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从复旦毕业十年,我所做的一切,只为了保持着善良、活下去

海边的西塞罗 山巅上的加图 2023-05-23

人生最值得自豪的事,莫过于认识自己的命运,并承受它。

各位好,大家知道,前两天我到上海做了一次签售,呆了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吧,前两天刚回来,奔波之余,可能最大的感慨就是感觉物价又贵了,我呆的那几天,虽然吃饭大多是朋友买单,但每天大约都要支出一千左右的开销(可能主要花在了住宿,疫情放开以后,各地的酒店价格都大涨了一波),呆了不到一个星期,花销已经破五千了。

对于现在的我,这个花销水平倒也不是不能承受,只是我一下子想起了很多事——比如十年多前,当时刚刚毕业,虽然我也很喜欢上海这座城市,也深知在大城市发展机会更多,但为什么就是没有留下来?我解释过这件事,并把自己策略说成是“上洛”,但今天想来,也不用这么花哨的词汇——说白了其实无非是因为穷。

我出生在一个小城市的小知识分子家庭里,小时候可能因为学习成绩还不错,让我产生了一些对人生的幻觉,觉得获得人生的成功很容易,一步就跨过去了。于是抱着这种心境进入大学之后,我其实遭遇了不小的打击——老实说,在复旦大学读书的那几年,是我第一次认识到“会读书有个屁用,出来混是要讲背景、讲家室”的岁月。原来学业成绩不仅在就业、择偶上,哪怕是在大学的学业升迁当中,也并不是决定性的因素。大学这个半社会生活,让我认识到有太多场外因素比你的天分和努力更能决定你是否成功。

而我当时又恰恰是个标准的穷学生。2008年前后的上海消费水平已经起来了,学校旁有一家烤肉店,一个土耳其烤肉卷饼卖到了五块钱,每次走到那家店门前,烤肉的香味都馋的我流口水,然而我当时给自己定的伙食标准每天才十五块钱,所以每个星期我只去那家店买一次卷饼,当做自己一星期的奖赏。

学校一条街上的土耳其卷饼,这玩意儿在大学时代真的把我馋出了执念了。

是的,我当年钱花的就是节省,好多想吃想喝的东西都不舍得买,每天在吃上省钱,精打细算的过日子。

这里有个背景,让我并不能像其他大学生太好意思跟我爸要钱——我家小的时候,妈妈的工作是比较成功的,可惜她在我高中时就因病去世了。为妈妈治病花了不少钱,我爸爸的单位效益又不好,我上大学那几年又正赶上他再婚,家里的钱当时是比较紧张的。

当然,家人还是很疼我的,当时每个学期都会往我的银行卡里先存一笔钱,让我在学校不要节省。可是他们其实不太了解当时的上海物价,08年以后的上海正赶上世博会等因素,房价一波大涨,连带着所有的物价都出现了一轮激增。

所以家里给我那笔钱,虽然维持在学校里最“静态”的正常生活还行,但如果想出门报个班、多和同学联谊一下、或者有什么别的花销,这笔钱就显然不太够了。

尤记得有一年,当时我暑假回家时,卡上就还剩下118.9元——就因为那个学期我奢侈了一把,给自己买了一台新电脑。

家里按小城市的标准给我寄生活费,我自己又不好意思多伸手要钱,就只好在上海过有点拮据的日子,再加上其他一些事情的干扰,我的大学生活过得其实是蛮不堪回首的。

当然这些事情,都是我这次离开上海那天突然想到的,那天我突然想回母校转转,朋友就请我去学校旁的“大学路”上吃饭——那里现在是复旦周边最小资的一条街,我吃着上百块钱一例的牛排,我看着街边闲逛的学弟学妹们,实在没好意思跟朋友说:他请我这一顿饭的花销,已经相当于我当年一个月的生活费了。

复旦周边大学路酒吧街,能在这里徜徉的学弟学妹们真幸运。

上周六,我在上图开读者见面会,最后一个环节是读者提问,主持人拿了一堆读者问我的纸条,有张纸条上的问题我看了三秒,然后苦笑。

因为那张纸条上写着:小西,既然你这么认同上海的文化观,又这么喜欢读书,学校的牌子还不错,为什么当年就没想过留在上海呢?

我当然想过,但实在是留不下来——当年上海租一套能过下来单间需要两三千,而大部分公司开给我这种冷门专业历史系的毕业生的工资大约也就五六千,每个月的工资房租就会占去一半,剩下的钱还要支付交通、饮食、应酬等等等等开销,一番算下来,基本上我在大学过的怎么寒酸,出来以后还要接着怎么寒酸。

这实在是我无法忍受的,我穷怕了,于是决然的否决了留在上海就业的想法。

也是出于同样的原因,我也没有选择继续在象牙塔里读研究生和博士——因为穷日子我真的受够了,我实在没有心情一方面一分钱不赚,想吃的好吃的都满足不了自己,一方面又在学术之路上“上下求索”。大学的穷困,让我发现自己真的就是个渴求物质的俗人。颜回那种“不改其乐”我是真做不到。

这应该就是传说中的“人穷志短”吧。

我选择了毕业,选择了去二线城市攒钱,拿着差不多的工资,但每个月在花销和房租之外,还能攒下一点点,让自己有些积蓄。

当然这样做的隐性成本其实是巨大的,这次回上海,我见了不少当年的同学,他们或是家境不错,或是当年就是拼命咬牙待在上海,终于等到了属于自己机会,如今(愿意见我的这几位朋友)基本都算功成名就了,都有了一份不错的家庭与事业。

所以我当年不继续读书、也不当沪飘的代价是高昂的,我放弃了不少人生的可能性。

可是我并不后悔——更确切的说,我没资格后悔。

当我重新走过那家烤肉店,再次闻到那个烤肉卷饼的香气时(现在卷饼的价格已经翻了三四倍,涨到20块钱一份了),我就能想起了自己当年的拮据和寒酸。

我发现,那种拮据与寒酸,仍是我生命中的一部分,我必须接受它。

我只能走我已经走过的这条路,别人用家境、用颜值、用运气、用情商能够把握住的那些机会、缘分,终究是不属于我的——虽然它们曾看似离我那么近。

如果人生有命运,那我此生的命运,就是在努力在高考大省里卷出来,千军万马抢过独木桥,考一个名牌大学的冷门专业,然后毕业后老老实实回一座二线城市去,在那里慢慢的再次出发、整顿自我,一步一个脚印,拼命地工作、读书、写作。先努力让自己活下去,再尝试有没有机会爬回去。

这是我唯一能做的了,这就是我的命。

而我为什么要自揭伤疤的去回想这些不那么愉快的回忆呢?

因为我最近又接到了不少应届毕业生读者给我的来信——

我的读者中年轻朋友还不少,这种来信几乎算是“年经”帖子了,每年到了快毕业的季节,就有读者朋友会来问我:小西我快毕业了,找不到工作(或工作不理想)该怎么办?我真的很喜欢北京(上海/广州),但这里没有我的机会,我留不下来(或者留下来挣的不够花),怎么办?我不甘心!

我以前经常写几千字的长文开导这样的读者。但今年这类问题尤其多(毕竟经济形势不好,国家刚公布的上季度青年失业率达到20%)。我自己写的也有点烦了。所以我只能实话实说——其实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

你看,我当年其实也是一个经历过这份痛苦的人,我深信自己有才华,我觉得上海那么大,应该给我这样的人一份机会。如果我的家境再好一点,如果妈妈不去世、家道不中落,或者我的情商再高一些,大学再更努力一点,再或者运气更好一些……

也许这座城市里,就有一个更好的人生属于我了。

可是这些如果都没有发生,那怎么办呢?只有接受现实,做我自己能做的事。

告诉你,离开上海的那些年,我觉得我最可以引以为傲的一点,就是我保持了自己的理想和善良——人穷则志短,在现实的打击与无奈面前,我见过太多的人被迫屈从了,他们要么干脆躺平,要么变得愤世嫉俗、思想极端,要么口是心非、成为了一个为了挣钱或升迁什么昧心话都能说、什么丧天良的事都闭着眼能干的人。索性这些邪路我都没有堕入,我以文字为业,说着对得起自己良心的话,做着对得起自己良心的事,同时还依靠着大家成功的养活了自己。

我很为这一点自豪。

嗯,保持善良的、自由的活下去,在这个艰难的世界上,对我们这些没有被幸运之神眷顾的芸芸众生来说,已经很不容易了。至少我在毕业后的这十多年里,为了这个目标已经拼尽了全力。

而时至今日,我依然不敢说这个目标可以完全达成了——上个月突如其来的主号被休假,让我知道自己的人生依然像浮萍一样,无所依托。所以我知道我必须继续努力。也许以后写文要更小心了,这个行当更难做了。

但能怎么办呢?这就是我命运、我的现实,我必须接受它。我再一次的告诉自己。

而那些问我遇上“史上最难就业季”该怎么办的年轻朋友,这就是我对你们的回答:请接受你自己的命运,即便不甘心,也没有办法。

你看我也是这样苦过来的,并依然这样苦着,这就是人生。

也许每个人的命运都是认清自己的命运,并承受它。也许活下去本来就是一种奢侈品。而在这个承受命运的过程中,愿你能保持良善、保持理想,保持自由,让你自己不要活成自己当年所讨厌的样子。

这样,也许会有那一天,当你有了能力的时候,你能让自己所曾承受的苦难与不公不会继续遗留给自己的后代,让他们活的更公平、更自由、更随心所欲。

如果你能做到这些,请你为自己的此生而感到自豪——因为这就是最荣耀的一生,因为一代人,终究只能干一代人的事。

我是怀着这样的思考,再次离开上海这座我喜欢的城市的。

也许我依然没有资本能常住在这座不夜城,在这里得到一个我所期望的安身之所。

没关系,那就再努力吧。

所有见证过繁华,又不得不承受自己命运的朋友,让我们一起收拾行囊,向着未知而不定的人生再次出发。

全文完

谨以此文,作为上海之行的留念,并预祝母校校庆。写的有些仓促,愿能喜欢的人喜欢。

另:在上海的读者见面会来的朋友后很多,有些问题没来得及现场回答,今晚我会做个直播,把一些问题做现场解答,有需要的朋友可以移步去看:

不说大家也知道,最近稿子不得不越写越难了,之前两篇文章我自己都觉得没什么,但还是有朋友提醒我小心些。好吧,近期我就写的更软一点,请朋友们多见谅。

请关注我的几个号,勿走散。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