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出海会用到的爆款增长方式:#buildinpublic

深思圈 2024-02-07

Editor's Note

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海外独立开发者经常会选择的一种增长方式:Build in public,本文以Copy.ai作为案例,详细分析了这种增长方式。另外我和【有新】发起的Magineer孵化超级项目,将在本周日截止报名,现在报名人数已经接近100人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有新Newin Author 有新

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海外独立开发者经常会选择的一种增长方式:Build in public,本文以Copy.ai作为案例,详细分析了这种增长方式。另外我和【有新】发起的Magineer孵化超级项目,将在本周日截止报名,现在报名人数已经接近100人


最近做出海产品是个热门话题,但绕不开如何冷启动的问题,目前最好获取早期流量的方法就是上架AI导航站,文末整理了最新最全的150+AI导航站,欢迎自取。也欢迎大家报名Magineer超级个体孵化项目,详细介绍和报名链接也在文末。

Copy.ai 也是投资人创业的典型,创始人 Paul Yacoubian 在这一波生成式 AI 中个人已经投过 Tome、Replit、Replicate 的天使投资人,也投资过之前为大家介绍过的 Buildspace

两位创始人 Paul Yacoubian 以及 Chirs Lu 抛开都曾是 ESO 基金的投资人身份,对于产品和营销也深谙其道,在 Copy.ai 在半年前进入公众视野之前,其前身 Taglines.ai 就是一家帮助企业解决文案制作的公司,GPT-3 的发布让这项业务搭上了生成式 AI 的快车。


Copy.ai 早期的增长也非常快速,2021 年 10 月的 ARR 仅 230 万美元,1 年后则达到了 1200 万美元,当联合创始人 Chris Lu 当时接受福布斯的采访时,就表示 Copy.ai 的增长策略就是依靠“Building in Public”。



那么 “Building in Public” 具体是什么又解决什么呢?这篇内容将从冷启动、推广以及内容三个层面来介绍 Copy.ai 的 GTM 策略,带大家了解 Paul Yacoubian 作为创始人是如何通过内容来实现增长的:



依靠 Twitter 冷启动

公开带货并迭代产品


“Building in Public” ,顾名思义就是在公开环境下进行构建,不仅限于 SaaS 产品,也可以是实体产品或内容,并让构建对象,也就是“产品”的受众也加入到构建的过程中,这和传统的 GTM 路径不同之处在于


第一,传统上大部分创业者或者创作者很少进行公开,也不愿分享和商业相关的数据,因为不想被用户评判,但凡事都有两面性, “Building in Public” 的好处在于能够更快速的实现 PMF 匹配,而不是闭门造车,因为得到的数据和反馈也是最直接的;第二,在公开场合构建“产品”也更容易让用户愿意花时间,有助于迭代与自传播;第三:在构建的过程中,创作者有机会去传达理念,甚至“产品”还没有,就有第一批付费用户。


Yacoubian 实际上就是 Copy.ai 在马斯克“X”上的首席带货官,Copy.ai 早期的业务数据,至少在部分层面都是公开的,每当一个里程碑达成,Yacoubian 就会忍不住发推,比如 Copy.ai 的新注册用户数、付费用户数、MRR、ARR、员工数量以及燃烧率等等。


有时也会暗戳戳在内容里夹带私货,比如推荐 7 个非常 nice 的创业公司冷启动工具给大家,有一个就是自家产品:


根据 Similarweb 上的数据,Copy.ai 的访问有很大一部分来自直接访问,正如联合创始人 Chris Lu 提到的,Copy.ai 早期的 GTM 策略就是依靠发推,在 X 上就有“#buildinginPublic”标签,实施这一策略甚至能让参与者月均获得 73 万次直接访问,


公开分享之后,也就更容易从市场中得到用户的反馈,Yacoubian 就经常发推询问用户意见,通过这些小调研来衡量用户的兴趣,甚至邀请用户私信给予负面意见,然后他会 V 你19美金。



在业务层面,即使在 2021 年非常早期的时候,Yacoubian 就从推上捞了 3 个员工,不算当时新招募的员工,当时还只是 9 个人的团队,就连 Copy.ai 的第一个正式员工,后来的 CMO 也都是推上捞的,而在公开环境中捞人,也让推上更多的潜在团队伙伴提前了解 Copy.ai,提高匹配的效率。




to创始人、toKOL、to社区

折扣赞助全都有


除了 CEO 亲自带货发推之外,Yacoubian 也拉上了一些创业者、KOL 以及通过社区来进一步推广产品,比如联合 SPI 的创始人 Pat Flynn 组织线上直播,Flynn 本人也是一名自带粉丝的创业者&创作者,在社交媒体和博客也有很多关注着,Copy.ai 这一合作让自身也能进一步破圈。



当然,Copy.ai 在联名搞活动之余,也不忘撒一波用户福利,对于通过 SPI 转介绍的用户,可以获得首年 4 折优惠以及 30 天的免费试用,而 Copy.ai 官网其实只能薅 7 天羊毛。除了 SPI 这样正式合作的案例外,也有和当时体量差距不大的 OpenAI 非正式的商业互捧:



toC 方面,Yacoubian 也不忘找一些细分领域的专家,比如全职做广告和营销的博主,通过博主的博客以及 Newsletter 来推广产品,甚至也会赞助博主 1 年的播客、Newsletter 或者 Youtube 来规模化宣传。



除了针对个人的市场合作,Copy.ai 也在这些社交平台上建立起自己的社群,比如他们在 Facebook 上建立的社群就有 4000 多人,虽然不是每个进群的人都是 Copy.ai 的用户,但这能帮助更多的非注册用户了解产品以及互动反馈。




产品引导与SEO

通过内容推动用户决策


Copy.ai 早期依靠推文和组织带货实现了冷启动并达到了千万美元的 ARR,但要破亿实现 10 倍的 ARR 增长就要依靠更多更精准的内容策略,比如提供更多产品引导的内容以及痛点内容实现转化与传播。


Copy.ai 在官网提供了博客页面,不过看更新频次,也是非常高的,基本两三天更新一篇,通过产品导向的内容一边引导用户,一边优化 SEO,从而建立营销内容领域文案生成的话题性,越早推出,也越具备先发优势。



当然 Copy.ai 所在的领域竞争也很激烈,从过去 12~18 个月,就有数十家生成式 AI 公司成立,Copy.ai 从最早一个简单的工具开始,到现在支持销售文案、广告文案、社交帖子、辞职信、房地产列表、冷电子邮件、职位描述等内容的生成,当产品的功能更同质化,就需要在“定位”上帮助用户进行区分。



于是,Copy.ai 在博客上将自己和竞品都列了上去,并给规模最大的榜一大哥 Writesonic 和自己打了一个最高分,还附带了详细的理由,这意味着如果有用户在谷歌搜「 Copy.ai 和 XXX 哪个好?」,这篇文章就有概率冒出来,帮用户做决策,让更多的潜在用户选择 Copy.ai。




文章最后,Paul Yacoubian 投资的 Buildspace 旨在更多的独立“Builder”基于自己感兴趣的方向转型成为 “超级个体” or “Solo Entreprener”。


要说最近海外AI产品最火的孵化器是哪一个,无疑就是Buildspace了。我亲眼见证它从去年一个Web3的线上授课平台,随着这一波AI浪潮顺利转型,成为了当今最火的AI产品孵化器。Buildspace的核心在于内容和社区,而这也恰恰是深思圈的优势所在。下图是Buildspace的统计数据, 我们可以看到在这不到一年时间里,其惊人的成长速度:



我和【有新Newin】的主理人Tim一块,决定开启一个中国类似Buildspace的AI产品孵化社区项目——Magineer,欢迎感兴趣的朋友报名参加。更多介绍可以看之前的文章:如何在AI时代利用内容成为超级个体(Indie Hacker)


扫码加入


截止时间:本周日 9 月 17 日 23:59

通知方式:初步筛选后我们将与你联系!


此外,我们也为大家准备了一份最新的海外 150+ AI 导航站汇总,欢迎扫码直接查看:


扫码查看

----- End -----


最近我的新书正式发售了,如果你对AI绘画感兴趣,这本书就是你的最佳选择,从零到一,再到进阶,一本书带领你玩转Midjourney



之前创建的深思圈信息分享群已经运行快半年了,里面会实时分享最新有用和有趣的信息,特别是AIGC和出海运营增长这块,群里的信息密度和新鲜度非常高,交流氛围也很好,大家一块在群内讨论和学习。目前8个群都已经500人满员了,我刚刚新建了9群,欢迎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后台回复关键词【信息】,扫码入群。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出海会用到的爆款增长方式:#buildinpublic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