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抽丝剥茧,写就“蓬松”人生|你好守艺人04

上城士 上城士 2023-06-12


自清宫剧《延禧攻略》播出以来,除紧凑的剧情和莫兰迪色调为人所津津乐道外,剧中以富察皇后引领众妃嫔佩戴的绒花头饰也大肆流行起来,趁着全国掀起一波绒花热潮,一下子竟涌现出几万名簪娘之巨。而在此之前,虽然作为南派绒花代表的扬州、南京和作为北派绒花代表的北京、天津都不乏传承人在世,但这项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传统工艺却几近面临失传,真正坚持从事绒花制作与传承的可说寥寥无几,南京的赵树宪是其中之一,此外便是北京的蔡志伟了。

绒花最早起源于南方,后来才流传至北京,北京绒花的历史大概可追溯到明朝。据《明会典卷·工部·工匠》记载:“明朝末年出现了做花的行业,种类有绢花、绒花、纸花、通草花等,以后发展为北京独有的民间艺术品,人们统称它为‘京花’。”绒花以桑蚕丝为肉、以金属丝为骨架,原料昂贵,一直供奉于朝廷之上,从民国开始才真正走入民间,因其复杂的工艺流程和特殊手法,时至今日依然依靠纯手工制作。制作一朵绒花流程烦琐,需要经过选丝、炼绒、染色、拴拍子、搓条、刹活儿、熨烫、攒活儿等数十道重要工序,考验着匠人的耐性、匠心的坚守。制作过程亦是文化信息的传递过程,绒花四季不败之美及其“荣华富贵”的寓意所指,都值得今天的我们保护、传承并发扬光大。


差不多三年前,北京绒花(绒鸟)代表性传承人蔡志伟在北京市怀柔区杨宋镇仙台村创立了“蔡致荣华”绒鸟绒花工作室,如今走出疫情之困,团队愈加稳定,前景也越发清晰。关于绒花的保护、传承和传播,他只给出短短四个字——守正创新,却触到了传统工艺施展新活力的本质。


以下是他的自述。


2002年我开始拜师学习,起因是机缘巧合下得知我师父高振兴收不到徒弟,没人愿意学,加之我本心喜欢这门手艺,也不喜欢做生意和跟人打交道,就想静下心来做点事,便拜他为师了。他对我说:“现在没人愿意学手艺了,我都不知道我死以后怎么去地下面对我的师父。”这句话一直是激励我坚持下去的动力源泉。


原来我经营着一家建材厂,就把师父接到我那儿,管吃管住之外,每个月给他生活费。到了第三年,师父身体不太好,所以他提出让我自己练,说该教的也教得差不多了,不明白的就来问。算下来我在师父身边系统地学了两年多,但实际上我觉得师父不在我身边后,我的提升更多,他就像一个拐棍儿,在你身边的时候你永远学不会走路,你老拄着那拐棍儿。

北派绒花主要以绒兽和绒鸟为主,我师父教我做的第一件作品是公鸡,我那时候也主要做鸟类和兽类,可以说师父没教我做过一朵花。学习绒花还是无意中了解到我师伯还健在,住在天津,于是我就去天津拜访他。他借给我一套夏文富老师做的红绒花,仿这批红绒花成了我接触绒花的开始。到了2012年,为给姚星彤的戛纳礼服“绒花若雪”做配件,南京的赵树宪老师来到北京。做配件的时间太赶,总共只有五天,于是我俩一块用四天时间做完了所有的配饰。那次他给了我一批他自己做绒花的图片,他说要想把绒花做好,就要去模仿,我没事儿的时候就照着图片模仿他那些绒花。可以说这两次对传统绒花的模仿学习打下的基础,奠定了我后来自己的创作。


对于现代绒花来说,南北绒花没有太大区别,手法、技法差不太多,只是在细节处理上略有差异。但传统绒花是有区别的,南北绒花的区别是非常大的:整体来看,南派绒花属简洁、清雅型,北派绒花属繁复、厚重型;颜色上,南派绒花比较多样,什么颜色都用,北派绒花主要以红色为主,可能会做一些点缀,比如桃儿做成粉色、叶子做成绿色,其他基本上都是以红色为主。

为什么这么多年我坚持下来了,想必跟绒花之美不无关系,每一件作品都能给人不一样的感觉,这种不一样的感觉时不时地触动着我。而且绒制品跟其他工艺品不一样的地方在于更“真”更“活”,比如面人儿可以捏鸟,泥人儿也可以雕塑鸟,但是它们做出来的是“死的”,不像绒花做出来的鸟更接近于鸟,它的美感绝对不是一种硬邦邦的东西,而是柔软的。这种工艺除了规避做人物形象外,自然界中的花鸟鱼虫兽和景观都可以做,而且还可以随意组合,它给了你一个无限的创作空间,这种可能性就让你老有一种新奇的感觉。

我们在疫情期间的2020年5月成立了现在的工作室,和南京赵老师主要面向汉服爱好者不同,我们则走商单和企业定制居多,比如冬奥会颁奖礼服“唐花飞雪”帽子上镶嵌的牡丹花样式的绒花,比如与故宫文创联名的绒花首饰,比如和《倩女幽魂》手游携手推出的《秋月无边》绒兔作品等等。从去年到今年,保利集团和迈巴赫也都找我们做了定制绒花。接下来,我可能去尝试模仿做一些建筑,会先试着做一个太和殿式的建筑。其实我完全不局限于花儿的制作,在花儿的制作技艺上,传统绒花几乎没为现代绒花留下多少发展变化的空间了。

我正在筹备今年的北京“工美杯”创新大赛,这就抛出了一个问题:什么叫创新?其实就是想办法拿传统的东西与别的东西相结合去做,比如我做的那一对九尾狐,单独俩九尾狐摆在那儿有什么意义吗?没有。我目前的想法是给它们造一个雪景,弄一棵梅树灯,两只狐狸互相照应,再做一只小狐狸交接搭配,既可以装饰又可以照明。说到最想改良、精进的一件事,因为绒花比较娇气嘛,我特别想怎么能让它变得比较皮实,不能做胸花戴一次一摘一拿就废了,看看怎么能多戴几次吧。

前两天,中国国际时装周给我发了邀请函,我就想去了解了解时尚趋势,看看能跟哪些设计师进行合作,给他们明年的服装做一些配饰,这么着才能真正走出去。新中式、汉服和Cosplay虽然时下挺流行,总归受众群体还是很小的一部分人,所以必须能设计出跟现在的衣服搭配的饰品,那你的生意就广了。





出品:伦思博

编辑:罗蕾

摄影:孙英铭Vic

撰稿:惠智茹

设计:王若菲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