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内容因违规无法查看 此内容因言论自由合法查看
文章于 2023年6月7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财经

藏汇于民,八年润出去30万亿人民币

马霞 马霞价值投资 2023-06-03 20:37 Posted on 天津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一、为什么出口越来越强,内循环却越来越弱

     

         

很多人问我,中国出口很好,顺差飙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越来越强,这就否定了所谓欧美联手围堵挤压中国产业链的论调;可是,国内经济怎么感觉越来越差了呢?       

欧美通胀,中国通缩,国内经济从头部企业卷尾部企业,到新经济产业的内卷,现在已经卷到了工资。天津大多数员工的基本收入只有4000元人民币。4000元的收入,没有父母帮助,年轻人怎么养家,怎么结婚,怎么生子?      

今天给大家摆一个最突出的数。过去八年搞“藏汇于民”,国内润出去了30万亿人民币。同志们,30万亿人民币润出去,我们的经济能好吗,我们的A股有可能强吗?        

中国已经取代日本成为全球第一大新车出口国。群友说,我们这不是在出口商品,而是在出口人民币!        

今年中国的顺差将达到万亿美元,然而,人民币还在贬值!所有这些数字摆在一起,是不是很诡异?        

今天我就用事实给大家讲一讲所有这一切背后的逻辑。        

         

二、经济全球化的底层逻辑

         

         

现行国际贸易结算体系本质上还是易货贸易的变种。基于这样的国际贸易结算体系,经济全球化的底层逻辑就是国际收支平衡原理:

经常项余额=金融项余额。       

在现行国际货币体系下,经济全球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零和游戏。这个以美元为核心的经济全球化体系,如果国家不干预货币市场,顺差国逆差国是双输。顺差国攒一堆白条,逆差国最后一定赖债,所以顺差国是输家。美国这样的逆差国,自己不生产,靠金融吸血,走上了产业空心化加金融泡沫化的亡国之路。        

《天下货币》的目标读者是全球政治家,所以,我行文时故意点到不说透,像隔靴搔痒。        

书中是这样表述的:以美元为核心的全球化是一个多输游戏,走进后美元时代,世界元的设计,顺差国将成为赢家。        

经常项余额=金融项余额,在这个恒等式的约束下,逆差国有多少逆差,就有多少外债。美国经常项逆差累计14万亿美元,净外债16万亿美元。逆差国有多少逆差,就要借多少外债,没有其他的路可走。

         

         

         


顺差国有两条路可以走。一条路,就是央行收储顺差;另一条路,就是易行长推动的“藏汇于民”。

         

三、“藏汇于民”怎样榨干了内循环的流动性

         

         

我用数字给大家展示,央行收储,我们的货币流动性是怎样的,“藏汇于民”又是怎样榨干内循环的。

先说“藏汇于民”。

         

中国的外汇储备在2014年6月达到最高值39,930亿美元(近4万亿美元)。2022年底,外汇储备为31,280亿美元,减少了8,650亿美元。在此期间,我们的贸易始终是顺差,减少的8,650亿美元,正是“藏汇于民”的结果。       

2015~2022,累计商品贸易顺差为43,665亿美元,加上上面提到的外汇储备减少的8,650亿,合计52,315亿美元。这52,315亿美元去了哪里?去了“藏汇于民”。换算下来,约为30万亿人民币。这里我还没算几千亿美元的外商投资净流入。        

国家不收储,就要企业和私人资本把钱流向美国。企业资金流向离岸,就减少了国内的投资能力;个人资金流向离岸,就减少了国内的有效需求。这就是为什么A股永远牛不起来。

         

         

四、央行收储才是正解

         

         

下面我用数字演示央行收储与国内流动性的关系。        

2000~2014,累计商品贸易顺差为23,807亿美元;同期,中国外汇储备增长到36,880亿美元。为什么顺差是23,000亿美元,而外汇储备却涨到36,000亿美元,因为同期直接投资净增加了17,000亿美元。       

说白了,央行收储结汇,就是企业出口后要把赚取的外币卖给央行,这样,央行就把美国企业和美国居民欠中国企业和中国居民的钱(即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转换为美国欠人民银行的钱。说的更直白些,我们的顺差结算难题通过央行增发货币化解了。        

国内一直流行一个论调,就是中国发行货币要依赖出口顺差,好像外汇储备不增长,就不能增发货币了。很多人说,中国依据外汇储备增加而发行的人民币叫做基础货币,并因此得出结论,人民币发行是锚定美元的。这是典型的倒因为果。央行增发人民币来化解顺差结算难题,恰是正解。在“道”的层面,这是完全正确的。至于央行收储结汇可能产生的一些不便,比如有时不得不去买美债,则属于管理上的问题,属于“术”的层面。   

五、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要区分“道”与“术”       

把前30年说的一塌糊涂。这就是把具体管理上的问题,即“术”的问题,上升到了“道”的层面。这些人借机就把前30年全否了,把老一辈革命家卓越的货币实践全否了,把我们自己的传家宝扔了,然后抱回来一堆西方垃圾。        

事实是,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老一辈革命家给出了中国工业化之路的最优解。我们不仅建成了基础的工业体系,实现了基本工业品产量的飞跃式增长,还打下了两弹一星等四梁八柱,为国家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最显而易见的伟大功绩,是我们的人口总数和人均寿命几乎同步翻了一番,同时全面提升了全民族的文化素质。仅此一条,就可以傲视古今,独步天下!

在仅仅30年的时间内,在5亿人口的基数上,人口总量和人均寿命几乎同时翻倍,古今中外,有谁能举出第二个例子来?我们说前30年取得了无比辉煌的成就,绝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个事实。      

非常遗憾,前辈伟大的实践没有得到公正的评价,更没有得到全面系统的研究。其优秀的思想资源和实践经验也没有得到很好的总结,并提炼为体系化的理论。这是共和国巨大的损失。        

因为没有构建起体系化的社会主义经济学,导致我们丧失了理论自信,失去了经济学领域的话语权,以至于改开后,主流经济学界以一种仰视的姿态,全面拥抱西方经济学。这一切演变到今天,产生了一个非常严重的后果:中国主流经济学界的基本学风,就是道术不分。说难听点,就是故意混淆视听,颠倒黑白。         
         
其实,只要实事求是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都不难得出一个结论:资本主义经济学是背“道”的。我们全面复制西方经济模式,也会产生背“道”的问题。今天中国的经济困局,就是我们在相当程度上已经背离了经世济民的正道。因此,破解中国经济的困局,也必须从“道”的层面下手。一句话,我们必须回归经世济民的人间正道。

         

         

六、所有为“藏汇于民”的辩解都是苍白的        

我批评“藏汇于民”润走了有效需求,造成内循环不振,管理层可能会说,央行全部收储顺差有管理难度。中国这么多的顺差,在国际上投资,到处遭遇封锁限制,什么也不让你买,什么也不让你投,所以,只能“藏汇于民”。        

如何解决央行收储的政治难题,不是今天的话题。希望有机会了解政策制定者的苦衷,看看如何化解央行收储所带来的难题。        

然而,无论如何,现在这样的“藏汇于民”,吸干了内循环的流动性,导致国内通缩,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下面具体分析“藏汇于民”的危害。        

首先,央行收储,贸易顺差部分被央行拿走了,不影响国内的有效需求和有效投资。搞“藏汇于民”,国内的有效需求资金就流到了离岸。这就是为什么美国、加拿大都在相继出台禁止华人买房子的规定。        

其次,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观察点,就是中国经济下滑的拐点是2015年,我们的外汇储备见顶也是2015年。学金融的人,刻舟求剑总还是会吧!        

八年累计,私人加企业输出资本至少30万亿人民币。加上地方政府增加借债至少30万亿人民币,两项合计60万亿。60万亿啊,同志们!30万亿流向国外,30万亿地方债无法创造有效的现金流。这样的资金市场,有效需求能不萎缩吗?A股哪有增量资金啊?        

第三,易行长说央行执行的是不干预汇率政策。果真如此吗?

         

1、先看贸易项

         

我们来看今年头四个月的数字。根据海关统计,中国前四个月商品贸易顺差为2,900亿美元,去年同期为2,000亿美元,同比增长了45%。即便央行不干预,顺差部分企业可以自愿结汇,出口企业个个资金紧张,企业不结汇,存一大堆美元,国内再生产的流动资金从哪里来?所以,所谓的自愿结汇能“藏汇于民”,只是自欺欺人。即便有的出口企业没有结汇,其出口得到的外币,一定是通过地下钱庄去结汇。所谓的自愿结汇,就是为地下钱庄提供资金来源而已。

         

2、再看金融项      

理论上,人民币扩表,央行操作不当会给人民币造成卖压。人民币国际化,如果央行不放出自己手里的美元,这边放人民币债,那边还抱着美元,就会导致人民币的卖压。         
         
这里简单解释一下,为什么人民币在一带一路放债,可能带来人民币的卖压。        

比如说,我们借给巴西100亿人民币,巴西拿到这100亿人民币,要么用来进口中国商品,

要么卖了人民币买美元,去归还美元贷款。如果巴西拿这100亿人民币去归还美元贷款,就会形成人民币的卖压。        

我在《天下货币》中做了沙盘推演。如果上述操作造成了人民币的卖压,正确的姿势,是人民银行卖出手里的美元债,买人民币,来和巴西卖人民币对冲。也就是说,去美元的过程,就是去美元债的过程。这边,我们放离岸人民币债;那边,我们要减少对美元放债。也就是说,我们不能一边喊着去美元,一边自己还抱着一堆美元。        

那么,人民币去美元有没有带来卖压,要看离岸人民币债发行的速度是不是高于我们顺差增长的速度。        

今年1到4月,我们有近3,000亿美元的顺差,一带一路离岸人民币的放债规模超过3,000亿美元了吗?市面上的新闻,都是几十亿、上百亿的规模。即便央行抱着美元不舍得撒手,如果离岸人民币债没有3,000亿美元的扩表,就算央行操作不当,人民币的卖压来自哪里?        

人民币的汇市不准银行炒汇,也不准私人炒汇,央行不干预,人民币除了升值还是升值。所以,人民币贬值就是央行操作的结果。如果不服,我们就打开账本对对账。        

群友说,我们顺差,人民币对美元还贬值,这不是给美国做奴隶吗?        

是啊!我不停的唠叨,就是想改变中国做美国金融奴隶的地位。世界元的设计,是顺差国主导全球离岸货币体系,而央行推动的“藏汇于民”,就是永远做美国的金融奴隶!        

如此显而易见的道理,大V们不懂有情可原;易行长不懂,就是不称职;懂,还推动“藏汇于民”,就是祸国殃民!        

不论接受不接受,信不信,人类都走到了后美元时代。设计新的国际货币体系,我们先要利己,利己才能利他。        

毫无疑问,人民币贬值是完全错误的。回看历史,回看其他国家,哪个国家是通过货币贬值来实现民富国强的?               

七、走正确的路              

“藏汇于民”,就是吸干国内的有效需求和投资资金,去驰援美国。八年润出去30万亿人民币啊,国内经济能不萎缩吗?        

这就是我给出的结论。易行长不服,可以带着一连的央行研究员来和我辩论。辨不过我,就要改,不能实行鸵鸟政策,自欺欺人。        

《天下货币》中已经说了,美元体系下的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多输的游戏。顺差国手里落一堆白条,最后美国一定赖债。逆差国美国产业空心化加金融泡沫化,走上亡国之路。        

如何化解决这个双输的困局呢?这就要具体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首先,要分清“道”和“术”的区别。“藏汇于民”,我们的顺差越多,国内的流动性越被吸走,这是大错特错的。这是方向性错误,颠覆性错误,是违背“道”的。正确的方法,就是中日韩等国长期实践的央行收储结汇。虽然央行收储也带来很多问题,但这些问题属于“术”的层面,可以通过一国一策和有效的管理来解决。        

大家可以回看我之前的视频:

破局14——离岸人民币攻防战

破局15——后美元时代的战略与战术       

中国主导的全球化要健康可持续,就不能复制美国的模式,新的离岸货币体系必须实行有效的管理。这就是世界元的设计。具体怎么做,《天下货币》已经画好了路线图。        

完全自由贸易和不加管理的金融资本自由流动,早期或许是赢家通吃,结局一定是金融危机、经济崩溃。        

过去几十年的美国,已经演绎了这个过程。即将到来的全球大衰退,会再次验证这个结论。        

         

八、向先圣学习                

回看这些视频,一个国际收支平衡原理的底层逻辑,我变换视角翻来覆去地讲,自己都觉得像祥林嫂。然而,最近重读《管子》才发现,和管子比起来,也许我唠叨的还远远不够。        

《管子》是人类最早的政治经济学,有些段落有点像《论语》。        

当下,我们的首要任务,是扔了西方经济学垃圾。回看古圣人的智慧,会让人茅塞顿开。        

读先圣的书,一定要抽象化,不要咬文嚼字,不要教条主义,而要与时俱进。        

读《管子》,我有很多共鸣。后面的视频,如果有时间空档,我会做读《管子》感悟系列,来好好欣赏一下古圣人的政治经济学,看看管子警告了哪些亡国之路,看看这些是不是已经在美国身上得到了验证。                       

马霞

2023年6月3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美元再次崛起?美元占比涨至41%,欧元降至32%,人民币呢?
当国家三番四次给你提醒风险的时候,一定要小心了
贬值中的人民币,太欺负人了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