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后大流行时期的生活130——洪水与健康【常见损伤与传染病】

淡斋达原 淡斋达原 2023-12-24
从中央气象台最新的消息来看,今年第六号台风“卡努”的行进方向发生了改变,有很大的可能向日本列岛奔去,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我国大部分地区之后的强降水风险。

但本次受灾较为严重的河北涿州等地情况依然糟糕,政府相关部门、军队和民间救援机构均已前往灾区进行抢险救灾,协助解救受困群众。在8月3日涿州市还通过官方渠道公布了《涿州市发布接受社会捐赠的公告》,有意向和能力的读者可以前往涿州发布查看具体信息。我个人进行了相关信息转载并进行了捐赠。

除了上期《后流129-停电时的食源性健康风险》,洪水也会造成很多其他的健康风险,所以本期继续“鸽”掉紫外线的相关内容,来分享一些关于洪水带来的健康风险和简单的准备工作。

本期分享主要有以下内容:

  • 溺水和其他急性损伤

  • 非传染性疾病

  • 皮肤感染

  • 呼吸道感染

  • 胃肠道疾病

  • 人畜共患疾病

  • 媒介传播疾病


一、溺水和其他急性损伤
在洪水发后生最常见的直接死亡和受伤的原因是溺水,具体的死亡风险取决于洪水的流量和发生的速度,洪水引发的山洪通常会更加危险。根据相关统计,成年男性在洪水中的死亡比例要明显高于其他人群,这可能与成年男性在洪水爆发时的冒险行为偏多有关。另一项研究中则显示,洪水爆发后车辆的驾驶员和乘客比例也相当高,根据2016年的相关数据在美国的洪水相关死亡人数中,车辆驾驶员和乘客的比例占总数的46%。其他的急性伤害事件主要包括骨折、割伤、失温、触电甚至烧伤,在个人发电机应该广泛的北美地区因使用不当造成的一氧化碳中毒事件也很常见。

在汛期出行时请尽量远离河道和低洼地区,即便是干枯的河道也可能会因为上游流量加大而瞬间形成洪水或山洪。另外车辆在水淹后由于压力和电力系统受损,通常很难从内侧打开车窗或者车门,所以可以在车中准备破窗器或其他自求设备以防万一。

二、非传染性疾病

除了各种急性损伤外,洪水对各种非传染性的慢性疾病也会产生较大的影响,这可能与洪水之后获得医疗困难、清理和重建需要损耗大量体力相关。根据相关报道,洪水对不同基础性疾病的影响有所差别,与台风的影响类似,洪水之后心血管类疾病的恶化较为明显,高血压和心肌炎的死亡数据会有明显上升。因为治疗中断、断电以及避难场所的拥挤,也会家中呼吸道疾病患者的情况。另外根据英国针对糖尿病患者的一项研究来看,在洪水爆发后的一年时间里,糖尿病人对血糖的控制情况会恶化,特别是需要使用胰岛素辅助控制血糖的患者。

对于家中有慢性病患者或自己本身就是慢性病患者的情况,在汛期来临时可以提前准备一个便携包裹用于储备常用药物,以备不时之需。另外在洪水季过去后也需要尽量调节心态,避免因为洪水造成的心理压力导致病情恶化,同时在洪水过后也需要加强营养并额外关注自身病情的控制情况。

三、皮肤感染

皮肤感染常见于因快速流动的水流、试图逃离洪水或洪水后清理而受伤的患者,同样蜂窝组织炎和更深的皮肤感染在洪水后也很常见,根据相关研究蜂窝织炎病例通常在洪水爆发后的3~4天内达到高峰,并在长达3周的时间内持续保持在基准线之上。考虑到任何创伤都会将致病性皮肤菌群侵入伤口。所以洪水后通常都需要使用抗生素对皮肤感染进行治疗,抗生素可以有效治疗导致蜂窝组织炎和软组织感染的典型细菌原因(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化脓性链球菌)。但一些不太常见的水生生物,比如说气单胞菌也可能会导致接触洪水的患者皮肤感染。气单胞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杆菌,通常用于治疗革兰氏阳性葡萄球菌或链球菌的抗生素无法有效应对气单胞菌。

预防洪水引起的皮肤感染首先是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避免直接接触被污染的洪水,并在汛期来临前准备一些抗生素以备不时之需,如果不幸发生了较为严重的皮肤感染请尽快寻求医疗救助。

四、呼吸道感染

在很多国家关于洪水爆发之后的报告中,急性呼吸道感染都是洪水过后需要医疗干预的最常见传染病,通常为流感样症状和上呼吸道症状,据推测这可能与洪水过后病原体的增多有关。房屋损毁后造成的避难所拥挤也会增加呼吸道病原体在受灾人群中的传播。直接接触、浸泡或是溺水都可能会由于吸入被污染的洪水而导致下呼吸道感染,普遍为多种微生物引发的吸入性肺炎,可能并发肺部的坏死和脓肿等。

应对呼吸道疾病的传染最基础的办法就是佩戴口罩,特别是在后大流行时期我们还需要额外考虑新冠病毒的影响。尽管雨水可能会打湿口罩降低其过滤效率,但在没有备用口罩的情况下也能起到一定的防护作用。如果出现了洪水浸湿口罩的情况,则建议马上更换口罩,若出现了溺水的情况则建议丢弃口罩。另外在洪水过后返回家园时,也需要第一时间对住所进行消毒。

五、胃肠道疾病

常理上在卫生条件差或清洁饮用水供应不足的地区,洪水后发生胃肠道疾病的风险非常最高。但实际中即便在资源丰富的地区,腹泻病的爆发也很常见,特别是在城镇污水系统因洪水受损的情况下。在洪水频发的孟加拉国,洪水过后经常会爆发大规模的细菌性肠胃炎,其中霍乱弧菌和大肠杆菌,根据数据普遍发生在洪水爆发后的8天。从其他地区的报道来看,洪水过后之后其他肠道感染病例有明显增加,主要是志贺氏菌病、沙门氏菌病和诺如病毒,这普遍与洪水过后糟糕的卫生环境和卫生习惯有关。其他通过摄入受污染的食物或不洁净的饮水而通过粪口途径传播的病毒,如甲型肝炎病毒和戊型肝炎病毒,在洪水后可能会增加传播,苏丹和印度的洪水报告均提到了相关疫情的爆发。德国的报道则提到了在洪水发生后的第6周爆发了由隐孢子虫引起的腹泻,原因是当地污水系统遭到破坏。

(电影中霍比特人的免疫系统与人类不同,请不要模仿错误行为)

洪水期的胃肠道疾病主要源自于污染的食物和不洁净的水源,可以参考《后流129-断电后的食源性健康风险》中的内容来进行处置。

六、人畜共患疾病

洪水发生后,人类很容易通过直接接触动物宿主(包括啮齿动物、家养宠物和牲畜)或通过被动物尿液污染的环境而感染相关疾病。在洪水中,传播的增加可能是多方面的,包括动物宿主和人类之间更密切的接触、洪水的直接污染以及对水和卫生网络的破坏。比如说一种名为钩端螺旋体病的能够引起急性发热的人畜共患病,已经被越来越多的认为与洪水这类自然灾害相关。2004年印度孟买地区的洪水导致了在之后的三个月时间内,钩端螺旋体病的发病率持续上升。

在洪水期和洪水后请避免接触受污染的洪水和各种动物尸体,在没有严重的食物危机时也请不要食用因洪水而死去的动物尸体以及受洪水污染的食物。

七、媒介传播疾病

在疾病流行地区,洪水事件后由于积水增加,蚊媒疾病(例如日本脑炎或登革热)的发病率可能也会增加。2017年初秘鲁北部发生的大洪水后,在当地也爆发了大规模的登革热,相关部门报告了超过19000例疑似登革热病例。

政府相关部门通常都会在洪水过后第一时间对受灾地区的水域和积水进行消杀工作,从而减少蚊子或其他能够传播疾病的昆虫数量。不过仍然建议可能受到洪水影响地区的读者在汛期来临前适当准备一些驱蚊驱虫药物。


尽管相比之前几天降水情况有所减弱,但在8月3日中央气象台依旧发布了暴雨蓝色预警,水利部也联合中国气象局发布了山洪橙色预警,受影响地区依旧面临着强降水和洪水的威胁。
预计,8月3日20时至4日20时,内蒙古东北部、黑龙江、吉林、辽宁中部、北京、河北中部、山西北部、云南西部和南部、广西南部、广东雷州半岛、海南岛南部和西部及浙江东部沿海、台湾岛等地的部分地区有大到暴雨,其中,内蒙古东北部、黑龙江东南部、吉林北部、广西东南部、广东雷州半岛、台湾岛中南部等地部分地区有大暴雨(100~220毫米)。上述部分地区伴有短时强降水(最大小时降雨量30~70毫米,局地可超过80毫米),局地有雷暴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
有可能受到影响地区的读者可以预先进行一些准备,以备不时之需,同时也希望参与一线抢险救灾的人们和当地受灾的群众都能平安无事。
以上就是本期分享的全部内容,有什么问题欢迎给我留言。

(文中所有图片均来自网络公开渠道)
欢迎大家在公众号首页给我留言,讨论和交流各种新冠相关或者公共卫生方面的问题,也可以留下你的疑问或对分享内容的质疑,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我会逐条进行回复。另外如果大家觉得该公众号或某期分享对你有帮助,可以关注公众号或分享给自己的亲朋好友。希望大家都能在大流行期间保持身体和心理的健康,坚持到大流行真正结束的时候。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