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滴滴崩溃一夜,是在给中国互联网敲警钟!

关不羽 关胖本胖 2023-11-30

滴滴一夜不“滴”,全网围观加群嘲。

事情确实离奇,有派单千里之外的,有司机“一夜暴富”的,还有几公里路收了两百多块钱的。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有专业人士算账,说是一夜损失数千万营收,也有预估损失超4亿的。

滴滴的营收损失、网约车司机的收入损失,可以用数字衡量。用户出行不便的无形损失,却是无法计算的。好在第二天滴滴的系统就恢复了,伤害性不大。

这个乌龙事件,却是中国互联网产业“系统性风险”的预警演习。


稍微有点岁数的朋友应该记得,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前互联网时代”,通讯、商业零售、出行、物流有多糟心。

互联网科技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在公共服务领域实现了“弯道超车”,大大提高了我们的生活质量。

如果崩的是电商,城市小白领们的生活不便可能还是其次,千千万万靠电商吃饭的商家风中凌乱;如果崩的是电子支付系统,提现的人流能把银行的门挤塌;如果崩的是社交媒体平台,那连吐槽的空间都没了。

这些假设的后果,还只是冰山一角。如果真的发生那样的情况,我们的生活不是停滞倒退,而是崩溃。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互联网产业已经成为中国社会最重要的公共服务基础保障,容不得闪失。

天天“星辰大海”、“全球争霸”的宏大叙事爱好者不重视这些“民生细节”,或许只有风险危机摆在他们的眼前才能时才能给他们发热的脑子降降温。

中国社会不是没有风险意识,不仅有而且很强烈,却是丢了西瓜捡了芝麻的钻牛角尖。“风险”、“安全”是近几年的高频词,今天担心市场垄断风险,明天操心数据安全。

2021年滴滴海外上市就曾上升到“数据安全”的层面。虽然到底也没人说得清“外国人掌握中国人出行数据”有多大危害,却足以让很多人义愤填膺。滴滴经历了低调上市、迅速退市的风波,一蹶不振。

病病歪歪两年后,滴滴以最朴素、最直接的方式,让我们看到了真实的安全风险——不是“亡我之心不死”的外部威胁,而是导致系统宕机的内部风险。

中国互联网企业这几年的日子很不好过,上市的市值大幅缩水,没上市的四顾茫然。曾经红红火火的大厂,业务收缩、大幅裁员的坏消息频传,让人唏嘘。这不禁让人担心,如果不能及时止损、重拾增长信心,今天我们熟悉的互联网服务还能继续吗?


互联网产业是典型的“三高”产业——高投入、高增长、高科技,高度依赖营商环境。

上世纪九十年代欧盟一套立法组合拳,一打A4纸捶死了自家的互联网产业,是沉重的教训,并不是值得借鉴的经验。时至今日,欧盟的数据安全焦虑越来越严重,管制越来越离谱,却是毫无意义的挣扎。你的市场里根本没有正经的本土企业,再怎么强调“数据安全”也是白扯。欧盟断网显然是不可能的,“严于律己”搞黄了自家的买卖,只好开启“严于律人”的摆烂模式。

欧盟国家隔三差五给外国互联网企业开天价罚单,薅羊毛补贴财政之余,安抚一下经济民粹主义的情绪。但是,这样的行为艺术表演,造成了欧盟本土互联网产业的恶性循环——为了“安全焦虑”和罚单,管制标准越来越严,合规成本越来越高,政策风险难以承受,资本市场大门紧缩,欧盟本土企业的成长空间越来越逼仄,“安全焦虑”也越发无可救药。欧盟互联网产业就是这样与时代脱节,与其经济体量、科技水平完全不匹配,是妥妥的差生。

诡异的是,中国这个互联网产业优等生,却抄起了欧盟差生的作业。

中国社会这几年互联网产业的“安全焦虑”,有欧盟化的迹象。社会观念、重要立法都在抄欧盟的作业。防自家企业如防贼,互联网产业的营商环境恶化。独角兽大幅减少,大厂纷纷“降本增效”。优等生抄差生作业,也会变成差生。

停滞和倒退不会带来任何意义上的安全。宏大叙事爱好者心心念念的中美互联网产业竞争,也变得更不“安全”了。

全球互联网上市企业前10名,中国还有三家留在榜上,其余全部是美国企业。三家的市值加在一起不到8000亿美元,不到谷歌的一半。两国的互联网科技水平更是大幅拉开差距,美国企业包揽了所有前沿领域的最新成就。

任何产业的发展都有风险,但是阻碍发展才是最大的风险。既要经济繁荣、科技进步、生活便利,又要绝对安全的“既要……又要”,是荒唐的。捆住企业经营的手脚,还要企业经营良好,是荒谬的。这却是中国互联网产业的真实处境。

把正常可控的市场风险,放大到阻碍产业发展、影响企业正常经营的不正常,就要做好告别的准备。

今天国人已经没有多少心气去关心中美互联网竞争,正如没心情关心房价,这或许是件好事。过热的头脑需要一剂清凉的猛药,不食人间烟火的灵魂出窍才能回归肉身。

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均GDP1万美元挂零,承担不起多少试错成本,岁月静好的躺平摆烂更属奢望。欧盟现在是“打别人家孩子不心疼”,我们应该知道自家的产业发展起来有多不容易。要搞坏却是很简单的。但是,代价之大,超乎现象。

滴滴宕机一夜,就是几千万损失。如果互联网产业整体有个闪失,损失会有多大?即使宏大叙事不关心“民生细节”,代价大到不可想象,也足够宏大了吧。



互联网产业的健康发展,是改革开放“放”出来的,而不是欧盟那样管头管脚管出来的。产业发展的市场风险是在发展和竞争中消除的,而不是靠条条框框的过度干预解决的。

滴滴宕机,还可以用别的网约车软件。哪怕明天滴滴倒了,竞争对手也会迅速填补市场的空位。只要市场机制还在,不用担心打不到网约车。但是,开放的市场消失了,那么我们熟悉一切的都将烟消云散。这才是中国互联网产业真正的系统性风险。


关胖再出发,敬请新老朋友们关注。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