八大以来爱国主义教育丰富经验的科学总结,也是对新发展阶段继续深入推进爱国主义教育的系统部署,标志着党和国家对爱国主义教育实践的规律性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在系统论视域下,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具有整体性、层次性、开放性、动态性的理论特质。

1.  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系统存在的整体性

系统的整体性指的是由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结合而成、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的系统性质。整体观点是系统论的首要观点,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系统是一个由众多组成部分和要素彼此关联、相互影响而形成的有机整体。既然是一个有机整体,就要从整体角度把握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系统的基本内涵和内容构成,理解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系统的功能结构和运行规律。爱国主义教育效果的整体呈现,既有赖于每一组成部分的有效运转,更得益于各组成部分和各要素之间的有序配合与良性互动。只有坚持系统思维,全面考量、加强协同、配套推进,爱国主义教育才能彰显整体效应。如果片面、孤立地看待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各组成部分与要素间的内在关联性,单纯地对教育主题、建设主线、基本要求、总体布局等系统要素加以研究,而缺乏对各个组成部分和要素间的整体统筹和顶层设计,就有可能造成爱国主义教育系统机制僵化、顾此失彼、缺乏统筹,降低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整体成效。因此,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把研究处理对象看成各个要素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8]通过对教育主题、建设主线、基本要求、总体布局等多个要素的有机整合和集成联动,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指明了方向、提供了依据、厘清了思路、强化了重点,使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系统的各要素构成一个规范有序、耦合协调的有机整体,进而使爱国主义教育取得整体效益。

2.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系统结构的层次性

系统结构的层次性指的是各要素在系统结构中体现出的立体化状态的系统性质。“层次性是结构的基本特点。”[9]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系统结构具有鲜明的层次性,不仅明确了爱国主义教育的各个构成要素,而且厘清了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与层级结构,即每一要素在爱国主义教育系统中所处的“生态位”,构建了一个层次清晰、功能明确的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系统。这一系统结构主要包括如下内容:指导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建设目标——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目标路径——知国史、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总体布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梦,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的教育。同时,层次性作为系统结构的内在规定,反映了系统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以总体布局为例,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系统不是对各项要素的并列表述,而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将其放在“生态位”的最高阶位置;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梦教育为主线,将其放在“生态位”的次阶位置,并贯穿于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全过程,融汇于经济高质量发展、社会政治持续稳定、伟大精神文化创造、强大道德价值引领的生动实践中,使爱国主义教育系统结构的层次性呈现多维立体的特性,构建了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系统立体化多层次的“生态坐标系”。

3.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系统边界的开放性

系统边界的开放性指的是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物质、能量与信息交换的系统特性。系统对外部环境的开放,是系统本身存在发展的基本前提,是系统优化升级的重要保障。“科学的系统是可以变化的、开放的、有多种分类可能性。”[10]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系统作为一个科学的系统,同样具有开放性的系统特征。系统论视域下的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不是局限于自身系统的理论探索,而是爱国主义教育系统与外部环境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现实要求。党和国家将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放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发展目标的全局中系统部署。以爱国主义教育子系统驱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发展目标大系统的整体优化,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发展目标大系统推进爱国主义教育子系统的不断深化。在这个意义上,不仅要将爱国主义教育置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各个领域和系统考察,还要将爱国主义教育置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全球视野中综合考量。在爱国主义教育的目标维度上,如果说引导人们共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奋斗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内部目标,那么,促进世界和平发展就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外部目标,内部目标是外部目标的逻辑起点,外部目标是内部目标的价值归宿。从爱国主义教育系统的国内视域看,这是引导人们形成奋发有为、开放包容心态的内部发展目标,构成了爱国主义教育系统开放性的“内因”;从爱国主义教育系统的全球视野看,这是坚持立足民族又面向世界的爱国主义教育世界情怀的外部发展目标,构成了爱国主义教育系统开放性的“外因”。系统开放性“内因”是系统开放性“外因”的基本前提,系统开放性“外因”是系统开放性“内因”的时空拓展。通过两者的相互作用,共同促使爱国主义教育系统与外部环境“保持充分的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以及系统的有序度增加”,[11]使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成为激励全体人民奋力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并促进世界和平发展的思想指南。

4.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系统演化的动态性

从系统论角度看,系统演化的过程蕴含着对象系统的动态性以及在动态过程中达成的某种平衡状态。动态性是系统本身演化发展的内在规律与动力保证。任何一个系统都需要系统与要素的协调运作,来促进系统自身运行以及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物质、信息与能量的充分交换。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系统同样具有动态性的演化发展特征。这种动态性集中体现在爱国主义教育的历时性层面。回溯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对祖国悠久历史、深厚文化的理解和接受,是人们爱国主义情感培育和发展的重要条件”。[12]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摆脱列强欺凌的悲惨命运,一个重要因素就在于,我国各民族以强烈的家国情怀将爱国之情转化为报国之行。当前,爱国主义教育面临着更为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在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传统的基础上,结合新发展阶段的时代特征,不断深化爱国主义教育内涵,熔铸了新时代的爱国主义精神,这在特殊时段、特殊节点有充分彰显。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它不仅是对我国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一次大考,也彰显出“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13]的伟大抗疫精神,通过深度挖掘并合理运用抗疫实践过程中涌现的感人事迹、英雄典范在全社会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能够持续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深度筑牢人们的爱国意识,厚植人们的家国情怀。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100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并在70多年的时间里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社会长期稳定的巨大成就。可以说,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就是要引导人们热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中国,就是要引导人们在实践中坚定爱国立场、永葆斗争精神,同一切抹黑党的邪恶势力作斗争,增强人们的国家认同感、荣誉感,“以实际行动做新时代有骨气、有道义、有责任的中国人”。[14]由此可见,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系统的动态性呈现了与爱党、爱社会主义的高度统一。

三、系统论视域下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现实要求

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源自现实并指导现实,指引和推动着爱国主义教育实践的不断深化与拓展。这不仅是理论追求,也是现实要求。为此,需要明确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目标牵引性、促进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过程贯通性、增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要素耦合性、提升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成效聚合性,从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

1.明确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目标引导性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目标,即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这“四观”构成了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目标系统,指引着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各个要素、各个环节、各个领域的协同发力。深入推进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要围绕目标系统的现实要求,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加以展开。在理论层面,要推进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理论阐释、学术研究、学理解读,拓展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新视域、新内涵;在实践层面,要推进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理论宣讲、平台开拓、大众传播,“扩大爱国主义教育新载体、提升爱国主义教育影响力”。[15]通过这两个层面的协同发力,强化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目标的引领性,减少爱国主义教育过程中的碎片化倾向,实现目标系统各要素的整体联动与协同演进。传统爱国主义教育模式习惯就某一理论方面某一实践领域的教育作深入化、专门化探讨,这是提升爱国主义教育水平不可或缺的步骤,但如果只将视野聚焦于单一方面或单一领域,就会降低爱国主义教育系统目标的引导功能。因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是围绕引导人们树立“四观”的系统目标,通过主题研讨、国家仪式、教育基地、全媒体融合传播等多种形式的综合教育实践。质言之,只有将社会环境各要素及其相互作用纳入爱国主义教育系统中整体研究,才能使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各项举措、各项任务朝着既定的系统目标迈进,并在目标的引领下形成各个要素、各个环节、各个领域协同发展的良好格局,进而增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促进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过程贯通性

系统论是“揭示客观事物普遍系统属性及其运动方式的理论”。[16]系统演化过程是一个要素、能量、信息充分交流的贯通过程,过程贯通是系统优化发展的必要条件。从系统角度看,爱国主义教育的过程是一个要素、能量、信息充分交换的协同过程。从现实情况看,教育过程衔接不畅是制约爱国主义教育效果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要树立动态化、过程化的系统观念,将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融汇于社会各领域、各阶段,通过教育流程再造实现教育过程贯通。以学校爱国主义教育为例,学校爱国主义教育是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其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质量的高低。推进大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的过程,本身就是将情感认知的过程转化为理想信念、价值引领的过程。有研究表明,当代大学生的“爱国情感达到较高水平。对当代中国青年爱国情感产生显著影响的因素有情感施教、舆论关注、家庭氛围、阅读量、上网时间等”。[17]这项调查对强化当代青年特别是大中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过程贯通具有重要启示。基于此,可以通过“1+3”的系统流程再造,来实现大中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过程贯通,即“一个过程联动”和“三个层次结合”。“一个过程联动”体现为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建设。爱国主义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做好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建设,是实现爱国主义教育过程贯通的有效手段。上海市通过提炼出各学段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从整体上梳理出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块、主题与章节,统筹课程标准制定、教材编写、课堂教学以及考试评价”,[18]全方位挖掘各个学习阶段、各门课程蕴含的爱国主义教育元素,为引导大中小学生强化责任意识、培育爱国情感、厚植爱国情怀提供了条件支撑。“三个层次结合”是指在主体层次上加强学校与家庭的结合、在内容层次上加强教育与实践的结合、在形式层次上加强网上与网下的结合,形成大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流程闭环的完整系统,通过“一个过程联动”和“三个层次结合”的有效衔接,使爱国主义教育过程成为引导学生知国史、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的贯通过程。

3.增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要素耦合性

随着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系统论也有了新内容,形成了整体优化律、自组织涌现律。系统论认为,凡是系统都有涌现性,系统涌现的过程是系统各要素经过融合而产生新功能的过程。系统涌现的特性使系统能够产生要素不具备的新功能、新特性,产生涌现性的基本前提是系统要素间形成耦合机制。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是对不同领域、要素与举措的系统化升级,结构更为复杂,要素更加丰富。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总体成效并不是爱国主义教育不同领域、要素与举措的机械相加,而是表现为各领域的联动、各要素的耦合、各举措的协同形成的总体效应。通过各类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产生的耦合效应,可以实现单一部分与单一领域难以实现的整体功能。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教育的根本意义就在于引导人们将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这从目标价值、实践主体等要素维度表达了三者内在统一的系统特性。从目标价值看,三者都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人民幸福安康为最终目标和最高价值。从实践主体看,三者都以党和人民为实践主体。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要素耦合效应的生成和发挥,既需要强化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道德与情感、认知与行动、自律与他律、理论与实践等要素的耦合联动,也需要增进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与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等要素的耦合联动,“这些元素能够彼此互动,具有自组织、学习以及适应能力”,[19]使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系统产生任何单一要素都难以实现的整体效果。

4.提升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成效聚合性

系统论视域下,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系统效果的呈现有赖于组成部分优化、过程联动、要素耦合的成效聚合。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系统涉及多个领域、多个环节、多种要素,提升爱国主义教育的成效聚合性,需要将这些领域、环节、要素汇聚到具体目标、具体举措上来。质言之,需要从引导知国史、培养爱国情、砥砺强国志、实践报国行等层面整体推进。在引导知国史层面,要通过对我国5000多年悠久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将敬天爱民、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兼济天下、忧国忧民、以诚待人的宝贵思想资源传递给人们,引导人们知国家事、晓国家史、明爱国理,这是提升爱国主义教育成效聚合性的基本前提。在培养爱国情层面,要通过学理化研究、专业化解读、大众化传播,引导人们从更深层次上理解和把握爱国主义教育的内涵与价值,使人们的爱国之情建立在理性认同上,从自发爱国向自觉爱国转变,这是提升爱国主义教育成效聚合性的重要路径。在砥砺强国志层面,要继承和发扬革命先辈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而不懈奋斗的伟大精神,培养和增强人们的强国之志,引导人们在新征程中砥砺奋进,做幸福的奋斗者,这是提升爱国主义教育成效聚合性的根本保障。在实践报国行层面,教育者要首先做到德能兼修、率先垂范,进而引导人们“把内化与外化、精神与行为统一起来”,[20]与历史同向,与时代同行,以实际行动报效祖国,这是提升爱国主义教育成效聚合性的价值旨归。通过这四个层面的整体推进,把握重点领域,厘清关键环节,聚焦系统要素,形成整体态势,引导人们在认知、体验、感悟、践行中不断深化爱国主义情感、坚定爱国主义信念,实现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真正入耳、入脑、入心、入行。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9-05-01.

[2]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520.

[3]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226.

[4]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33-34.

[5]苗东升.复杂性管窥[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4:15.

[6]汪丽红,温小平.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内涵、要求及路径选择[J].思想教育研究,2020(6).

[7]佘双好.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时代升华——学习《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7).

[8]李湘德.系统科学研究新范式引领哲学走向[J].系统科学学报,2020(3).

[9]吴彤.多维融贯:系统分析与哲学思维方法[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5:25.

[10][德]卡尔·雅斯贝斯.历史的起源与目标[M].译者:李夏菲.桂林:漓江出版社,2019:117.

[11]乌杰.系统哲学基本原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348.

[12]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59.

[13]习近平.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0-09-09.

[14]刘有升,李倩雯.深化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20(10).

[15]赵建波.习近平关于新时代爱国主义重要论述研究[J].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5).

[16]常绍舜.大数据与信息论和系统论[J].系统科学学报,2020(2).

[17]卢家楣等.中国当代大学生情感素质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J].心理学报,2017(1).

[18]高国希.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建设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19(5).

[19]张旺君.系统适应性层级进化思想研究[J].系统科学学报,2021(2).

[20]刘建军.厚植爱国主义情怀的理论阐释[J].思想理论教育,2019(9).


来源:《思想理论教育》2021年第02期


喜欢此微信公众号内容的师友

可以加入如上微信交流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