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死亡突击——俄军第155海步旅的弗勒达惨败

Moskit 科尔松试车场 2023-02-15

最近最为火热的莫过于俄罗斯第155海军步兵旅在弗勒达附近被乌克兰人打得满头包,在攻势作战中报销了一整个装甲营。看过编制表的读者们应该都知道由于编制上的缩减与实际编成时的缺编,俄军的旅/团一级只能拆出两个甚至一个营级战术群的,这简简单单的一次进攻除名一整个机械化营,很难想象俄军还能整出多少堪用的兵员和装备。虽然网络上有很多关于这次战斗的新闻和评论,但鲜有详细叙述作战经过的,今天就让我们来图文分析一下这次“火炮饺子”的具体情景。

“特别军事行动正如预计地一样成功地进行”

在战情分析开始之前,我们要先明确一点,在弗勒达“遭难”的并不仅仅是俄罗斯第155海军步兵旅,相关受害者名单如下:

  • 第155海军步兵旅

  • 第40海军步兵旅

  • 第36摩步旅

  • 第37摩步旅

  • 第72摩步旅

  • 瓦格纳所属“爱国者”雇佣兵

  • 第14特战旅

  • 第136特战旅一部

  • 顿巴斯分裂武装独立编队

  • 俄军预备队


上述部队都参加了这次“火炮大阅兵”,并且都有着自己的任务。担任主攻任务的是第40和第155海步旅,任务是从帕夫利夫卡和米利基斯克周边向弗勒达推进,第36和第72摩步旅的任务是从侧面协助他们。值得一提的是,第72摩步旅是之前我们提到过的第3集团军群下属,即俄军在去年临时组建的“总预备队”,其参战力量为由志愿者组成的“Alga”营,缺乏训练同时也在连日的战斗中士气低迷。同时第155海步旅在1月末至2月初的报告中被描述为“缺乏兵员,难以承担攻势作战任务”(报告来自俄军总参谋部),这次竟然又被拉来当主力,唯一可能的解释即为填入了大量的动员兵单位,简单弥补了人力上的不足。

俄军指挥部忽视了这些内在的危险因素,执意要发动这场进攻,但外在的因素则更为致命:由于缺乏现代化探测与防空能力,俄军对乌军的无人机部队几乎没有防御能力,整个装甲纵队都处于乌军无人机的持续监视之下,进攻发起没有任何突然性。

俄军装甲纵队的全部动向一直处于无人机“现场直播”中

单先头的数辆坦克压上地雷之后,整个装甲纵队被迫停下重整,并等待“可能的”扫雷工程车。然而这正是乌克兰人想要的,俄军集结区简直是最好的炮兵目标。在火与钢的碰撞中,首当其冲的就是俄155海步旅,由于乌克兰无人机在不断进行炮兵校射,俄军装甲车辆在炮击中根本没有存活的可能——上面搭载的成员也一样。同样倒霉的还有赶上来的第40海步旅,在和155海步旅汇合之前,他们同样踩了地雷,也被随之而来的炮兵急射打飞了用于思考的脑袋。

俄军装甲纵队先头车辆踩中地雷

这时候也许会有人问道那些辅助部队呢?第36/37/72摩步旅,那些雇佣兵都去哪了?好吧,唯一能够称得上“精锐部队”的第14特战旅同样犯了大错,前出亲自执行侦察任务的14旅旅长谢尔盖-波利亚科夫上校(Sergey Polyakov)被乌军击毙。有小道消息说是乌军侦察兵发现了这条“大鱼”,设了个局把他解决了。不过怎么说呢,这人都没了怎么说都算,消息真实性确实存疑,说出来也就图个乐呵。在旅长阵亡后,第14特战旅立刻陷入混乱,无法回应前方与后方指挥,被迫(主动)退出了战场。跟着他们跑路的还有协同的第136特战旅与预备队,这样的弃友军于不顾的行为引起了溃逃一般的连锁反应,几个摩步旅的辅助部队于那些拉来凑数的单位一股脑全跑了,到这里,“弗勒达攻势行动”就彻底完蛋了,除了扔下几十辆坦克与装甲车辆以及不计其数的同胞遗体,俄军什么也没能占领,什么也没能战胜。

乌军开始炮击俄军装甲纵队

现代防御作战在信息方面形成碾压时就是这么简单枯燥:不受干扰的乌军炮兵在面对被雷场困住去路的俄军装甲纵队时,依靠无人机形成的观测优势,能够轻松完成“屠杀”。攻击者连防御者的面都没见到就被击溃,这是高科技一方打击低科技一方的常态。为什么155旅和40旅的损失被如此重视?首先,在基辅和第聂伯河附近的战斗结束后,曾经在俄军中挑大梁的空降部队VDV承担了绝大多数的伤亡,花了一年的时间才能缓慢恢复战斗力。现在“精锐”的名号就由各海军步兵旅继承,在巴赫穆特周边的血腥绞肉同样榨干了这些原本有战斗力的旅,“弗勒达死亡突击”仿佛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155旅和40旅短期内是别想爬起来回到战场了。

被炮击摧毁的俄军装甲纵队一部

乌军取得这一胜利是多方面因素的结合:优秀的战前计划和阻击阵地的选择,训练有素的士兵,贯彻始终的侦察情报与对手头稀缺资源的利用。有说法声称俄军在进攻前考虑到了雷场的问题,并且确实进行了排雷作业,但不知是排雷作业不彻底还是乌军进行了炮射地雷的补设作业,导致两个海军步兵旅一头钻进了这个准备好的雷场之中。

第40海步旅踩雷的情况

同时我们看到的是俄军战略战术已经退化到了难以置信的地步:缺乏有效的地形和威胁度侦察的情况下将大批部队(注意两个营级战术群的协同作战搭配上其他旅级单位的规模已经堪称是俄乌战争此刻俄罗斯一方的“战略攻势”了)赶入敌军的火力杀伤区,在这任何一支部队的作战操典中都是断头台级别的战略失误,是应该令指挥员感到后背发凉的战前预演。当然你可以说前线指挥受到来自后方,甚至是克里姆林宫的直接压力(一直有消息声称普京在干预前线指挥),但这种指挥能力无论如何都脱离了现代战争所能容许的范畴。

炮击后幸存的俄军战俘

另一边则是俄军基层单位的缺乏训练与士气涣散,在战前计划中没有制定相应的作战预案,面对雷场封路没有任何可行的预案,只能坐等工程部队。行军纵队没有维持宽度较大的冲击阵型,而是采用了极易受攻击的一字长蛇阵,在遭遇炮击等突发情况时只能望天祈祷,没有任何反应能力。这还是没有接敌的情况,步兵没有下车维持搜索队形,如果在附近埋伏有乌军反击兵力,那么155旅和40旅就可以不用回去了。再说士气涣散,在这一战之前就有许多消息提到“无论是什么单位,被调至弗勒达地区的俄军士兵都会尽一切可能离开这里”。这也就是为什么当先头的两个海军步兵旅受到损失的时候,其他辅助部队一股脑全跑了的原因——大家都很惜命。

我们在过去的一年里见识了来自乌克兰军队的许多英勇行为,包括在没有援军的状况下坚守孤城,包括为了其他友邻部队的胜利推进牵制数倍于己的敌军。某种意义上来说乌克兰人的装备更少更差,面对敌众我寡的局面为什么他们能鼓起勇气,对抗来自大自然赋予的逃跑本能?还是让我们问一问他们脚下的土地吧,问一问被摧毁的村庄、城市里的人民吧,问一问他们自己,没有人说出一句话,但我已然看到了答案。在这样一个寒冷而黑暗的夜晚,我在用自己的文字记录着战争所带来的血与火,用一颗不再流泪的心祈祷一切的和平。



关注小号很重要:

私信“新平台”会自动回复备用平台地址。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