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内容已被发布者删除 该内容被自由微信恢复
文章于 2023年9月28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用户删除
其他

荒诞而深刻,《一九八四》预言了怎样的世界:极权之下,没有个人?

西图君 天亮一刻 2023-06-20

《一九八四》问世将近七十年经久不衰,隔一段时间它就火一把。


最近一次是特朗普上台后,《一九八四》在美国亚马逊被抢购一空,美国全国多家电影院在同一天重播电影《一九八四》,以讽刺他们的新任总统。


乔治·奥威尔 英国小说家

1903年出生于英国殖民地印度,童年目睹殖民者与被殖民者之间的冲突。

1921年公学毕业后,被派到缅甸任殖民地警察。

1927年辞职回国,开始长达四年的流浪生活。

三十年代,参加西班牙内战,后来受到派系排挤,回国后被划入左派,流亡法国。

二战时在BBC从事反法西斯宣传工作。

1948年,《一九八四》竣稿,书名只是把该年四八颠倒过来成为八四

1950年,死于肺病。







写成于1948年的《一九八四》,曾经被多个国家列为禁书,它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怎样的世界?(以下有大量剧透)





极权之下,没有个人



故事发生在一个虚构的时代:在1984年,世界融合为三大国家,三个国家都处于极权控制之下。小说主人公温斯顿是大洋国执政党“英社”的外围党员(相对于“核心党员”而言不那么高级的党员),以温斯顿的遭遇,作者笔下的极权社会渐渐立体起来:


1

 限制娱乐与旅游;

2

控制粮食供给,购买粮食要用粮票;

3

禁止爱情与性爱,这被视作“个人主义”的表现,甚至婚姻与生育要有利于政治,才能获得批准;

4

“英社”党员除了睡眠以外,其他全部时间几乎都在过集体生活;

5

几乎所有房间内都有电幕(类似电视机),一般人没有权限关上电幕,它不仅用于播放宣传节目,还是统治者的监视器;

6

到处都有录音设备,以监控言论,甚至荒郊野岭也有;

7

“英社”重视对孩子的“思想教育”,经常有孩子检举告发父母;

8

“思想警察”专门负责监视人们的言行,稍有不当,就会被半夜抓走,从此消失;

9

随意篡改历史与新闻,“英社”永远是正确而伟大的;

10

到处都有领袖“老大哥”,让人总是觉得“Big Brother is watching you”

11

定期举行“仇恨活动”,“英社”党员聚会起来咒骂反叛者、敌人,群情激奋;


12

“英社”核心党员、外围党员、无产者,阶级分明且稳定;

13

为了抵消多余的生产力以及团结国民,大洋国统治者不惜不断发动战争,以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

14

“英社”党员需要具有“双重思想”,即要同时接受两种相违背、相矛盾的信念,比如:虽然2+2=4是真理,但如果统治者说2+2=5,那么两种情况都是对的,而且要打心底里认同这矛盾的概念。



领袖“老大哥”从不公开露面,也查不到他的资料,他似乎是一个符号,只是供大家崇拜的一个对象,甚至他是否真实存在都不重要了,因为“大洋国”在一系列成熟制度的运作下,已经成为一台庞大的机器,既得利益集团紧紧抱团,“英社”稳固控制着科技、资源、资金,运作井然有序。


(Big Brother is watching you) 


“大洋国”与其他两个超级大国都是几乎一样的极权政权,虽然一直在战争,但三方实力相当。


所以“大洋国”无法从外部或内部被击溃,它维持着恐怖的稳定


对世界历史有所了解的朋友,大概都会觉得以上种种似曾相识。书中很多情节乍看荒诞,却又合乎逻辑。因为很多情节在真实世界里都能找到影子,甚至1984年还没到,书中的预言已经在世界各地真实发生过了。


“存在即合理”,的确如此,但所谓的“存在”只是种种客观条件平衡下的结果,它是“合理”的一部分,但它远远还不是“合理”的全部。




控制语言,就是控制思想



书中还有一个有意思的概念,叫“新语”,这是“大洋国”从英语的基础上简化而来的语言,并强制作为官方语言使用。


书中最后二十多页有一则《附录:新语的规则》,作者把它写得像一篇正式论文,归纳新语的简化方法及其语法,写得枯燥无味。《一九八四》当年在美国出版前,美国读书协会曾要求作者删去这一段,但作者坚持下来了。由此看来,乔治·奥威尔觉得这一段文字不可或缺。


维特根斯坦在《逻辑哲学论》中提出:“我的语言的边界就是我的世界的边界。”我们思考时,大脑里是使用语言来思考,如果我们对外界表达思想,也需要用语言来表达。每当有新事物出现,我们都会给它“安排”一个新的词汇,所以,语言一般都是随着使用人群的发展而发展。


“大洋国”的“新语”反其道而行,统治者有方向性地删去大量的词汇,简化语言表达,以达到控制思想的目的。语言越简单,人们的思想也越简单。“新语”普及之后,不仅没有人能够传播反叛思想,甚至会丧失思考反叛思想的能力。


PS:《附录:新语的规则》详细说明“英社”如何从语言逻辑、词性、发音、词义等方面施加控制,而且据说英文原著中是用过去式写的,寓意极权统治终将结束。作者深意至此,怎肯删去这一段。


平衡也可以被打破,尽管此时此刻的平衡维持着高度的稳定。虽然“存在”即合理,但这并不意味着“不存在”即不合理,“存在”并不唯一正确。




酷刑之下,看到人性的阴暗面



书中一个细节让我回头看了好几遍。


主人公温斯顿与朱莉亚偷情,他们总是偷偷摸摸地找机会享受性爱。最终被思想警察抓获,并分别严刑逼供。


(啪啪啪后,他们喜欢在窗台看楼下的阿姨晾衣服) 


在长期毒打、精神侮辱过程中,温斯顿首先放下了尊严,继而放下对真理的支持,学着接受“双重思想”,然而他还是没有背叛朱莉亚。


思想警察知道温斯顿非常害怕老鼠,于是引一头又脏又臭的大老鼠去咬温斯顿的脸。最后关头,温斯顿终于支持不住了:



他疯狂地大叫起来,一遍又一遍:“咬朱莉亚!要朱莉亚!别咬我!朱莉亚!我不在乎你们对她做什么。咬她的脸,啃她的骨头。别咬我!朱莉亚!别咬我!”他向后倒去,跌进了深渊,远离老鼠。





思想警察就这样“胜利”了——他们剥夺了温斯顿的自由之后,让他舍弃了尊严,舍弃了真理,继而成功让他丧失人性


戏剧性的是,出狱后,这对苦命鸳鸯在公园里偶遇了。




“我出卖了你,”她直截了当地说。

“我也出卖了你,”他说。

她又厌恶地扫了他一眼。

“有时,”她说,“他们用什么东西殴打你——打得你实在受不了,甚至想想都受不了。随后你就说,‘别打我,打别人吧,打某某某吧。’事后,也许你可能假装这只是一个诡计,你这么说只是要他们住手,而实际上并非那个意思。但这不是真的。当时间到了,事情临到头上,你真是那个意思。你想没有其他办法可以救你自己,你很愿意以此自救。你希望事情发生在另一个人身上。你并不在乎他们吃什么苦。你只关心你自己。”

“你只关心你自己,”他回声似的说道。





说出背叛动因的是朱莉亚,而不是温斯顿本人,因此这不是温斯顿的忏悔,而是作者借朱莉亚之口,指出了人性的阴暗面,不是为了蒙混过关,不是欺骗施刑者的权宜之计,而是为了自己,其他人遭什么罪都不重要了


极权之下,没有自由,没有尊严,没有真理,最后丧失人性。不约而同地出卖原以为自己绝不会出卖的人,多悲凉。



(以上部分图片来自英国1984年上映的电影《一九八四》)



有评论家说:“多一个人看奥威尔,就多了一份自由的保障。”如果你没有看过,建议有时间可以阅读一下。


即使没耐性读小说,也可以看看同名电影。我相信这部电影会与小说一样,有着同样强劲的冲击力。

往期精彩推荐:

恐怖的告密者:大学里的幽灵

厚颜无耻,死不要脸!

痛心疾首!为何都加入了美国籍?

极其惨烈悲壮!孟晚舟突然承认!

央視這个報道捅了马蜂窩!

迟早要崩盘危机四伏:比九十年代更恐怖的下岗潮...

醍醐灌顶:一个社会崩踏前的十大征兆

网暴的蛆虫:当键盘成为杀人的凶器

一针见血:太敢说了!

韭菜恶意断缴?

阿里大裁员:先保命!

著名法学家江平:经济下滑更要警惕法治倒退

终于明白为啥有的老板跳楼

和黑人学生玩过以后,她们说......

荒唐的盛世:奇观比比皆是



END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