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陪伴女儿成功复学经验分享 || 渡过

渡过作者 渡过 2022-06-06


   文/祈祷


简介:

2018年5月初诊中度抑郁伴轻度焦虑,同时开始吃药和心理咨询治疗,坚持上学,半年后诊断为重度抑郁。上学期间常请假,无法听课写作业,情绪波动大,与男生打架,逃课(校内),哭泣自残。

2019年3月初休学,同时停药,停心理咨询。同年7月开始补习数学物理,9月复学读初三。第一学期多一半时间请假,经常晚到早走。听课会很紧张,不能看书、写作业。

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在家不上网课,不做作业。家教视频一对一补习,其他科目自己复习。7月中考顺利,升入目标学校。

2020年9月开学进入高一学校,能够按照学校作息正常上下学,课间与同学聊天、打球,和班主任关系很好。上课还会感到紧张有压力,需要用边做手工边听课的方式来缓解压力。对写作业有一定抗拒。对部分老师有较高的戒备心,被提醒或批评时情绪会波动比较大。


如果把抑郁症看做是健康的敌人,那么,陪伴孩子复学的基本原则就是:
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
 

战略上藐视



心态调整,父母先要稳定自己的情绪
1、相信孩子:
相信孩子是“向阳生长”的,相信自己给予孩子的信任与支持就是孩子成长的阳光、水、土壤。
孩子是亲生的,相信孩子,就是相信我们自己!
 
2、消除病耻感:
抑郁的孩子不能学习、运动、做事,是因为能量耗竭,人体启动了自我保护功能,就病倒了,强制休息。不是懒,不是叛逆。家长通过学习疾病和疗愈知识,了解疾病,纠正对疾病与患者的偏见,与孩子一起消除病耻感。
家长想一想:
有没有感受过,累到不想做饭,不想做家务,不想吃饭,不想说话,只想躺着不动?
孩子们每天在学校上课学习超过10个小时,回家还要写作业复习,很多孩子还要上课外班,比家长辛苦多了,能量耗竭,需要休息补充生命能量。
患有抑郁症的名人:
英国首相丘吉尔、美国总统林肯、张国荣、巨石强森,照样可以生活得很精彩。
 
3、寻找案例:
寻找周围成年亲友中,上学成绩不好,高考不理想甚至失败,但是现在事业和生活都不错的案例,讲给孩子听。让孩子知道人生不止高考一条路。给孩子宽心,也是给自己宽心。
 
4、想一想:
如果复学不成功,最坏的情况能到什么程度?父母能接受吗?
如果父母能接受,就是给孩子兜底了。孩子知道这个家非常稳固安全,家门永远对Ta打开,接受Ta的失败、不完美、不优秀,累了随时可以回家休息疗伤充电。孩子才会感到安全,才敢于主动走出去。
如果都能接受最差的情况,那么接下来的每一点变化都是进步。
举例:
我先生说过,最差的结果就是女儿到最后没法参加中考,初中毕业就失学在家。这样我们也可以接受,就先在家养着,慢慢再找出路。我们告诉女儿:你只管去做你想做的,能做的,无论结果如何,我们都爱你。家一直在,爸妈一直在,天塌不下来。
 

战术上重视



(一)改善家庭氛围和亲子关系

首先,父母一定要不断地自我学习成长,先处理好自己的情绪。
学习疾病知识,心理学知识,陪伴疗愈的方法,做到手中有粮心里不慌,建立信心,有能量给予孩子稳定的接纳和支持。
推荐:
渡过公众号的文章、讲座、课程,《非暴力沟通》《反内耗》《理解才能更好地陪伴》《渡过》系列
 
1、如何与孩子交流,打通情感通道
有些家长会觉得不知道如何与孩子沟通,说什么,怎么说,生怕说错了火上浇油。
建议:
仔细研读《非暴力沟通》,多读几遍,体会非暴力沟通四要素 “观察—感受—需要—请求” ,把这四个要素应用到日常生活,尤其是与孩子的沟通中去。
但是运用的过程要循序渐进,并非每次沟通时四个要素都要用全。
最初,可以先通过运用第一个或者前两个要素,表达自己看见的和感受到的,也试着带领孩子说出一些事实和他的感受。以此和孩子打通情感连接,改善关系。
举例:
父母:看到你哭得这么伤心,我很心疼。(观察现象:孩子哭,父母感受:心疼)
带领/帮助孩子:作业写不完,你害怕妈妈批评你吗?(观察现象:作业没写完;孩子感受:害怕)
最初,语言反应不过来时,先各自安静一阵,默默陪伴。冷静下来后,想好了怎么说,再用微信把想好的话写成文字,发给孩子。
最初改变看待孩子的角度和表达方式时,会显得比较僵硬刻板,但是只要父母态度真诚,孩子会领情的。坚持下去,练习多了,也会慢慢熟练起来。
举例:
我刚练习用非暴力沟通方式和女儿说话才一个月时,有一次,我女儿说:“妈妈,你最近说话总是怪怪的。”
我说:“我在学着换一种方式说话,不要像以前那样咄咄逼人地讲道理。但是刚开始用不熟练,所以会有点怪怪的。”
女儿没有再说什么,只是转移了话题继续聊天。我觉得她感受到了我的诚意,但没有表达她对此的感受和想法。
 
2、用“放大镜”寻找孩子的每一点改变,说出来,让孩子感觉父母“看见” Ta在改善,孩子会感受到父母看到的都是Ta的好,会更有动力去做得更好。
但是父母要注意,不要刻意用“真棒”之类的评价性语言去“表扬”,因为表扬性的语言往往带着居高临下的评判意味,而“评判”是典型的“暴力沟通”方式之一。
父母只需要表达对孩子的”看见“——你相信什么,就会看到什么,孩子就会成为什么
举例:
平时吃完饭甩手就走的孩子,某一天把碗送到了厨房,甚至刷干净了。
父母可以说:宝宝,刚才我看到你把碗送到厨房了(刷干净了)。
 
3、经常对孩子说:不是你的错
生病的孩子往往容易过度自责,向内进行自我攻击,认为一切都是因为自己不够好(追求完美同理),都是自己的错。
父母要经常找机会对孩子说“不是你的错”,慢慢扭转孩子的自责自罪心理。

常见的场景:
晚上睡不着——不是你的错,你很想睡个好觉,但睡不着不是你的错。
早上起不来——不是你的错,因为你失眠,睡不好,你感觉很难受。
生病了——不是你的错,没人愿意生病。
考不好——不是你的错,你已经尽力了。
没赶上车(飞机)——不是你的错,谁也没有想到堵车这么厉害。
害怕上学——不是你的错,你已经尽力了。
写不完作业——不是你的错,作业那么多那么难,你已经尽力了。
摔碎了碗(弄坏东西)——不是你的错,我知道你在努力帮忙做事。
举例:
中考前,女儿一模没考好,心情非常沮丧。我主动请她吃冰淇淋,我对她说:“一模成绩不理想,这不是你的错。你已经尽了力,而且老师说一模的题也确实很难。没考好,需要慰劳一下自己,才有能量继续努力。”孩子情绪放松了很多。
 
4、了解孩子感兴趣的事物,游戏、购物、服装、动漫、小说、视频…找到共同语言,了解孩子想法与感受。
举例:
我和先生陪孩子玩王者荣耀,陪她下棋、打牌、搓麻、玩桌游。我曾经冬天陪女儿在公园散步四个多小时,全程在听她聊她喜欢的汉服。

(二)情感上支持,生活上照顾

我家孩子复学出现过的各种状况,看看您的孩子有没有?
晚上睡不着,早上起不来,不能按时到校,经常请假,听不进课,看不进书,不能写作业,玩游戏刷手机,课外辅导不能坚持......
这些都是孩子能量不足的表现。父母要相信孩子一直在努力,做到无条件接纳和抱持,等待孩子慢慢成长。

1、掌控权交给孩子,允许孩子“自由生长”
孩子决定要做且能够自己做的事,家长表达支持就好,不要过度积极地替孩子张罗。允许孩子去探索和形成自己的生活学习习惯、行为模式。
举例1:
每天早上送她到校门口,都会重复一句话:“感觉不舒服,坚持不住了,就告诉妈妈,我给你请假,接你回家。”
有一次早上9点送孩子到校,10点半就接到她的信息,说感到难受,要回家。我马上给孩子请了假,然后去接她回家。
每次接她时,都会说一句:“宝宝辛苦了,回家好好放松一下。”
举例2:
每个孩子的学习模式不同,有视觉型(阅读),听觉型(听课),动觉型(实操),要观察和了解孩子,允许他们按照适合自己的方式取学习,父母不要把自己认为正确的方式强加在孩子身上。
我女儿上一对一视频家教课时,边做甜点边听课,老师念题,她说答案。上课效果很好。如果就让她专心盯着手机跟老师上课,十分钟她就开始难受了。
复学后,我跟学校沟通,允许她上课边做手工边听课,她能坐得住听得进。做手工可以释放压力的。(复学的孩子可以带个海绵的减压球放在手里捏)
化学课,听了一学期都云山雾罩的内容,两堂实验课就全掌握了。
 
2、放手有“度”(温度、态度、程度)
(1)放手不是放弃,父母的语言、神态、语气都会让孩子感觉到父母真正的态度。
“放手”的语言:
“我们相信你有自己的考虑,按你的想法去做就好,爸妈支持你。” 
“放弃”的语言:
“反正我们也管不了你了,你爱怎样怎样吧。”

(2)把握好放手的程度,什么放,什么不放。
对孩子自己的事情,彻底放手。
比如:一天吃几顿饭,吃什么不吃什么,是否刷牙洗澡,是否整理房间,是否写作业,是否请假等等,尊重孩子的感受和选择。
对于休学、停药、复学、考试、中考、补课方式这种比较大的决定,是和她沟通,她说明规则及父母的想法,征求医生意见,最终还是由她做决定。
举例1:
孩子复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时,为预防意外,我和老师商量好,三天考试期间,我都在学校外面找个咖啡厅坐着,准备随时回应老师的召唤。但也要保护孩子的自尊,至今也没告诉她。
举例2:
中考时,孩子要求自己骑车去考试,拒绝我开车送。但是我骑车在后面远远跟着,看着她进校门后,给老师发个消息,老师也回复一个信息确认。这个事情,同样没有告诉孩子。
我们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面对最糟糕的结果——她无法完成中考。但是孩子给了我们意外的惊喜,她非常镇定地完成了所有考试,发挥稳定,成绩远远超出预期。
 
3、允许孩子有情绪,释放情绪,家长要接住情绪
人吃五谷杂粮,消化后变成营养吸收,也会生成废物排出体外,保持健康。
人生经历是人的精神食粮,体验感受后会生成经验与正面感受,成为心灵成长的营养。同时也会产生负面感受与情绪,这些是心理代谢的废物,也需要排出体外,孩子才能保持健康。
孩子的生理性排泄,没有人会觉得紧张。可以,很多家长看到孩子通过哭泣、发脾气等方式排出心理代谢废弃物时,就会紧张得不行,如临大敌,好像世界末日来临。
既然大家都认为排出生理代谢的废物很正常,为什么不接受排出心理代谢的废物(负面情绪)呢?
父母如果幻想让孩子总是保持快乐平静积极的心态,没有负面情绪,那和想把孩子变成貔貅没啥区别。
换个思路想,所谓“危机”,其实是危险与机遇并存的,“机”往往藏在“危”后面,关键看家长如何处理。
孩子遇到困难,哭泣、发脾气,是最需要帮助的时候,是给了家长接纳情绪、倾听和提供帮助的机会,每处理好一次危机,亲子关系就会改善一点。
举例1:
复学前两天,半夜叫我们去陪她,大哭,因为对于复学感到焦虑。
我们搂着她,听她哭,诉说她的担心,告诉她不用天天强撑着笑脸给我们看,想哭就哭。无论学习成绩怎样,是否参加中考,考上什么样的学校,我们都爱她,不会嫌弃她。
陪了她半个多小时,安静下来,摸摸头拍拍后背,去睡了
 
(三)不打无准备之仗,外围支持


孩子自己能做的事交给孩子,还有很多是孩子力所不及的事情,就需要父母做好外围支撑,给予实际的支持和帮助,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智慧、决心、力量和勇气。这个过程,也是父母言传身教地教给孩子,面临困境时如何调整心态,一步步解决问题。对于父母和孩子都是成长。

1、课外辅导/家教:
收集和了解各种课外辅导的详细信息,比如上课方式、时间、内容、难度、人数、费用等等,根据孩子的情况,分析制定多个不同的补习方案,和孩子讨论,最终由孩子决定。
举例:
我去寻找课外辅导资源,分析特点,制定多个方案,然后和孩子沟通,由她决定。
休学前,我女儿上过线下小班培训,也用过app上视频课,但最终她选择了一对一家教。她说不喜欢哪个老师,我们就随时给她换。
强调前提:孩子主动要求课外补习。
 
2、学习策略:抓基础,放弃难题
休学后复学的孩子大多功课会落下。由于学校老师说过,课本上的基础练习做好了,基本可以保证得到80分(初中)。我们考虑到孩子的状态,不适合太大的压力,因此和她沟通后确定复习策略:以抓基础为基本原则,放弃难题,也可以考出中上水平的成绩。
举例:
我们和孩子一起分析孩子健康与学习现状,调整目标学校,然后根据目标学校的录取分数线来制定辅导方案和复习计划。
 
3、升学资讯、分析形势,明确目标:
通过网络、亲朋好友去发掘普高、艺考、中专、职高、3+2、3+4等多种升学渠道,分析现状,确定合理的目标,放开眼光帮孩子找到更宽阔的发展道路。
举例:
我和同事、同学、闺蜜沟通,了解到更多的升学渠道信息。自己再根据孩子的可能升学方向,去找到多个潜在目标学校的官网、电话,挨个去打电话了解详细的信息,再去分析、筛选目标学校,再和孩子沟通探讨,最终确定适合的目标学校。

4、最后一搏:(特指中考)
初中知识难度不大,最后的冲刺对于提高成绩有很大效果;初中的孩子年龄小,更需要父母给予适当的指导。
举例:
数理化三门课跟随家教进度即可,不再单独复习。最后20天,我把孩子的语文、英语、生物、地理四门课的课本和复习资料梳理了一遍,精选出合适的复习资料,帮孩子制定了这四门课的复习计划。然后和她沟通,做适当调整。
最后,孩子坚持按计划完成了80%,中考时达到了预期目标。
 
(四)争取外援——与学校沟通


1、如何看待学校
不要凭想象认为学校“为难孩子,推卸责任”,会影响自己的心态。
也不要一厢情愿地期待学校爱心泛滥,全开绿灯。学校也被一定的规则约束。
定位:家校双方是合作关系,有共同的目标,也各有各的需求,通过坦诚沟通达成双方都可以接受的方式,实现目标。这个过程中会有各种变化,需要家长去沟通,去争取。

2、父母可以做的努力
发掘学校人脉资源,主动与学校沟通,争取在考勤、听课、作业等方面,能给孩子适度放松要求。
如果经常需要请假,手续怎么办,是否必须医院开假条,如何找渠道开假条,这些都是父母要做的功课。
随时与班主任保持沟通,随叫随到,保证孩子安全。父母积极配合,态度好,有自信,对孩子情况了如指掌,更容易取得学校的信任。

3、沟通前的准备
(1)父母要学习疾病、药物和疗愈的一些基本知识,对孩子的心理状况、康复进度了如指掌,才有底气。

(2)倾听孩子的想法,了解孩子能做到什么,做不到什么,需要哪些支持,尊重孩子的选择。
举例:
我的孩子跟我说过,即便在最难受的时候,她也从来没想过放弃生命。我了解并信任孩子,所以敢对学校保证孩子绝对不会出安全问题。

(3)通过以上两项准备,想清楚孩子/家庭对复学有哪些需求。比如:放松考勤和作业要求等等。确立孩子和家庭的底线
举例:
孩子经复查,无抑郁焦虑情绪,无心理问题,达到临床康复,处于疗愈的最后阶段,回归社会。
征求孩子意见,她的底线是:绝不再休学

(4)了解学校的需求,了解政策
与学校老师、领导主动接触,了解学校的规则、态度和需求
举例:
学校关注孩子安全,害怕出意外(责任与考核)、希望教学秩序不受影响……
所以,我们给学校写出孩子的情况说明,附上诊断结果的复印件,并且同意签安全责任承诺书,如因孩子自身原因出安全问题,学校免责。

(5)将孩子的需求与学校的需求比对,哪些需要退让,哪些需要争取一一对照着制定谈判策略。
 

再次强调



最后,再次强调:
关键是父母的情绪稳定,充满信心!
做好孩子的情绪容器
做好家庭的定海神针
让家成为安全稳定的根据地,给予孩子最坚实有力的支持。

(图片来自网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