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后大流行时期的生活117——动物与新冠病毒

淡斋达原 淡斋达原 2023-12-24
关于动物与病毒之间的关联,读者们应该都不陌生,比如大名鼎鼎的“黑死病”就与啮齿类动物密切相关。具体到新冠病毒,在大流行早期尝试进行新冠病毒溯源的时候,相关媒体和部分研究人近乎乌龙一般的快速将病毒源头归咎于“食用蝙蝠”。虽然这个极度不负责任的结论很快被推翻,但也依旧造成了极大的不良影响,至今仍未完全消退。尽管新冠病毒起源的问题可能就像某些管道爆炸事件一样永远可能是个迷,但其在影响广大裸猿的日常生活的同时,也对其他动物产生的很大的影响,特别是与裸猿密切相关的一些家庭动物。最近一段时间的读者留言也多次涉及宠物相关的内容,所以这期我们就来分享一下动物与新冠病毒的一些内容。

本期内容包括以下几部分:
  • 动物与新冠病毒
  • 动物感染后的症状
  • 动物感染后的严重性
  • 动物感染后对人的传染性
  • 对家养动物的一些建议

一、动物与新冠病毒

2020年根据关媒体报道显示,来自美国和其他国家个别动物园或野生动物保护区内的圈养大型猫科动物(如狮子、老虎、美洲狮、雪豹)和非人类灵长类动物(如西部低地大猩猩)都被证实可以被新冠病毒感染。通常都是在出现一种或多种轻度至中度的呼吸道疾病临床症状后,对动物进行核酸检测并最终确诊。在一些情况下,这些动物还会出现轻度嗜睡和食欲不振的情况。根据毒株测序,这些大型猫科动物和非人类灵长类动物所感染的病毒与附近人群中传播的毒株在基因序列上高度相似,且根据回溯研究这些圈养动物基本都是在与一名或多名动物管理员接触后出现感染症状。当然,也不能排除部分动物是被居住在一起或附近的动物传染的可能性。除大型猫科动物和非人类灵长类动物之外,其他圈养动物也有发现被感染的案例,但整体频率远低于前两者。

另一方面,在美国和加拿大的野生和圈养白尾鹿也报告了大比例的新冠病毒感染情况。抽样显示,可观测到的白尾鹿的新冠病毒罹患率在70%以上。白尾鹿的感染和传播途径尚不清楚,但在所监测的鹿群中,暂时还没有与新冠病毒感染相关的临床症状的报告,也还尚未发现鹿会将病毒直接传染给人类的明确证据。不过基于对美国纽约下水道老鼠感染新冠病毒研究,以及白尾鹿生存环境中的存在大量啮齿类动物的情况,研究人员普遍认为老鼠或其他啮齿类动物充当了人类与白尾鹿的中间宿主,造成了野生白尾鹿种群的大规模感染。

还有一项新的基因组研究对410种脊椎动物中新冠病毒刺突蛋白与ACE2受体位点结合的潜力进行了排名,灵长类动物和类人猿的结合位点与人类相同,预计它们具有非常高的结合ACE2的倾向,并且很可能容易受到新冠病毒感染。并且结果还显示,大量的哺乳类动物都可能感染新冠病毒。


二、动物感染后的症状

由于不同物种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所以不同动物感染新冠病毒的症状和严重程度可能各不相同。在已观测的到患病宠物中(猫狗),大多数病情较轻。新冠病毒感染对动物可能引起的症状包括但不限于:
  • 发烧

  • 咳嗽

  • 呼吸困难或气短

  • 嗜睡(异常缺乏精力或呆滞)

  • 打喷嚏

  • 流鼻涕

  • 眼睛分泌物增加

  • 呕吐

  • 腹泻


三、动物感染后的严重性

尽管大多数研究都显示感染新冠病毒的动物通常都为轻症,且可以自愈,但依然有流行病学家根据宠物诊所的相关反馈进行了研究。发表于《兽医记录》(Vet record)上的一份研究显示在2020年12月至2021年3月期间,位于英国伦敦郊区的拉尔夫兽医转诊中心(TRVRC)共有26只犬类和猫科动物患者被诊断出疑似心肌炎。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宠物当中大部分主人或饲养员均患有心肌炎。心肌炎患者在宠物患病前3~6周内曾感染过新冠病毒。同时2020年12月~2021年2月期间,TRVRC的心脏病科观察到患有心肌炎的家猫和狗数量突然出现非典型性增加。在2021年心肌炎病例的发生率只占TRVRC转诊中心的所有心脏病病例的1.4% ,而从2020年12月中旬到2021年2月,心肌炎病例的发病率突然上升至所有心脏病例的12.8%(8.5%是猫,4.3%是狗)。心肌炎病例的突然激增与同年B.1.1.7毒株在英国地区的流行相吻合。

考虑到相关研究的样本数量相对较小,所以笔者曾于今年5月进行了一次非正式的调查访谈,在北京地区分别采访了4位居住在不同城区但经常投喂流浪猫的居民、7位感染过新冠病毒且家中有养宠物(4猫3狗)的居民、3家宠物医院以及1家宠物殡葬机构。
  • 4位投喂流浪猫的居民均表示,近期自己所活动小区内的流浪猫数量出现了明显减少,减少比例在10%~40%之间不等,但无法排除冬季城市流浪猫自然死亡率高的相关影响。

  • 7位养宠物的新冠感染者中,2人家中的猫在人类感染期间出现了食欲下降和精神萎靡的症状,但很快恢复;1人家中的猫无异常;1人家中的猫在5周后死亡,死因不明;2人家中的狗在人感染期间出现了食欲下降和精神萎靡的症状,同样很快恢复;1人家中的狗无异常。

  • 3家宠物医院均表示,近期因肺部疾病和心脏疾病而前来就医的猫和狗有明显的增多,但无法提供详细数据。

  • 1家宠物殡葬机构的工作人员表示,2023年1~5月期间,其进行火化的宠物数量大约提升了30%(包含猫、狗、鼠、兔等)。


由于这只是一份非正式的访谈式调研,无法保障相关数据的准确性。不过似乎可以初步确认在2022年12月放开管控后,北京地区城市中与人接触比较频繁的以猫和狗为首的家养/野生动物的死亡率和患病率有明显的上升。但尚没有足够的证据表明这与新冠病毒有直接的关系,读者请自行评估相关内容的意义。


四、动物感染后对人的传染性

在大流行早期绝大多数研究都认为家庭中动物多数都是由人而感染新冠病毒的,但通常情况下很难再将病毒传染给人类,但越来越多的研究则显示情况可能并不是这样。
(一)饲养的动物
1.猫
现有明确记录的家庭宠物将新冠病毒传染给人类的案例发生在2021年8月的泰国。当时一对来自曼谷的父子二人疑似感染了新冠病毒,但由于当时曼谷因为医疗资源紧张而没有可用的床位,所以他们父子和自己的宠物猫在乘坐了20个小时的救护车后,被转送至宋卡王子大学医院接受治疗,他们的猫也被送往医院进行检查。当兽医对猫进行鼻拭子检测时,猫冲着兽医的脸打了个喷嚏,而这只猫的核酸结果呈阳性。尽管戴着口罩,这位兽医还是在3天后出现相关症状,最终新冠检测结果呈阳性。由于当时兽医并没有与新冠患者密切接触,且根据病毒基因测序该名兽医所感染的新冠毒株与猫和猫主人相同,并与该地区其他患者所感染的毒株不同,因此研究人员得出结论:兽医很可能从猫身上感染了病毒

值得一提的是年轻的猫对新冠病毒的感染的耐受性更强 ,此外猫可以将感染传播给其他猫
2.狗
狗的传染性研究最早关于在英国流行的B.1.1.7毒株的研究,最初研究人员回溯了该毒株的进化路径,但未能从世界范围内的人类病毒样本中找到相关度足够高的痕迹,而当他们将范围扩大到动物时,最终在犬科动物种群中发现了一些该变异毒株的早期形式。研究人员推测,这种毒株的早期形式可能在犬类身上完成了绝大部分突变后,通过某些途径传染给了人类。虽然无法证实狗的直接传染性,但至少揭示了一种可能性。尽管缺乏可观测的案例,但在相关实验中研究人员发现,猫普遍会在感染病毒后的10天转阴,不再释放病毒,并在7~13天时在体内检测出中和抗体反应;狗的情况稍微有些差别,几乎无法在口拭子中检测到病毒,但在其感染后6天仍能从粪便中检测到病毒。也就是说猫或者狗在感染新冠病毒之后的两周时间内,是有可能将病毒传染给人类的。不过犬类更大的风险在于外出遛狗时身上可能沾染的新冠病毒。

3.貂
在大流行早期的2020年,丹麦爆发了大量貂传染人的新冠病毒感染案例,最终导致丹麦首相梅特·弗雷泽里克森痛下“杀貂令”,计划捕杀全国所有养殖水貂,数量大约有1500万至1700万只。

4.仓鼠
2022年1月18日,香港铜锣湾一家宠物店的一名女店员感染新冠变异病毒德尔塔毒株,一名曾光顾宠物店的女顾客及其丈夫也确诊。该店的仓鼠和大埔仓库环境样本,均对新冠病毒检测呈阳性反应。相关部门呼吁市民把曾于2021年12月22日或之后在该店购买的仓鼠交出,并进行“人道处理”,涉及仓鼠有2000只左右。之后香港大学研究人员最终确认,受感染的叙利亚仓鼠可以将病毒传播给人类,从而导致病毒在人类之间持续传播。

(二)野外的动物
可能除了老鼠之外,野生动物普遍缺少与人类近距离接触的机会,所以目前同样缺乏有足够的说服力的研究来证明新冠病毒在野生动物与人类之间的传染关系。但其他很多病毒的研究均表明,野生动物可能是病毒的存储库,病毒有极大的概率在野生动物身上发生变异,最终再通过一些中间宿主(比如老鼠和候鸟)传染给人类


五、对家养动物的一些建议

对部分人来说,家养动物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了家庭中的一员,不管作为饲主还是家人,理论上都不应该在特殊时期对家养动物进行弃养,但家养动物确实可能会增加一部分传染风险,所以这里简单总结了一些后大流行时期针对家养动物的一些建议。
  • 不要让家养动物与家庭以外的人或其他动物互动。

  • 尽量将猫留在室内,以防它们与其他动物或人互动。

  • 用狗绳遛狗,与其他人和动物保持至少1.5米的距离。

  • 避免前往大量人和狗聚集的公共场所。

  • 尽量错峰遛狗。

  • 感染新冠病毒的人应限制与宠物和其他动物的接触,就像限制与其他人的接触一样。(在感染期间不要与宠物分享食物、亲吻或拥抱它们,并在与其接触之前和之后进行手卫生。)

  • 如果可能,使用一些刺激性低或无刺激性的宠物用消毒溶液对外出归来的宠物进行表面消杀(比如次氯酸)。

  • 关于宠物口罩

    市面上有很多标注为宠物外出防病毒的口罩,不过给自己的家养宠物佩戴口罩这件事本身并不是必须的。因为通常情况下由于毛发的存在,基本无法保障这类产品的气密性,不同品种的犬类之间也存在较大差异,适配性通常并不高。且并不是所有动物都能配合饲主来佩戴口罩,也容易发生一起其他危险,包括但不限于吞食、窒息等问题。所以请根据自家的实际情况谨慎选择,或者自行DIY更适用的宠物外出装备。


总结一下,大部分哺乳动物普遍可以感染新冠病毒;大部分动物感染新冠病毒主要是通过与人类或其他中间宿主接触;新冠病毒感染对多数动物来说症状较轻,但也可能对部分动物造成比较严重的影响;动物感染新冠病毒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回传给人类。希望在后大流行时期,各位拥有家养动物的裸猿能够明白,防护不光是为了自己的健康,也是作为饲主的责任,毕竟当初既然选择了陪伴,那就请坚持下去,不要轻言放弃。
以上就是本期分享的全部内容,有什么问题欢迎给我留言。

(文中所有图片均来自网络公开渠道)
欢迎大家在公众号首页给我留言,讨论和交流各种新冠相关或者公共卫生方面的问题,也可以留下你的疑问或对分享内容的质疑,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我会逐条进行回复。另外如果大家觉得该公众号或某期分享对你有帮助,可以关注公众号或分享给自己的亲朋好友。希望大家都能在大流行期间保持身体和心理的健康,坚持到大流行真正结束的时候。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