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他是明末强人,曾七次打败努尔哈赤,却被清朝从历史上抹去,

长风文史 长风文史 2023-11-04

【每天文史品读 点关注不迷路】


袁崇焕曾经说努尔哈赤:“奴夙知兵,今又屡战屡胜,熟于用兵。”
能够得到自己对手这样的评价,可以看出努尔哈赤在军事上确有奇才。
那么在明金战争中,努尔哈赤真的就是百战百胜么?当然不是。

整个清朝时期,有二根刺扎在满人心上,一根是岳飞,一根是袁可立。
岳飞一定没想到在自己死了几百年以后,会有另一个民族的人对他恨之入骨。
雍正四年,雍正下令将岳飞移出武庙,随后大兴关帝庙,捧关羽贬岳飞,实现打压岳飞的目的。乾隆年间,陆时化出版的书籍中,收录了明朝大书法家董其昌的《精忠祠记》,结果差点被砍头,最终乾隆高压之下,《精忠祠记》一文被严重删削篡改。
清朝人痛恨岳飞,这是可以理解的,毕竟岳飞精忠报国,打的是金兵,满人的老祖。然而袁可立到底把清军怎么了,让清廷痛恨如斯呢?
原因很简单,明朝人袁可立与岳飞差不多,让后金军队打不过。
袁可立数次击败金军,让努尔哈赤吃过大亏,所以袁可立也就成了清廷的禁忌。
“历史由胜利者书写”,如今我们看不到袁可立的事迹,主要是满清自得天下以后,编著了一部《明史》基本把他的名字给抹掉了。

袁可立的官职是苏州府推官、巡城御史、左通政、登莱巡抚、兵部侍郎、兵部尚书,经万历、泰昌、天启、崇祯四帝。这样一位“四朝元老”,这样的经历足以在《明史》中立传了。
但奇怪的是,康雍乾时期编修的《明史》中,袁可立这个名字出现过三次,都是在无关紧要的事件中一语带过。
然而明朝大臣董其昌曾在《节寰袁公行状》中赞颂袁可立:“呜呼!公才兼数器,心运四虑。藉令一出再 出,不于毛帅、魏珰之世,得独任行意,展布四体,韩、范功名,岂顾问哉!

可见此人绝非凡夫。
甚至,这种封杀持续到了清末光绪时期。1891年,睢州(今河南睢县)知州王枚以“年久失修”为理由,强行拆毁了董其昌书写的“袁尚书大石坊”。
袁可立会在清朝遭到如此待遇呢?主要是因为他抗“金”,所以清朝的皇帝对这人很是不满。
明天启元年(公元1621年),辽宁被满族人占领,明廷上下官员对此闭口不提,生怕一不小心自己就遭了殃。
当时袁可立刚刚才被复用,他在此时挺身而出,向天启皇帝提出七项对策,天启皇帝一一听从。
第二年,天启帝认为“弹压登莱非公不可,于是以节钺授公”,袁可立被封为登莱巡抚,统管军务。

袁可立花了三年的时间组织当地军务,厉兵秣马。组建了一支5万多人的水师陆战军队,4000艘战船,而且在当地招安流民,发展经济。
袁可立率领着他的这支部队,先后7次击败努尔哈赤。明天启四年(公元1624年),旅顺、望海堡和红嘴堡等战略要地先后被袁可立率兵收回。当年十月,袁可立指挥大将张盘,于旅顺防御战中再次击败金兵,并且收复金州和南关。
大多数人都认为明清之战中,明朝一直是虚弱得不堪一击,只有一个袁崇焕,但事实上袁可立也曾数次击败金兵。
而且袁可立对努尔哈赤最大的威胁是他的战略,袁可立积极推进海上防御,遏制努尔哈赤向西发展,逼迫得努尔哈赤不得不加派重兵防御袁可立,减弱了对西边的进攻。

再加上辽西还有孙承宗,袁孙二人相互配合,一人主守,一人主攻,将努尔哈赤紧紧困住。毫无疑问,当时努尔哈赤一定是将此人恨得咬牙切齿。
天启帝启用袁可立后,明朝的边疆由此多安稳了4年。
除此之外,努尔哈赤对袁可立的恨还来源于另外一件事,这件事让他倍感屈辱,但又无法明说——袁可立把他的女婿给策反了!
此人名唤刘兴祚,金人称他为刘爱塔。
明万历三十三年(公元1605年),刘爱塔被俘虏到了建州,因为他非常能干,被努尔哈赤赏识,还将女儿嫁给了他。
刘兴祚曾经参与辽沈之战,并且迅速被提拔高升,管辖金州、复州、海州、盖州。但是刘爱塔慢慢见识到了金人的残暴,他便给袁可立送送了密信,想要回归大明。
此事上报朝廷之后被很多大臣质疑,但是袁可立对他非常信任,最终刘爱塔回到了大明军队,最后在与金兵作战中战死。
这件事对于努尔哈赤或者整个满清来说都是奇耻大辱,成了朝廷的禁忌,所以袁可立被封杀的理由又多了一个。

可以说努尔哈赤在袁可立手上吃过无数亏,所以满清正式建国之后,直接就把他从历史中删去。
至于岳飞是删不掉了,就只能打压他的地位。不过袁可立此人政绩无数,着实是一代名臣,居然在历史中被抹得只有一个名字了,实在令人遗憾。


- END -

关注长风文史


☆ 本文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图片源于网络 ,仅作学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