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唯品会:资本爆锤?被冤枉了

海豚投研 长桥海豚投研 2022-03-18
- 这是 海豚投研 的第 68 篇原创文章 -

这次,国内四大海外上市电商平台的最新业绩答卷中,唯品会应该算是重表现最好的一家了。

之后的表现也确实如海豚君预料,还没等到我仔细测算,股价已经一路从37美元涨到了47美元。

但接下来随着对冲的抛售,一度跌到了25美元,之后公司宣布三亿美金回购计划,这几天也只是在30美元左右震荡而已。

海豚君就趁着这个时机,给大家在回顾一下唯品会的投资逻辑,研究一下市场眼中过气的唯品会真得已经没有价值了吗?


默默无闻 vs 超额回报


电商界巨头厮杀,在很多人看来,唯品会不过一个刀上鱼肉,毕竟小红书转型、考拉卖身、聚美死亡……,“垂直必死”几乎是国内大多数垂直电商平台的宿命。

但看投资回报的话,唯品会其实已悄悄逆袭:

从疫情开始到现在,它的涨幅其实仅次于美团和拼多多,比热度和体量比它大很多的京东还要高出很多。

数据来源:海豚投研整理


模式特殊的线上“奥莱”


先简单回顾一下唯品会的特卖生意是怎么做的:

同样是线上卖货,唯品会定位于“品牌好货+深度折扣”,也就是所谓的线上奥特莱斯模式,按照电商生意的一体两面——商流与物流来看:

商品:唯品会是自营卖货(1P GMV占比在95%左右),主要卖品牌尾货,也就是唯品会先从用供应商那里买过来再卖出去。

只是它买的时点非常特殊——在用户下单的那一刻,商品物权才会从供应商转到唯品会手中,实质库存风险非常小。只有小部分运动、美妆、奢侈品等大牌,才需要唯品会去买断商品。

这种做法与京东、TJ Maxx(国际对标)的买断后承担库存风险的方式有着本质的区别,应该也是唯品会毛利率一直低于TJ Maxx的原因之一。

数据来源:海豚投研整理

物流:用户下单之后,唯品会根据用户订单差不多一天四档定点向供应商要货,供应商需要两个小时左右将货品送到唯品会仓库,由唯品会的仓库对客户订单合单,这个就是物流的JIT模式。目前大约60%的商品都是走的这个物流模式。

在仓储环节,唯品会还在自己把控。

以2019年为例,公司仓库面积310万平,其中80%以上为自有仓库,仓储员工数1.2万人,占到了员工总数的60%以上。

在配送环节,唯品会2019年之前一直是自营为主,但现在已经把自营配送卖给了顺丰,顺便转移给顺丰大约三万多的员工包袱,同时由顺丰承担了唯品会商流业务大约90%左右的配送业务。

另外,唯品会现在也在用JIT-X模式,与JIT模式的主要差别是商品不入唯品会的仓库,直接从商家发运到用户手中(B2C模式)。


从“穷折腾”到“回初心”


从这个三个核心维度来看,最终的核心都指向了用户剁手,只有足够多的用户下足够多的单子,订单密度足够强,唯品会原本商流和与之配套的物流模式才能跑得畅通。

为了让用户购买,唯品会没少花心思:砸过跨境、拓过家居&杂货等品类、卖过新品,为了由于特卖闪购退货率高,为了保证用户体验,仓储配送全部自己做。

但用户就是不买账,越折腾,用户流失越厉害,一年下来,新增买家数区区两百多万(2018年),跟其他三大电商巨头差距实在太大了。

数据来源:公司财报,海豚投研

无奈2018年底,一切推倒重来:商流端回归主营,专注正品的深度折扣(到2020年四季度,带有深度折扣特征的疯抢和快抢频道对整体GMV的贡献已涨到了60%。)

支出与履约上,砍掉重资产配送、淡化金融副业、紧缩研发等开支, 尤其是断臂求生式的卖掉亏本生意品骏配送之后,利润急速释放。

数据来源:公司财报,海豚投研

一顿操作猛如虎,到2019年年底,唯品会从收入到人员构成,均可以看到一个越发轻资产的公司:

a. 之前拓品类中家用品与杂货等被严重削减,转而走向异常聚焦的女性购物品类——服饰、美妆、儿童、运营等高毛利品类带动行业整体增长。


数据来源:公司财报,海豚投研

b. 从两年之间的人员分配变化可以看出两条主线:
  • 一个是浓郁的降本增效风;

  • 另外一个就是逐步走上全渠道特卖(线下 ),越来越靠近美国对标TJ Maxx。


数据来源:公司财报,海豚投研


唯品会长期能成气候吗?


故事到这里,投资唯品会所谓的反转逻辑更多是公司在收入放缓之后,发现之前搭的那套物流模式有问题,再回过头做战略和战术调整,从而带来短期利润的极致释放,用户和收入并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困境反转。

那么,致命的问题来了:长线来看,唯品会在强敌林立之中能有唯品会长久的立足之处吗?

在海豚君看来,唯品会的生存问题并不是一个需要过多纠结的问题:

a. 唯品会为解决的痛点是服饰鞋帽等品牌的尾货,而尾货的特征是色、号、码不全,虽然拼多多和聚划算虽然也卖尾货,但它们的基本盘是需要海量库存来支撑的单品爆款逻辑,与尾货的库存特征明显相悖,而唯品会的专注性能够帮助它守住核心商户群;

b. 从行业本身来说,按照A股上市的50+家纺服饰公司的库存周转天数来看,服饰行业头号难题——商品库存并没有因为数字化和新零售反向定制而被消灭掉,最近几年的周转情况还在日益变差。

c. 目前反垄断的监管环境,对唯品会也有一定的利好。据海豚君了解,以往二选一比较厉害的时候,大促期间部分品牌在唯品会上透出是一定难度的。

数据来源:Wind,海豚投研整理
(截止各年度的九月份)



四季度财报
透露了怎样的核心信息?


对任何一个公司,没有收入持续抬升的利润释放,都有点无源之水的不安全感。

所以2019年底的时候,唯品会已经释放信号说2020年要重新回归在保证利润率基本稳定的情况下,转而开始主要做大收入。

但这个时候,意外的疫情重挫“外在美”相关的生意,唯品会就是其中之一,结果2020年整个上半年对唯品会就是失去的半年,到下半年唯品会才逐步回暖。

数据来源:公司财报,海豚投研

而收入端起色,海豚君认为,四季度才真正出现:如果对唯品会四季度情况去寻找真正的增量信息,那就是唯品会的用户数增长终于真正回来了

可以看到唯品会用户数同比增长在持续拉升,同比增长已经达到了44%,原因就是加大获客投入,譬如线上、电视、节目冠名与手机预装等等。

PS:不同于同行所报的最近一个年度在平台上有过下单行为的用户,唯品会所报的买家数是当季有购买行为的用户,因此同比的可比性要强很多。

数据来源:公司财报,海豚投研

事实上,唯品会自己解释的获客路径其实也一直在做,只是走出疫情之后,力度稍大了一些,并不构成用户突然明显回升的根本原因。

且从历史上来看,它也有过类似高投放来实现获客的时候,但效果并没有现在这么理想。

而海豚君结合这两年电商同行的获客路径来看:

2017-2018年,拼多多先用创新的营销玩法打开了下沉市场,为电商行业带来真正的首次网购的新增电商用户之后。

接着2018-2019年阿里巴巴进入新的获客期,接着2019-2020年京东进入新的获客期。

数据来源:公司财报,海豚投研

因此,并不排除在同行普遍走入甚至走过了下沉获客的甜头之后,终于轮到唯品会开始尝到电商二次普及的红利,用户向来是收入增长的前瞻指标,因为有用户新增、有留存,收入才能真正起步。

尤其是考虑到连续两个季度用户高增长后,唯品会首次明确提出了公司长期买家数(三年以上)有望达到了2-3亿,要知道2020年全年还不到8500万。

对于公司未来的用户指引,我不好去求证三五年内唯品会是否真能拿到2-3亿用户,但至少可以看到公司首次明确给出了长期用户预期,对用户增长明显重拾信心。

基于海豚君调研获得的信息,一季度唯品会用户数增长持续亮眼,而QM数据也佐证了这一说法。要知道,在唯品会的投资逻辑中,用户增长死结的打开,相当于打开了唯品会真正的向上空间。

数据来源:QuestMobile,海豚投研整理


拆解唯品会投资价值


除了用户增长日益乐观之外,基于海豚君了解的信息,公司对短期核心指标均做出明确的指引:

a. 2021年,唯品会经营重心是用户与收入增长,会平衡创收速度与盈利能力,让净利润率水平保持在中个位数水平行,与2020年基本一致;

b. 2021年,营销费用率与2020年保持基本不变;

c. 2021年,毛利率与2020年保持基本不变;

d. 2021年,履约费用率仍有一定的经营杠杆空间;

f. 2021年选品策略还是好货好价,把流量引入到优质品牌商;提高唯品专供货的比重(四季度占比8%,TJ Maxx 占比40-50%)。

数据来源:公司公告,海豚投研预测

在这组精细化的指引背后,可以看出作风一向偏保守的唯品会在重启用户增长之后,对收入端变得更加乐观。

在核心的支出指标中,营销和履约费用率均在我的预期之内,而毛利率我倾向于公司指引偏保守,因去年一季度疫情之下卖的只有低毛利的消杀用品,是异常年份下的一次性异常值。

整体上,从我跟踪唯品会的过往经验来看,唯品会运营指引的执行落地可信度高。

因此海豚君结合公司指引,上调了公司的用户与收入增长指引,下调了毛利率的预期,整体对唯品会的长期预期如下:

数据来源:公司公告,海豚投研预测

另外,由于唯品会大幅缩减了唯品金融业务规模,公司商流业务应收账款科目可见度高了很多,DCF估值方法变得更加可靠。

我按照最新的四季度业绩与指引更新后的估值,按照10.91%的折现率与3%的永续增长率来算。

DCF模型下对应的估值为266亿美金,目前市值200亿美金,隐含30%以上潜在上升空间。

数据来源:海豚投研

在海豚君的利润预期下,唯品会当前200亿美金估值所隐含的2021年PE倍数只有不到19倍。

相比2021年30%以上的预期利润增速,以及同行普遍25倍以上的估值明显低估。

而横向对比来看,唯品会单个年活(截止2020年底)也有明显的估值性价比。

数据来源:财报、海豚投研



小结:错杀后尚待修复


唯品会在四季度财报之前大约在29美元左右提前启动开始上涨,说明已有资金提前看到了唯品会业绩在逐步改善。

财报之后开始毫不迟疑的大幅攀升值46美元,但在对冲基金去杠杆跌回29美元左右进入徘徊状态,并非明显修复。

一般人看这个公司的时候都会不假思索的认为,唯品会已经过气,电商竞争激烈,根本没有它喘息的机会,因此也没有任何投资价值。

而在海豚投研看来,在唯品会用户回暖的情况下,这种认知差或许正是投资它的机会所在。




风险提示: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也许你还想读—


新能源汽车:新势力崛起背后的大国谋略


腾讯音乐估值研究(下篇)



你的「点赞」和「在看」

是我们挖掘企业深度价值的动力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