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陈亮和他的永康学派

金轩 浙江宣传 2024-05-11

 戳蓝色字关注我们!



1184年春夏之交,料峭的春寒已然远去。


因乡人诬告入狱的陈亮,终于重获自由。这是陈亮第二次经历牢狱之灾,心中不免有些悲戚。朱熹听说后,写信给陈亮,规劝其以后除去“义利双行,王霸并用”之说,“以醇儒之道自律”。


陈亮颇为不忿,在复信中予以反驳。两人书信往来辩论,由此掀开了中国哲学史上一次重要辩论——“陈朱之辩”。


在学术界,陈亮以一己之力创立了事功学术派别——永康学派,“义利合一、农商互藉、开物成务、实事实功”的经世致用思想,至今影响深远。


陈亮画像 图源:“浙江社科”微信公众号




两宋之交,战火连年、国家羸弱,促使着读书人觉醒。在残酷的现实下,他们开始自觉思考,如何收拾人心、重建伦常、增强国力、收复中原。陈亮就是其中一人。


陈亮有着必须重返中原的理由。北宋时,其曾祖父赴汴京守城,战死在固子门外。手抓一抔汴京黄土以祭先祖是他的夙愿。这个故事伴他成长,让他早早把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与多数人一样,陈亮希望入朝为官,改变时局。十八九岁时,他总结古人用兵成败经验写就《酌古论》,被婺州郡守周葵赞誉为“他日国士”。27岁时,他参加礼部考试,却因考官刁难,未能金榜题名,郁郁不得志时写下《中兴五论》。此后,他接连三次上书,希望搅动南宋苟安之局,却只收获皇帝“赏个一官半职”的敷衍。


仕途的不顺,让陈亮尝试探索其他领域,践行“实事实功”的理想。经济上,他提出“商藉农而立,农赖商而行”,强调商业和农业并重发展,鼓励百姓经商实现经济自救,增强藏富于民的底气,推动国力整体壮大。在此基础上,陈亮更是亲自投身商业,以实践检验他的学术思想。


与此同时,志同道合的朋友们也支持陈亮在“经世致用”上继续探索。他与吕祖谦交往频繁,老大哥的历史哲学以及兼容并包的思想,对他影响颇深;永嘉学派的陈傅良、薛季宣、叶适与他也都是亦师亦友的关系。


学术上,永康学派与金华学派、永嘉学派有许多共同点,既有尊重事实的精神,又有注重行动和效果的取向。学术界把他们的思想凝练为“事功”二字,成为“浙东学派”的重要组成部分。


陈亮与吕祖谦 图源:“龙川文脉”微信公众号




浙江事功之学的兴起,无疑对程朱理学构成了冲击。朱熹说:“浙学却专是功利……若功利,则学者习之便可见效,此意甚可忧。”言语间透露着对“事功”的不满。


从1184年到1186年,“陈朱之辩”持续近三年,双方基于儒学理解的深刻差异,互致书信二十余封,展开思想上的交锋。


先说义利之辩。朱熹强调“义”的重要性,认为“义”是道德的准则,应当高于一切利益。他主张“存天理,灭人欲”,认为人应该克服私欲,追求道德的完善。


陈亮则主张义利并重,“利”是人们行动的驱动力,追求利益是人的本性。他认为通过合理且正当的利益追求,可以帮助道德价值的实现,从而国家富强、百姓安居乐业。


再说王霸之辩。朱熹推崇“王道政治”,认为理想的统治者应当以道德教化来治理国家,实现“德治”。他强调统治者作为道德榜样的示范和引领作用。


陈亮则认为“王霸并用”更为现实。在保持道德教化的同时,也应当采取必要的权谋和法治手段来维护社会秩序。他觉得,单纯依赖道德教化难以应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现实,需要结合法治来确保国家稳定。


最后说“成人”之辩。在朱熹的理念中,“成人”是道德和精神层面的完善,以纯粹的“醇儒”为理想人格。一个人要“成人”,就是通过养心、修身的方式来实现,做到“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对于朱熹的标准,陈亮不以为然。他认为“成人”应该是“仁智勇之达德具于一身”,如此才能拥有“推倒一世之智勇,开拓万古之心胸”。一个人若无智、无才、无勇、无功,空有仁义又有何用?


历史上,“陈朱之辩”不了了之。虽然没有定论,但这些辩论反映了南宋时期儒家思想内部的多样性,以及不同学派之间对于传统儒学的深刻分歧,对后来的经世致用的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


陈亮雕塑 图源:“浙江社科”微信公众号




陈亮是南宋著名的爱国主义者,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于历史中列起“堂堂之阵”,竖起“正正之旗”,陈亮的永康学派对于今天的我们,有什么启示?笔者且说三点。


“明于事物之故”的事功精神。陈亮与朱熹在理念上的区别在于,其倡言“功利”,强调“实用”。围绕这一追求,他探求事物的本质,提出了一系列“实事实功”的主张。比如说人才,他认为学校教育目的是培养学有专长的人才,而不是应付科举考试;比如说法律,他认为国家法律的制定应当以“公天下”为本,法令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要与时代相适应……经世致用的理念贯穿始终。


“财者人之命,然必以义取之”的正义精神。南宋时期的浙江地区,商品经济发达。陈亮虽然旗帜鲜明地主张发展工商业,倡导“农商并重、农商一事”,但也反对“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在他看来,财富虽宝贵,但必须以道义、正义和公平为准则来获取它。陈亮还说,“仁者天下之公理,而财者天下之大命”,真正的富人应是既拥有财富又具备仁爱之心的人,如解困苦族人之忧的喻夏卿、帮助贫困学子登进士的孙天诚等,他们都应该被树为榜样,以教育后人。


“男儿到死心如铁”的奋斗精神。纵观陈亮短暂的一生,他以一介布衣之身,多次上恢复中原之策,有过牢狱之灾,也有51岁中状元的高光时刻。不论身处哪个时期,他心系天下、倡言复国的目标始终未变。为了这个目标,他倔强自立、奋斗不息,寻求收复中原的解法。陈亮创立永康学派的目的是什么?从某种意义上说,不是为了单纯教授文章,也不是为了与朱熹争出高下,而是那份奋斗一生的初心事业,正如陈亮挚友辛弃疾在词中的感叹,“我最怜君中宵舞,道男儿到死心如铁。


功到成处便是有德,事到济处便是有理。循着历史文脉,陈亮之心胸,令人豪气干云、心潮澎湃;陈亮之学说,以务实追求经世,在新时代依然焕发着活力。






声明: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浙江宣传 ▼



往 期 精 彩 内 容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