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后大流行时期的生活106——BCDC&HKDH第24周数据分析【沙洲议潮】

淡斋达原 淡斋达原 2023-12-24
索引_v1.1_【01~100】
等待CCDC6月周报的第二周,想它。端午假期结束,因为倒休的缘故一度让我以为昨天才是更新周报分析的日子,不知道上班的读者有没有做好连上六天的准备。
本期数据分析的主要信息来源为:
  • BCDC,2023年第24周疫情周报

    (https://www.bjcdc.org/cdcmodule/jkdt/yqbb/2023/103845.shtml)

  • HKDH,2019冠狀病毒病及流感速遞 (2023年第24周)

    (https://www.chp.gov.hk/files/pdf/covid_flux_week23_15_6_2023_chi.pdf)

  • CNIC,流感周报2023第24周

    (https://ivdc.chinacdc.cn/cnic/zyzx/lgzb/202306/P020230622500532019266.pdf)

一、CNIC第24周流感周报数据

(一)流感样检测率阳性率

从数据上来看第24周流感阳性检测率在全国范围为0.2%(第21周为1.0%,第22周为0.6%,第23周为0.5%)

随着流感阳性检测率进一步下降,全国范围内已基本进入零星偶发时期,如果出现流感样症状,基本可以排除流感病毒感染。

(二)流感样病例数

尽管流感已在全国范围进入低流行水平阶段,但流感样病例(体温≥38℃,伴咳嗽或咽痛之一,不等同于流感病例)始终持续在高位,每周仍有大量发热人群前往医院就诊,但流感样病例数在连续19周后终于跌破万人关口,开始下降

二、BCDC第24周疫情周报

(一)法定传染病病例数

 1、疫情概况

2023年第24周(2023年6月12日至2023年6月18日)全市共报告法定传染病16种12936例。报告病例数居前5位的病种依次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其它感染性腹泻病、肺结核、手足口病和梅毒,共占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数的97.3%。

2、重点疫情健康提示

本周我市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数较上周有所下降,呼吸道传染病为主要报告病种,占报告数的92.4%。

第24周北京地区法定传染病前5位,依次是新型冠状病毒、其它感染性腹泻病、肺结核、手足口病和梅毒。第24周BCDC法定报告传染病人数为12936例,现在已连续三周下降,同时呼吸道传染病病例占和上周相比也有所下降,但仍在90%以上。

(二)新冠阳性检测率预测
结合BCDC本周的传染病报告病例情况以及BCDC部分数据采集点的“首阳”数量变化,我们将第24周的新冠阳性检测率增维持在和上周相同的-20%,故第24周预测值为25.78%,且初步预计下周将会继续下滑。(一切以CCDC最终公布数据为准)

随着本轮疫情过峰,目前阳性检测率的下行趋势应该还会持续2~3周,但后续趋势应该会放缓。端午节假期的影响虽然比不上五一劳动节,但仍给后续疫情的发展带来了一些不确定性,可能会体现在第26或27周的数据上。

三、HKDH第24周疫情周报

(一)新冠病毒阳性检测数

第24周,香港当地区化验所新增新冠病毒检测阳性数1658第21周为3498,第22周为3036例,第23周为2132例),最近几周整体呈下降趋势。

(二)新冠病毒阳性检测率

第24周,从香港公共卫生化验服务处采集到的新冠病毒阳性率为23.00%(第21周为36.55%第22周为35.04%,第23周为26.16%。和上周相比,数据继续出现回落,结合确诊人数的下降,代表香港本轮疫情已过峰

(三)新冠病毒变异株情况

2023年6月15日~6月23日期间,XBB及其后代谱系占总后代谱系的 98.3%,依旧未出现明显优势的子系毒株。

(四)新冠病毒感染重症及死亡情况

第24周共有129例重症及死亡病例(第22周为193例),在第25周前5天共统计到88例重症及死亡病例,重症患者数量比上一周出现了大幅下降。

四、交叉数据比对

从整体数据推测,香港地区和中国大陆地区整体疫情情况将持续回落,但大陆地区不管是增速还是回落速度应该均快于香港地区。

五、本周的天气情况
根据中央气象台的相关内容来看:
【华北黄淮高温将减弱南方强降雨进入尾声[下雨]】中央气象台6月24日6时继续发布高温黄色预警和暴雨黄色预警。好消息是,未来两天,华北、黄淮等地高温天气的强度和范围将有所减小,但内蒙古东部、东北地区西部等地仍有高温天气。降水方面,江南华南仍有大范围强降水,26日后降水减弱。

本周初期北方地区将会有短暂的降温,但随着新一轮大陆高压的形成之后全国范围内将会迎来高温。南方地区在迎来高温的同时,将会持续受到梅雨的影响。
请读者朋友们注意防暑降温(《后流104-中暑与新冠感染》),南方的地区在防暑的同时也要留心降水的影响(《后流105-下雨与感染风险)。
六、周报之外
上一周在互联网社交平台上的主角其实并不是新冠病毒,而是猴痘病毒(mpox),讨论热度要高于第22周BCDC和CDCP通报发现猴痘时,主要热度来源是网传的东北某地医护工作人员的提醒和北京热心群众宣称发现疑似猴痘病例。笔者在咨询了一些相关工作人员后并没有得到肯定的答案,所以无法判断相关内容的真实性。

但结合机场及边检开始对重点地区归来的公民进行猴痘筛查,以及WHO最近一期“猴痘形式报告”的标题《Multi-country outbreak of mpox》来看,近期猴痘病毒确实在全球范围内开始传播。

另外一方面,从国务院新闻办公厅的英文网站(目前中文网站并未更新该消息)上发现了一条6月21日的消息显示:“为了尽早发现患者,国家正在建立MPOX监测预警系统。”也可以作为交叉验证。

不过现阶段读者们并不需要特别紧张,在猴痘病毒不发生重大变异前,现有的应用于新冠病毒的防护措施都足以应对猴痘病毒。(猴痘病毒是DNA病毒,通常比较稳定)
第24周可能值得一提的内容有:
  • 6月20日,BCDC公开信息显示艾滋病防治所召开艾防人员猴痘防控工作培训会。

  • 6月20日,BCDC公开信息显示应急办成功举办新发突发传染病及生物反恐卫生应急处置培训班。

  • 6月20日,BCDC公开信息显示应急办成功举办新发、突发传染病消毒技术培训班。

  • 第24周,CDPC在给疾控中心新形象征集姓名。

  • 第24周,SCDS在教人民群众吃粽子和减肥。

  • 6月23日起,部分地区可以查询高考成绩,随着成绩出炉,大部分高三毕业生将开始正式享受假期。

  • 6月23日,上海某著名肝病专家发出了新冠病毒变异预警。

  • 6月25日,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综合测算端午节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1.06亿人次。



分析周报主要是为了能更准确地判断全国疫情的大致走向,以便指导我们下一阶段的工作和生活,那么在接下来的时间应该做些什么呢?我这里仅代表个人擅自总结了一些内容作为参考。

  1. 全国性的高温已经到来,在防疫的同时请注意防暑降温《后流104-中暑与新冠感染》

  2. 南方梅雨时节外出请记得携带雨具并注意入户消杀工作《后流105-下雨与感染风险

  3. 夏季腹泻高发,请注意食品卫生安全。

  4. 端午小长假结束,但具体影响可能在之后1~2周才会体现。

  5. 最近1~2周可能是难得的相对低风险时期,但仍需注意防护、

  6. 毕业季、端午假期和未来的暑假,给新冠病毒的流行情况带来了很多不确定性。

本期的分享就先到这里,如果有什么问题欢迎给我留言。

(文中所有图片均来自网络公开渠道)
欢迎大家在公众号首页给我留言,讨论和交流各种新冠相关的问题,也可以留下你的疑问或对分享内容的质疑,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我会逐条进行回复。另外如果大家觉得该公众号或某份分享对你有帮助,可以关注公众号或分享给自己的亲朋好友。希望大家都能在大流行期间保持身体和心理的健康,坚持到大流行真正结束的时候。

​​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