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次“生物-心理-社会”联合咨询的探索 || 渡过

渡过作者群落 渡过 2022-06-07

刘宇馨/文   张进 /图                                 



【编者按】2020年下半年,“渡过”北京之家开始了一个新实验:联合医生、心理咨询师、康复师、陪伴者,从生物、心理、社会支持三个方面为患者做咨询,涵盖生物学症状评估、创伤修复、认知调整、人格成长、角色回归、重返社会各个方面,从而构成一个“完全、实用、个性化、有温度”的疗愈闭环。本文记述的,就是其中一次联合咨询的实录。

 

 

在咨询现场,这位刚刚14岁、身高1米85的大男孩,经过近4年积极、持续的治疗,当初的抑郁、后来的转躁等等,基本都已消除。可是,却依然不能上学。也许因为这个,他显得有些小心翼翼,看起来让人心疼。

 

 “孩子当前的状态,应该已经好了,可为什么还是无法复学?”


“如果逼着孩子复学,会不会导致疾病复发?”


“我们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做才好!”

 

这些是来“渡过”北京之家参加联合咨询的一家四口非常烦恼和不解的问题。

 

(一)病史

 

吹小号、爱运动、善烹饪,学习成绩保持班级中上,他也曾朝气蓬勃地充实着自己的每一天。然而,十岁那年,他突兀的一句“我不想再上学了”,让家长不解,也从此按下了他的人生暂停键。

 

他开始拒绝读书,将课本一页一页撕毁,像一只受困的小兽;整夜失眠,暴躁地毁坏身边的物品,还时常向周围人嘶吼出自己的怒气。

 

父亲在他七岁那年远去国外工作,母亲一人照顾他和年长三岁的哥哥,带着他辗转就诊多家私人心理诊疗室,得到“抑郁症”的诊断。一周心理治疗后病情没有任何好转,而加上药物治疗后,孩子开始出现食欲和购物欲膨胀,性情转变,言语增多,会主动找陌生人聊天;行为鲁莽,常踢路边的柱子、栅栏、自行车;有时又突然呆愣、反应迟钝,莫名独自哭泣,甚至觉得活着没意思,想到过自杀。

 

上课时明显在椅子上坐不住,心烦不安。因当时在读小学,勉力坚持,在小升初后休学。年幼的他知道自己患了病,希望能尽快好起来,乖巧地配合治疗和服药,对自己的治疗用药比父母都清楚,但症状依然没有任何改善。

 

2019年6月,参加“渡过”青岛营,首次听王智雄医生讲课后,找王大夫就诊,诊断为“双相情感障碍”,给予富马酸喹硫平、德巴金、罗拉治疗,病情逐渐好转。因疫情原因于2019年12月最后一次就诊,此后一直维持服用富马酸喹硫平、德巴金。

 

2020年2月情绪基本稳定,症状不再明显,但是返校却始终不能持久。觉得在教室里上一整天课待不住,听到老师的讲课就觉得烦,听不下去,不愿意参加考试,干脆再也不愿意去学校,却乐于参加各种青少年活动营,广受欢迎。

 

得知“渡过”北京开设“生物-心理-社会”联合咨询,父母立即预约;读高三的哥哥也关切着弟弟的病情,一全家四口人一同陪着他来到北京渡过之家。

 

(二)问询和讨论

 

本次联合咨询的团队成员是王智雄医生、“渡过”创始人张进老师、心理咨询师于青、樊瑞娟、品兮。

 

正式咨询前,王智雄医生的助手刘老师,提前给孩子妈妈打过电话,经过近1个小时的询问,详细了解了孩子的情况,包括病情发生发展的过程、孩子既往的身体状况、家族状况、儿时重要的成长经历、父母的教养方式、目前的家庭结构和家庭关系、参与本次联合咨询的目的等。

 

咨询开始后,先由刘老师向大家介绍了孩子的情况。接着,王智雄医生开始访谈,持续大约40分钟;而后由张进、于青、樊瑞娟、品兮四位老师,根据自己的专业擅长,就孩子的心理特征、个性、学习、康复、人际、亲子关系、家庭等多种因素,分别和孩子、父母谈话。

 

一个小时后,进入专家集中讨论阶段。孩子和父母暂时回避,几位老师就刚才与来访者一家人对话进一步讨论。

 

王智雄医生总结了患者的情况:

 

患者当前已经不存在明显的抑郁症状或者躁狂症状,一般情况下心情比较愉快,偶尔因为某些事件而心情变差,也属于正常的情绪波动,非病理性的抑郁心境。
 
兴趣和精力方面,除了学业,基本上都恢复,能规律打游戏、轮滑、打篮球,并且从中能够获得该有的乐趣感;有一定自知力,对既往自己的精神症状具有比较客观的认识和判断能力;自我评价适中,也能较为客观的评价周围人和周围事物,有一定的自信心和自我价值感,在“渡过”的亲子营活动中主动积极,能帮助很多人,得到大家的表扬和赞赏。
 
注意力、记忆力和智能正常,只是不愿背书本知识。食欲恢复正常,夜眠较好,作息健康。对未来学业无任何计划,问及不愿上学的原因,回答学校一天八节课,学校椅子坐着不舒服,语文课讨厌背课文,数学课还好,英语课觉得老师啰嗦,不愿参加考试,最主要操场装修不能打球,每天很累很枯燥。
 
对校园社交不害怕,目前愿意去上学,主要是为了有伴儿能一起打球一起玩。但心思不在学习上,比较安于现状,觉得当前的生活很快乐自在。
 
日常生活自理方面有一些懒散,不大注意个人卫生,不爱刷牙、洗澡,需要家长经常提醒和督促。患者本人觉得能开心的活着就好,问及怎么保持开心的活着,回答要赚钱,但不知道以后如何赚钱。上述心理状态已经持续了大约7个月。
 
本次个案在症状、功能、生存状态主观感受和环境资源等方面的状态恢复程度是很高的,不足之处主要集中在学业。

  

张进老师也作了分析:

 

孩子小时候没有被人欺负过,亲子关系较好,只是父亲陪伴少,父亲在他七岁时去国外上班,那时他总盼望放假,因为这样就能和父亲团聚了,父爱是缺失的。10岁无明显诱因下突然起病,家族史中大爷和堂姐都被诊断为“抑郁症”,考虑患者可能是生物因素引起的疾病。

 

目前状况符合临床治愈。现在孩子和家属要充分了解双相情感障碍两极症状的表现,防止复发的前提是自我觉察,觉察后才能及时自我调整,这对双相情感障碍的意义很大。

 

任何一个学生休学都会痛苦,学生时期不上学,他会一直纠结愧疚,目前孩子复学困难,但并没有被欺凌、校园阴影等可能阻碍他复学的外界原因。

 

因此,我倾向于应该鼓励孩子上学,否则生活很容易不规律和变得紊乱,孩子会越来越懒散。

 

在实际操作层面上,可以给孩子提供一个过渡阶段,比如参加渡过的训练营,上一对一补课、减少和同龄人文化课水平的差异,他需要有一个被引导的过程,被溺爱是走不进社会和校园的。

 

于青、樊瑞娟、品兮三位心理咨询师分析认为:

 

孩子休学期间一直没有和同学联系过,猜测孩子在人际关系处理上可能存在一些困难,复学后人际交往对他可能是个坎儿。
 
孩子本身是想上学的,但是似乎一直缺乏足够承担压力性责任的能力,面对要求和困难时会容易退缩,父亲在家庭中一直缺位,且性格内向,需要父亲更多的主动和积极鼓励,坚定起来给孩子适当的压力和引导,父母要学会温柔的坚定,给他高质量陪伴,帮助他回归学校,但也不要太着急。
 
孩子有那么多兴趣爱好,一方面,家长可以多深入和他交流他喜欢的东西,比如打球,不能把所有注意力都集中在上学的话题上,要让孩子真正感受到父母对他本身的重视,而不是只关注上学;另一方面,如果复学普通学校困难,退而求其次也可以考虑让孩子上与他兴趣爱好相关的学校,至少要让孩子有自食其力的能力。孩子需要思考选择自己的未来,对未来有期望,家长需要激发出孩子积极向上的动机。

 

(三)家庭对话

 

20分钟的专家团队头脑风暴后,一家人再次被重新请回了咨询现场。接下来的30分钟由王智雄医生、张进老师和整个家庭共同交流。

 

大致内容摘要如下:

 

王智雄和张进老师:


我们专家团队的意见很一致,当前孩子的状态可以说是达到了临床治愈状态,在症状、功能、他本人的主观感受、他人的客观观察、以及支持资源等方面的状态恢复程度都是很高的,不足之处主要集中在学业。所以单纯从目前的疾病恢复状态来说,是具备复学基本条件的。
 
但是,现在他对上学有很多不适应,万一真的规律上学,他的疾病会不会复发,病情会不会反复,是个特别需要考虑的问题,也是我们家长今天来寻求咨询的最重要目的之一。
 
我们专家团队在这个方面的意见也很一致,都认为对于他来说,复学比这样长期待着更有利于他的健康成长。
 
从各种量表的结果来看,孩子的非社会化倾向分数低,虽然在渡过营里,他表现得非常乐于助人、很招人喜欢,基本上不会和别人发生冲突,但是乖巧和顺从从另一个方面来讲,也可以是一种“讨好和示弱”,14岁处于青春期中期,内心是应该有不少叛逆的,但他过于“乖”,这其实提示孩子的心智发展偏慢,自我独立和进取的意识偏弱,以至于他不敢发生冲突,或者担心自己没有能力解决冲突,不过,这也是具备一定社交能力和自我调整能力的体现,至少充分表现出愿意参与同龄社交的强烈动机,这是非常有利于复学的重要因素。
 
事实上,孩子愿意上学,只为了有更多的伴儿,也充分说明这一点。在临床上,退缩、自我封闭、社交隔离等“阴性症状”,才更让人担心。
 
反之,如果孩子迟迟不返回学校,他的心智发展很可能落后于同龄人,自卑、挫败、无价值感、无聊等丛生,不仅容易滋生抑郁和焦虑的种子,导致疾病复发,而且,孩子如果过了青春期本能的希望融入集体、希望被认可、被看到心理发展阶段的话,成人以后很可能出现“阴性症状”的社会隔离,再“长大”就更难了。
 
另外,孩子刚开始发病,是无明显诱因的,并非学习压力过大、校园欺凌、社交困难等导致其发病,而且家族史强阳性,有两位家族成员都有抑郁症病史,在家庭教养方式上,父母表示小时候家里对哥哥比对弟弟严格,弟弟的综合优秀程度不比哥哥差,兄弟关系很好。上述提示孩子的双相障碍更可能与生物学因素有关,复学导致他疾病复发的概率要比其他孩子低。
 
那么怎样才能帮助他顺利复学,这是个普遍存在的、让医生和家长头疼的问题。
 
经过刚刚各个维度的全面询问,孩子自觉当前无法规律上学的重要原因,是无法适应整天的上课,那么他为什么无法适应,就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和他一起探讨,我们今天咨询的时间比较短,即使心理咨询,也需要足够多的时长和次数来进行探讨。
 
所以,何时鼓励他复学,就需要特别注意时机,孩子当前是否初步具备复学返校的条件。只有当孩子无法适应整天上课的问题得到充分的探讨、并发展出一定程度的应对之策,才可以鼓励他尝试复学。
 
在孩子的成长和疾病康复过程中,父爱缺失,母爱不够稳定,哥哥在咨询中表达出对弟弟复学坚决果断的强劲鼓励,认为弟弟近一年的不上学,已经导致他的关注点比较狭隘,和同龄人的想法出现一些疏离,所以,怎么样能够更好的利用和增强家庭的支持资源,对孩子的复学非常重要。
 
因此,我们建议孩子和父母都进行心理咨询,首先父母和哥哥三个人在对待他是否复学这一点上,能够达成一致,统一并坚定意见。
 
在心理咨询中,深入探讨孩子无法适应整天听课的原因,家长需要为孩子提供什么样的家庭支持,共同促进孩子顺利复学。

 

期待此次渡过北京之家联合咨询后,14岁的他能顺利回归校园。

 

 

附录:康复状况如何评估?


对康复状况的判断,可以通过访谈,也可以借助一些量表,大致可以分为四个评价维度:

 

1. 症状维度

临床总体印象量表,如抑郁、躁狂、焦虑和精神病性症状相关的量表,治疗不良反应量表等。

 

2. 功能维度

包括功能大体评定量表、个人与社会表现量表等。

 

3. 生存状态主观感受维度

自我效能感量表、疾病家庭负担量表、精神疾病患者病耻感量表等。

 

4. 环境资源维度

家庭环境量表、社会支持量表等。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了解和预约北京之家的联合咨询。


相关阅读:

“渡过”北京之家重张开放,名医入驻,新内容上线

王智雄医生答家长问 || 渡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