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媒体报道澳大利亚,评论区网民都不信,就我信!
       这下好了,糟糕的生活终于从北美蔓延到了澳大利亚,原以为媒体报道过美国老百姓用不上空调后,该轮到加拿大了,至少也应该先蔓延到欧洲,然后一步一步来,澳大利亚应该排在最后。媒体的水平挺高,从北美横跨半个地球报道了澳大利亚人生活糟糕的现状,这叫声西击南。

        看人民网报道的澳大利亚人糟糕的生活现状,人民网悉尼8月11日电,随着澳大利亚租房危机和生活成本不断上涨,无家可归问题也在迅速蔓延。近日,澳大利亚非营利性房屋与家庭服务机构Launch Housing发布了一份报告,比较了10个面临“严重无家可归危机”的城市,澳大利亚三座城市上榜。
        我注意到了,人民网报道引用了“无家可归问题也在迅速蔓延”,也字很重要,说明很多国家都是非常糟糕,有着类似的问题存在。西方国家的情况不容乐观,美国有25%的成年人吃不饱肚子,如果算上家庭的孩子,这一数据至少能够达到50%,可怜的世界第一经济强国美国已经混到了吃不上饭的下场。
        美国的小伙伴也混的都不好,通过媒体的报道看,欧洲人的生活很不乐观,老牌资本主义英国有1/7的人饿肚子,连瑞士也出现了温饱问题。其他的都不用再说了,他们在去年冬天都是捡柴火过冬,想必今年冬天连柴也捡不到,只能啃生土豆了。
        住房危机都发生在发达国家中,人民网在报道中提到,严重无家可归危机的城市分别是奥克兰、悉尼、阿德莱德、墨尔本、都柏林、伦敦、纽约、旧金山、温哥华和多伦多等城市。这一次说的比较全面,包括了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万万没有想到,还有新西兰和爱尔兰。这下终于理解了,原来糟糕的情况是从北美沿着欧洲一直延续到南半球的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爱尔兰也被无家可归的风暴捎带上了。
        从排名看,住房危机最严重的城市为都柏林,阿德莱德排名第二,温哥华和悉尼并列第三,伦敦排名第五,纽约、墨尔本、多伦多和奥克兰并列第六,旧金山排名第十。这些排名基于四个类别,分别是完全无家可归、露宿街头、社会住房以及面临租金压力的低收入家庭。

       澳大利亚的情况比较严重,前十名占占了三个城市,澳统计局的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21年无家可归人数达到约12.2万人,比2016年的约11.6万人增长了5.2%。在这些人中,约4.6万人(占总数的23%)为儿童和青少年。19至24岁年龄段的无家可归率最高,每10,000人中有91人。
        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社会科学教授卡梅伦.帕塞尔在其研究中指出,从所有可得证据来看,该国的无家可归现象已达到危机水平。……帕塞尔明确指出,只有在住房供应充足的前提下,这些事件才不会直接导致无家可归问题的发生。他强调,与其将焦点集中于无家可归者所经历的问题,实际上是住房供应的匮乏在推动澳大利亚的无家可归率。
        澳大利亚终于找到了无家可归的原因,是住房供应不足造成的。但我认为这些问题很好解决,让恒大和碧桂园去澳大利亚开发房地产,他们地多人少,适合大面积开发房地产,而且土地也不会太贵。看到发达国家的老百姓无家可归,内心有点酸楚,真想给他们援助一顶帐篷过去,尽到我们同为地球村人的互助责任。
        为了了解澳大利亚房地产的情况,是不是人民网报道的因住房匮乏造成的无家可归?我就在网上搜索了一下,发现2022年6月30日也是人民网报道的消息,与这一次说法完全不同。

       人民网悉尼2022年6月30日电,最新公布的澳大利亚人口普查数据报告被人口统计学家指出,澳住房存量中“空置数量非常大,相关部门应对其采取一些管理措施”。
       据澳大利亚广播公司报道,在2021年8月进行普查时,澳记录了超100万套住房无人居住,占住房总数的10%。据了解,或有多种原因造成这个情况。例如,受访者可能在调查当晚不在自己家中,房子可能是度假屋或空置的投资物业等。现在怎么能说“实际上是住房供应的匮乏在推动澳大利亚的无家可归率”?到底哪个是真哪个是假?

        总之,发达国家的民生状况不容乐观,无家可归的人越来越多,比此前的情况还要糟糕。过去一段时间,听媒体报道西方国家民生维艰,吃不饱肚子成了当前最大问题,32度高温下没有空调可用,只能拿着扇子扇风乘凉。现在情况又进一步恶化,一些人家都没了,这要是到了冬季下雪天麻烦就大了,非把小脚冻得像红萝卜一样。
        不信我们等着看,今年冬季陈平教授还会从美国发回的消息,断水断电断燃气。不过,对于美国人来说,这些也不算太大问题了,已经无家可归了有电没电并不重要,还是重点先解决吃饱肚子的问题。
        我看了看媒体新闻下方的评论区,几乎所有的网民都不相信发达国家老百姓无家可归,怎样评论的都有。有网民劝人民网多关注国内民生,别为外国的问题操心。

        我也这样认为,发达国家的问题应该由他们媒体指出,然后由他们的政府去解决,不是我们能管的事。就算媒体想对他们进行报道,也应该以英文的方式在他们国家报道当地的情况,他们看不懂中文,甚至不会在我们的网络空间浏览,起不到作用。
        前段时间抗洪救灾时,媒体仍然不乏余力的报道国外民生状况,我对他们就有意见,外国又没有给他们经费,我们也没有闲钱援助他们。就算手里有钱援助也优先于我们的灾区,外国生活好坏与我们关系不大。
        我平时不看电视新闻,常看电视新闻的朋友能不能告诉我?近期澳大利亚是不是在哪方面又得罪我们了?媒体正在报道北美和欧洲吃不饱肚子用不上空调,怎么突然一下子跑到澳大利亚去报道了,没有按顺序排,跨了半个地球。
       希望媒体再报道外国生活状况时提前预报一下,别再这样东一下西一下让摸不着头脑,也可以像预报天气一样,连续排几天的节目,我好闲时追剧,看西方那些发达国家谁的日子过得最苦,从中找到自豪感。尽管还房贷压力很大,总比无家可归好得多。我有家,我幸福,吃了上顿也不用发愁下顿,优越感十足!关注下方号,分享更多有趣故事,谢谢!
这不是官方调查通报,没有解释重点疑问,不具权威性!
仆人拦门,主人有家难归!
害人的豆腐渣工程,楼层坍塌,桥梁脆脆!
警官有冤也难申,让我们老百姓咋办?
闹大了,“跪下就能摆摊”事件,城管领导和公安工作的妻子合作威胁女商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