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地理

就在昆明!古人吃剩的螺蛳壳堆成一座山,13个足球场那么大

拉风哥 昆明街头巷尾 2023-05-28

螺蛳,是一种生活在淡水中的贝类动物,它的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是许多人喜爱的美食。


但是,你知道吗?在云南昆明滇池边,有一个古城村遗址,一片平丘下面埋藏着一座由古人吃剩的螺蛳壳堆成的山。


图为云南晋宁古城村遗址。新华社记者胡超摄


这座山高达6.5米,面积约为13个足球场大小,螺蛳壳堆积最厚的地方超过两层楼高,被称为“贝丘遗址”。


据考古学家介绍,古时居住在这片地区的人们以滇池为生,他们捕捞螺蛳作为主要的食物来源。螺蛳肉质鲜美,不仅可食用,其壳也具备一定的实用价值。


图为云南晋宁古城村遗址。新华社记者 胡超 摄


这些古人在享用美味佳肴后,往往将螺蛳壳随意丢弃。随着时间的推移,螺蛳壳越来越多,就在遗址下积累形成了一座令人惊叹的壳山。


“贝丘遗址”是如何形成的?



根据考古学家的调查和分析,这里曾经是一个叫做“古城村”的聚落,自我国商代开始,古人已经在滇池周边定居历经战国、西周等多个朝代,直到清末民初才被废弃。


这个聚落位于滇池湖畔,靠近金沙江入湖口,地理位置优越,水陆交通便利。


图源:小红书@凯叔去哪儿了


古时居住在此的人,主要以捕捞滇池中的螺蛳为生,同时也从事农耕、牧业、手工业和商业等活动。


遗址中的螺蛳壳,多数尾部被敲破。据专家推测,这可能是古人取食螺蛳肉后丢弃的。



图源:小红书@ww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螺蛳壳逐渐堆积成了一座座小山丘,最终形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贝丘遗址”。


“贝丘遗址”不仅记录了古人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还反映了他们的社会结构和文化特征。

遗址中还有各种文物出土



在这个遗址中,考古学家发现了“古城村”居民使用过的器物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一种叫做“滇式陶罐”的陶器,它是一种圆口、圆底、无把手、无颈部、无肩部、无装饰纹饰的简单陶罐。


这种陶罐被认为是滇文化中最具特色和最普遍使用的器物之一。


图源:小红书@羊八戒


它不仅可以用来煮食、储存食物和水等日常用途,还可以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等宗教用途。


除了大量出土的“滇式陶罐”外,“贝丘遗址”中还发现了许多其他有价值的文物。例如铜钱、铁钱,铜镜、玉佩、铁刀和铁箭头等。


云南人自古就爱吃螺蛳?



在云南,这不是第一次发现规模这么庞大的螺丝壳群,在早些年,云南省玉溪市通海县兴义村兴义小学食堂所在地的土壤下也曾发现了大量螺丝壳。



村里老房子的夯土墙上也密密麻麻的全是螺蛳壳,堪称螺蛳墙。


图为其中一个探方 刘冉阳摄


古人吃的螺丝和咱们现在吃的还不太一样,我们平时所吃的螺丝大多是田螺,分布广,产量大,而古城村遗址中的螺丝是国家保护动物。


目前,古城村遗址种分布有普通螺蛳、牟氏螺蛳和网纹华蜷。牟氏螺蛳仅在滇池有分布。


普通螺蛳在昆明滇池和大理洱海、茈碧湖、海西海、剑湖等地有分布,数量较少,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评估为“濒危”。


古城村遗址中发现的部分螺蛳壳。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供图


由于环境污染,网纹华蜷在滇池湖体中基本消失,现主要分布在滇池以南的一些龙潭。
你喜欢嘬螺丝吗 ?评论区分享~

-end-

* 参考资料:

1.中国新闻网《吃货的基因在血液中流淌…云南发现“螺蛳墙”,都是古人吃剩的

2.新华,每日电讯《云南古人有多爱吃螺蛳?遗址里“壳堆成山”!跟广西螺蛳粉有无关联?》

* 文章封面首图及配图,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若版权者认为其作品不宜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联系我们,本平台将立即更正。* 广告合作微信:875865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