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蒋雯丽:恰好的幸福|上城士途中风物004

上城士 上城士 2023-06-12

我们很难用扁平又简单的字眼勾勒蒋雯丽这样的演员,她像一块平实且包容性极强的白布,承载与收集了中国女性丰富多元的生活样本,《金婚》中传统的妻子、《立春》中向梦而生的小镇女人、《好想好想谈恋爱》中深陷情爱的都市女郎……被塑造的人物携带一种强烈的时间厚度与生命张力,无论戏份的长短与轻重,都活生生又赤裸裸地抓住生活的要害,予镜头外凌冽的一击。

深刻而动人的演绎很多时候来源于真实世界点滴情绪的体察与累积。戏里,蒋雯丽全情沉湎于每一个角色,将自己的生命体验与剧中人交织成一体;而在戏外,她又饱满充盈地去与不同的生命体产生碰撞,撞出真实、理解与共情。



在真正的北方风雪来临之前,远离城市的京郊是肃穆的,冷空气往肺里钻去,但不一会儿,阳光又洒下来,大面积掠过物体的边缘,一切开始变得柔软。拍摄在此时进行,借由镜头,蒋雯丽潜入了金色亮光的深处。


平面摄影的置景不及创作戏剧丰富,但或许是作为演员的一种使然,蒋雯丽所在的地方,总能流淌出某些戏剧性。一开始就很顺畅——在窗边,阳光只是简单地无差别地跳跃在她的瞳孔与睫毛上,表达欲便自然而然流淌出来,交融在空气里,快门定格,扁平的景深中,光影与人的互动呈现了日常中的静谧与悠远。


这种若有似无的“表演”透露了一种精准与专业,蒋雯丽擅长解构生活的细节,将看似习以为常的情境填充上情绪的颜色,表面稳定,眼底流转。

细数那些经典的影片,蒋雯丽有无数的令人感怀的荧幕高光时刻,演戏的精度是在学校与片场一点一滴间累积而成。


有时演技来源于一种本能的释放,是不可考的,被天赋激发而来。20岁的蒋雯丽本与艺术毫无关联,偶然间报考了北京电影学院,只是想去看看“演员是如何考试的”。在“地震之后”的命题表演中,她脑海中浮现出了世界名画《墓地中的孤女》的画面,本能的反应让她不似其他人哭天抹泪地哭喊悲伤,只在一旁安静地垂泪、望天。克制而不落俗的表现在考生中格外显眼,考场中的镜头屈服于此刻静默的力量,便没再从她身上移开。


有时演技又是一种旁若无人的姿态。她在电影《霸王别姬》里饰演小豆子的妈,这个角色戏份少,空间有限,却引领了整个故事的开启。当时,蒋雯丽尚未毕业,诠释这个角色是需要超出自身年龄与经验的,她需要解放天性,打碎那层“保护壳”,她下跪,扭转着身姿,低头睥睨,几个动作便将旧时代女性的痛苦与哀愁传递到银幕之外,使一个一闪而过的配角充满生机与光彩。


而更多的时候,蒋雯丽还要去下苦功,以“摧毁”肉身的极端方式接近角色的灵魂。拍摄《立春》时,为了找到感觉,她在几个月的时间内让体重长了30斤。“身体一下子失衡,有时候走路都有点不稳了,就经常摔跤。”凭此,她能够切实地了解一个外形不够美丽的女人该如何生活,如何迎接外界的目光。

蒋雯丽谈起这些经典的角色笑着说这是“演员可遇不可求的幸运”,是“预料之外的机缘”,可一旦碰上了,她便能将整个生命交予出去。即便是此刻,在阳光之下,被奖项傍身的她,依然初心未改。


熟悉蒋雯丽的观众会觉得她身上有一种“淡”,像平静的湖泊,不轻易掀起波澜,但在水平线之下,有一个地方保存着她与故乡的流动的回忆。


拍摄中的一幕,徽菜被端了上来,荡着清炒茭白、黑猪红烧肉、石耳老鸡汤、乡村辣椒炒河鱼、腌菜煨豆腐等菜肴香气的拍摄空间一下多了些家的味道,也悄然开启了回忆的闸门,将时光拉到了总是阴雨绵绵的蒋雯丽的小时候。

“我是一个很爱吃的人,但作为演员总是不能放开吃。徽菜有独特的味道,有的时候我亲自下厨也会去寻找小时候的乡味,比如茭白就是极具南方特色的蔬菜,很多北方人都没有见过、吃过,红烧肉是我姥爷每年都会做的拿手年菜,还有年糕、绿豆小饼,鸡蛋饺是我回到故乡必吃的小食。”


食之味是条通往过去的藤蔓,蒋雯丽滔滔不绝地细数着这些以味觉勾连住的充满烟火气味的回忆,那些过往的人与事也变得清晰可见。

蒋雯丽出生在安徽蚌埠的一个古朴小城中。小城的时间流速总是很慢,由于父母在外工作,鲜少回家,12年间,她与姥爷相依为伴,一个生长,一个老去,大手牵着小手见证了时光的回转。


多年前,为了记录童年经历,蒋雯丽曾执导筒,拍摄自传体电影《我们天上见》,那时她也来到了成长的地方,重温一片故土,循着味觉留下的踪迹回望小时候的自己和那座潮湿的小城。“当时,我和剧组常去吃安徽菜,大家都觉得很好吃,在味觉中找回忆,于我而言,家乡菜也永远是最好吃、最熟悉、最解馋的。”


《我们天上见》上映之后,奖项与好评纷至沓来,人们惊叹影片情绪克制而精准的表达,对于历史恰如其分的还原,以及那份人人都能感同身受的隔辈情。于蒋雯丽而言,影片的分量还在于,这是一条自我回溯的重要旅程。

城市的形状随历史进程不断翻新,蒋雯丽每次回到家乡便会感觉到这种剧烈的冲击,在为家乡感到欣喜的同时,也牢牢地将那个永恒的小城守在心中,不被时光蒙尘。“一个人可能一生都离不开自己的童年,更要用一生的时间去呵护那个住在内心里的受伤小孩。姥爷在我的童年阶段带给我最珍贵的东西是爱,爱使我有勇气从小城走到北京,去做演员,去做导演。”


蒋雯丽是南方人,却早已习惯了北京略有些严酷的冬日。第一次来北京求学的回忆也由此被唤醒了,当时,她就像《立春》中的王彩玲,心中烧着一团火,需要去燎原某个未知的地方。


“当时,我觉得北京的天空怎么会这么高啊。”


王彩玲受限于身处的地方无法全然地释放自己,蒋雯丽足够幸运,跌撞间在大城市中寻到了自己的位置,但即便被挖掘了天赋,却也有好几年的时间,她常常面临自我怀疑的时刻,在胆战心惊中成长。蒋雯丽笑着说起自己的学生时代:“当时总在怀疑老师是不是选错了人,因为我自己并没有非常奔放的个性。”

她也和很多勤勉的人一样,通过很多戏的累积、外界的反馈、自我的判断,才慢慢找回了自信,那团火也终究释放于恰当的地方。


不会为了戏放弃真实的生活,因为虚构与真实本该一同生长,成为彼此的映照。最近一段时间,蒋雯丽逐渐放慢了拍戏的脚步,更加珍惜藏匿于日常中的温柔。“我变得安静,在不去工作的时候,也懂得与自己相处,常常问候那个内心的小孩,并不会觉得这是一种虚度。”

她也有更多的时间与孩子相处。“有的时候我觉得孩子来自宇宙,他拥有宇宙的能量和信息。我跟孩子对话,常常觉得不是我在教他,是他在教我。”


孩子还小的时候,蒋雯丽曾打趣地问他是做什么的,孩子不假思索地答道:“爸爸是拍电影的,妈妈是演电影的,我是来玩的。”童言无忌的回答中深埋着一种轻盈的游戏人生的心态,令大人早已钝感的心灵受到启发,在诸如此类的对答之间,孩子总会带给蒋雯丽观察生活别样的视角。


这样的片段是蒋雯丽最含情脉脉的回忆,她的日常不似剧情般跌宕起伏,而是由微小的温情、快乐与苦涩组成的。她向我们描述了这样褪去女演员光环的一日,她会拾起往日里被忽略的锅瓢,走路去采买蔬菜,收获沿路的风景,再耐心地烹煮一顿家庭的晚餐。在人人瞩目的舞台之下,有无数这般纷繁却值得留念的生活碎片。她也会将目光锁定于身边四季的变化,心里的火依然在,依然旺盛也从不稀缺热爱这种燃料,但周围的一朵花开了,亦是一种恰到好处的幸福与自怡。



蒋雯丽|上城士|中国岳西公益短片

出品:伦思博

编辑&造型:ICE冬雪

摄影:吴明

化妆:张人之

发型:王依琳

制片:逸霖

内容编辑:Yvette

撰文:Juno

导演、制作:JiN字徐

摄像:时彬洪、Leolinnn

设计:王若菲

时装助理:朔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