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池上善彦丨战后民众版画运动之成立(外一篇)

池上善彦 谓无名 2023-09-01

编者按

2022年4月23日〜7月3日,“刻刀镌刻的战后日本——两大民众版画运动”于町田市立国际版画美术馆开展。策展人之一池上善彦曾任《现代思想》杂志主编,在谓无名此前推送的《如何民族,怎样国家》专辑里,他向中国读者介绍1950年代由竹内好发起的“国民文学论战”这一战后日本知识分子试图克服冷战体制、重建民族文化的思想论争。池上先生也是在战后日本文化重建的脉络里关注民众版画运动的,他提出:参与“国民文学论战”的历史学家上原专禄、远山茂树等50年代日本知识人关切的小团体运动、生活记录、生活主题作文,以及与民众教育结合的版画,都是探寻与民族传统相连、扎根日常生活的“近代主义”的实践。此外,长期致力于亚洲知识思想连带的池上先生,为“战后民众版画运动的成立”勾勒谱系时,特别指出这一运动与中国木刻版画、以及二十世纪中国革命中的现实主义文艺的深远关系。


「彫刻刀で刻む戦後日本 2つの民衆版画運動」展会海报

2022年4月23日〜7月3日,池上善彦、町村悠香等策划的“刻刀镌刻的战后日本——两大民众版画运动”主题展览于町田市立国際版画美術館开展。该展览通过400多件作品和资料,首次将“战后版画运动”和“教育版画运动”联系起来。

展览网页链接:http://hanga-museum.jp/exhibition/index/2022-512



战后民众版画运动之成

池上善彦 作   郭颖 译




战后版画运动在近代美术运动史上堪称规模最大最具特色的一次运动,而这一点却被后世所忽视。那么此次运动究竟是如何产生的呢?其成立涉及三个谱系。


第一个谱系是从无产阶级美术运动解散(1934年)开始,到1950年第一次版画运动协会成立为止的活动。该团体解散之后,很多成员一边给《东京Puck》(译者注:Puck一词或源自于《仲夏夜之梦》中的精灵Puck,意为捣蛋鬼)画漫画,一边给漫画杂志《漫画之国》投稿。受到西班牙内战的刺激,该杂志当时与《世界文化》等杂志站在同一战线,介绍了反纳粹、墨索里尼、佛朗哥等人的世界反法西斯运动的动向,也属于人民战线。


『東京パック』1905年创刊号封面

Tokyo Puck
20世纪上半叶的日本讽刺性漫画杂志,多次终刊,又多次发行。

1905年4月15日,有乐社出版了第一期(由東京パック社发行)。核心人物是北泽乐天。乐天的恩师、澳大利亚漫画家弗兰克-阿瑟-南基韦尔(Frank Arthur Nankivell)建议他创办一本讽刺性漫画杂志。由于南基韦尔担任美国漫画杂志Puck的主编。乐天就把他创办的杂志命名为Tokyo Puck。该杂志以其开创性的风格,包括大型B4变体格式、全页彩色印刷和每个栏目的漫画,被誉为当时最畅销的杂志。它还在英语世界和东亚地区被广泛阅读,因为附有中英文翻译的说明文字,它催生了一批类似漫画杂志的陆续诞生,包括下川周天在内的许多漫画家也都是从这本杂志中产生的,被认为是一种在日本漫画史上留下重要印迹的杂志。



大田耕士(1909~98)

本名大田末夫,出生于兵库县。日本昭和、平成时代的教育家、版画家。曾任当地小学教师,参加过新兴教育运动。昭和12年进京发行杂志《讽刺》,遭人检举。昭和26年创建日本教育版画协会,翌年发行机关刊物《版画》,致力于儿童版画的普及。代表作《版画的教室》。



『カリカレ』杂志1938年第1卷第5号封面


在战争火药味儿愈浓的情势之下,作为无产阶级美术的最后抵抗据点,大田耕士于1938年创刊了《讽刺》(译者注:日文为“カリカレ”,源自caricature)。当时大田意识到的不仅是近代版画,还有堪称近代美术杂志滥觞的山本鼎的石版画《方寸》(1907年)。山本在创刊号(连载至第3号)上的随笔(《关于现代的滑稽画及讽刺画》)中批判了《东京Puck》中的漫画,并以提高讽刺画的质量为目标。大田模仿山本,在批判《东京Puck》(第四次)的同时,试图提高讽刺画的质量。但是他们同样与转向文学相呼应,从转向意识中生出面向生活的沉静,同时吸收了作为绘画传统的风俗画的表现方式,以使其思想化(户坂润《思想与风俗》)作为目标。在农村,铃木贤二、饭野农夫也等人也响应农民文学,将农民的生活以版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山本鼎(1882~1946)与《方寸》杂志

日本爱知县人。日本版画家、洋画家、教育家。一直投身于美术的大众化、民众艺术运动之中。诗人山本太郎的父亲。


户坂润(1900~45)

日本东京人,日本哲学家、评论家,东大毕业。从观念论哲学转向马克思主义哲学,曾经创建了唯物论研究会。受到治安维持法的镇压,在长野刑务所的监狱中死亡。代表作有《科学论》《技术的哲学》《日本意识形态论》等。

到了战后,随着劳动运动的高涨,普罗美术以漫画的表现方式得到了延续,铃木等人将职场上的漫画家们组织起来。介绍过来的中国的抗日木刻运动让他们深受震撼。人们发现版画这种形式比漫画更能入木三分地表现大众的斗争与思想,并发现斗争其实就在生活的延长线之上。在这一刺激之下,版画运动协会便应运而生,在福本和夫等人的帮助之下,“人民版画”宣告诞生。接着他们开始在职场以同人小组的方式展开活动;再加上铃木贤二、泷平二郎、新居广治、饭野农夫也等人,在“押仁太”(译者注:日文为“おすにた”,读音由大山茂雄、铃木贤二、新居广治、泷平二郎四人的首字母组成)的组织之下,刊登了大量的连环画作品。


第二个谱系是受到生活主题作文(注:日文为“生活綴方”)的冲击而诞生的生活版画(国民版画)、教育版画运动。以红色清洗和朝鲜战争为分界线,被驱逐出职场的版画创作同人决定奔赴地方开展运动。劳动运动逐渐式微,版画运动协会便生出要发起第二次民族版画运动的念头。受到《山谷回音学校》生活主题作文运动的刺激,老师与儿童教育版画运动得以展开(大田耕士《版画的教室》)。

无着成恭(前排左起第二位)与“山谷回音学校”的孩子们

山形县,1951


『山びこ学校』

《山谷回音学校》‍‍

無着成恭 編,東京:岩波書店,2008

山形县山元村(现在是上山市)的中学教师无着成恭所编的中学生文集,正式名称是《山美子学校-山形县山元村中学学生生活记录》(『山びこ学校―山形県山元村中学校生徒の生活記録』),详细记录了山形县山元中学的43名学生的贫困乡村生活。1951年(昭和26年)该文集由青铜社刊行,引发强烈反响,被评为战后民主主义教育的典型,成为畅销书。

当时,在全国开展的不可计数的团体运动中,越来越多的劳动者竞相写诗,他们通过写作来深化对现实的认识,用生活主题作文来指导运动实践。生活记录运动便是该运动的一环。版画运动协会为了贴近这种同人运动,便组织了几个版画团体,促进彼此的交流,逐渐成为活动的中心。特别是上野诚通过与劳动者的对话,致力于版画指导,《生活版画》一书便是其人生轨迹的缩影。


所谓“生活主题作文”是指用现实主义方式的教育方法,即使用生活的语言来写作的一种指导方法(中内敏夫《生活缀方》)。老师帮助孩子一同去发现社会,以加深对现实的理解。孩子们通过主题作文来发现社会,以集体创作文集的方式,来参与社会。比起读,更注重写(写书),这场运动与近代批判和习字的传统密切相关。

『綴方生活』

“生活主题作文”运动是指通过让儿童、青年甚至成人从自己的生活中取材撰写作文,使得其文章表现力,或者在书写过程中直接体现出来的知识、技术、德目、权利意识、意欲,乃至事物的看法、想法及感受方法等都得到提高的一种教育方法、作品或其运动。自出现于大正初期以来,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指导者,其重心也不尽相同。最初的奠基人为芦田惠之助、铃木三重吉、小砂丘忠义等人。昭和初期,在小砂丘运动之后,与秋田县成田忠久等东北地区的教师运动等人的北方教育运动相呼应,通过生活主题作文或是生活指导的方式来培养孩子们的生活、学习欲望。1929年,作为该运动的摇篮《缀方生活》杂志创刊,直到战后也一直继承该传统。


有人认为其背景是建立在结合了现实主义与教育的世界史式的发展之上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其本质便包括教育(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正是一种知识人的教育,墨西哥的野外艺术学校也是基于独立民族的现实主义之上的)。现实主义是一种认识社会的方法,其过程也是一种发现个人自我教育的方式,在共同发表作品的过程之中,社会也逐渐趋向同化。其前提就是创作出来的文集得到公开、评价、讨论与共享。在战争的转向与抵抗中,生活意识也得到深化。这种思想性的课题与战后版画运动中的主题作文相结合,在此驱动之下得以实现日本式的发展,在版画老师和儿童那里一脉相承。


第三个谱系,是日本近代美术史。“人民版画”是一个继承了普罗美术的独特流派。近代版画在战前作为创作版画得到发展。创作版画多创作于地方,平塚运一、畦地梅太郎等作家也时不时会到各地去,使得版画文化在全国广为传播,加治幸子将这种动向称为“地方的时代”。



畦地梅太郎(1902~99)

出生于日本爱媛县,著名版画家。1935年一个人独步深山,以山岳风景为主题,后创作了《山男》系列版画,得到了国内外盛誉。


山男山の家族

畦地梅太郎,木版,19.5×21cm,1975

町田市立国际版画美术馆藏


在这样的条件之下,战后教育版画运动发轫。不仅仅是主题作文的老师,很多美术老师也都纷纷参与其中,并且发挥着核心作用。他们便是始于战前创作版画中形成的地方版画网络中培养出来的。在以恩地孝四郎为首的作家的精诚合作之下,教育版画自身在技法层面也得到了提升。他们试图通过生活主题作文和版画,实现批判性地超越山本鼎的自由画的创作方式,而后者是与《赤鸟》的写作方式相结合的。与此同时,可以指出从《方寸》到《讽刺》,再到《版画运动新闻》以及后续的美术杂志的这一谱系。以批判的视野来描绘世界,希望能带给孩子们自由的艺术教育。可以说,山本鼎的这个梦想在50年后,以一种意想不到的形式得以实现。


战后版画运动是通过以上三条谱系密切联系而成立的。两次版画运动是指为数众多的儿童版画集与劳动者的版画创作,同时也拥有“人民版画”与“生活版画(国民版画)”这两种现实主义的版画样态。



“战后民众版画运动的成立”谱系图,池上善彦制



拷问近代的版画运动

池上善彦 作  郭颖 译




石母田正《续:历史与民族的发现》(1954年)一书因封面使用了战后版画运动的作品而闻名。杂志《美好生活手帖》上刊登的《山彦学校》也出自版画集《烧炭》(No.3-1-2)。石母田《历史与民族的发现》(1952年)一书的封面是凯绥·珂勒惠支(Kathe Kollwitz)的《牺牲》,这件事的经纬在《关于母亲的信——写给鲁迅与许南麒》一文中有详细记载。另外,1956年岩波书店推出了13卷的《鲁迅全集》,使得中国木刻作品得以在日本流传开来。封面上的每一张木刻作品都是由鲁迅研究专家竹内好选定的,并配有小野忠重撰写的简单解说。



『続 歴史と民族の発見:人間・抵抗・学風』

石母田正,東京:東京大学出版会,1954

『赤い鳥』与铃木三重吉

《赤鸟》是铃木三重吉于1918(大正7)年7月创办的儿童文学杂志,1936年6月三重吉因肺癌去世,8月《赤鸟》终刊。除去1929年4月-1930年12月一年九个月的休刊,《赤鸟》前后办了近十七年,在近代日本引发了一场深刻的儿童文学与文化运动,它使有史以来,特别是明治以来的或以训教、或以娱乐为主要内容、使用随意口语编写、印刷粗鄙的儿童读物,一跃成为作品、封面、插图以及装帧都达到高艺术品质的纯洁端丽的儿童文学读物。这本杂志开启了日本儿童艺术教育、情操教育的门扉,并使日本儿童文学得到了空前的提升,达到世界水准。


众所周知,当时西方文化传入日本,并在日本近代化中占据着优势,对此竹内和石母田着眼于扎根民族(大众)的学术、文化和教育,并展开了对近代批判。出于对美国式教育的质疑,他们创办了杂志《山彦学校》,这里聚焦了他们所关注的问题。生活主题作文运动是指从生活与农村共同体角度重新追问《赤鸟》的主题作文,从而对欧洲式的近代加以批判,提倡从阅读教育转变为书写教育、习字教育。与此同时,《山彦学校》中所描绘的生活比日本文学作品所建构的世界要更为广阔。围绕一直以来的文学的存在方式,乃至日本社会结构,竹内好发起“国民文学论战”,结果引发了广泛的争论。历史学家上原专禄、远山茂树等50年代知识人的团体运动、生活记录、生活主题作文,以及教育版画都是近代主义的不同选项。50年代在占领之下,人们从民主化及民族独立的探求中追求民族式的传统,期待教育的重心能够从观念性的学问输出,变成到一种扎根于生活体验中的认识。石母田的书中引用了《山彦学校》中的一句警句:“雪がこんこん降る/人間はその下で/暮らしているのです”(译者注:此诗为石井敏雄的《雪》,大意为天上大雪簌簌,地上人间碌碌。)


《人间思想》第八辑 

高士明/贺照田 主编,台北:人间出版社,2018

本期刊出池上善彦、铃木将久选编的50年代日本“国民文学论战”文章的专辑“如何民族 怎样国家”。


『雕刻刀刻む戦後日本 2つの民衆版画運動』

(《刻刀镌刻的战后日本——两大民众版画运动》)

展览画册,2022


原文刊于《刻刀镌刻的战后日本——两大民众版画运动》展览画册,2022。

  感谢作者及町田市立国际版画美术馆授权转载。

图片部分由作者提供,部分源于网络。



作者简介




池上善彦(1956~ ),曾任《现代思想》主编。著有《“现代思想”的20年》。主要从民族的立场追求对日本思想一以贯之的阐释。现在已经离职,但随时准备重返现场。

译者简介




郭颖,厦门大学日语系副教授。



延伸阅读

《战争留下了什么:战后一代的鹤见俊辅访谈》




[日]鹤见俊辅/上野千鹤子/小熊英二

邱静 译



《日本的思想》




[日]丸山真男区建英 刘岳兵 译

『世界版画全史




黒崎彰‍‍‍‍‍


現代日本の精神構造




見田宗介


すぐわかる 画家別 近代日本版画の見かた

(《快速入门 按画家分类:近代日本版画的观赏方法》)




岡本祐美 等


《日本版画藏书票选集》




李平凡 编


『版画、「あいだ」の美術』

(《版画,“间”的美术》)


松山龍雄


近代日本版画の諸相




青木茂 監修‍‍‍‍‍‍‍‍


编辑丨lina巴扎黑
傅小山Jakdan


东亚视角 全球视野
寻找东亚论述的“虫洞”与“黑洞”
点击下图关注“谓无名”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