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华为现状

是说芯语 2023-02-02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很无名少年 Author 很无名少年

“是说芯语”已陪伴您1077天



这个话题本身,主要源自于我在知乎上看到的一个问题。

这个问题询问的是,华为的现状如何?

作为一名曾经拿到过华为offer(最后没去),同时身边有诸多华为朋友的情况下,我对华为的了解要稍微多一些。

而且,华为作为国产之光,我自然还是有所关注的。

所以在这个问题下,我也说了点我了解到的情况,以及个人对于华为未来的一些预测,供大家,特别是一些准备去华为,但是对华为了解不多的人进行参考。

以下是原文。


-------分隔线--------


我说几个我了解和预测的情况。



1.华为现在的主要困局在于没有芯片可用,因为华为给自己的定位是配套服务和解决方案提供,而不是亲自下场参与实体经济的生产,所以华为准确来说处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之间,而且第三产业的比重要大的多。

那么,由于制裁的原因,华为在14nm以内的芯片代工受到影响,这使得华为需要被迫逐渐放弃和拆分手机终端和芯片设计的业务,受此影响最大的就是荣耀,海思,以及华为靠近手机终端的部门,华为近期面对的困难也主要在于此。

听说华为打算直接收购现成的40nm产线,然后以完全国产化为目标,逐渐实现40nm到14nm的制程研发,满足自己自用芯片的需求,虽然还停留在新闻层面,不过我认为可信度很高。

但是,华为早先没有多少制造业的经验,最多只是在产品组装上有自用的智能工厂,并且依托工资优势从应届生和其他fab招贤纳士,而以华为目前的情况来说,华为的营收和利润,大概率烧不起芯片制造的钱,所以华为即使加入实体制造业,华为最多能满足自己基本盘的通信芯片的代工需要,华为放弃和拆分大部分的手机业务已经是必然的结局,而这会让华为损失至少一半的营收。



2.为了缓解资金问题,华为已经开始减少招聘量,大规模使用外包OD模式。

具体而言,华为的很多部门都大幅缩招,而且只给应届生提供正式员工的身份。

对于非管理层的社招人员,华为基本都采用了OD模式,并给OD员工提供一定的转正比例,据我了解,OD员工不参与分红,而分红是华为正式员工收入的主要来源,这样就可以省下一大笔开支。

当然,代价也是很高昂的,OD模式会降低华为在社会上的风评,也让华为的人才梯队建设受到严重影响,是一种饮鸩止渴的举动。

结果大家就会看到一种很割裂的场面:一方面,向往华为的人特别多,但是社招人士却没有正式岗位给他们,另一方面,华为内部由于人员流动性的原因,一些部门有缺人的情况,但是人们听说是OD以后,又放弃了offer,这些部门就会一直存在人员缺口。




3.内部管理问题。

我知道知乎里很多人都在嘲笑体制内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

但是,能把一个六七百万人的公务员队伍进行良好且相对高效的管理,并且把我国管理到现如今世界大国的地位,这可不是说说而已的。

而华为在现如今二十万人的体量下,已经呈现出了大公司普遍存在的毛病。

如果你现在是华为的员工,你大概率正在低效率工作和各种推诿扯皮的需求对接中承受着巨大的内耗,很可能你早上九点半上班,晚上十点多才下班,但是你每天真正拿来工作的时间连四个小时都算多的,你的绝大部分时间,都在臃肿的管理架构中被内耗了,如果再算上通勤时间成本,华为员工的幸福感可想而知。

华为已经有了二三十年的历史了,而任何大公司从小到大的过程中,公司架构层级都在逐渐臃肿不堪,并会导致各种大公司病,华为如此,腾讯阿里也是如此。

这种大公司病的具体表现,就是公司的低效率运作,以及基层员工耗费在协调和需求对接上的巨大内耗,这种内耗并不见得在身体上很累,可能就是参加几个小时会,半夜接个电话,周末临时往公司跑一趟。

但是实际上,这种内耗比实际的工作劳损更有危害,在承受每天十几个小时工作强度的基础上,员工还要承受心理煎熬,长此以往下去,神经衰弱,胃痛,内分泌失调,失眠乃至抑郁等疾病就会找上门来。

而对于公司来说,这种严重的内耗同样危害巨大,这会让公司消耗巨大的成本在很多毫无必要的事情上,成为公司财政的无底洞。

所以说,现在在华为工作的员工,工作体验是不比曾经的,一些部门的流失率激增也是可以理解的。

也正是如此,华为开始尝试改变现状,以军团模式来推进各个团队的密切合作,试图降低内耗带来的影响,不过这种管理上的探索,还是任重道远。




4.末位淘汰与中年危机

实际上,华为并没有严格意义上的末位淘汰制度,很多部门的工作强度也并非那么离谱。

但是,华为的高强度还是公认的。

而且,华为在长期发展中,发现了一个问题:

很多基层管理者和资深大头兵们,拿着非常高的薪资,但是工作能力却和工作三五年的员工没有质的差别。

而且,在高强度工作中,年龄将会成为负面因素,来自家庭的责任,也会让工作经验丰富的员工,逐渐在性价比上不如年轻人。

那么自然,为了节约开支,以更小的支出完成相同的工作,华为必然会压缩员工的年龄结构,这就是大家一直传言的华为八年不续签,四十二提前退休的说法,而实际上,华为也确实是这么做的。

不过,华为保留了退休员工的分红权,即使你四十二退休,你在华为十几年的工作生涯,以及后续几年的继续分红,足够你和家庭一辈子维持在中产地位。

但是,能在华为退休的,可不是一般人。

在现如今内卷加剧,以及华为自身陷入困境的时候,华为为了自保,只能更进一步压缩员工的年龄架构,并通过更高强度的工作,实现自身产品的迭代,从而让自己生存下来。

换句话说,现在在华为工作的人,绝大多数都是熬不过华为的两个四年合同的,而且华为为了谋求发展,工作强度会进一步增加,而彼时的互联网大厂,薪资开的更高了,而和华为的高强度工作比起来,体制内的幸福感也变得更强了。

此消彼长之下,华为员工流失率会变得更高。

以现如今的房价,在华为工作八年,并不一定能确保付完二三线城市郊区房子的首付和贷款,不过,在另一半的帮助下,房子的问题是可以在中年进入职场不稳定期之前,完全解决的。

其实大家应该庆幸,至少在我国如此高房价的今天,大家还可以通过去华为卖命的方式,把房子买下来。

不过,这不代表华为的员工过的就幸福,也不代表华为的工程师们被输出到社会以后,一定能找得到工作!!!

当职场生涯在中年时期戛然而止时,失去谋生手段,个人和家庭的维系将会举步维艰。




5.业务拓展

华为在贸易摩擦下,海外市场逐步丢失,并且要被迫放弃占据利润主要组成部分的终端业务,这迫使华为需要从各种渠道,探索能够给华为带来利润的新业务。

目前来说,华为看上了一个能赚快钱的领域--车联网,你也可以理解为造车。

同样的,华为在造车运动中,只承担终端服务和解决方案提供的角色,这可以最大化利润率,也可以规避造车中实体车辆的存在。

但是,这里有两个问题。

第一,造车本身是不是可持续?

当然是不可持续的!!!

很多公司造车,目的就是为了上市融资,骗纳税人的钱和政府的补贴,请大家参照那位造车鼻祖。

华为虽然在造车上是有真材实料的,他们可以凭借自己在软硬件服务上的优势,通过汽车电子与车联网服务进行切入,从而获得巨大市场份额,华为也可以尝试在智能驾驶上布局,看看能不能成为智能驾驶领域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但是,就目前来看,智能驾驶存在AI与人性化并存的环境,没办法实现普及推广,只能在一些试验路段使用,而汽车电子与车联网本身,实际上也是个并不新奇的概念,各家公司之间也存在着激烈竞争,华为不一定是那个胜利者,一旦风口过去,华为又得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

第二,所谓的造车,难道不会被真正造车的企业给抵制吗?

当然会!!!

华为小米等一众公司,试图通过自己在终端服务上的优势,强行切入汽车市场,并且把汽车领域的服务和制造分开,自己拿走利润大头的服务部分,这是不是有点太想当然了???

于是,以上汽为首的车企,凭借自己真·造车的优势,自己组建汽车电子团队,试图在制造业利润微薄的情况下,自己吃下服务领域的市场份额,以扭转不利地位。

而在车企自己能造车的情况下,华为小米这些并没有车的公司,自然就处于绝对性的劣势地位,他们只能通过与车企合作,并得到车企允许的情况下,才能占据一些车联网服务的市场份额,而汽车电子的这部分市场,已经基本被车企自己给消化了。

实际上,这里包含了一个我国大环境的变化,也正是这个大环境的变化,让实体经济企业的话语权增大,华为小米等公司,以及一众互联网大厂们,不能再像以前那样肆意妄为了,而这就是我下面要说的内容。




6.政企合作

华为和国内一众大厂一样,正在加强与政府的合作,华为也是一样。

很多水军会觉得华为恰爱国钱,这句话不准确,因为所有的企业,都希望能吃到政府的项目。

不过,无论是鸿蒙系统的捐献,还是各种数字化建设,华为确实在加强与政府的合作,试图通过绑定政府,获得来自政府项目的利润,而实际上,这部分利润是非常可观的。

国内几乎所有的公司,在疫情之后,特别是近期阿里被罚,滴滴被调查之后,都看出了两个大的趋势:

①未来,我国将长期处于经济发展的存量阶段,业务扩张将会举步维艰而且风险极大,稍有不慎就会有下滑乃至破产危险。

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不能再像曾经那样大举扩张,字节跳动拼多多这类企业的奇迹不会再上演,国家也不会再允许这类企业的奇迹上演。

②在反垄断,民生保障,共同富裕,产业升级等势在必行的情况下,政府开始大举进入各行各业,占据支配地位,并以政策的强制力和政府的支配地位,实现大方向的调控。

市场经济的无序发展,让我国产生了诸多问题,也让国家规划的产业升级,共同富裕等受到了重重阻碍。

所以为了国家长久的发展,未来政府将会逐步收缩权力,亲自下场,占据各个行业的话语权,并按照政府的政策规划,要求企业贯彻落实。

而这个时候,跟政府对着干的企业,那就要吃到政府的铁拳了。


那么自然,对于企业来说,企业未来的发展重点就会发生重大变化:

①尽可能稳固自己的基本盘,保住现有的市场份额,而不是继续进行大肆的扩张。

②顺应政府要求,与政府开展合作交流,获得政府的财政拨款。

所以在未来,华为等一众公司,都会在一个政企合作占据主导的领域展开激烈竞争,这个领域就是


-----云服务


未来十年,国家在工业领域的发展重点,一个是共同富裕下,产业向落后地区和之前不受政策重视地区的转移和倾斜,另一个则是数字化与实体经济的结合。

而且,政府将会动用政策强制力,引导企业贯彻落实这个目标。

但是,我国的一众大厂,要么沉迷在各个APP中充当收平台费的中介,要么就是像华为这样的只提供解决方案的技术服务商,他们大多都是以服务为主,或者完全是彻彻底底的第三产业。

而迫于国家强制力的要求,未来各路资本都会被引导到实体经济中去。

那么自然,华为等一众大厂,只能想办法往实体经济上去靠,努力去做那些实体经济与服务相结合的领域,同时,这个领域还可以获得政府的大力扶持,与政府开展紧密的合作,拉近自己与政府的关系。

那么,云服务就再合适不过了。

一方面,云服务是政府数字城市建设的重要一部分,也是政府重金支持的一个领域,其中包含的巨量的市场份额,足以养活大厂生存。

另一方面,云服务也是华为等公司擅长的地方,对于华为这样的大厂来说,云服务的搭建并没有技术上的困难。

不过,既然云服务的肉这么香甜,势必会招来所有的狼来吃。

不光是华为,以腾讯,阿里为首的互联网大厂,也希望能与政府开展合作交流,占据云服务领域的市场份额,在云服务领域,华为并没有占什么明显的便宜。

那么自然,大家都差不多处于同一起跑线的情况下,各个公司只能求快了。

一方面,尽快抢占市场份额,占据先手位置。

另一方面,尽快去那些数字经济尚待开发的城市和地区,赢得当地政府的信任,占据当地市场。

至于华为是否能成为脱颖而出的那个,就不是咱能预测的了。



----------------------- END-----------------------



推荐阅读:


为什么芯片设计的工资这么高?
英特尔为啥这么有恃无恐?
英特尔“涉疆表态”充满算计和投机
A股芯片造富记:4个月,20位亿级富翁
两位MIT学霸,做出一个700亿IPO
美国为什么封禁这些中国通信企业?
新进展!紫光集团重组风波引发“口水战”
致敬倪光南院士!
又一知名美企大规模裁员,由此想到
突发!紫光集团严正声明!附声明原文
台湾将出新规,限制半导体等业务出售给大陆
半导体人没有中年焦虑
100家国产传感器芯片厂商介绍
为什么互联网大厂喜欢扎堆造“芯”
最新 WiFi 6芯片原厂
IGBT产业链





是说芯语转载,欢迎关注分享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