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很快就没有什么铁饭碗了

关不羽 关胖本胖 2023-03-08

近日,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的一场招聘会火了,因为,在招聘会现场,有多家餐饮公司、酒店在招聘服务员、传菜生、洗碗工、前台接待等,而薪酬最低的只有2000元。很多网友感叹“学历贬值”,不胜唏嘘。

随即官方解释,这是政府组织的大型招聘活动,“学校仅提供场地”有很多“社会人员”参加云云。言下之意,都能理解。

然而,这是“2023‘郑’聚英才职等你来”郑州市人才招聘进校园活动的首场。对“社会人员”开放是真的,校方提供场地也是真的,网友口中的“学历贬值”还是真的。

可以理解官方解释“模糊处理”的苦衷,但这并不能改变大学生就业“下沉”的现实。


二十年扩招,学历是不值钱了


“下沉”是必然的,而且早有端倪。先是高职不高、大专不大;很快就是三本非本,后来索性取消了;再后来连二本也不怎么“本”。轮到“一本”不过是时间问题。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就是一本高校,洗碗工、收银员的“人才招聘”不是也进校园了吗?

经历了二十年的大学扩招,“学历贬值”并不意外。2000年,中国高校应届生人数为100.9万人。2018年全国高校毕业生首次突破了800万人。到2022年,这一数字已经突破了1000万,是2000年的10倍。学历稀缺性大幅下降。

而且,2022年的高中应届毕业生仅为800万左右。随着人口拐点到来,这一数字还会下降。按照目前中国高校的“学历产能”,新增就业人口“人均大学生”并不遥远。还谈何稀缺性呢?


“缺乏高学历人才”是想当然的误解


多年来中国社会“缺乏高学历人才”的说法在国内非常普遍,但是其中存在两个误区:

第一个误区是没有注意到学历人口占比在各年龄段的分布。中国大专以上学历人口2.2亿人,约占总人口的15%,仅为美国的四分之一。这一巨大差距成为“大力推动高校扩招”的口实。

然而,扩招派“忽视”了中国高学历人口在不同年龄段的分布很极端。80、90、00世代的高等教育人口占比已经达到了40%左右,这三代人总人数4亿,已经是7亿就业人口中的主力。随着代际更迭,更年轻、学历普遍更高的年轻世代加入就业市场,中国就业人口年龄段的学历含量将会很快达到接近发达国家水平。高学历人才的缺口即便存在,也没有想象的那么大。

第二个误区则是高估了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对高学历人才的需求增加。但是,我们的产业升级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快,对学历提高的要求也很有限。比如占就业人口20%的制造业,从业人员平均受教育时间仅为11.4年,相当于高中水平。大专以上学历的从业人员占比15%左右,与十年前相比仅增涨了5%。而这十年间,高校应届毕业生增加了一倍。作为就业主力的制造业,对高学历人员的需求增长是很有限的。

高学历就业集中的行业也没有预期中保持高增长。本科占比50%以上的行业依次为教育(73%)、信息技术(71%)、科研技术服务业(64%)、公共管理(63%)、医疗卫生(61%)、金融(59%)和文娱产业(57%)。教育、信息技术、金融和文娱产业近年来受到产业政策影响,增长乏力,就业机会大量消失。

传统产业没有如预期的转型升级,高学历就需求的增长有限。而新兴产业发展迟滞,需求萎缩。供给激增,需求疲软,学历贬值势所必然。其实,无需2000元招一本学历当洗碗工的耸人听闻,高学历的“就业市场下沉”早已悄然发生。比如,根据总工会的统计,网约车司机中38%是大专以上学历。在不久的将来,大学生送外卖也不会是什么新闻。

学历贬值既成事实,个人、家庭和社会都要做好相应的准备。


个人和家庭,要面对现实做出调整


形势比人强,不能改变现实,只能改变自己。高校应届毕业生要调低就业预期。不要因为一张文凭,减少了生计的选择。

大专以上学历呈现普及化的趋势,各行各业的学历结构水涨船高是必然的。这在发达国家已经成为现实。比如美国制造业就业人口,大专以上学历占比36%左右,大学生加入制造业蓝领大军很寻常。

因此,就业太“端着”,那就只能失业。没有收入来源,还不是失业最大的危害。长期失业导致劳动习惯丧失、社会关系匮乏,才是自身劳动价值最大的贬值。

家庭应该重新规划教育投入。

贬值的学历是不是值得投入大量精力和金钱去争取,是一个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再穷不能穷教育”、“寒门出贵子”、“高考改变命运”等励志鸡汤,在新的就业形势下成了迷魂汤。

与其耗尽家庭资源、牺牲孩子的童年去换一张没有多少含金量的文凭,还不如因材施教,该学手艺的学手艺,该打工的打工。继续盲目的学历信仰和铁饭碗崇拜,只会让情况越来越糟。


铁饭碗不够也不铁,发展民营经济才是正解


引导社会正视就业市场现实,政府应该调整产业政策和就业政策。

产业政策方面,与其消耗有限的财政资源搞公务员、国企扩招,还不如积极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创造真正的有效就业。“考公热”、“国企热”误导了大众的就业观念,误把“财政铁饭碗”作为就业追求。实际上,中国80%的就业岗位是民营企业创造的。

现实是,财政吃紧,“铁饭碗”现在是不够,将来是不“铁”。财政供养人员的数量从2016年的5000万,激增到如今的8000万,人力成本支出占总税收的40%。经济运行不堪重负,“铁饭碗”不主动“瘦身”,也会被动“瘦身”。部分经济欠发达地区借债发工资、拖欠工资,甚至变相集资,都是“铁饭碗”不稳的征兆。继续扩招,把学历门槛拉得畸高,不是促进就业,而是饮鸩止渴。

很大程度上,中国就业市场今天的困难局面,是歧视民营企业的后果,也包括学历歧视和学历贬值同时加剧的怪圈。

正因为民营企业的经营环境不稳定,所以“饭碗”才不稳。高学历就业集中的民营部门这几年受到了产业政策的冲击,导致岗位流失,加速了“学历贬值”。大量应届毕业生因此不得不挤入“考公大军”,导致学历门槛的大幅提升,造成了普遍的学历歧视。这就制造了中国就业市场的恶性循环。

一面是“铁饭碗”的学历门槛越来越高,另一面是抢不到“铁饭碗”的高学历就业困难,学历歧视和学历贬值就是这样矛盾而统一地搅乱了中国社会的教育观念和就业观念。

民营经济的风吹草动,传递到就业市场就是十二级台风。教培业卒,百万失业大军与昔日的学生抢饭碗。互联网产业被捶,大量优质就业机会消失,消费、投资、就业连锁受损。文娱产业萧条,横店临时工的盒饭没着落了。“产业升级”等等的宏大理想,不应该牺牲普通人的饭碗为代价。牺牲了这些卑微的饭碗,只会让“星辰大海”越来越遥不可及。

越抑制民营经济,就越难实现充分就业。就业矛盾突出,政府不得不增设岗位以应对。财政压力激增、经济运行效率降低,又进一步恶化了营商环境,民营企业的日子就越难过。不打破这一恶性循环,就业市场的景气是很难期待的。财政统统养起来,是不可能的。

因此,不要指望学历作为“铁饭碗”的兑换券。高学历不再是就业的保障,而是正确预期的心理负担。因为拿了一张文凭,减少了很多生计的选择,很不值得。

2000元起薪又如何?咬牙也要活下去。


关胖再出发,敬请新老朋友们关注。


  

扫码加入关老师社群,永不失联。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