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23,TI的困境

是说芯语 2024-01-27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芯世相 Author Silvia

是说芯语”已陪伴您1818天

2023这一年,需求疲软,价格战,被迫减产……以TI(德州仪器)为代表的模拟芯片行业考验重重,遭遇了不小的冲击。


TI的无差别降价,将模拟芯片市场的困难模式直接升级为地狱模式,厂商们、分销商们卷入厮杀;通用芯片从常态价到价格倒挂,工业、汽车等专用芯片价格回到常态价,需求不见好转;TI营收被按下减速键,库存挤压、砍单、减产、低迷预期坏消息不断……


不知不觉,已经熬过了一段漫长而艰辛的日子。


TI被认作半导体市场的“晴雨表”,回顾过去一年TI 芯片市场及原厂表现,我们试图从过去看清未来。



01

市场最难熬的一年




TI的消费类、工业类芯片,甚至是汽车芯片,百元跌到个位数,市场价比官网价还低,2021年的高价芯片在2023年滑向另一个极端——价格倒挂,且越跌价越没人买,越没人买价格越是“贱卖”。


跨越2022、2023整整两年,TI 的货远远没清完,市场人心知肚明,但被别人主动问起,还是显得分外扎心。2023年现货市场的主旋律就是疲软,这个品牌包揽了消费、工业、汽车等一大批热门型号,行情差时一片倒,和整个下沉的芯片市场同频共振。


2023年伊始,通用类电源管理芯片的价格,开始逐步回到2020年的价格;此时汽车芯片需求已经占据重要地位(22Q2之后开始)


一季度随着交期的缓解,曾经高溢价的汽车芯片,价格逐步降至2020年未涨价前,只有个别维持高价。


二季度,TI 现货市场报价继续回归,热门长期下单物料价格比拼愈加激烈,部分通用料价格倒挂,跌无可跌;在5月,TI 原厂正式对中国市场的电源管理芯片和信号链芯片打起价格战,传闻降价没有固定幅度和底线。


下半年开始,通用料交期继续缩短,现货商价格内卷更严重,汽车芯片方面原厂已经参与供货,暴涨行情已经远去。


总之,通用模拟芯片价格回归,现货市场价格倒挂;汽车芯片只有个别高价,高价芯片降到没涨价前,现货需求冷静了下来。


随便看一些芯片型号的市场价,无论曾经是高价还是常态价,一年的时间往往都出现了价格倒挂。


通用模拟芯片,电源管理IC TPS51200DRCR,在2021年3月份开始的那波涨价潮中开始暴涨,9月份达到高峰涨至70元后价格不断回落,2023年2月市场价回到常态价1元左右,此后继续下跌,如今在0.5元左右,价格已经倒挂。

专用模拟芯片,汽车LED驱动器 TLC6C5724QDAPRQ1,2022年12月报价还在600元,现在已经跌到7元左右,比官网价格1.32美元(约合人民币9.18元)还低,价格倒挂。

此前高涨的汽车MCU TMS320F28335PGFA,现在报价跌至58元左右,比官网价格(14.8美元,约合106元)还低,几乎是腰斩。



官网价也有可能更低,TI 四路运放TL084HIDYYR市场报价来到7毛,有工程师对着5毛的官网价发出不可置信的疑问:怎么会这么便宜?


来源:社交媒体


自从TI 搅了趟浑水之后,在经销商市场,其实降价比TI官方的价格战还要热闹,还要内卷。2023年 TI行情是越来越差,有需求的多来自国产替代。做呆料的,TI 很难对上需求,价格竞争比较激烈。


2023年做TI品牌基本都要赔钱,经济不景气和供应过剩是最主要的原因,还有非正常高价囤货,大批抛货的。一位主营TI的朋友认为,卖货有赚有赔很正常,前两年真正赚了钱的没亏多少,那种看着行情掺和进来的肯定亏了。


激烈的价格战之后,客户需求没有显著增多。芯片人自己的热搜名单,常年霸榜的TI料号大幅减少,2022年1月某平台TOP 100芯片型号有44个TI料号,如今下滑到15个,好行情一去不复返。




02

大厂钱不好挣了




TI 营收自2022年Q4就开始飙不动了,到一季度,TI 营收和净利润连续两个季度同比双双下滑, 营收同比下滑10.72%,净利润同比下降22.4%。汽车市场成TI 唯一增长的领域,环比增长约5%,但跌得比涨得还多。


TI没等到所有市场的反弹,即便有实力打价格战,但后续接连下滑的业绩表明,降价抢市场在短时间内不奏效了。


二季度同比下滑更多。营收为45.3亿美元,同比降低13.1%;净利润为17.22亿美元,同比降低25%。王牌产品模拟器件收益不佳。Q2毛利率64%。同比下滑,主要原因是收入下降、资本支出增加,以及LFAB相关费用向收入成本的转化。


三季度同比继续下滑。营收同比下降14%,至45.3亿美元。净利润为17.1亿美元,上年同期为23亿美元。毛利率61.22%,同比下滑6.9%,主要原因是收入下降,部分系规划产能扩张和工厂减产导致相关的制造成本上升。


TI在第三季度主动降低部分工厂产能,以减少库存并维持毛利率。高管们在与分析师的电话会议上表示,该公司汽车市场以外的客户继续削减新芯片订单,转而依赖现有库存。


与此同时,TI自己的库存还在增加,三季度其库存周转天数已攀升至约 207 天,并且本季度可能会以美元价值计算再次增长。


根据目前最新季度的财报,TI经营现金流从高位下降到过去二十年的平均水平,自由现金流因此大幅下降。TI正在为自己的处境做好准备——经营现金流已经没有下降的空间。经营现金流下降的主要原因就是净利润和库存,与去年同期相比,其净利润下降了24.2%,库存却增长了233%。


来源:Waterside Insight

TI的扩产计划仍在进行,2022年花费28亿美元,最近在犹他州投资110亿美元新建一座12英寸晶圆厂破土动工。


TI 过去重视提升的工业应用,不再抗跌。


过去数年间,TI的工业和汽车领域下游应用占比迅速提升,而消费电子和通信应用占比相应下降。从 2013 年至 2021 年,TI 下游工业和汽车业务份额分别从 24%和 13%上升至 41%和 21%,而个人消费电子与通信业务份额分别从 37%和 16%下降到24%和 6%。



如今TI收入的最大部分来自工业和汽车应用,而工业市场在各国市场普遍下滑,第三季度唯一上升的地区是日本,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地区都出现了下降。


2019-2022年是TI近几年最高光的时段,经历疫情及之后的经济复苏,营收增速到达顶峰,FY20同比增长1%,FY21同比增长高达27%,到FY22增长放缓,同比增长9%。


FY2019-FY2027E年公司营业收入及增速

来源:德州仪器年报,Capital   IQ,中金公司研究部

坐上芯片周期的过山车,TI赚钱的速度开始走下坡路,预计增速在2023年达到谷底,此后缓慢增长。TI接下来对2023Q4的营收预测更加悲观,对芯片行业来说不是一个好兆头。




03

中国市场地位被削弱




2023年的中国模拟芯片市场,在价格战和国产替代的多重影响下,在一条赛道的竞争变得白热化。


有机构统计,我国模拟芯片本土企业从2019年的100家增长到2021年的320家,年平均增长率约为110%,2025年预计将超过700家。


来源:研精毕智


本土企业料号覆盖持续增多,圣邦股份从 2020 年的 3300 多种料号扩张至 2022 年 3800 多种,扩张速度逐步加快,到2022 年其产品品类扩张至 25 大类;思瑞浦公司料号自 2020 年的 1200 种扩张至 2022 年的 1700 种,扩张速度亦在加快。

国内模拟芯片厂商产品布局基本全覆盖信号链、电源管理的细分品类,基本覆盖消费电子、智能 LED 照明、通讯设备、工控和安防以及机械医疗等下游领域需求。


模拟芯片厂商产品布局情况对比,来源:华泰研究


技术参数也逐步达到国外进水平,例如力芯微 LDO 芯片ET53118 在噪声、电压降、驱动电流等指标已达到国外厂商同等水平,思瑞浦的零漂运算放大器 TP5554 在失调电压方面已与国际同类公司产品相当。


反观TI早年在中国市场的积累逐步失守,截至 2022 财年末,中国市场还占TI 销售额的一半左右,中国对 TI 业务的影响最大。然而,到2023年上半年,TI的中国市场出货量约占总出货的20%,经历了最显著的下滑。


TI首席财务官 Rafael Lizardi在三季度财报说明会上表示,竞争可能会变得更加激烈的中国市场仅占其收入的20%,而另外80%来自北美、欧洲以及德州仪器将继续享有竞争优势的其他地区。


TI争夺中国市占变得力不从心,价格战背后,不少自上而下国产替代的用户,已经对降价有了免疫,换言之,TI已经其被剔除供应商名单。剩下一些不一定替代的,无论降价不降价都还会用TI。


对于好不容易改完板的工程师来说,不是TI不好用,而是国产替代更可靠稳定,而且这几年大家的性能都上来了。“国产芯片替代都出货了,价格也便宜,也没啥问题,凭什么再换回去?等你下一波缺货再来收割折腾我?想多了,国产只要有的用不可能用回去。”


根据一份模拟芯片市场景气度及市场份额(2023年9月)业内人士问答,TI能拿到的市场份额今非昔比:


消费类,几乎拿不走。国产渗透率高,下游客户本身对消费类产品性能要求就不高,加上需求量大,TI自己消化库存得要一段时间。

汽车类,不完全。但国产化率已经比较高,主机厂出来的产品质量也不差。

工业类服务器领域比例较高,只剩下不到30%的收入份额留给国产厂商。在非服务器领域,欧美大厂和国产厂商的份额大致是一半对一半。医疗项目更倾向TI 大品牌。

TI砍代理对中国市场的影响开始浮现,有一部分人看到,TI之前变革代理商模式本身存在问题。


从事芯片行业多年的Richard认为,TI的直销+独家代理模式,固然方便原厂掌握真实市场数据,提高产品的销售利润,减少和杜绝炒货情况的发生,但在针对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半导体市场的时候,多少有点水土不服。


中国市场客户众多,计划性弱,服务的时效性要求高,本土原厂数量多,价格竞争激烈等等,需要原厂有更多的销售渠道去深入市场进行竞争,抢夺客户资源。而TI直销+独家代理销售模式,价格反应慢,渠道少,服务支持弱,客户不容易快速拿到低价优质产品。


另一方面,直营+独家代理模式不仅没有避免之前的炒货行为,反而由于渠道控制权的集中,过去两年TI物料成了炒货的重灾区。在缺货和炒货的双重伤害下,客户纷纷转身投入国产原厂的怀抱。同时,Richard表示,A家似乎也没有一心一意对待TI,一边厢敷衍经营着跟TI随时就要破裂的婚姻,另一边厢早已跟一TI竞争对手互生情愫


Richard表示,中国市场大量的客户需求利益格局,被直销+独家代理模式打破,缺货虽然延迟了副作用到来的时间,但加上炒货的“助攻”,进一步放大了这种效应,“结果就是TI 到达客户的路上充满重重阻碍。可以看到TI自2023年来每季度的营收都在下滑,其中以中国区市场更甚。”


何时止跌,需求什么时候好起来?近期TI首席财务官Rafael Lizardi拒绝猜测需求何时会反弹。该公司表示,中国的芯片市场并没有像当初预期的表现那样,走出新冠疫情后的全面反弹之势。




04

结语 




领头羊不乐观,整个行业的前景难以称得上乐观。


模拟芯片大厂队列里,ADI、英飞凌的库存水平都还很高。从2022Q4到2023Q2,ADI 库存水平在3.5个月,英飞凌的库存水平至少在3个月。而代理商的库存都维持在4个月左右,正常水位是在2-2.5个月之间,不会超过3个月。


让TI实现唯一增长的汽车芯片开始出现过剩,自动驾驶技术开发商Mobileye因为公布的全年营收预期远低于华尔街预期,1月4日晚带崩整个车用半导体股票,盘中,TI 下跌2.30%。事实上TI 的股价在 2023 年下跌了 11%,这使其成为费城证券交易所半导体指数中表现最差的成员之一。


有分析师预测,2023年TI的收入预计将下降 10%,将打破连续三年的销售增长。


芯片寒冬真正的危机往往在雪开始融化之后,2024年的TI芯片市场挑战可能会更大。


资料来源:

[1]德州仪器陷入“阵痛期”,美股研究社

[2]德州仪器23Q3跟踪报告,招商电子

[3]模拟IC国产替代加速推动中,国内行业周期有望触底反弹,华创证券





加入“中国IC独角兽联盟”,请点击进入





是说芯语转载,欢迎关注分享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2023,TI的困境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