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华泰宏观】快评:中国出口增长何时转正?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华泰睿思 Author 易峘

如果您希望第一时间收到推送,别忘了加“星标”!

近期美欧经济走势均好于预期,但中国出口增速绝对水平仍然偏低,两者之间的背离引起关注。我们认为中国出口增长偏弱背后主要由周期性/短期因素主导,而结构性因素,即“供应链全面转移”等分析并不能得到数据的支持。本文简要分析短期中国外需弱势和海外消费“韧性”背离的原因,并重申我们对今年中国外需走势的预期——基准情形下,出口增长可能在今年下半年转正(美元计)(参见《上调2023年增长预测至6.2%》,2023年1月29日)。



核心观点


2023年来,欧元区深衰退风险退潮,而美国增长韧性也好于预期(详见《深衰退风险下降但通胀粘性或超预期》,1月16日;《美国:衰退近忧下降但利率下行受阻》,2月26日)。外需领先指标,如全球制造业PMI和新订单指数,也连续2个月回升(图表1)。中国1-2月出口增速回升,但仍录同比收缩6.8%。中国出口增长是否能反应海外需求韧性?


外部需求韧性超预期与中国出口绝对增速偏低看似背离,但不难解释:


1. 全球制造业去库存周期仍在进行(虽然可能已走入下半场)。2022年以来随着全球需求走弱,美欧一度“被动累库”,即高库存下消库压力倒逼订单需求减弱(参见《全球隐性库存周期与消失的外贸订单》,2022年8月23日)。目前,美国制造业PMI产成品库存指数已经连续回落接近半年时间(图表2)。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出口增长虽然转负,但1-2月已率先回升,且对比出口商品重合度较高的韩国(1-2月出口同比-12.4%),中国台湾(1-2月同比-19.2%)而言,并没有体现明显弱势。


2. 1-2月中国产能利用率仍在“爬坡期”,短期拖累出口增长。1-2月中国部分地区尚未完全摆脱疫情的影响,且本次春节是2020年来首个取消“原地过节”倡导的春节,返乡劳动力回城速度偏慢,导致国内的生产整体偏弱(图表3)。1-2月(美元计价)进口金额同比降幅达到10.2%即是佐证。




展望全年,对出口增长路径不必过于悲观——我们维持《上调2023年增长预测至6.2%》(2023/3/8)里中国出口增长有望下半年转正的判断。我们对全年(美元计价)出口增长预测为-3.5%,1-4季度分别为-7.9%,-6.9%,-5.1%和+5.5%。


1. 结构上,中国出口竞争力仍在。以亚欧大陆为整体看,产业链持续“重塑”,而非单纯转移出中国——中国出口占全球份额仍在快速提升即是佐证。中国出口占全球比重从2019年的13.2%上升至2022年的16.4%(图表4)。1-2月中国出口中附加值更高的机械产品和手机增速回升,占比上升,伴随着轻工产品降速,总体呈“升级”趋势(详见《1-2月出口增速回升、韧性超预期》,2023年3月8日)。从国别来看,虽然1-2月中国对美国出口降幅扩大(从12月的-18.2%至-21.8%),但是对欧盟出口增速降幅收窄(从12月的-17.2%收窄至-12.2%),对东盟出口增速回升至接近10%。同时,东盟对欧美出口总体上升。不排除在产业链重塑过程中,我国积极推动与东盟的经贸往来,低附加值的商品分工更多地转移至东盟,实现近年对东盟出口持续结构性高增长(图表5)。


2. 周期上,欧美库存周期有望在上半年见底,不再形成拖累。美欧去库存周期可能已经过半,近期订单/库存比例持续好转,显示去库存压力缓解。美国制造业、批发和零售的实际库存增速已处于下降通道(图表6和7)。鉴于消库周期一般持续12-15个月,本轮消库周期可能已经接近尾声,高库存对订单需求的拖累可能减弱,促使消费者末端需求更好地传导至外贸订单,以及全球外需(详见《全球制造业周期是否初现曙光》,2023年2月12日)。


3. 中国需求回归有望(领先一个季度左右)开始抬升全球制造业需求的底部,时点也可能在2季度后、与库存周期见底的时点相近。随着复工复产的推进,3月中国各项经济活动指标加速回升。历史上看,中国国内需求通常领先全球制造业周期约1个季度,中国经济复苏有助于抬升全球制造业需求的底部(图表8)。




往前看,我们将密切关注港口吞吐量,美欧新订单等宏观数据,以及对制造业周期拐点较“敏感”的行业的库存筑顶、和/或需求见底迹象,如汽车、半导体、电子产品等。


风险提示:全球衰退压力加大;内需回升不及预期。


风险提示

1) 全球衰退压力加大:全球经济衰退压力加大,将显著拖累全球贸易增速。

2) 内需回升不及预期:若中国内需回升不及预期,也将拖累全球制造业的修复。



文章来源

本文摘自:2023年3月8日发布的《快评:中国出口增长何时转正?》

易峘 SAC S0570520100005 | SFC AMH263

胡李鹏 SAC S0570122120062


免责声明


▲向上滑动阅览

本公众号不是华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泰证券”)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本公众号仅供华泰证券中国内地研究服务客户参考使用。其他任何读者在订阅本公众号前,请自行评估接收相关推送内容的适当性,且若使用本公众号所载内容,务必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指导及解读。华泰证券不因任何订阅本公众号的行为而将订阅者视为华泰证券的客户。

本公众号转发、摘编华泰证券向其客户已发布研究报告的部分内容及观点,完整的投资意见分析应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研究报告内容为准。订阅者仅使用本公众号内容,可能会因缺乏对完整报告的了解或缺乏相关的解读而产生理解上的歧义。如需了解完整内容,请具体参见华泰证券所发布的完整报告。

本公众号内容基于华泰证券认为可靠的信息编制,但华泰证券对该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效性不作任何保证,也不对证券价格的涨跌或市场走势作确定性判断。本公众号所载的意见、评估及预测仅反映发布当日的观点和判断。在不同时期,华泰证券可能会发出与本公众号所载意见、评估及预测不一致的研究报告。

在任何情况下,本公众号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订阅者不应单独依靠本订阅号中的内容而取代自身独立的判断,应自主做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订阅者若使用本资料,有可能会因缺乏解读服务而对内容产生理解上的歧义,进而造成投资损失。对依据或者使用本公众号内容所造成的一切后果,华泰证券及作者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本公众号版权仅为华泰证券所有,未经华泰证券书面许可,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翻版、复制、发表、引用或再次分发他人等任何形式侵犯本公众号发布的所有内容的版权。如因侵权行为给华泰证券造成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损失,华泰证券保留追究一切法律责任的权利。华泰证券具有中国证监会核准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经营许可证编号为:91320000704041011J。

华泰证券宏观研究

欢迎关注华泰证券宏观研究,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将与您一同剖析宏观经济、关注资本市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