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内容因违规无法查看 此内容因言论自由合法查看
文章于 2023年9月11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历史

沙漠废都统万城,赫连勃勃的千年大计

徐老游 徐老游2 2023-09-08

废都

想去统万城的想法有好多年了,一直未能如愿,最近一次是前年路过靖边,结果因为疫情不开放。今年六月回西北途中,特意绕道前往。

6月4日一早从榆林出发,下高速后按照导航沿着乡间小路,来到了新建的统万城遗址考古博物馆。

博物馆建在无定河南岸的坡地上,和北岸的统万城遗址遥遥相对。我比较喜欢这个建筑,体量不是特别巨大,外部和周围环境和谐统一,内部功能和景观也很好,特别是那巨大的玻璃窗,正对着对岸的统万城遗址。布展也不错,按理说作为千年的废墟,统万城遗址出土文物并不多,但是通过文字图片和声光电手段,总体观感还不错。运用高科技做假布景,当下的中国绝对世界第一,无人能比。

建筑好,布展也不错,但管理实在是难以恭维。

博物馆号称免费开放,但必须在前台买了景区票才能检票进入,这明显是捆绑销售。因为真正的统万城遗址在河对岸山坡上,自驾车不让进,只能乘坐景区车,好在两位年轻人并没有强制要求我们买景区车票,而是告诉我们在博物馆出口再买票乘车也可以,也可以步行过去。

从出口出来,在候车点并没有看到工作人员,也没有其他游客,好在很快就有一辆电瓶车过来拉我们到了河对岸的遗址,司机说等我们看完回去再买票。

如今的统万城遗址,只剩下残垣断壁,很难想象当年的辉煌,由于长年的风沙掩埋,那些露出地面的残破城墙并不显得高大雄伟。想走近感受一下历史的沧桑,却被铁栅栏拦住,引导游客浸入城中步行参观的木栈道就更不要想了。这一点远远比不上新疆的交河故城。

建成一百多年后,统万城就开始逐渐被沙漠吞没。到宋太宗赵光义一纸诏令被烧毁之后,576年历史的统万城变成废墟,湮灭在毛乌素沙漠边上,唯一的功能是被周边民众用来养牲畜。也就是说,在建成后一千六百多年的时间里,统万城有一千多年时间里都是废墟,不是人在用,而是牲畜在用。

走进两千年前被维苏威火山掩埋的庞贝古城,我可以通过建筑、壁画、道路甚至是下水道和路口的直饮水,直观地感受两千年前古罗马人的生活;在以色列,我可以抚摸哭墙来感受耶路撒冷三千年;在雅典卫成,在约旦杰拉什古城,以及众多的罗马帝国古城遗迹,我可以像古罗马人一样走进圆形剧场,可以在那些巨大的石柱间穿梭,来体会建筑与人的关系。

恕我愚钝,在统万城看到的只有废墟,一片废墟。

《魏书》中这样描述统万城:「台榭高大,飞阁相连,皆雕镂图画,被以绮绣,饰以丹青,穷极文采」。

建城时,赫连勃勃说:“朕方统一天下,君临万邦,可以统万为名”,这就是统万城名称的由来。他下令把南门取名为朝宋门,东门为招魏门,西门为服凉门,北门为平朔门。显然,赫连勃勃想借此城“一统天下,君临万邦”。雄心万丈、野心勃勃。

然而今天,无论在宣传中它的历史文化内涵多么丰富,生态环境意义多么重大,考古文物价值、建筑艺术价值、科学研究价值和旅游价值多么巨大,我看到的只有一座废都,花钱买票却不能走进去近观的一片废墟。当年的繁华,“一统天下,君临万邦”的气势,毫无踪影。

可看的东西不多,没有了绕城走一周的兴趣,景区车司机还在等我们,返回,一直把我们送到车旁边,希望我们不要买票,而是把票款直接付给他个人。我们满足了他的愿望。我不会谴责他占公家便宜,说实话,遗址边上有大片的空地和巨大的停车场,就应该允许自驾车停放,完全没有必要开通什么景区观光车,至于那些坐公共交通前来的游客,完全可以交给市场解决,由周围居民提供服务。即便为方便游客景区提供摆渡车,也不应该禁止自驾车进入景区,博物馆和遗址之间的路本来就是乡村公共道路。况且,这个鸟不拉屎的地方公共交通非常不方便,那天遇到的不多的游客全是自驾前来的。


匈奴


是什么吸引我来到这里?

是匈奴。

匈奴对国人来讲耳熟能详,与古代战争和诗歌有很大关系。历史上农耕的汉民族一直在跟北方的游牧民族缠斗不休,对手换了一个又一个,为什么匈奴最令人记忆深刻?大概要归功于诗歌了。

《史记·匈奴列传》记载:“其明年春,汉使骠骑将军去病将万骑出陇西,过焉支山千余里,击匈奴,得胡首虏(骑)万八千余级,破得休屠王祭天金人。其夏,骠骑将军复与合骑侯数万骑出陇西、北地两千里,击匈奴。过居延,攻祁连山,得胡首虏三万余人,裨小王以下七十余人。”

在汉族同北方游牧民族的战争中,最鼓舞汉人之心的大概就是骠骑将军霍去病出陇西,过焉支山千余里,击败匈奴的历史了。

后有匈奴歌:

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

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

如今广为流传的典故: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同样源于大汉和匈奴之间的战争。

诸如:【匈奴终不灭,寒山徒草草。】(高适),【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陈陶),【狼烟在阵云,匈奴爱轻敌。】(贯休),【叱咤经百战,匈奴尽奔逃。】(李白),等等,这样的诗句不胜枚举,高潮当然是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那句: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匈奴鲜卑羯氐羌,五胡乱华,历史教科书上以匈奴为首。加上诗歌的传播,自然对匈奴印象最深。

现在已经没有叫做匈奴的民族了,所以仇恨嘲讽起来不会有太大麻烦,而对于后来给汉人带来更大麻烦的蒙古女真人等现在依然存在的民族,就没有像对待匈奴这样无所顾忌了。当然,和其他胡人一样,匈奴人并没有消失,而是融入了其他民族,最多的当然是融入了汉族,没准你我身体里就有不少匈奴的基因。

今天的国内,已经很少能找到历史遗迹来帮助我们直观了解匈奴人了,而统万城作为匈奴人在历史长河中留下的唯一一座都城遗址,无疑是独特的,独特的东西总是容易吸引眼球,正是匈奴这独特的光环吸引了我。

即使今天来看,统万城这个地方依然是远离人烟,鸟不拉屎,甚至连游客都难以到达,令我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当年匈奴为什么选择把都城建在这里?



选址


是当年匈奴人没有更好的选择吗?当然不是,如果进一步了解历史,你会更加感到这一决策匪夷所思,愚蠢到家。做出这一决策的就是胡夏开国皇帝赫连勃勃。

赫连勃勃率兵征战四方。攻打南凉,大破秃发傉檀。攻打后秦,歼灭王奚,降伏王买德等人。最后击败晋军,占领长安,并于灞上登基称帝。

长安可以说是当时最适合做都城的地方了,前有秦汉在此肇兴,后有大唐盛世,历史已经证明自古都是称王称霸的好地方。就在赫连勃勃的大臣们都力主以长安为都的时候,赫连勃勃却在塞外划了一个圈,要按照自己的想法重新打造一个政治中心!这就是统万城,他要借新都城“一统天下,君临万邦”。

假如,当年匈奴胡夏国的核心精英们开会投票选首都,长安一定会以压倒性多数胜出,可惜,谁让人家是皇帝呢,皇帝就是要一个人说了算,多少大臣的意见也比不过皇帝的勃勃野心。赫连勃勃就是放着现成的不要,铁了心要走一条别人没有走过的有匈奴特色的独特道路。

赫连勃勃为了自己这个政绩工程费尽了心力,完全是按照千年大计的标准来建造的。不惜发民力十万大搞基建,历时七年才完工。完工后以锥刺墙,如果能插入一寸,就杀修筑的工匠一人筑入墙中。一共杀了数千名工匠,换来新都城的坚固精美华丽。为了展示统领万邦的气概,用铜铸成大鼓,都用黄金来装饰神兽,极尽奢华

暴政之下,城建好了,民心却已溃散。北魏太武帝拓跋焘来攻统万城,一战即破,见到统万城富丽堂皇而民众却贫困潦倒,不无感慨道,如此滥用民力,竖子之国,焉能不亡!

历史上成功的大都市,都在人口稠密、经济发达、交通便利、山河形胜之地,统万城却是一个极为罕见的例外,放着长安不用,赫连勃勃非要去人烟稀少的塞外无定河边新建一个都城,还妄想着“一统天下,君临万邦”。实在无法理解这个猪头是怎么想的,唯一的解释是那里是他的老家。

有人将统万城变为废墟归咎于人类活动对脆弱生态环境的影响,说什么不合理的人类活动造成了周围环境恶化等等,我认为完全就是选址错误造成的,这里原本就不该有一座所谓的都城,若不是赫连勃勃一意孤行,这块不毛之地甚至连一座城市都不会有。

从公元418年竣工,到公元427年大夏国灭亡,统万城作为都城仅仅风光了十年。之后仅作为军事要塞布防,再后来连这个功能都没有了,在宋朝被遗弃后就彻底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选址首先要考虑的就是自然条件,若自然条件有无法克服的缺陷,靠后期的人力很难解决,甚至决心越大、投入越大,后果越糟。统万城所在的地方,即使当年也是人烟稀少,为什么?当然是周围的自然环境不适宜大量人类居住生存,更不用说作为都城了。这一区域干旱缺水,根本无法承载都城所需要的大量人口。当然,水多了也不行,一样会淹了千年大计。这就是为什么自春秋战国以来,河北境内的国都都远离东部平原,而选在靠近太行山的西部。

当长安、洛阳、成都、开封这些当年的都市依然灯火阑珊人声鼎沸的时候,统万城已经早早入土为安了。

试想如果赫连勃勃定都长安,长安的历史上无疑多了一朝古都的辉煌篇章,胡夏国或许不会那么快灭亡。

历史上靠行政手段横空造出的城市不少,但能不能成为千年大计,首先在于选址是不是符合规律。皇帝统领万邦的梦想再伟大,规划再雄伟,违背规律的结果必然是变成废都。

统万城显然是赫连勃勃志大才疏刚愎自用的结果,那么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才能做出如此愚蠢的决策呢?


赫连勃勃

赫连勃勃是归顺汉帝的南匈奴后裔,匈奴左贤王刘卫辰与前秦公主苻氏之子。在他改名赫连勃勃之前,祖上已经改姓为刘,也就是说赫连勃勃出生后本来是叫刘勃勃的。刘勃勃人如其名,野心勃勃。他先是背叛对自己有知遇之恩的后秦皇帝,而后又杀掉救自己于落魄之中的岳父,最终成为一方诸侯,建立了大夏国。一个匈奴后裔,为什么要称华夏之“夏”呢?因为他觉得自己是夏朝的后裔,根正苗红,就该这么着。不仅如此,他还认为自己受命于天,显赫连接于天,干脆改姓叫赫连,史称赫连勃勃。

赫连勃勃虽然出身贵族,但从小颠沛于乱世,好勇嗜杀,没有好好读书,大概小学都没毕业,是一个典型的既没有文化又瞧不起文化,但骨子里还想要别人觉得自己很有文化的人。他是背书党的始祖,东晋大将刘裕来访,赫连勃勃害怕刘裕看出自己没文化,就让下属先写好了回信,自己背熟,然后当着刘裕的面口授回信,刘裕一时搞不清情况,大为惊讶。

装一次两次可以,天天装就没人信了。哪个天津人不知道,别看贯口报菜名说得好,其实挂在嘴上的菜那些说相声的根本就没吃过几样。
 
 虽然表面上装出很有文化,但赫连勃勃内心却很残暴,常常通过杀人来掩饰内心的自卑,他经常站在城头上,凡是觉得不喜欢的人,就亲自射杀,大臣们有面对面看他的,就戳瞎眼睛,有敢发笑的,就割掉嘴唇,凡进谏皆为妄议朝廷,先割下舌头,然后杀死。

结果,大夏国就只剩下一个声音了,啥都是他一个人说了算,全天下唯有他啥都懂。在他眼里,长安再好,那也是西方汉人的繁华,他偏要走一条具有自己特色的东方道路,在东方老家鸟不拉屎的地方建一座举世无二的新城,统领万邦。

选址,尤其是建都这种千年大计的选址,本应慎之又慎,首选历史悠久、形态成熟的区域中心,绝不应该仅仅为了个人的喜好剑走偏锋去灾荒之地再造中心。自然、历史、人文、经济,统万城可以说一无是处,只是因为皇帝喜欢政策好。之所以能建成,完全是举全国之力,劳民伤财。

废都统万城告诉我们,不尊重规律,不遵守常识,多么宏伟的理想,再好的政策也只能创造废墟。光有理想是不够的,胸无点墨偏又志大才疏野心勃勃,就是一场灾难。那些白色城墙下的累累白骨,去找谁人评说。这也是统万城有别于其他那些千年古都留给我们的活生生的教训。

我们能从历史中学到什么?如何才能防止像赫连勃勃这样不关心大夏国死活,只负责“老子牛逼老子爽”的事一再发生呢?


千年大计


有朋友说,昨晚刚看完大片《开罗宣言》,感慨当年日本为何会蠢到要与世界开战。

我说,如果说当年日本人蠢,那么去年开战企图武力吞并乌克兰的俄罗斯岂不更蠢?和当年的赫连勃勃一样,手握权力的独裁者从来不觉得自己愚蠢,心中有的是千年大计。

一个普通人愚蠢不可怕,他影响不了太多人,愚蠢的代价主要由他自己承担。但是如果一个蠢人掌握了巨大的权力,而且这种权力不受制约,就是所有人的灾难了。

罗素说,人生而无知,但并不愚蠢,是教育使得人变得愚蠢。我想改两个字,人生而无知,但并不愚蠢,是环境使得人变得愚蠢

如果使人变得愚蠢的环境不变,我们还会见证更加愚蠢的事情发生。

所以愚蠢不是重点,重点是不受约束的权力。愚蠢无法避免,但权力可以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只有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才能避免一个人的愚蠢祸及全民,这是人类经过上年艰辛探索,付出无数牺牲后得到的答案。

长安虽是西方汉人探索出来的路,只要是好的成功的路,崛起于东方的匈奴人也可以走像赫连勃勃这样,非要另辟蹊一人独断专行,终于造成了盛极一时的大夏国快速灭忙,一手好牌被彻底打烂。

历史上有关城市建设的经验教训数不胜数,像统万城这样选址错得离谱的却极为罕见,废都统万城已在沙漠中沉睡千年,但它传达的历史信息却很丰富。

离开的时候,看到一群政府工作人员正在为博物馆正式开业准备一场规模宏大的盛会。统万城遗址有独特的历价值博物馆建筑布展一流,怕只怕地方政府一拍脑袋来一个百年大计,试图打造一个万邦来朝的顶级景区,最后折腾得一地鸡毛。这个地方本就偏僻,1600年前大夏国举全国之力也就风光显赫了十年,现在就算举全县之力,又能闹出多大花花来。就让它安静地待着吧,修好路,打开门,少设卡,少做发财梦,该来的自然会来。

前往银川途中车出了点小问题,到银川检查后虚惊一场。住贺兰县,晚饭主菜凉拌沙葱,配了一斤手抓。


更多阅读:
邯郸,河北的黄金时代
大同随想,城市的面貌该由谁来决定?
穿越腾格里,阿拉善的骆驼,巴丹吉林的沙
鄂尔多斯,走进鬼城康巴什


分享转发是最好的赞赏!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