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成都的谢女士终于离婚了,结婚证不应成为家暴的“护身符”

你我交集 情感与人性 2024-06-19

成都的谢女士终于离婚了,结婚证不应成为家暴的“护身符”


“从今天起,我自由了!”

5月31日,成都的谢女士泪流满面,武侯区判决同意她与贺某某离婚,并获得女儿抚养权。

为了得到这个结果,她付出了极其沉重的代价。

短短两年婚姻,遭受家暴多达16次。

每次被家暴后,她都会发出求助,妇联、社区、公安、市长热线.....

.能想到的做到的都试过了,没有任何一个渠道能实质性解决她的困境。

公安接警后以家庭纠纷调解处理;找律师打官司,律师嫌起诉离婚时间长建议协商离婚。

到法院起诉又材料不全,就在补齐材料的前夜,她再次被强暴、被殴打,导致内脏多处不同程度受损,需终身带着粪袋生活。



这一事件再次引发了社会对家庭暴力问题的深刻反思:

为何在法治社会,女性追求婚姻自由、摆脱家暴束缚仍如此艰难?

结婚证是否已沦为家暴的“护身符”?

谢女士的遭遇并非个例。

许多女性在遭受家庭暴力后,往往面临求助无门、维权无路的困境。

她们在寻求帮助时,常被推诿、调解,甚至被告知“家务事难以处理”。

然而,家暴并非简单的家庭纠纷,而是严重的违法行为,是对受害者人身权利的侵犯。

法律应当为受害者提供及时、有效的保护,而不是让她们在漫长的法律程序中消耗生命。

值得警惕的是,“离婚冷静期”制度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成为家暴受害者的噩梦。

在遭遇暴力时,女性需要的是快速脱离危险、保护自己的机会,而不是被强制“冷静”。

这种制度在保障婚姻稳定的同时,也可能忽视了弱势群体的实际需求,使她们在暴力阴影下无法自救。

当然,我们也必须认识到,法律保护女性的路径并非一帆风顺。

妇联等社会组织在维护女性权益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其在功能作用发挥上仍有待加强。

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同样需要改善,确保每一位受害者都能得到应有的保护和帮助。

对于家庭暴力问题,我们不能再抱有侥幸心理,更不能将其视为“家务事”而轻视。

每一个家暴事件都是对法律的挑战,都是对社会文明的践踏。

我们必须以零容忍的态度对待家庭暴力,让施暴者受到应有的惩罚,让受害者得到及时的救助。

同时,我们也应该加强对家庭暴力的预防和教育。

通过普及法律知识、提高公众意识、加强家庭教育等方式,让每个人都明白家庭暴力的危害和不可接受性。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从根本上减少家庭暴力的发生,让每一个家庭都充满爱和温暖。

结婚证不应成为家暴的“护身符”。

我们期待法律能够给予女性更多的保护和支持,让她们在追求婚姻自由、摆脱家暴束缚的道路上不再孤单。

同时,我们也呼吁全社会共同努力,为构建一个没有家庭暴力的和谐社会而努力奋斗。


热点导读

有些人坏的连盗匪都自愧不如!

别不信,人的运气和打扮很有关系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