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寻找松弛感。

花花花花总! 秃头研究所Monsters 2023-08-06


◼️ 如果可以的话,我想过上一种可能会被批评的生活:比如每天睡到自然醒,随手抓一抓乱七八糟的头发,不用化妆也不用精心搭配,素面朝天穿着最舒服的衣服不紧不忙地吃过早餐去上学或者上班。工作或者学习平稳的没有波澜,不期待什么大成就,也不会被恼人的成绩或者烦人的领导折腾的想要破口大骂,只是没有什么变化和挑战地完成自己的任务,然后下了班趁夕阳还没有完全坠下去,还能就着余晖在街边走走逛逛,拎着一些小吃、一瓶度数不高的啤酒还有一些水果,晃悠晃悠的往家走,citywalk是每天上下班的通勤,扫一辆共享单车也是骑行。在家的夜晚读书看电影,不用记挂白天的工作也不用焦虑明天的未知,只需要带着平静和满足沉沉睡去。

◼️ 没有太高的目标、没有太多的追求、可能也没有什么钱:像个胸无大志的闲人,在人世间游手好闲一遭,舒服自在就行。

◼️ 不过我们绝大多数人,都过着一种会被人肯定和赞扬的生活:有着明确的目标,期待着要成为更好的自己,要拥有更高的学历、更好的工作、更丰富的阅历和更多的社会资本。每天在闹钟中匆忙睁开双眼,用精心学习的如何在10分钟内速成素颜元气妆和穿搭范例里搭配好的衣服去工作或者上班。挤进早高峰的人群,在通勤的十几分钟里抓紧背个单词或者看个新闻。学习要争最好,工作围绕着绩效,脑海里应付着当下繁杂的琐事,心里还焦虑着自己是不是都把时间和青春浪费在了不应该的地方。这样的焦虑要从工位一直持续到回家的路上,一边点外卖一边盘算着晚上要如何安排时间,才能高效的学点和做点什么提升自己——直到睡前意识模糊的最后一分钟,还在思考到底怎么样,未来才能更有确定性,自己才能成为那个被期待的人。

◼️ 体面的、有目标、有激情、有无数的可能性,有努力换来的点滴回报:像是一个不知疲惫且紧绷着的齿轮,卡在社会大机器上,永无止境的加速转动。

◼️ 齿轮艳羡着闲人的自在,闲人偶尔也羡慕齿轮获得的社会资本与身份——于是在这种不同的生活态度相互碰撞之下,一个新的,充满着矛盾的词汇就诞生了:

◼️ 松弛感。


⛲️

08/03/Thur.


允许一切发生。

@TuTouSuo™️ 


很奇怪,松弛感怎么可能会和齿轮的人生联系在一起,松弛感就应该属于前者,属于睡衣拖鞋、素面朝天,属于酒精与安睡,无欲无求和毫不在意——但当松弛感这个词广泛的出现在社交媒体中,并被演绎为松弛感穿搭、松弛感出游、松弛感的人生态度等种种新生活方式标签的时候,它本身也就不再具备“松弛”之感,反而变成了诸多外在物,如金钱、物件、商品、氛围感的堆积。

几乎没有什么人去定义松弛感,因为这个词本身就代表着一种「允许一切发生」的弹性和「不需要被定义」的内在价值:是一个人足以在任何情况下,都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和良好的情绪应对任何可能发生的事情——不会抱怨,也不会对此感到焦虑或者崩溃——就像松弛感的亲密关系里,少见争吵而多见理解,就像松弛感的家庭关系里,少见控制与要求,多见的是尊重与支持。换言之,松弛感象征着一种「稳定性」和控制性」:因为一切都在个体的预期范围和承受范围内,一切的后果都可以轻松应对,所以「无所谓」,所以「松弛」。

说到这里便有些好笑,在发疯文学和世界毁灭文学为主流的当下,「保持情绪稳定」本就很难,更不要说松弛感不仅意味着保持情绪稳定,更意味着保持一切稳定。

所以才说,松弛感是一种陌且奢侈的状态,因为现代社会的「紧绷」早已以不易察觉细碎的方式悬挂在了每一个普通人的头顶:家庭关系、亲密关系、升学压力、就业压力、生活成本压力、晋升与业绩压力——每一件事情都像轴紧的发条,一步的行差踏错可能就是无法挽回的后果。于是越是做不到,就越是期待拥有,松弛感就诞生于这样的语境之下:希望自己能稳定的、轻松的抵御一切外在风险,和可能发生的任何情况,就算根本做不到,装也要装的像。

但稳定、抵御外在风险、可以轻松承担后果、不必担忧行差踏错,有足够的试错成本、这条路去不了罗马那就换条路去罗马——所有的这些关于松弛感的表达中,字里行间写下的都是「资本」所带来的底气:“松弛感意味着有「可选择空间」和「有选择的权利」,是个体能否在最优解被画叉时承担期间的损失和代价,并愿意选择其他的备选方案。因此,松弛感的背后是把握生活的自信和底气,即松弛感只是在有把握的生活中最大化自己的可接受度。”

松弛感需要「货币资本」,这一点毋庸置疑。把松弛感作为人生追求,本质上追求的也不过是财富积累所带来的抗风险能力和可应变能力——如果我们回到开篇的两种生活状态,前者看似悠闲,但如若面对重大如疾病等人生考验,松弛也会随之消失而变为担忧与焦灼;后者看似紧绷,但紧绷之余积累下的个人能力与财富,有足以让她在诸多的选择、竞争中变得足够松弛和游刃有余。

你看,松弛感随之变成一个伪命题:没有绝对的松弛感,也没有绝对的紧绷,只有绝对的「货币」与「资本」。

这种观点在《现代性》中已然被证实:贵族、精英、艺术家们从瞬间与变动中发现了美,但普通的都市人正是为了应对这种瞬间性和不可预见性而发明了世故、冷漠和算计。在现代都市主导性的标准化货币经济中,个体只有按照严格的数字换算方式行动,才能抵御多样性和可变性带来的困扰。这种数字交换和标准化的货币文化同现代生活是一体的,现代城市生活越来越复杂、紧张,越来越像一些纷乱的碎片,引起强烈的神经刺激,因此现代精神越来越精于算计,越来越排斥那些狂野的本能冲动,排斥波德莱尔式的孩童般的激情和好奇心。烦躁的现代生活,只能借助中性、冷漠的金钱媒介来达成一切目的与可能,来应对一切瞬间和变动。

所以当社交媒体追捧松弛感之时,就和社交媒体在追捧老钱风(old money)一样,本质上追逐的是一种绝对的财富带来的绝对掌控力,是有足够的资本和能力应对一切的云淡风轻。松弛与老钱划上等号的那一刻,一个更赤裸的真相就凸显了出来:松弛感并非是简单的资本与财富的积累,而是一种长久浸润在资本与财富之下的无所谓。即使是今天所言之的中产,似乎都离真正的“放松“和”无所谓“天壤地别——毕竟鸡娃、房贷和健康,已经完全称不上松弛了。

因此,比松弛感的伪命题更糟糕的,是松弛感实际上代表着一种以货币力量为单位的阶级划分——金钱崇拜和拜物教,马克思早就这么说过了。

就像十九世纪刚刚起家的新兴资产阶级,他们证明身份和财富的方式是在自己的家中添置各种属于皇家的、贵族的艺术品或珍稀商品一样。今天大众对松弛感的推崇与分享与其大相径庭,都是一种阶级性生活状态对另一种阶级性生活状态的模仿与期待。

松弛感不再松弛,反倒是多了几分表演性,变成了苦心经营的结果,也变成了一种社会身份标签。




⛲️

🛁 当青年一代的我们在聊松弛感时
🕳️ / TuTouSuo / 真的能寻找到松弛感吗?

韩炳哲说,这是个自我统治的时代。

在这样的时代里,个体不再需要任何外在的控制和催促,不需要驴子背后那个挥舞的小皮鞭,就会自觉的、疯狂的自我暗示和自我促进——人变成了功绩主体,社会变成了功绩社会。在功绩社会中,功绩主体不受外在的统治机构控制,没有外力强迫他工作或剥削他。他是自身的主人和统治者。因此他无须屈从于任何人,或者说只屈从于自身。尽管摆脱了统治机构,却没有导向自由。自由和约束几乎在同一时刻降临——为了获得更大的自由而进行自我束缚,自我束缚的同时油然而生安全感,这一切的目的都是为了——效绩的最大化(为了体面的生活和资产)。

绩效的过度化日益严重,最终会发展成为自我剥削,并且发生这种自我剥削的时候,自我的期望永远是更高的绩效,而找不到终点——从而被长久的困于外在物,困在学历、工作和资本之中。

松弛感就成为这样的自我统治之下,一种自我说服和自我眩晕的说辞:即使是绩效主义自我束缚,也在困局之中,心存一线对意义和生活的渴求——醉酒、发疯、浪漫、寻找春日、战胜夏日,皆是如此。

于是我开始思考,我们这一代人谈松弛感,也不全然是简单的金钱崇拜,又像是一种独特的精神麻痹:父母那一辈人在集体主义与工作伦理下身负沉甸的社会责任感而无法谈及轻盈与松弛,但当个体主义的兴盛绞灭了这一代人身上的历史沉重感,我们轻飘飘的游荡在社会与时代的缝隙中,寻找着自我的存在性

松弛感,更像是一种存在性的确认。

⛲️

🛁 作为瞬间的松弛感
🕳️ / TuTouSuo / 真的能寻找到松弛感吗?

之所以今天会突兀的聊起这个已经火了一阵子,甚至都快没那么热门的概念,一来是刷朋友圈时看到了「松弛感」这个词非常频繁的出现:小米的新广告是松弛的、夏日的冰淇淋是松弛的、某一个躺在床上的雨天是松弛的,大量松弛感的生活与表达习以为常的出现;二则是昨晚的一则关于八月学习计划的推送,让不少人纷纷讨论在我们的文字里看到了一种难得的、考研类公众号少有的松弛。

这样的形容让我去思考:如果剥离掉松弛感背后的资本属性,也不再去关注人们追求松弛感时存在的对财富追求的话——松弛感有没有可能并不是仅仅是一种生活状态,而是一种生活瞬间。

是想开了的一瞬间、是不再焦虑的一瞬间、是即使这道题不会做但今晚的外卖很好吃也不想辜负的一瞬间、是今天的心情不好但今晚的晚霞该死的美丽的一瞬间、是虽然考研失败了但依然不想辜负这个春天的一瞬间、是今夜就是要发疯和快乐的一瞬间。

如果说松弛感本身构建了一种货币认同与确定感,那么在社交化与私人话语的广泛传播之下,松弛感这个词似乎解构掉了庞大的社会话语,而在具体的生活中,变成了具体的、自由的片段式回忆。

人与社会的进程之间就存在这样一种互动的复杂的经验关系:现代生活锻造了现代意义上的个体,锻造了他们的感受,锻造了他们的历史背影,构建了松弛感背后的资本话语;同样,这一现代个体对现代生活有一种前所未有的复杂想象和经验,这样的经验便进一步为松弛感这样的表达赋予了个体的、私人的、独特的新内涵。现代主义文化,正是这种感受的各种各样的历史铭写,作为一种文化的松弛感和作为文化的发疯一样,都是满足与不满足、崩溃与欢愉、挣扎与躺平、无所谓与有所谓相互碰撞的结果。

碰撞出了长久的紧绷,但偶尔松弛,虽然松弛,但依然有欲望有目标,有期待有竞争的复杂社会情感——这是我们今日寻找的松弛感,不是松弛感的穿搭与氛围,也不是非要懒散或者无所谓,而是即使一整个夏日都充斥着紧绷的学习,也依然会为晚霞和雨打荷叶而驻足。

你看,这下松弛感就无关金钱,只关乎人文了。



🦋

* ᴳᴼᴼᴰ ᴺᴵᴳᴴᵀ *
◔.̮◔✧
「秃头所全能实务班」

一间属于新闻人自己屋子
消息改写与评论写作/7月至11月



´͈ ᵕ `͈
「TTS专题笔记/2024更新版」

75万字/95个热门考点专题
一份现成的/完整的笔记来啦


☾˚‧º· ☾˚‧º·
「24届/夏日专题班」

五门新传重点学科
60天/152小时/提升新传知识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