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詹孟于 曾子涵 刘金彬: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会计职能需求及其体系构建



作者简介:

詹孟于,成都大学商学院讲师,泰国国立发展管理学院发展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

引用本文:詹孟于,曾子涵,刘金彬.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会计职能需求及其体系构建[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20(6):94-100.






摘   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已成为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调查发现,尽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数量不断增多、规模不断扩大,但由于缺乏完善的会计机制,导致其市场信息化匹配能力和风险抵御能力相对较低。同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已经意识到会计机制的重要性,并对构建会计职能体系具有强烈的需求。应从优化财务会计决策体系和精准控制农业经营成本、强化会计人才培养和激发人才创新活力以及完善会计监督机制和提升会计监督质效等方面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会计职能体系。

关键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会计职能;体系构建;现代企业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和土地规模化经营的逐步实施,以龙头企业、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经营与服务型农户为代表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应运而生。这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已经成为我国广大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要部分。实现农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长远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在于能够构建较为完善的会计职能体系,因为这不仅直接关系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财务核算和财务管理,更关系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经营和管理水平的提升。此外,随着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信息技术在农业中的运用,构建完善的会计职能体系对于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健康良性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就当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现状而言,虽然在数量和规模方面取得较大的发展,但在会计职能体系构建方面仍存在信息化人才短缺、财务核算不准确不规范、财务监管混乱、财务管理机制匮乏等问题,甚至连较为简单的贷款金额、预算安排、资金链准备等都难以精确核算,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现代化发展。大数据时代,新型农业主体更需要通过会计核算凸显信息化,实现对产业信息的分类梳理和规范。为此,本文基于成都市L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会计职能体系的调研实践,并与大数据背景下现代化农业生产经营特点相结合,提出应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会计职能体系,以期为我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战略提供借鉴。

二、现状及其会计职能需求

  (一)成都市L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概况  相比于传统小规模家庭经营农户而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已成为当前农业经营体制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国家赋予了解决农业生产领域诸多问题的厚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能够将分散经营的农户组织起来,实现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以及一体化经营,为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因而,在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推动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并在全国不同区域形成富有地方特色的新型农业经营模式。成都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状况在我国西部地区具有一定代表性,根据成都市统计局数据2016年底,成都市165.70万农业经营户中,有规模农业经营户2.75万户,农业经营单位1.20万个,工商部门注册的农民合作社0.96万个,农业普查登记的以农业生产经营或服务为主的农民合作社0.38万个,共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从业人员10.81万人。其中,L区又是成都市农业人数比重、农业规模、农业产值最多的地区。据此,本文基于统计学抽样原理,以成都L区为案例点,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于2018年上半年向农业公司、农村合作社及相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从业人员共发放问卷120份,回收问卷110份,有效问卷103份,有效率高达85.8%。一方面,以问卷抽样调查的方式对地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产业类型进行详细调查;另一方面,在了解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产业类型的基础上,重点关注新型农业经济经营主体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1.产业类型。实践证明,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有利于推动农村产业结构化调整,提高农业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但是由于不同区域经济基础、地理环境、人员素质等条件的差异,致使不同区域需要针对其所处条件因地制宜地进行相关产业布局。如L区地处成都平,土质肥沃、气候适宜、自然条件优越,利于耕作,尤其适合种植业的发展。问卷调查结果也显示,L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从事的产业类型有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以及农林牧渔服务业,种植业所占比重要远远超于其他产业。在回收的103份有效问卷中,共有78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从事以果树为主的种植业,占比高达75.8%,其中又以家庭农场和种植大户为主,分别为48个和19个,占从事种植业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比重分别为61.5%和24.4%。但是该地区从事种植业的农业公司和专业合作社的数量相对较少,分别为6个和5个,占从事种植业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比重分别为7.7%和6.4%。而且从L区所有产业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种类来看,农业公司和专业合作社所占比例都相对较少,尤其是专业合作社所占比例最少,仅为5.8%,这表明L区在资源整合和劳动效率方面还有待提升。同时说明L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无论在产业分布,还是在主体类型,都存在发展不均匀的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又制约了农业生产集约化程度的提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产业类型详见表1。

  2.发展现状。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有力促进了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导致农村土地按照质量等级平均分配造成农地分散与细碎化经营格局,而农村土地细碎化又直接导致农业生产效率降低,阻碍了农业规模经营的发展。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农村大量劳动力以务工的方式进入城镇,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村人地矛盾问题,促进了农村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也为发展规模化农业创造了条件。换言之,农村劳动力的大量外流有利于推动农村土地集约化发展,进而有利于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建构。近年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无论是数量还是规模,都呈现出明显的增长趋势,而且其对现代化农业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也在显著增强。然而,农村劳动力大量外流,又导致农村老龄化、空心化日趋明显,现有农业从业人员综合能力相对较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快速发展。调研结果显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规模化的经营主体收入明显高于一般农户,同时会计人员素质亟待提升。  L区是成都市典型的传统农业较为密集的地区之一,该地区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也相对较多,但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选择进城务工,客观上推动了该地区土地的规模化经营。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底L区土地流转率超过33.8%,相较于普通农户户均3~4亩(1亩≈0.067公顷,下同)的耕地,大多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现了土地的规模化经营。对L区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该地区一般农户以种植收入为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土地流转实现规模化经营的收入比例较大,且该地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人均年收入远高于一般农户,其中以家庭农场的人均年收入最高,达到13 210.22元,约为一般农户人均年收入的2倍。同时,与一般农户相比,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平均年龄要明显低于一般农户的平均年龄,其中种植大户的平均年龄最小,为31.8岁,比一般农户平均年龄小19.42岁,可见从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从业人员年龄相对较小,能够较为容易接受新兴事物(收入情况详见表2)。

  3.会计从业人员。调研发现,L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会计从业人员的年龄结构和教育程度存在问题,会计人员素质亟待提升。在年龄结构方面,35岁以下的会计从业人员12位,占比11.7%,36~55岁会计从业人员60位,占比58.3%,55岁以上的会计从业人员31位,占比30%。可以看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会计从业人员平均年龄主要集中在36~55岁,显示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会计从业人员存在年龄结构不合理问题,这与当前年轻会计从业人员不愿意在农村和从事农业生产有密切关联,说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急需培养年轻的会计从业人员。在教育程度方面,L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会计从业人员的教育程度以初中及以下为主,占比高达88%,大专及以上教育程度的会计从业人员占比仅有2%,表明当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会计从业人员的教育程度普遍不高,会计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有待加强,对会计信息的处理能力有待提高。  (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困境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新”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与现代农业相适应的农业经营主体;二是与改革开放后实行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农业经营主体。因此,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规模化、组织化以及多元化为基本发展目标,旨在提升农业产品的商品化程度,进而在本质上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业专业化水平。但就L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现状而言,虽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数量和规模方面已经取到较快的发展,但其仍面临着诸多发展困境,其中,最为突出的困境是在大数据背景下,大多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都未能建立较为完善的会计职能体系,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这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  与传统农业经营主体相比,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因其规模化、现代化,理应具有无与伦比的竞争优势,而且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将会拉大这一竞争优势。然而,大量实地调查发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并没有获得较大的竞争优势。一方面,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产品供给来看,虽然农产品市场基本处于放开状态,但是现实中很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并不能及时准确地获得相关市场信息,如有很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收获优质农产品后,却因无法获得准确的市场销售信息,导致优质农产品出现滞销、低价抛售等问题,这既压缩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利润空间,又降低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继续做大做强的意愿。另一方面,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抵御市场风险来看,很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并不具备抵御各种市场风险的能力,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中的家庭农场和专业合作社,其对市场风险的敏感性就相对较差,易导致其因为市场行情突变,出现严重亏损甚至破产等问题。  归根结底,上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困境的症结在于很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不断拓展农业生产规模和提升农业生产技术时,忽视了对生产、销售等相关财务信息的最优核算,从而导致很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并未完全建立生产—销售一体化的经营体系。在市场经济中,即便资产状况较好、盈利能力较强的企业,也会因为资金配置不当而出现破产倒闭的问题,因而现代企业为了能够更好地提升市场竞争力,都会重视会计在企业投资、筹资等方面的决策作用。换言之,现代企业的会计信息不仅需求量日趋增多,而且信息复杂程度也在不断提升,这就要求现代企业需要加强对企业会计的能力建设。而会计能力建设的关键在于构建完善的会计职能体系,进而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资源配置效率,提高对市场风险的抵御能力。  (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会计职能的需求  就当前实践而言,很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仅意识到会计职能体系的重要性,而且还对会计核算表现出强烈的需求。如对L区103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问卷调查发现,有95个认为会计工作重要,占比达到92.2%,仅有8个认为会计工作不重要,占7.8%。而且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类型来看,专业合作社、农业公司表现出极高的会计核算需求(见表3)。结合前文产业类型和农户收入情况的分析来看,农村会计工作的需求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收入及产业规模密切相关。

  根据对L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会计电算化现状的调查,仍然有38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采用最为原始的手工记账作为会计核算手段,占比高达36.9%;而采用专业会计软件进行会计核算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只有15个,占比为14.5%,其中,龙头企业9个,占比为8.7%,表明大多数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仍未实现较为专业的会计核算。对于大多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而言,其会计职能需求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对专业会计核算硬件的需求,旨在通过核算硬件的提升达到提升会计核算效率的目的;二是对专业会计核算人才的需求,本质而言,会计核算能力的建设离不开专业人才的辛勤付出;三是对行之有效的会计职能体系的需求,会计职能体系不仅能够有效推进会计核算硬件设施的建设和会计核算人才的培养,还能依靠一套科学、公正、公平的会计核算职能准则,促使会计核算能够长久稳定运行,进而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经营能力提升提供基础保障。

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会计职能体系的构建

  亚当·斯密的“经济理性人”思想认为每个个体总是会为了利益最大化而不断调整自身的行为,而会计恰恰是计算利益最大化最经济有效的方式,可以推断,会计的基本职能是通过对经济运行和资产的核算,为“经济理性人”提供最有效经营方案。由此,完善的会计职能体系亦能够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提供最有效的经营方案。随着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的加快,农民已不仅是简单的农业生产者,而是转变成为担负生产者、生产资料持有者和企业家的混合角色,逐渐以市场消费为重心。换言之,现代化农业愈发要求农民具备综合使用生产资料、科学技术以及市场信息的能力,尤其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身份属性上已可等同于企业的“管理者”。而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由于企业经营方式的多样化和投资主体的多元化,使得及时、有效的财务核算逐渐成为企业提升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同样,对于以市场为导向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更是需要依靠完善会计职能体系,更为精准地进行现代化农业生产,从而全面提升其市场竞争力。遗憾的是,当前很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尚未建立较为完善的会计职能体系,实地调研也证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仅会计认知水平相对较低,而且专业的会计信息处理系统建设也相对较为缓慢,即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中的龙头企业,在会计职能体系建设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缺乏完善的会计职能体系的缺点将会被市场机制进一步放大。可见,为了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竞争力和现代化发展程度,亟需构建完善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会计职能体系。  (一)精准控制农业经营成本,建立完善的会计核算体系  农业经营的关键在于农业经营成本的控制,如实践中很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跟风经营”就是缺乏经营成本控制的最直接表现。经济学认为产品的不变资本和补偿生产者劳务的可变资本就构成产品基本成本,所以生产者为了能够获得更多的产品剩余价值,需要尽可能控制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不变资本控制在于对农作物生产周期各项资本投入的控制,即可按照农作物的生产周期进行分期把控,将比较集中的收获期和费用期平均成年度核算,从而可以长期综合考量不变成本的控制情况。可变资本控制实质在于对生产者劳动效率的控制,如果生产者能够提升劳动效率,就能最大程度降低单位产品劳务的补偿。  而农业经营成本的有效控制可以依靠财务会计核算予以实现,特别是在完善财务会计核算体系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可以将农产品的一次性生产要素的消耗和持续性人力资本的补偿进行细致的财务会计核算,进而更科学进行农业经营成本核算,从而达到精准控制农业经营成本的最终目的。根据我国农业会计核算目前状况,可以将核算标准化工作分为两方面。第一,有取舍地采用公允价值和历史成本计量方法,对原有的农业核算体系进行优化。如规模化农业企业、合作社等部分资产可采用公允价值核算,而农村农业集团经济组织和小规模企业可采用历史价值核算。第二,地方政府需要完善农户及家庭农场等会计主体的核算体系建设,由地方政府设立农业农村服务中心对其进行调研,协助完善会计核算体系。  (二)完善会计监督机制,提升会计监督质效  现实社会中,企业因财务舞弊、会计信息失真等会计监督不力问题而破产或倒闭的现象屡见不鲜。所以很多企业文化中,不仅强调其工作人员能够为企业创造利润,还要求每个工作人员能够勇于承担企业的社会责任。首先,需要建立科学的内部监督机制,强化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财务收支活动的监管,切实以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为根本目的。其次,大力推行财务审计制度,定期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经营状况进行评价和监督,为其发展决策提供信息保证,而财务审计又能独立于各项管理事务,保持价值中立。最后,规范社会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监督,在现代企业制度下,除了建立完善的内部监督机制外,还必须建立行之有效的社会监督体系,才能全面提升企业的监督效果。  完善会计监督机制的根本目的还在于提升会计监督质效,最大限度减少企业面临的各种会计核算问题。会计监督质效的提升离不开对会计监督问题的跟踪督促落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负责人在借用会计监督机制的同时,还需增强对会计监督问题的认同,督促相关工作人员对已有问题进行整改落实,从而最大限度发挥监督效果。此外,相较于现代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多未接触会计监督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容易对会计监督产生抵制情绪,这就需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负责人加强与被监督对象的沟通交流,尽可能选择被监督对象易于接受的方式或形式对他们进行会计监督,进而最大化地转换会计监督质效。  (三)优化会计决策体系,提升农业农村经营水平  会计决策是企业做好各项决策的重要前提,企业通过对其经营情况,尤其是财务状况的系统核算,进而为企业发展决策提供可靠的会计信息。对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而言,亦可参照企业会计决策,优化财务会计决策。首先,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可以通过灵活的会计核算方法,定期为农业生产提供会计核算信息。其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可以根据定期的会计核算信息,系统分析和评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未来趋势,并作出财务核算预测。最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财务核算预测的基础上,综合农业基础知识,按照财务管理目标的总体要求,进行科学的农业发展决策,如可在大数据系统下对于当期可能的各种备选方案进行比较和分析,并从中选出最佳方案。此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优化财务会计决策时,还需形成制度化的财务会计决策体系,即以农业生产经营为核心,以最大收益为目的,建立财务会计决策制度,从而确保农业经营决策有章可循。  通过系统化、规模化的会计体系建设,一方面能够帮助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扩大资产规模,使它成为周边农户产品交流以及信息服务的中心,通过产品收购、劳动雇佣等方式为周边农户提供可预期的生产机会。另一方面,通过“脱贫攻坚”政策,以新型农业主体为基地,为当地农户提供知识培训、技能提升,甚至科学指导其种植,从而扩大新型农业主体规模,增强其对外提供服务的能力(如示范村等集瓜果采摘、农田观光、餐饮住宿服务为一体的旅游基地),加快当地经济发展。  (四)强化会计人才培养,激发人才创新活力  从控制经营成本到优化会计决策,在本质上是对会计职能体系“硬能力”的建设,而会计职能体系构建的根本目的还是在于经营者的能力提升。近年来,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会计人员不仅是数据的生产者,还需要进行财务和非财务信息数据的收集、处理、分析以及预测。专业的会计人才在现代企业发展决策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因而,在完善会计职能体系“硬能力”的同时,还需要注重“软能力”专业会计人才的培养。一方面,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负责人可以借助各种线上线下培训,加强对会计人员的业务能力、信息处理能力以及决策能力的培养,从而将会计人员培养成综合的会计决策者。另一方面,实力较强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可以通过提高待遇的方式,由人才市场招聘专业的会计人才负责其财务会计核算、监督和决策。  同时,在大数据背景下,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使市场行情千变万化,这就要求会计人才还要能够学会积极思考,善于根据市场行情变化、企业会计信息及时调整会计主体相关运营政策,提升盈利能力。此外高质量的会计人才,能够强化企业内部监督,进一步提升会计信息质量。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强化专业会计人才培养的同时,还要能够激发人才的创新活力,因为创新已是企业注入新的活力和提升市场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具体而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可以运用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激发会计人才的创新火花,以人才激励机制突出绩效导向,建立与工作绩效紧密关联的收入分配制度,进而提高成果转化收益比例。同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还可以营造崇尚创新的文化环境,在思想上激励会计人才敢于创新,并发挥好会计人才在农业发展决策中的作用。

四、结论

  事实证明,完善的会计职能体系可以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市场竞争力,同时还能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首先,会计职能体系构建的目的在于优化财务会计决策体系,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对其经营状况的系统核算,实现对农业经营成本的精准控制,强化监督机制,进而为其进一步发展提供最优的决策方案,从而提升规模化经营能力。其次,会计职能体系构建的关键在于强化会计人才培养,通过激发会计人员的创新能力,全面提升会计人员综合业务能力、信息处理能力以及参与决策能力。最后,会计职能体系构建的保障在于完善会计监督机制,从内外部强化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财务收支、财务决策等内容的审计监管,并加强与被监督对象的交流沟通,对会计监督问题及时进行督促落实,从而确保会计职能体系持续有效运行。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现代化发展,既需要农业经营主体自身的努力和付出,更需要政府、社会等外部力量的帮助与扶持。虽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名义上类似于一般性企业,但是由于其所从事生产行业和负责人身份的特殊性,大多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距离真正企业还相去甚远,很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如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本身主要由原先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转换而来,甚至很多经营主体主要由年龄较大的老人组成。由此可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并不能完全交由市场进行调控,还需借助政府力量对其进行帮扶,才能最终实现健康良性发展。当前国家也已将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上升至国家战略,积极推进农业体制改革,加快构建各项惠农政策体系,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向规模化、市场化、专业化、组织化等为代表的现代化经营模式方向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会计工作责无旁贷。通过构建完善的会计职能体系,积极发挥会计工作在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可持续发展、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中的作用,是当前和今后我国会计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

往期回顾



征稿启事(2021)





投稿须知






通信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学府路47号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编辑部邮政编码:050061投稿邮箱:jmxb7665829@163.com电  话:0311-87655653网  址:http : //xbbjb.heuet.edu.c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