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读书会 | 《中国食辣史》:中国人能吃辣吗?

明德影像 2022-06-27



本书考查了中国食用辣椒四百年来的历史。主要依据三条理论线索来探讨辣椒在中国饮食中的诸多问题:

第一条是辣椒传播的历史路径和食用辣椒的原因;

第二条线索是辣椒在中国文化中的隐喻;

第三条线索是辣椒在中国饮食中的阶级地位变迁。


“辣不是一种味觉”
良性自虐机制( benign masochism)可以用于解释人为什么热衷于吃辣椒,辣椒使人产生痛觉,从而欺骗大脑释放内啡肽,但又不会使人处于实际的危险当中。这种机制与人热衷于乘坐过山车,或是跳楼机,或是长跑(缺氧),或是看恐怖电影的机制是相同的。都是欺骗大脑释放内啡肽而产生愉悦感的行为,又并不处于真正的危险当中,因此称为良性自虐。

“中国人能吃辣吗?”
在漫长的历史中,不断有外来食物加入中国饮食,历史上有三个高峰时期:第一个是西汉凿通西域,原产自中亚和西亚的胡椒、蒜、孜然、芝麻、小茴香都是这个时期进入中原的。第二个是盛唐时期,大量的产自印度和南洋的香辛料进入中原,有丁香、肉桂、豆蔻等数十种之多。第三个是明末清初,美洲原产作物进入中国,包括辣椒等茄科植物。可以说中国饮食是调味料的集大成者,历史上用过的,至今仍然常用;海外引进的,一样视同己出。而中国本土南北之距离也给予了种植这些调味料最好的环境,从热带到亚寒带的植物都可以在中国种植。可以说中国饮食的特点是一菜多味,百菜千味。

“辣椒走向江湖”
但即使平民化的饮食逐渐在城市中居于主流,平民饮食的风尚仍然尊崇官府的价值取向,尤其在口味上不尚过分刺激,尽量取较为平和的味道。笔者的母亲家世代居于长沙城内,外祖母出生于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在她的印象中,1949年以前长沙城内的饭馆菜肴多为不辣,即使有少数放辣椒的,也只是作为点缀而已,并不会一味突出辛辣。在她的印象中,旧时饭馆菜肴最突出的味道反而是甜味和油腻,只有街边挑担的小贩会售卖一些口味比较重的食物,对于现在长沙城内饮食调味以辣味为主的情况,她认为是“乡里人的习惯”,城里的饮食原本是不太辣的,就是乡下人进城多了才变得辣了。


2022年3月27日,我们一起读《中国食辣史》,作者曹雨会带大家解读辣椒在中国的四百年。



报名

点击阅读原文

填写报名表格


时间

2022年3月27日(周日)

19:30


地点

原线下书店举办,现因疫情改为线上


领读

曹雨

《中国食辣史》作者
1984年生于广东广州。2015年取得美国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与暨南大学联合培养历史学博士学位,2017年中山大学人类学系博士后出站,曾在爱尔兰国立梅努斯大学访学。现任中山大学移民与族群研究中心副研究员。近年来的研究领域为华侨华人研究和饮食人类学,尤其关注食物传播与烹饪口味和移民之间的联系。


主持人


沙皮狗

明德影像资料馆馆长
University of St Andrews电影研究硕士
影像作者,写作者
电影及游戏媒体艺术评论撰稿人


费用

30元/人




感谢帮助建设资料馆的伙伴们

@及格米;@林昀;@Wavy;@小马;@小唐;@赵寻;




近期计划


-昨日周报

办一份好玩的社区报

-

-3月活动清单

电影私塾、音乐私塾、读书会、地扪春游


-临时影院

明德临时影院为会员频道,轮周线上放映,每日更新,一周之后影片下架。欢迎跟踪收看。


-欢迎关注我们B站“明德影像资料馆”

我们会发布海内外优秀导演访谈、人文社科哲学学者讲座、音乐现场等……


-招募志愿发烧编辑

如果你对某个作家、电影人特别喜爱,并有一定文献研究能力和英文阅读能力,欢迎勾搭我们,我们将辅助你一起制作专题。

特别标注:招募严肃认真的二次元发烧友/研究者、游戏研究者,二者均作为一种面向未来的影像语言,期待与你一起挖掘和学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