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李世民释放390名死囚回家过年,约定次年来问斩,最终回来了多少人

长风文史 长风文史 2023-11-04

【每天文史品读 点关注不迷路】


在贞观六年,也就是公元663年,出现了一件前所未有的事情,这件事在《旧唐书》、《新唐书·刑法志》和《资治通鉴》等史书中,都有过记载,可见是历史上确实发生过的一件事情,这件事便是“纵囚归狱”。


纵囚归狱”这到底是什么事呢?具体经过又是什么?让我们接着往下看。


贞观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年号,李世民是唐朝的第二个皇帝,他为唐朝的建立和繁荣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李世民,在政治上清正廉洁、知人善任;在经济上薄赋尚俭、救灾恤贫;对待人民能够做到以人为本,对待外邦能够做到平等尊重,因而开创了历史上有名的“贞观之治”,他统治管理下的唐朝也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耀眼璀璨的时期。

一意孤行的李世民

公元632年,唐太宗李世民在春节前审查了前朝留下了的案件,看到了许多被判处死刑的囚犯后心中万千感慨,便想着去监狱里探望这些死囚犯。

不去不知道,一去便让李世民不知所措了起来。他看到满屋子的死刑犯,他们或是仰面哀嚎,或是早已奄奄一息,让一向推行善待人民的李世民感到了心痛,他不由自主的俯身询问这些囚犯。
得知这些人里有的父母年迈,卧病在床无人照顾,有的结婚不久,还没生下一儿半女给家中留个后,每个人心中都有难以弥补的遗憾。
李世民一边看着他们的惨状一边想着春节将至,不如将他们放回家去与家人朋友相聚,来年重新回到监狱接受处罚。
说干就干,李世民没有与任何一个大臣商议,便释放390名死刑犯归家。
大臣们对此议论纷纷,他们都认为这样的做法属实不妥,这些死囚犯往往是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之人,个个狡猾得很,尽管与他们做好了约定,也不一定能保证他们能够遵守诺言。很多大臣们也进言,让李世民收回命令。
然而,任何人的劝阻都无法改变李世民的心意,李世民以“我意已决”回绝了许多来劝解他的大臣,因为他心中自有打算。

没过多久,奏折就下发到了390名死囚犯的手里,他们听到奏折内容的时候,顿时愣在了原地,随即喜极而泣了起来。

处心积虑的李世民

没有人会深究李世民此举的主要目的,但是大家都为有这样一个通情达理的皇帝而感到欣慰。

其实李世民做这件事是有自己的考虑的,中国古代封建王朝尤其看重皇位继承的正统性,然而对于李世民来说,他的皇帝之位来的并不光彩。

玄武门之变,李世民谋害兄弟、逼父传位。尽管李世民在执政期间努力改变自己在百姓心中的形象,善用人才、轻徭赋役、实施仁政。但依旧反响平平,没有在百姓的心中留下美好的印象,这让李世民一度生发挫败之心。

李世民知道只有获得民心自己的统治才能够长久,李氏王朝才能永葆生命力、生生不息。李世民想尽一切可以获得军心民心的办法,“放390名死囚犯归家”的办法便是其中之一。

事实上,这也确实使他在人民心中的形象得到了很大的改观。

圣旨一经颁布,举国沸腾,人们都无法想象贵为一国之君的李世民竟会如此的体察民情,对待死刑犯也一视同仁。

百姓们对李世民赞不绝口,这一切尽在李世民的掌握之中,连大臣们也不得不佩服李世民的精明。

遵守诺言的死刑犯

时间很快到了上元节,死囚犯也遵守诺言回到了京城与皇帝约定的地方。390人,一个人也不差。

大臣们悬着的心放了下来,李世民也心满意足。还没有到死刑犯临刑的那一天,李世民便决定大赦天下,这些死刑犯的性命最终还是保住了。

这个事件被记载在《资治通鉴》一书当中,被称之为“纵囚归狱

那390名囚犯也成为了李世民行走的宣传队伍,四处宣扬着李世民的慈悲和仁德,没过多久,百姓就对他感恩戴德,纷纷夸奖他是一代明君。

虽然李世民纵囚俨然成为了一段佳话,但是宋朝的欧阳修对此却持批判的态度。

欧阳修认为:这样的事情发生一次便是千年难遇,有利于刑犯知错就改,倘若这样的事情成为了稀松平常的事件,那对于整个国家的社会治安来说构成了极大的危险,同时也不利于国家治安的管理。

有得必有失,李世民不会不明白这个道理,或许对于他来说,稳固统治、俘获民心是亟待解决的事情。

李世民此举虽然为他赢得了民心,但在很大程度上破坏了国家的法律,当然他是天子,法律对他并没有约束,但放在法律的角度来看,他这样的作法就不可取了。

《慎子》中说:“有法而行私,谓之不法”,法律礼教的制定就是为了让人们去遵守与践行的,倘若经常随意更改甚至是视法律礼教而不顾,那么社会必然引发危机,人们也将重复被不公而压迫奴役的生活。

李世民作为唐朝的统治者,他要考虑的事情太多太多,李世民不是没有想过倘若这些囚犯不遵守诺言,结局将会是怎样一番景象。

但对于李世民来说,顾全大局必然会牺牲一小部分人的利益,他想要留住民心便只能放手一搏,打碎的牙也只能往自己肚子里咽。

结语

所有的事情都应该一分为二的对待,对于那些被李世民释放的死刑犯来说,他们感受到了仁德、慈悲;但是转念一想,对于那些仍在吃苦的百姓来说,公平正义何在。

李世民或是以一己私欲而释放死刑犯来达到自己的目的,或许李世民也有自己的难言之隐,但他作为一国之君,权衡利弊,他选择了以小搏大,最后还是成为了人民心中宽容大义的好君王。

- END -


关注长风文史


☆ 本文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图片源于网络 ,仅作学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