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赵晓斌 | 荆州枣纸简《齐桓公自莒返于齐》与《国语•齐语》《管子•小匡》

赵晓斌 简牍学 2024-02-19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阅读本文前,请先点击上方的蓝色字体“简牍学”,再点击关注,这样就能天天免费收到精彩文章了。每天都有更新,完全是免费订阅,请放心关注!


为了更好地为读者服务,我们组建了若干微信群,每年开放1次,每人只能进一个群,若已进入我们的微信群系列,请不要再加。资源有限,望理解!


下列四个群还有部分名额,限时开放

1.语言学3群;

2.简牍学2群;

3.文学艺术群;

4.哲学教育群


请在公众号界面回复“加群”,获取进群信息~(不要发私信)







荆州棗紙簡《齊桓公自莒返于齊》與《國語·齊語》《管子·小匡》
趙曉斌(荆州博物館)



荆州棗林鋪造紙廠46號戰國楚墓出土的竹簡中,有一篇記載齊桓公與管仲事迹的文獻,原簡無篇題,整理時摘首句擬題爲《齊桓公自莒返于齊》。本篇共99支簡,其中74支保存完整,16支折斷,9支有缺損;完簡約長45.6釐米、寬0.6釐米;满簡容字33—52字不等,全篇存3737字(重文、合文按一字計),闕文約15字(參見圖版壹)。内容與傳世古籍《國語》中的《齊語》篇及《管子》中的《小匡》篇可以對讀。①



傳世本《齊語》和《小匡》的内容基本相同,但《小匡》較《齊語》多出大量文句,且調整了部分段落的順序。關於《國語·齊語》與《管子·小匡》的文本關係,羅根澤、李學勤、胡海香、劉偉、張居三等認爲《齊語》早於《小匡》,《小匡》是在《齊語》的基礎上擴充而成的;②而孔穎達、葉適、董增齡、顧頡剛、張固也等認爲《小匡》早於《齊語》,《齊語》是對《小匡》進行壓縮修改而成的;③俞樾認爲《齊語》和《小匡》本齊國史之文,④胡家聰也認爲《齊語》和《小匡》是出自同一底本輾轉傳抄的兩種傳抄本;⑤張連偉則認爲《齊語》和《小匡》史料來源有别、整理過程和流傳方式不同。⑥此次出土的竹書,簡文敘述順序同於《齊語》而内容略多,《小匡》則又多於簡文。大抵於“天子致胙”之前,文承《齊語》,其後言趨《小匡》。筆者認爲這三種文本形成時間的先後順序爲“《齊語》→簡本→《小匡》”,但三者之間並非簡單的直綫繼承。先秦古書的編撰與流傳情況複雜,⑦將來很有可能還會發現其他面貌的寫本。


簡本全文除一處抄寫跳行外,均連續書寫。上海師範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點校《國語》(下文簡稱“上海師大點校本”)時,將《齊語》分爲八章,並在目録中對每章擬一概括性的小標題。王樹民、沈長雲點校《國語集解》(下文簡稱“王、沈點校本”)時,將《齊語》分爲七章,在目録中對每章取其首句爲題。


本文將棗紙簡《齊桓公自莒返于齊》與傳世本《齊語》《小匡》進行初步對比研究。爲敘述方便,參照《齊語》七章分法將簡文也劃分爲七個部分略述如下。


1.簡1至簡41前段

起自簡1⑧之首“昔,齊(桓)公自(莒)返于齊”。内容對應王、沈點校本《齊語》第1章“桓公自莒反於齊”,上海師大點校本《齊語》第1章 “管仲對桓公以霸術”。簡1至簡10的簡背有數字序號。


簡文中的通假字多合於《齊語》。也有合於《小匡》的,例如《齊語》中的“若”,簡文皆作“女(如)”,《小匡》亦多作“如”。有個别字詞和《齊語》《小匡》皆不同,而與韋昭注相契合,例如簡26中“身衣蓑萆”,《齊語》《小匡》皆作“身衣襏襫”,韋昭注:“襏襫,蓑襞衣也。” 


簡文中有少量溢出《齊語》的句子見於《小匡》。例如簡7、8簡文:

《齊語》作:

《小匡》作:

簡文中的“”,傳世典籍作“燕”,春秋時燕國與中原列國交往甚少,而狄人爲諸夏之患,故《小匡》改爲“狄”。


2.簡41後段至簡57前

起自簡41中“正月之朝,向(鄉)倀(長)(復)事”。内容對應王、沈點校本《齊語》第2章“正月之朝,鄉長復事”,上海師大點校本《齊語》第2章“管仲佐桓公爲政”。這一部分的字詞差異較少。


簡46、47簡文:

之”,《齊語》作“復用之”。王引之《經義述聞》卷二〇謂:“‘用’字蓋涉上文‘擇其善者而業用之’而衍,《管子·小匡》篇正作‘選官之賢者而復之’,無‘用’字。”⑨


3.簡57後段至簡63前段

起自簡57中“正月之朝,五(屬)夫=(大夫)(復)事”。内容對應王、沈點校本《齊語》第3章“正月之朝,五屬大夫復事”,上海師大點校本《齊語》第3章“桓公爲政既成”。這一部分的字詞差異也較少。


4.簡63後段至簡70前段

起自簡63中“公曰,(吾)欲從事(於)(諸)侯,可矣〉(乎)”。内容對應王、沈點校本《齊語》第4章“桓公曰,吾欲從事於諸侯,其可乎”,上海師大點校本《齊語》第4章“管仲教桓公親鄰國”及第5章 “管仲教桓公足甲兵”。這一部分的字詞差異也較少。


簡64在書至“公女欲從”之後突然出現長達半支簡的空白直至簡尾。從簡65之首又繼續抄寫“事天下之侯”。“公女(如)欲從事(於)天下之(諸)侯”,應從《齊語》“君欲從事於天下諸侯”作一句讀。這個跳行現象當爲抄寫者因故臨時中斷而造成的疏忽。或許在書寫此簡時,所據抄之底本中“公女欲從”正位於簡末,故抄手至此歇筆。


5.簡70後段至簡80前段

起自簡70中“公曰,(吾)欲南伐,可(何)宔(主)”。内容對應王、沈點校本《齊語》第5章“桓公曰,吾欲南伐,何主”,上海師大點校本《齊語》第6章“桓公帥諸侯而朝天子”。

簡78、79簡文:

《齊語》作:

《小匡》作:

可知簡文中的“武事行文道天子夫人孔至公曰余一人之命又事文武”爲衍文。而該句在簡80中再次出現時,則是正確的。


6.簡80後段至簡88前段

起自簡80中的“天子事〈〉(使)夫人(宰)孔至(致)(胙)(於)(桓)公”。内容對應王、沈點校本《齊語》第6章“葵丘之會”,上海師大點校本《齊語》第7章“葵丘之會天子致胙於桓公”。


簡80中的“夫人”應爲“大夫”之誤,推測簡文所據底本作“夫=”,本爲“大夫”合文,抄寫者誤以爲“夫人”合文。


簡文中有一長段齊桓公與管仲的問答,不見於《齊語》,而可與《小匡》對讀。


簡81至簡86記:

《齊語》中僅作:

《小匡》作:


《史記》的《封禪書》及《齊太公世家》中也有與這段對話相似的記載。⑩《論語·子罕》第9章:“子曰:‘鳳鳥不至,河不出圖,吾已矣夫!’” ⑪《墨子·非攻下》:“赤鳥銜珪,降周之岐社,曰:‘天命周文王伐殷有國。’泰顛來賓,河出《緑圖》,地出乘黄。”⑫與簡文中所謂的“三羕(祥)”如出 一轍。


7.簡88後段至簡99

起自簡88中“魯(莊)公(攻)(淳)于(以)(爭)於(桓)公之事”。内容對應王、沈點校本《齊語》第7章“桓公憂天下諸侯”,上海師大點校本《齊語》第8章“桓公霸諸侯”。


這部分中有一段敘事與《齊語》《小匡》皆不同,下面重點討論一下。


簡88、89中記:

《齊語》則作:

《小匡》亦作:


據《左傳》記載,平息慶父之亂(魯閔公二年,前660)、遷邢於夷儀(魯僖公元年,前659)、封衛於楚丘(魯僖公二年,前658)之事均發生在葵丘會盟(魯僖公九年,前651)之前。《齊語》和《小匡》認爲這是齊桓公的三大功績,故倒敘於葵丘之會後。對於後兩件事,簡文所載大致相同,且行文近於《小匡》。而簡文中所稱“魯莊公攻淳于”一事不見傳世文獻記載。淳于,原爲州國都城。魯桓公五年(前707),《春秋經》書:“冬,州公如曹。”《左傳》載:“冬,淳于公如曹。度其國危,遂不復。”《左傳》隱公四年杜預注:“杞國本都陳留雍丘縣。推尋事迹:桓六年,淳于公亡國,杞似併之,遷都淳于;僖十四年,又遷緣陵;襄二十九年,晉人城杞之淳于,杞又遷都淳于。”因此,簡文中的“淳于”應是以都城名指代“杞”之國名,猶戰國時“魏”之稱“梁”,“韓”之稱“鄭”。“夷儀”,應爲邢國新都。簡89中又敘“翟(狄)人(攻)(邢),(桓)公(筑)(緣)(陵)(以)邦(封)之”,顯然是將杞、邢二國新都之名錯置了,“緣陵”才是齊桓公爲淳于(杞國)修築的都城。


據《春秋》及“三傳”所述,齊桓公率領諸侯城緣陵而遷杞這段史事發生在魯僖公十四年(前 646),已在葵丘會盟之後。而事件的起因,按《公羊傳》的説法,“蓋徐、莒脅之”。不僅與魯國無關,魯莊公也早已去世十多年。《齊語》或《小匡》的某位傳抄者可能注意到了此事的時間邏輯問題,而且從大義名分的角度觀察,該事件本身可能也存在一些需爲尊者諱的内幕。因此改取平息慶父之亂之事爲齊桓公的三大功績之一。


在《管子》的《大匡》及《霸形》篇中,保留了以緣陵封杞、以夷儀封邢、以楚丘封衛爲齊桓公三大功績的説法,唯稱伐杞國者爲宋國。⑯


簡文於結尾(簡98、99)贊頌齊桓公在當時諸侯國中的影響力,連用了四個排比句:


這段話也較《齊語》爲詳,而大致同於《小匡》。


附記:竹簡的紅外掃描由荆州文物保護中心完成,謹致謝忱!






注释








① 上海師範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校點:《國語》,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221—249頁;徐元誥撰,王樹民、沈長雲點校:《國語集解(修訂本)》,中華書局,2002年,第215—246頁;黎翔鳳撰,梁運華整理:《管子校注》,中華書局,2004年,第389—451頁。


② 羅根澤:《〈管子〉探源》,載《羅根澤説諸子》,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322—326頁;李學勤:《〈齊語〉與〈小匡〉》,《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6年第2期;胡海香、劉偉:《〈國語•齊語〉與〈管子〉“三匡”》,《齊魯文化研究》總第七輯,山東文藝出版社,2008年;張居三:《〈國語•齊語〉與〈管子•小匡〉的關係》,《古籍整理研究學刊》2010年第5期。


③ 《春秋左傳正義》,阮元校刻:《十三經注疏》,中華書局,1980年,第1766頁;葉適:《習學記言序目》,中華書局,1977年,第668頁;董增齡:《國語正義》,巴蜀書社影印光緒庚辰章氏式訓堂精刻本,1985年,序之第三頁;顧頡剛講授,劉起釪筆記:《春秋三傳及國語之綜合研究》,巴蜀書社,1988年,第95頁;張固也:《〈管子〉研究》,齊魯書社,2006年,第186—194頁。


④ 俞樾著,王寶華整理:《諸子平議》,鳳凰出版社,2020年,第51頁。


⑤ 胡家聰:《〈管子〉新探》,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年,第265—271頁。


⑥ 張連偉:《〈國語•齊語〉與〈管子•小匡〉辨析》,《安徽省管子研究會2011年年會暨全國第六届管子學術研討會交流論文集》,第298—303頁。


⑦ 李學勤:《簡帛佚籍與學術史》,江蘇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30—36頁。


⑧ 本文所引荆州棗紙簡簡號均爲整理復原後的序號。


⑨ 王引之撰,虞思徵、馬濤、徐煒君校點:《經義述聞》,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年,第1211—1212頁。


⑩ 《史記》,中華書局,2014年,第1637、1638、1804、1805頁。


⑪   劉寶楠撰,高流水點校:《論語正義》,中華書局,1990年,第333頁。


⑫   孫詒讓撰,孫啟治點校:《墨子閒詁》,中華書局,2001年,第152頁。


⑬  《春秋左傳正義》,阮元校刻:《十三經注疏》,第1803頁。


⑭  《春秋公羊傳注疏》,阮元校刻:《十三經注疏》,第2253—2254頁。


⑮   《春秋穀梁傳注疏》,阮元校刻:《十三經注疏》,第2397頁。


⑯   黎翔鳳撰,梁運華整理:《管子校注》,第357—360、455—458頁。


原載《出土文獻研究》第二十一輯,引用請據原文。本輯文章已收入“中國知網”,歡迎各位讀者下載閱讀。






文史优质公众号推荐






“语言学”专门发布最新的语言研究资讯、社会热点话题的语言学解析等内容;


“简牍学”专门发表简牍学及出土文献相关研究成果、学术信息;


“讲座与学术”发布人文社科讲座信息和学术热点话题。


敬请新老朋友关注“语言学”“简牍学”和“讲座与学术”公众号,以便及时获取最新资讯!






推荐阅读






札记丨简读西北工作坊:《悬泉汉简(叁)》札记(三)


双一流教授:关于对文字表达与学术写作的一些建议


新刊速递丨《简帛》(第二十六辑)出版


刊讯丨CSSCI《语言战略研究》2023年第6期出版!


刊讯丨人大复印资料:《语言文字学》2023年第11期


用经典镜头告别


罗翔的白发、金灿荣的大嘴与学院知识分子的分化






温馨提示






推广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其他平台转载请注明(来源:简牍学)


转载仅供思考,不代表【简牍学】立场。


今日文章就到这~近期,微信公众号信息流改版。每个用户可以设置常读订阅号,这些订阅号将以大卡片的形式展示。因此,如果不想错过“简牍学”的文章,你一定要进行以下操作:


第一步:点击顶部蓝字“简牍学”进入公众号主页


第二步:点击右上角“...”


第三步:点击“设为星标”







编辑:燕黎宁

审核:马玉倩

来源:“中西书局”公众号


关注简牍 研究文献

传承绝学 佳作频现

点个“在看”不失联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赵晓斌 | 荆州枣纸简《齐桓公自莒返于齐》与《国语•齐语》《管子•小匡》

赵晓斌 简牍学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