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M2都快300万亿了,他们要用魔法打败魔法?

Jason不跪 南半球聊财经 2023-07-30

我认识一个上海的房产中介,他是半个金融专家,因为每个月都在朋友圈里更新M2货币余额,或许会给部分客户带来焦虑,但常常会给我带来很多“灵感”,然后我就送了他这张表——

他做高端住宅销售,在我看来,功能、定位和银行的客户经理相当,碰到美联储加息也要点评几句。

因为房地产是金融的一部分。

我和他以前讨论过这个话题(好像边吃着沙县),就是“去金融”会发生什么。

比如今天,买房的和卖房的,不通过银行办理房贷,而是直接交易,100万的房子,买家给卖家30万首付,然后剩余的签订合同约定利率像还房贷一样由买家分期支付给卖家,只是整个交易流程没有了银行作为中介机构。

这样交易双方会省下很多钱(卖家有了更好的存款利率,买家有了更好的贷款利率,然后用省下的钱去消费商品)——

但却不利于广义财政(收)。

因为广义财政,要的是新房销售(=土地出售)+金融机构利润。

所以在最终成交的交易价格(房价+贷款利息)里面,包含了广义财政的税率,只是不以“税”的名义,而冠以“金融或各种服务”的名义。

从房贷扩散,前些年有人讨论国内的M2高于欧美总和,已经有专家回答过这个问题(还原了统计口径不同),答案是国内的间接融资比例过高,而直接融资比例过低。

间接和直接的区别在哪里?

在于“利润”被谁拿走。

我们可以看一下美国的企业利润前6,与中国的企业利润前6(最右为利润,单位百万美元)——

当我们“声讨”美联储M2加速扩表向全球征铸币税时,是不是会思考中国银行业的利润如此高又是向谁在征铸币税?

而存量的房贷利率没有下降的同时(居民债务支出),为什么储蓄的利率下调了呢(居民收入)?

因为广义财政,要的是新房销售(=土地出售)+金融机构利润。

卖地金融(广义税负)是快钱,产业振兴(狭义税负)是慢钱。

是快钱都有成本(掏空),慢钱往往更有竞争力(就业)。

上海作为全国的金融中心,设立了大大小小的金融机构,银行利润只是其中一角,万物皆可金融的那些年,陆家嘴天桥上各种非标机构的员工打量着全国产业的利润(甚至民工群体都能作为融资的“名义主体”就为了给地产商发ABS让游戏玩下去)。

恰好那些年又是“居民债务”的红利期(债务率从低到高)——

在此期间房地产提供了超额利润率(比如15-20%年化),直接“抬高”了民营的借款成本。

为什么只“抬高”了民营,因为国企有“价格保护”。

于是轰轰烈烈的金融创新中,一个民企借款18%,最后到储户手里的利息只有3%,中间的15%,流向了金融、服务的各个口袋,间接做高了上海的房价,做低了上海的生育率。

所以,一个城市号称自己要做金融中心,炒房者第一个闻到血腥味儿;

而我每次看到金融监管说要让利要扶持实体都会心一笑,为什么?因为正是他们抬高了实体的成本。

皇后给白雪公主吃了毒苹果,再去救她……那还有王子什么事儿。

金融最怕挤兑,

经济最怕抗税。(=躺平)

如此之高的M2怎么办?如此之高的住房估值怎么办?

两条路。

第一条,摸日本的石头,把杠杆率往上转移——

金融随之失去主导权,经济陷入消失的X十年。

昨天那张地方债务的图,可以比对着思考一下——

做高债务、做低利率、拉低经济中枢,完成他们要的“循环”。

第二条,是选择与“美债”博弈。

只要美债仍决定了全球资产(之锚),意味着中国的巨大M2一定会限制住“人民币的国际化”。因为资本无法自由流通(限制提款权)。

金融最怕挤兑。

M2就是金融的量化。

这是最近十年、未来十年的背景——押注美元信用加速流失。

但认由M2飙涨,能用魔法打败魔法吗?

我相信时间会给答案。

广义税负的代价,是不小的。

 

养老金,或许比想象得更......

没有年轻人,还搞什么房地产(根据七普数据推演至2050年)


欢迎加入星球,用数据读懂世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