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骚儿豆可能不止50问】且看我继续碎碎念念嘮嘮叨叨叭叭逼逼如何炼成一枚神奇豆

芳薇 芳薇厨艺生活馆 2023-06-05
起种需不需要别的特别材料,比方:糖?
起种只需要面粉➕水。并不需要加其他材料。
网上经常看到方子里头一两天会加糖类和/或麦芽精,这些材料其实可有可无,不过是有加速抓捕菌的作用。
用对了粉,不需要这些材料也能成功。

在瓶子外侧绑橡皮筋是什么作用?
将橡皮筋绑在刚混合好的面糊最高点,作为起始点,便于跟之后的高度做对比,以此准确判断酵种比一开始涨了多少。

看不出是否发好了
首先,排除用的容器是否太大(详见上一篇关于“容器的选择”一问)。
其次,看下面关于“喂种时机”的回答。

起种一直没动静是不是失败了/死了?
一般来说,起种的第二餐需要遵循“没动静不动,有小动静少喂,有大动静大喂”的原则,也就是它有活动你才去给它添食。
“动静”指的是——外露的气泡、涨幅、气味和质地。
所以一直没动静很可能是因为一板一眼的全然按照别人给的时间,不看状态行事,造成食物跟菌的比例极度失衡,菌少,又一股脑连续塞多了食物,它还没来得及消耗转化这些食物,就被稀释了。
故而如果它没动静(没气泡、味道也是生面粉味),我会建议只搅拌,然后放着,直到有动静了才再给面粉(一般搅拌后1天内就会有反应,如果还没动静,可以再搅拌一下放着,如此重复。但是如果质地明显变稀就必须要喂了)。
另外,注意酵种面糊的质地,太干会需要比较久才有动静。
而起种的头一个礼拜,请确认用的是100%全谷物粉喂种以及放置的环境温度是对的(详见上一期)。

刚起种的前2-3天冲劲很猛,后面就开始悄无声息没动静又是怎么回事?应该怎么办?
这是进入了“停摆期”,也就是好菌和坏菌在打架争地盘的阶段,这种情况一般常见于起种的第3-5天。
起初来势汹汹的涨幅是各种性质的菌大乱炖的结果,之后就开始了择优汰劣的过程,这期间的酵种表现会不稳定。
所以如果起种期间看到悄无声息的情况,
首先不要慌!
你并没失败,它也没死,
只是处于一个融合的过程。
这时候你要做的是,营造促进益生菌打败坏菌的条件:
1)控温(最好能控湿度)
2)及时为酵种补给优质的新鲜食物/养料,用对面粉很重要!
这期间,你需要结合时间(一般是8-12小时),同时根据味道和质地的变化去判断喂的时机,也就是当它没有生粉味道,或跟喂好时味道大不一样时就可以喂,又或者面糊的质感比一开始明显变稀变流动。

酵种为何会回落?
说明该喂了。
酵种里的微生物除了会吃淀粉外,由于酶作用力产生的水合作用以及菌产酸,会不断腐蚀耗损蛋白质形成的面筋。
酵种的膨胀是以面筋为基础,承载并支撑酵母菌产的气体。是以当结构被弱化到了一定程度,就会断筋,酵种就会开始塌陷回落下降。
(👆图可见,在现有的高度上方还有一条宽的半透明圈边,那便是回落的痕迹,简称:落痕)
另外,当有氧白面酵种的表面浮现很多琐碎小泡泡时,那便是面筋脆弱到包不住气体的表现。

起种阶段什么时候应该喂种?每日该喂多少次,什么比例才是对的?
所以结合上一问的原理,酵种撑着不回落只是说明它的面筋还处于一个比较好的状态,并不能代表它不饿。
更重要的是需要(结合时间)学会根据信号去判断什么时候续种。
起种阶段需要投喂的信号(单一选项或组合选项):
1)当酵种闻着“味道比较重”;或者完全没味道(详见下方),连一开始的生粉味道都不见了。
2)俯视看它表面已经凹了或者表面有很多小孔(燕麦粥质地的全谷物种),甚至容器侧面能看到周围一圈有落痕。
3)质地明显变稀,甚至上头还飘了一层水(下面会有解释)。
每天喂几次需要结合实际情况,看“信号”行事——与一开始做对比,变化很大才去喂。

一般来说,起种的头几天,在它活了之后,每餐的间隔以24小时为上限,但具体需要根据它的状态自行灵活调整。
当它开始涨起潮落有规律,或者说吃的快了、步入正轨时,就需要换成一日两餐。
比例的话,头2-4天可以累积,每次加第一次的粉量,直到它回落很快或者每次涨幅明显变小(以及上面的“信号”),转成1:1:1(种:粉:水),但水量需要看质地自行调整。如果继续吃得很快,将比例调到1:2:2(种:粉:水)。
关于水量,如果是全谷物的种,会建议调整成带湿度的厚燕麦粥质地。

养多久能用?怎么判断酵种是否培育完毕?
一般来说,养到7天可以试试做包,14天稳定。
但具体需要根据酵种的状态来判断是否可用:
1)涨起潮落有规律 - 涨幅、涨到最高点所需用时;
2)味道正确;
3)长好挖开里面有气孔组织。

酵种的正确味道应该是怎样的?过酸怎么处理?有抹布菜馊味或臭味怎么办?一点味道都没有又是个什么情况?油漆、洗甲水、指甲油的味道是怎么回事?
正如我之前文章里提到过的,酵种的状态是会随着外界条件的变化而不同,这其中就包括了味道。如果一定要给一个“对的”味道标准,那就是:不刺激、不上头、不臭、不怪。
一般来说,发好的味道包括但不仅限于:酸味、发酵面香味、面包房香味、蒸馏水回甘味、酸甜味、成熟的葡萄苹果香味等等…
小编发现,与全麦和黑裸麦相比,用纯白面粉喂的种酸味没什么存在感,全麦喂出来的种更趋向于酸甜的味道,而黑裸麦喂出来的种则有一股成熟葡萄苹果香味,又或者洗甲水/油漆/指甲油的味道。这股味道通常是有2个原因所致:
1)酵种的质地偏稠,(我猜想)导致它进入了无氧状态;
2)它蛮饿了(质地偏稠,结构太稳,一直撑着不回落,导致错判喂食时间)。

过酸除了有全谷物粉的因素,通常还因为:
*温度(环境太热太冷)
*放置时间太久
*容器用久了没换而累积的老酸
*密封养种
*全谷物固态种
如果酸度超出可接受范围,可以调高食物比例到1:2:N(种:粉)➕用温水喂➕早点喂➕每次换容器,还需要注意放置的环境温度。
若酵种已步入规律,可循序渐进的慢慢换成白面:先全谷物和白面各50%,观察表现一切如常后,将全谷物减到30%,一切如常后,再减到10%,最后喂纯白。
另外,要注意的是,酵种活跃起来后不需要用搅拌法,因为搅拌法确实会增加菌的活性,但酵种不只有酵母菌,还有产酸的乳酸菌和醋酸菌。

再来说说抹布菜馊味是咋回事。
这种味道一般容易在环境温度比较高的情况下出现,是由于来不及抓捕菌或菌量比较少,导致面糊还处于食物属性,造成变质的表现。所以我会建议,出现这种情况,立即挖一部分以1:1:1的比例(用凉水)进行喂养,然后将面糊放入一个干净的容器中,放在温度凉一些的环境中。

而臭味(臭袜子、呕吐味等)则是杂菌坏菌占上风的表现。碰到这种情况,也是挖5-10克面糊,1:1:1(用凉水)进行喂养,换容器,控温。

最后来说说“一点味道(包括生粉味)都没有”又是怎么回事。
这种一般是饿到极致,菌极为虚弱,已经到了发不出味道的程度了,同时面糊还会处于一个相当稀的流质,也就是面筋全然被降解的情况。若出现这种情况,建议马上挖一部分进行喂养,同时要注意喂养好的种质地是需要跟之前一样,搅拌带点阻力。
⬆️纯白面或有面筋的全谷物粉参考高筋波兰种的质地⬆️
一直不涨的原因是什么?该怎么办?
首先,排除容器大小的问题。
其次,排除喂少了、水量(太干太湿都不行)和喂的粉的问题。
第三,确认有没有别的“动静”,有的话,说明它里面还是有活动的。
如果排除并确认了上述,一天可以进行2-3次的搅拌,注入新的氧气的同时,还能打乱菌现所在位置。因为菌比较懒,不好好学习怎么游泳,所以只懂得吃摆在眼前现成的食物,故而面糊中可能还有很多没吃完的养料。
组织姐曾经试过连续10天不涨,所以不用担心。
如果搅拌法操作了10天还是不成,可以在喂的时候,水里滴一点橙汁增加维C和糖份。

涨势弱、没啥气泡/表面很多细碎泡沫该怎么办?
涨幅小的导因(单选或多选,请自行排除):
*水量太多或太少-水太多质地过稀形成不了结构,无法支棱起来;太少质地太干,充气阻力太大。
*密封无氧比不密封有氧的种涨的慢且涨幅小一些。
*面粉用的不对。
*温度不对。
*食物量与菌数量的比例不对。喂的比例太少,菌不够吃,干不动活;面糊动静小,却喂的过于勤快,来不及吃就被猛塞下一餐,造成过度稀释(详见上面关于喂种的问题)。
*刚开始成型。
*停摆期。

看不到什么气泡的导因:
*水量、面粉和温度不对。
*气泡藏在里面,没外露。
*刚开始成型或还未成型。
*停摆期。

不密封的种表面很多细碎的泡沫的导因:
*非常饿,急需喂养。
*放太久。
*温度太高。
*面筋降解造成的面筋包不住气体,气泡跑到表面了。
*面粉和水量不对,造成面筋弱而包不住气体。
请根据上述归因对症下药进行调整。

种的表面有一层水/中间有水粉分层是什么?该怎么办?
那是有菌没吃着饭,饿大发了的表现。
如果水在表面,倒掉或搅拌都可以,分层就随它去。
那一层水是浓缩的酸形成的酒精。很久没理会的种甚至可能会出现水变深色的情况,颜色越深说明酒精浓度越高。
而中间水粉分层通常出现在喂种时,一股脑将面粉和水丢到酵种容器里一起混合,混合不均造成食物分配不匀,导致有些菌没吃上饭。
所以建议每一次喂食时,先将种挖到一个碗里,用水彻底化开后,再加粉搅拌均匀。

酵种表面覆盖了一层白色的衣表示什么?
一般来说,这是一种喜氧喜暖的酵母菌,叫卡姆酵母菌(Kahm Yeast),它不是霉菌,对身体无害,但量大可能会影响味道,通常会在起水果酵母、发酵果蔬、发酵红茶菌康普茶时出现。
发现它的踪迹,只需去掉那层“衣”,取下面的喂就行。
霉菌一般会以斑点的形式出现,而且毛茸茸似棉絮。如果出现霉变,建议剔除多一点上面,换工具后尽量取下面的喂(用凉水),需要换另一个干净的容器装喂好的种,并加以控温(放稍凉的环境),剩下的弃种扔了。

换白面粉后为什么表现不好了?
先排除是不是换粉换的太早以及一下子全部大换血的问题。
其次,确认酵种质地是否过稀。过于流动的质地说明面筋本身支撑力弱,而涨幅是面筋支撑承载的气体的结果。
提醒一句,每一款甚至不同批次的白面粉的吸水性都会不同。
这里要说一下,水量不是数字,而是质地。纯白面种请参考高筋波兰种的质地和搅拌手感。
如果都排除了,那就有可能是种不爱吃这一款白面粉,可以换一个别的,或者掺20-30%全谷物粉。

浮水测试是不是判断成功起种的标准?
并不是。主要根据每次的气味、涨幅以及发到最高点的时间判断是否稳定了。



好了
那么
关于起种
就先到这儿了

下一期
我们会来聊一聊
关于养种的一些常见问题
若你对此有什么疑问
不妨给小编留言叭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