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社会

“你为什么不结婚?”

海边的西塞罗 山巅上的加图 2023-06-18


“凑合过呗,还能离咋滴。”

各位好,今天没空写正稿了,因为去参加一位老友的婚宴,当年一起毕业进了单位,算来也认识十年了。

酒桌上我发现一个挺尴尬的事——算上我这哥们,当年同期的同事,基本上都已经结婚了,大部分生子,有的还生了俩甚至仨。因为中间隔了个疫情,上次参加参加这种场合还是三四年前,彼时陪我一起耍单的朋友还有那么几个,可如今我成了绝对的少数派,酒桌上大家聊家庭,聊孩子,基本我都插不上什么嘴,这就比较尴尬了。

于是被迫开始思考——是不是啥时候自己也把婚结了算了。



小时候听过一句话,叫“生者如逆旅”,长大后经历的世事越多,越发现这真的是一句好话。

人生就像一条漫长的归家之旅,但问题是,你并不知道自己的家到底在哪儿,只能一路走一路找,自己去找自己灵魂的故乡。

有的人比较幸运,没翻几座山、过几条河,就遇到一处美丽的村落,那里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空气里洋溢的香甜让你莫名的怀念、路过的姑娘或小伙的微笑让你陶醉。于是你就可以结束自己的旅程,在那村落里度过余生。

在那之后漫长而安适的岁月里,也许间或中间有那么一天,你会在儿孙绕膝的时突然望向远方的山岗,设想假如自己当初不再这村落留下,或这村落不收留你,你将继续自己的远行,那样的话,山那边的景色会是什么样子呢?

你会很好奇,甚至会有遗憾,后悔自己当年轻率的“反认他乡是故乡”,但很少有人真的会放弃已经住惯了的村落,重新开始旅途。因为你会害怕在黄昏之前,能否能找到比这个自己已经熟悉了的村落更适合歇脚的所在。

还有的人,也许是过于谨慎、也许运气不好,也许只是阴差阳错,他们一直没有找到那个属于自己的村落,于是他们就不得不一路向前,走啊走,走啊走,途中无数次的,他们也会遇到一些村落,它们好像很多地方都接近那个属于你的梦想乡,但却仍有一些地方,让你觉得不那么满意——你可能不自觉的想起曾经经过的另一个村落,觉得相比这个,那里似乎更好些。可你又觉这种比较没有意义,于是只好摇摇头,决定再走远一点,看看更远方,有没有更适合自己的故乡。

于是走着走着,很多人可能就这样把自己的一生度过了,他们一辈子都没找到能让自己安歇的故乡,这似乎是人生最大的不幸。

但反过来说,他们又一辈子都在执着寻找那个自己梦中的理想乡,以自由之身见了更多的人和事,这似乎又是最大的幸运。

究竟幸与不幸,全看你怎么说了。


请原谅我把“耍单”这件事说的这么文艺。但好像结婚这件事,无非就是如此,有的人在其中找到了安适与救赎,也有的人却如同堕入了监牢甚至地狱。更多的人,则是时而觉得自己获得了救赎,时而又跌入了地狱。

若干年前赵本山小品里有句话:“凑付过呗,还能离是咋滴?”它之所以走红,可能就因为说出了多数人的心声。

大多数人可能真的就在凑付过,但这种“凑付过”,与“凑付单身”,究竟哪种更好呢?不试试你永远不知道。

说回我自己,其实开始写公号之前的那段时间,我已经差不多“走累了”,想赶紧把婚结了算了。公号写作的一个目的甚至就是想挣点外快,补贴一下家用。但意外走上这条路之后,反而把我之前的路打乱了。我这几年不结婚的一个原因,可能是因为害怕婚后的生活会极大的占用的我读书、思考和写作的时间,那样每天日更各种稿子可能就没戏了。因为这真的是一个特别高强度的工作,挤不出半点时间操心这些事。

所以经常有朋友问我“小西,你保持日更的秘诀是啥?”如果这么问的朋友是已婚的,那我实在不太好意思告诉他“要不你恢复一下独身试试?”那样太冒犯了。可是写作这个工作,真的就是一件高度配适单身汉做的工作,不信你看看古来那些笔耕不辍、几乎天天写稿的家伙,什么安徒生、巴尔扎克、契科夫、歌德,基本都是耍了一辈子光棍的家伙。或者偶有结婚的,婚后大约也都不太幸福,参见托尔斯泰。

婚姻与写作一定程度上是互斥的,因为思考是一件非常私人的事情,你若和另一个人一起生活,自己独自在思考的路途上前行了太久,你就极难有时间把自己所思所想的一切都跟她聊一遍。那你们俩充其量就只能算个“饭搭子”,若不幸吃饭口味还不合,那就连饭搭子都算不上,时间长了你就会疑惑跟那人结这婚到底结了什么寂寞……要不生个孩子玩儿吧。

然后等孩子生下来,更毁了,养娃将成为一个时间黑洞,吞噬你此后一切的空余时间。

所以每每想到这些前景,我就不太愿意走入婚姻,不仅因为担心结婚会毁了我现在赖以为生的写作事业,更担心婚后的时间会不属于我自己。



活了小半辈子,读的书也不算少了,但此刻在脑中检索那些古圣先贤的名言,发现居然找不到几句话来指导自己的如何结婚。

这其中的原因,我想可能是因为,古代甚至哪怕近代人的婚姻,跟现代人都是完全不同的两种东西——在近代以前、还没有微波炉、电冰箱、外卖订餐电话、上门家政服务等等一系列商品的岁月里,一个人单身去过生活是一件成本极高、且极辛苦的事情。且由于预期寿命的关系,想繁衍后代必须趁早。所以古人的婚姻一般都在成年以前,情窦初开甚至未开的时候对象都已经找好了,所以古人不谈论怎样结婚,就像我们一般不谈论不谈论怎么呼吸、怎么喝水一样。他们觉得这是自然而然、甚至一定程度上无可选择的事情,能得佳偶算你运气好、不能得也无所谓,反正凑付过日子呗,又不能指望和自己老婆、老公有什么灵魂交流。

但“大人,时代变了”。按艾里·博南里克在《单身社会》一书中的观点,现代人难以结婚的原因,首先就是“单身成本”的极大降低、甚至低于了“婚后成本”。这极大的降低了现代人选择婚姻的经济合理性。

其次,则是一个现代人过一生,可能等于一个古人过好几辈子。一个古人生来是贵族、一辈子就是贵族,是农民一辈子基本就只能在地里刨食。可是现代人不一样了,可能今天你还在大厂、外企上班,谈着几百万的项目,明天的金融危机或者疫情一来,公司反手一个裁员,你就一文不名了。

这个时候请问你拿好不容易找好的老婆、老公咋办?根据生活现状在换一个么?

当然你可以说,这就是考验爱情的时刻啊!是真爱就应该不离不弃!

但问题就在于,在婚姻生活中,这种人生的跌宕起伏是个“变态”,是需要消耗两个人的心力才能克服的难关。而麻烦的是,对于一个现代人来说,人生的跌宕很可能是个“常态”。

所以我们能得到一个结论,结婚率这个事儿,跟阶层的稳定度是成正比的。

前些年考公族流行一句话,叫“上岸第一剑,先斩意中人。”形容一些人一旦考公成功,就把以前的男女朋友蹬了,再根据自己目前的条件找个新的,这其实就是一种典型因为阶层起伏影响结婚的现象。

但现如今这种现象似也不流行了,前两天看到一个新闻,说去年结婚人数跌破700万对,再创历史新低,我想原因就是这样——这年头,大家都过得朝不保夕,自己明天到底在个什么阶层,过什么样的生活都不敢保证,怎么好意思去拖累别人呢?

所以这样说来,好像我真的更不适合结婚了,因为在一众朝不保夕的工作中,公众号这个行当似乎又是最不稳定的。像我这样时刻需要担心号被封,生计会彻底断掉的人,贸然去跟人家姑娘求婚,是不是不太礼貌?


可是在这种心灰意冷中,我又有一点小小的期望。

最近,为了写好日本幕末史系列,我看了好多相关的书籍,其中看到的一则爱情故事特别有感触:

说,日本幕末的维新三杰之一木户孝允的妻子名叫木户松子,早年曾经以“几松”的艺名做过艺伎。

艺伎这个行当,现如今在日本是卖艺不卖身的,可当年可是既卖艺又卖身,所以木户孝允后来以明治政府要人、著名维新志士的身份娶她,感觉大约相当于日本首相明天突然宣布:他找了个拍那种片子的女老师当夫人……

但无论木户孝允本人,还是日本后来的史学家,都没有觉得这婚结的有什么不妥,反而觉得这是一段佳话。

因为木户孝允与几松乃是“布衣之交”:

两人刚刚结识的时候,木户孝允还是个一文不名的普通长州藩士,而几松却已经是艳冠群芳的名妓了。

可阅男无数的几松还是在来玩的客人堆里,一眼就挑中了木户孝允,对他青眼有加。两人很快就打得火热了。

但幕末那个世道,实在是太乱了,兵荒马乱了几个轮回,木户孝允就消失在了几松的视野中。

但有一次,几松无意从一个客人那里得知,木户孝允为了躲避幕府追查,正化妆成乞丐,在京都二条大桥上乞讨。

几松马上表示要去找他,同伴都劝她:还是算了吧,萍水相逢、露水恩情、这年头又兵荒马乱的,生离死别都是常事,父母亲人都失散了,谁离开谁还不是过啊。

但几松说:不,桂君(木户孝允本名桂小五郎)不以一介艺伎待我,无论他现在如何了,我都当以国士待他。

于是历经周折,几松还是到了京都,站在二条大桥下,她果然看到了破衣烂衫的木户孝允,在桥上乞讨。而几松知道,自己身后一定有幕府的暗探在盯梢。

所以虽然不远千里前来相见,但她与他还是无法相认。

于是就有了那一幕——

京都的风雪中,“乞丐”木户正在桥上瑟缩,突然听到“叮当”一声,钱币落到了他的破碗里。

他睁眼一看,发现居然不是铜钱,而是一枚“小判”(日本的金币)。

再一抬头,发现是一个妆容美丽却曾让他无比熟识的面孔。

请一定要保重啊。”那个姑娘优雅的鞠躬,像是个普通的善人一样向他叮嘱道,然后像不认识他似的径直走开了。

泪水已经模糊了木户的眼睛,望着那个熟识的背影,他知道自己可以在这个风雨飘摇、不知明天若何的乱世中坚持下去了——他一定要,也一定能。

因为,当我跨过沉沦的一切,向着永恒开战时,你已是我的军旗。

我看这个故事的时候特感触:

日本的幕末时代是一个阶层变动特别剧烈的时期,一个人,可能昨天还是武士、今天就沦为了乞丐、而明天他又成了高官显要。这就是说,衡量婚姻的度量衡,已经彻底失序了。

这样的时代里,寻找真挚的爱情、稳定的婚姻本是最难最难的事。

但木户孝允与几松的幸运在于,他们都找到了那个不看重他们变动不居的身份,而只看重他们那颗灵魂的人。

木户不以艺伎待几松,而几松也从不在乎她的“桂君”到底是武士还是乞丐。

这可能就是所谓的“灵魂伴侣”吧——当所有人都感到朝不保夕,彷徨于不知道明天的自己到底将上升还是下落时,这样的爱情与婚姻,反而将放射它的光彩。

因为有了这样一个爱人,将给你以坚持下去的信念与力量。

在这个空前不确定的时代当中,一个爱人,将是我们能得到的唯一的确定性。

愿你拥有这样的爱情——等待,希望,并去追寻。

全文完

本文4000字,随笔一篇,愿您喜欢,祝周末愉快。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