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华泰宏观】基调积极、重在执行——简评2023年7月24日中央政治局会议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华泰睿思 Author 易峘

如果您希望第一时间收到推送,别忘了加“星标”!

概览:7月政治局会议对形势判断较为客观,指出当前经济运行面临新的困难挑战,主要是国内需求不足。会议提出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在消费、投资、货币、财政、地产及产业相关政策方面都有所部署,从逆周期调节的角度考量,7月政治局会议有关地产政策(优化房地产政策)和财政政策(延续减税降费,加快地方债发行、以及一揽子化债)相关的表述最为超预期。


核心观点


7月政治局会议对当前形势的判断更为客观,宏观调控政策的总基调更为积极有为。相较于4月政治局会议“乘势而上”的政策基调表述,本次强调“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 ”,且“加强逆周期调节和政策储备”。


政策方面,主要有以下几个层面的调整,其地产和财政/地方债务相关政策的表述最为超市场预期——


1)消费:强调“发挥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通过增加居民收入扩大消费,通过终端需求带动有效供给”。具体品类而言,要提振汽车、电子产品、家居等大宗消费,推动体育休闲、文化旅游等服务消费。且提到“增加国际航班”,截至7月21日,国际航班数恢复至2019年均值的61%,目前基础上,国际航班量仍然有近4成的增长空间。


2)货币政策:表示“发挥总量和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作用”,保持汇率稳定。我们预计结构性货币政策仍是央行支撑货币和信贷总量的主要工具,或将继续加大对科技创新、绿色发展、保交楼以及保障性住房等重点领域的支持。同时本次政治局会议专门提及“要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结合近期央行对汇率变化的关注度提升,我们重申本轮人民币汇率波动速度会明显放缓,且向下波动可能已接近阶段性尾声(参见《人民币的阶段性弱势可能接近尾声》,2023/7/11)。


3)财政政策:延续减税降费政策,加快地方债发行、以及一揽子化解地方债务问题等表述超市场预期。今年税收增长明显回升,上半年中央+地方(广义口径)财政收入同比录得7.1%、财政赤字亦同比少增1.6万亿元,赤字缩减与去年大规模减税缓税政策过期有关(2022年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缓费超4.2万亿元)。同时,对地方专项债发行力度的表述亦更为积极,我们预计今年3季度地方专项债有望加速发行 。此外,对地方债的表述尤其超预期——表述从“严控隐性债务”调整为“优化地方债务,制定实施一揽子化债方案”。我们认为可能的一揽子化债方案包括部分置换、地方优化和重组资产负债表,以及金融机构介入三个主要的方向。


4)提振企业信心:一方面“切实提高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以做大国企为先,同时也提出“切实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传递优化民营、外资营商环境的积极信号


5)产业政策:需“加快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核心聚焦三大领域:1)先进高端制造业;2)安全发展人工智能;3)平台企业规范健康持续发展


6)金融市场——资本市场的描述,从此前的“维护资本市场平稳运行”变成了“活跃资本市场”。活跃市场,亦超市场预期。

值得注意的是,加大逆周期调节的同时,跨周期调节的长期政策导向仍在,短期逆周期调节的力度也将综合考虑高质量发展的长期目标,一些领域“量”的扩张或受到一定制约——比如“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表述中,优先强调质的增长;在行业政策中也突出了安全和可持续发展(促进人工智能安全发展、推动平台企业规范健康持续发展)。


综合来看,我们维持稳增长政策总体力度“托而不举”的判断,且稳增长窗口或延续到8月。近期稳增长、稳预期相关的政策已陆续出台,如央行降息、关于存量房贷利率调整的讨论、支持民营经济、国常会推动城中村改造等。往前看,稳增长窗口仍可能延续到8月、结合2020年来的经验看可能持续约一个季度,且后续政策力度会视基本面变化而有所调整(参见《对稳增长政策有何期待?》,2023/7/24)。


我们重申,月度财政广义赤字的变化及信贷周期走势仍是判断政策实际力度和效果的最有效的领先指标,稳定地产需求以及房价预期仍然是稳增长的关键变量。我们维持一直以来的宏观框架,观察逆周期政策执行力度和效果的最有效领先指标仍是月度财政广义赤字率的变化(即广义赤字是否有效扩张)、以及社融同比环比增速(参见《千呼万唤的稳增长政策关键窗口期》,2022/5/24)。此外,考虑本轮地产周期走弱对信贷周期、以及地方政府性基金收入的影响较大,稳定房价预期可能会让稳增长政策更具“纲举目张”的效果(参见《如果存量房贷利率调整,影响几何?》,2023/7/16,以及《若降存量房贷利率等于增加多少收入?》,2023/7/18)。



风险提示:政策调整力度低于预期,地产需求超预期走弱。



文章来源

本文摘自2023年7月24日发表的《基调积极、重在执行》

易峘 研究员 SAC No. S0570520100005 | SFC AMH263

吴宛忆 联系人 SAC No. S0570122090215


免责声明


▲向上滑动阅览

本公众号不是华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泰证券”)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本公众号仅供华泰证券中国内地研究服务客户参考使用。其他任何读者在订阅本公众号前,请自行评估接收相关推送内容的适当性,且若使用本公众号所载内容,务必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指导及解读。华泰证券不因任何订阅本公众号的行为而将订阅者视为华泰证券的客户。

本公众号转发、摘编华泰证券向其客户已发布研究报告的部分内容及观点,完整的投资意见分析应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研究报告内容为准。订阅者仅使用本公众号内容,可能会因缺乏对完整报告的了解或缺乏相关的解读而产生理解上的歧义。如需了解完整内容,请具体参见华泰证券所发布的完整报告。

本公众号内容基于华泰证券认为可靠的信息编制,但华泰证券对该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效性不作任何保证,也不对证券价格的涨跌或市场走势作确定性判断。本公众号所载的意见、评估及预测仅反映发布当日的观点和判断。在不同时期,华泰证券可能会发出与本公众号所载意见、评估及预测不一致的研究报告。

在任何情况下,本公众号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订阅者不应单独依靠本订阅号中的内容而取代自身独立的判断,应自主做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订阅者若使用本资料,有可能会因缺乏解读服务而对内容产生理解上的歧义,进而造成投资损失。对依据或者使用本公众号内容所造成的一切后果,华泰证券及作者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本公众号版权仅为华泰证券所有,未经华泰证券书面许可,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翻版、复制、发表、引用或再次分发他人等任何形式侵犯本公众号发布的所有内容的版权。如因侵权行为给华泰证券造成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损失,华泰证券保留追究一切法律责任的权利。华泰证券具有中国证监会核准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经营许可证编号为:91320000704041011J。

华泰证券宏观研究

欢迎关注华泰证券宏观研究,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将与您一同剖析宏观经济、关注资本市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