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书推荐|《韩礼德研究》丁建新著,胡壮麟序





胡壮麟序


2018年4月15日我们尊敬的导师、定居澳大利亚悉尼的英籍语言学家韩礼德(M.A.K. Halliday)先生告别人世,享年95岁。他的奋斗一生,他的治学精神,永远鼓舞着我们继续前进,深入进行语言学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中山大学丁建新教授即将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新著《韩礼德研究》便是一位先行者的优秀成果。

《韩礼德研究》的书名短短五个字,意义深远, 因为它回答了中国学者,特别是中山大学广大师生的共同问题,“韩礼德是谁?” “为何要研究韩礼德?” “韩礼德与中山大学有何关系?”

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韩礼德在1947-1950年期间曾两次在北京大学中文系进修本科和研究生课程。1949年初经导师罗常培推荐,被广州岭南大学接纳为现代汉语研究生,导师为王力先生。1950年韩礼德返回英国。1952年,我国开始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岭南大学与中山大学合校,所有档案归属中山大学,校址也成为新扩建的中山大学校址。在这个意义上,中山大学成了韩礼德的母校。但我觉得更为重要的是大家必须认定这样一个史实:就在中山大学的图书馆,我们可以查阅到1949年12月第10卷第1期的《岭南学报》,该期载有王力先生为第一作者的文章“东莞方音”,其中谈到韩礼德从事音韵分析的研究课题并给予好评。这应该是韩礼德的大名第一次出现在中国权威学者的学术论文中。

丁建新2002年在中山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一直在做韩礼德语言学研究,他现在是中山大学语言研究所所长。他除担任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话语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外,创建了“中山大学韩礼德研究中心”,又与澳大利亚悉尼大学语言学系合作,共同成立“国际韩礼德语言学研究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Hallidayan Linguistics),并任会长,已召开多次会议。建新教授在世界著名的Springer出版社出版了专著Linguistic Prefabrication(2018),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已发表论文近50篇,并主持完成国家哲学社科、教育部及广东省科研项目10余项。

就《韩礼德研究》一书的构思而言,我认为建新教授的成功之处表现在如下方面:

首先,作者提纲挈领地把韩礼德的核心思想归结为6个,即

(1)语法作为文化的思想,(第1章)

(2)相对论思想(第4章)

(3)功能进化论思想(第2章中;第3章)

(4)主体间性的思想(第2章)

(5)社会符号学思想(第5章)

(6)社会生物学思想(第2章后半部)


在其余各章中则结合语言理论和语言应用等具体问题深入讨论,重点放在词汇语法,即用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构建词汇语法(第6,7,8,9,10章)。建新教授在本书中另一重点有关理论的应用,如现实世界与梦幻世界的不同处理方法(第4章),视觉语法(第11章), 反语言(第12章)。不难发现,所谓“词汇语法”是以韩礼德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具体阐述词汇学、句法学、语义学,以致语篇之间的功能和系统,更具体的说,阐明英语语法是如何构建的。有关视觉语法的讨论,把我们引入多模态语言学或多模态符号学的最新领域;有关“反语言”的内容把我们引入“批判性话语分析”的理论。

第二,作者在介绍韩礼德学术思想时基本上能做到有根有据,如韩礼德思想与Malinowski, Bernstein, Firth 等前辈的渊源关系都能注明参考文献。我在这里要特别指出的是建新教授不仅能引用各位学者的观点,也能指出不同学者在观点上的异同,亮明自己的观点,如有关“系统”的观点虽然来自Firth在“类别”中的一个次范畴,但在1996年之后的系统语法中,韩礼德对“系统”的概念有进一步发展,提出“系统”是对语言的纵聚合型式的系统网络(第8章)。又如,在讨论Hasan 和Martin在“语域”概念上的分歧时,建新肯定了韩礼德明确指出“语域”是语篇与语境之间的配置关系(configuration),而Martin把它解释为在文化语境内定义体裁的做法。对比之下,建新赞同韩礼德的定义。(第10章)

第三,建新教授在论述观点时能列举实验数据、表格或图示进行解释,此点应该肯定。例如,在介绍韩礼德的“或然率”观点时,他提示人们Nesbitt & Plum 曾分析过123个语篇,其中话语类语篇有86%是并列关系,14%是主从关系;思想类语篇有81%是主从类关系,19%是并列关系。由此可以确定不同语篇类型的标记形式和非标记形式。(第8章)在介绍马克思主义的二分法时,建新教授重点指出不同于欧洲流行的“非此即彼”的二分法时,韩礼德引入“连续统”(continuum)的概念,即在”A<-----------连续统--------àB”之间存在着程度的差别。上述Neshbitt & Plum 就是通过连续统的理论区分系统的标记形式和非标记形式,比重小的为标记形式,比重大的为非标记形式。

《韩礼德研究》正文共12章,另有两个附录。附录一的标题为“纪念韩礼德先生——一个完整的学术传记”,附录二的标题为“韩礼德先生的学术著述”。

附录一大致有如下内容:1979年我本人在一篇介绍澳大利亚语言学教学的文章(胡壮麟,1979)中首次在国内提到了系统功能语言学;韩礼德自幼对中国和汉语感兴趣;韩礼德人生有三位导师:罗常培,王力,和Firth; 马克思主义思想对韩礼德的影响;韩礼德学术的传承。由于作者在正文中主要讨论介绍后韩礼德时期的学术思想和理论发展的过程,也考虑到本文是两人合作完成,建新教授将这篇文章作为附录可以理解和接受。

附录二可认为是作者的创举。除了全书有“参考文献”外,建新教授收集了韩礼德所有学术著述,并按内容、写作过程和发表方式区分11大类:学位论文(1部),独著(30部),合著(20部),论文集文章(68篇),论文集合写文章(5篇),期刊文章(45篇),期刊合写文章(1篇),会议论文(35篇),会议合写论文(2篇),被转载论文(37篇),非英语语种论文(15篇)。这些著述对我们掌握韩礼德科研成果信息很有帮助。

最后,请容许我表明这样一个观点:尽管作者力图在本书中全面汇报他对韩礼德的研究成果,本书不是一个终结,有些内容有待我们进一步研究和解决研究过程中的困和问题,如:

1.正如建新教授所提示的,本书主要介绍后韩礼德时期的研究活动,愿建新教授再激再励,继续研究韩礼德先生1951年前的活动和成果,特别是思想渊源,如韩礼德的3个导师中,继续探讨罗常培、王力等学者的思想影响。

2.当国外学者夸奖韩礼德是一位“Firthian”(弗斯主义者)时,韩礼德为何要使用被动语态?而且立即说明他受到王力先生的影响很大?韩礼德本人还向我指点好好学习高名凯的著作。

3.在系统功能语言学派内部,韩礼德如何看待和处理悉尼学派和其它学派之争;在悉尼学派内部,如何处理Hasan和Martin之间的纷争?

4.韩礼德为什么在新世纪提出或赞同“适用语言学”,“认知语言学”,“多模态语言学”等领域的思想和研究?

5.韩礼德生前关注系统功能语言学在汉语研究中的应用和发展,而我们中国学者基本上都是外语教师,这个矛盾如何解决?

也许还有其他值得研究的课题。期待建新教授在中山大学和国内其他高校的老师和研究生共同努力,将王力、韩礼德开创的语言学研究传统得以传承,继续前进!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

胡壮麟    

2020年7月


作者简介

丁建新,中山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南方学院外国语学院创院院长(双聘),中山大学语言研究所所长,广东省外语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019-)。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广东省高校“千百十人才工程”、中山大学人才引进“百人计划”。在世界著名出版社Springer出版著作Linguistic Prefabrication(2018)。迄今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近50篇。主持完成国家哲学社科、教育部及广东省科研项目10余项。出版的其它专著或论文集有《批评视野中的语言研究》、《叙事的批评话语分析》、《文化的转向》、《文化研究》、《批评语言学》、《边缘话语分析》等。出版学术随笔《那年我离开像朵云彩》(2022)。在商务印书馆出版著作《韩礼德研究》(2022)、译著《语言与性别》(2022)。任国际韩礼德语言学研究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Hallidayan Linguistics, Sydney)会长、粤港澳大湾区应用型高校外语学科学术联盟理事长。“流溪书院”创建者。


作者前言

“韩礼德研究”(M.A.K. Halliday Studies 或 Hallidayan Linguistics)作为一个学术术语第一次是2018年3月17日在中山大学语言所主办的“首届韩礼德研究会”上提出的。当时我还提出了韩礼德的“六大新核心思想”的概念,包括“语法作为文化的思想”、“功能语言学的人类学思想”、“功能进化论思想”、“互为主体间性的思想”、“社会符号学思想”以及“社会生物学思想”。这些想法是我近年来对韩礼德语言学的一些思考。这次会议是一次四代同堂的会议。韩礼德教授的第一代中国弟子、北京大学资深教授、前英语系主任胡壮麟先生拨冗参加了这次会议。事实上,从胡壮麟教授1978最早介绍功能语言学来中国的文章算起,已经整整四十年。这四十年既是中国学术启蒙的四十年,也是中国社会启蒙的四十年。时过境迁,情怀依旧。

第二届“韩礼德研究会”于次年的春天同样在中山大学语言所召开。康乐园作为当年岭南大学的校园再次盛情地接待了来自四面八方的韩礼德研究者。事实上,许多与会的学者下榻的酒店“荣光堂”就是为了纪念岭南大学的第一任华人校长钟荣光先生而设。在1949-50年左右,韩礼德先生曾经在岭南大学追随著名语言学家王力先生学习方言研究的方法。这些养分,韩礼德先生每次谈到他的师承的时候都深情满满。事实上,韩礼德语言学也打上了深深的东方烙印。我们曾经这样说过,在反对一极,提倡多元的今天,作为一个来自中国又回到中国的语言理论,韩礼德思想的光辉还远远没有被深刻地认识到。

这两次会议地址的选择是象征性的。学术研究从来都绕不过“正统性”的命题。也许,韩礼德研究会将来还会选在中山大学举办。2019年4月,韩礼德先生告别了他在澳洲养老院中的最后岁月,与世长辞。正如他的家人所言,“A mighty tree has fallen in the forest”。一位伟大的思想者的思想戛然而止。还好,我们在此之前,就已经提醒我们的研究者,韩氏理论不仅仅是语法、不仅仅是语言学、不仅仅是适用语言学,它是关于人性与社会的宏伟叙事。我们历来主张,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基础上,将韩氏理论提高一个高度来看待,它是“韩礼德理论”或“韩礼德思想”。这样我们的研究才能配得上先生一生的学术追求而不至于将其理论落入俗套、流于肤浅、沦落风尘。今年5月27日,“国际韩礼德研究会”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Hallidayan Linguistics) 在悉尼注册成立,胡壮麟教授任名誉会长。与此同时,全国首家“韩礼德研究中心”在中山大学外国语学院挂牌,胡壮麟教授亲赐墨宝。这些重要举措也是为了着眼“后韩礼德时代”的功能语言学,使先生的学问薪尽火传。

《韩礼德研究》一书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第一,韩礼德的学术传记与著述清单,这是国内外第一份最为详尽的韩礼德学术传记以及学术著述清单。第二,韩礼德的六大“新核心思想”,包括语法作为文化的思想、相对论思想、主体间性的思想、社会符号学思想、功能进化论思想以及社会生物学思想。第三,韩礼德功能语法的一些专题研究。包括词汇作为“最精密的语法”、投射型小句复合系统、语法与现实、人际表达与时间表达等专题。第四,韩礼德功能语言学的应用研究。包括视觉语法、反语言、体裁分析等专题。本书立足于“后韩礼德时代”的功能语言学,涉及国内外韩礼德研究一些尘封已久的主题,也提出了国内外韩礼德研究未曾见过的一些新观点。

中山大学外国语学院

中山大学语言研究所

丁建新    

2020年6月30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