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跨文化交汇处的物与思|不安的绘画

UCCA Edge UCCA Edge 2023-11-16

正在UCCA Edge展出的春季群展“不安的绘画”聚焦八位来自不同代际与教育背景的艺术家,藉由他们风格与技法各异的艺术实践,探讨绘画创作在当下信息割裂时代的更多可能性。


走进二层展厅的尽头,在黑白分明的纯粹色彩中,参展艺术家韩梦云利用两侧高约8米的挑高空间,构建出一个宗教般充满神圣氛围的独立场域。


🔳

始于文化的交汇处



韩梦云(1989年生于武汉)的绘画创作以雕版印刷和手抄本制作等亚洲传统手工艺为起点,探究文化形式作为符号在全球化过程中意义的流变。


韩梦云作品在“不安的绘画”展览现场,UCCA Edge,2023。


🌑

宗教意象:花、月、窗



本次展览中的“沉默的形状”系列作品,以不同宗教中的意象和它们在跨文化交流中作为“物”的历史展开,进而引入关于生死观的探讨。


韩梦云作品《那流动的必将永存》在“不安的绘画”展览现场,UCCA Edge,2023。


《那流动的必将永存》中巨大的郁金香,自中国传入中东再到荷兰,其间被赋予了完全不同的宗教和经济意涵;与其相对的是《死亡和愚钝》中拓印而成的花朵,花心处的玻璃球和骨骼在西方虚空派绘画和佛教唐卡中均意指“无常”。


这些意象从各个文化支流的交汇处展开,然后汇聚成艺术家笔下的抽象图式。


韩梦云作品《死亡和愚钝》在“不安的绘画”展览现场,UCCA Edge,2023。


同时,展览空间中也充满了宗教意象的转喻:教堂的窗与月彼此映照,象征生命的骨骼被囚于高墙之下;在此,神圣与牢笼成为宗教的一体两面。


韩梦云作品在“不安的绘画”展览现场,UCCA Edge,2023。



📜

“书”与“画”的方法论


展览中的小幅绘画模拟手抄本的呈现方式,是韩梦云创作方法论的凝缩。


韩梦云作品《沉默》在“不安的绘画”展览现场,UCCA Edge,2023。


我为此次展览专门设计了一款模仿可兰经书架的陈列台来展示受到波斯手抄本启发的纸本作品。这些作为“书”的绘画承接古老的诗画关系,左右两页在时间的延展和空间的共存里对话。书的陈列台旨在强调阅读也是观看的一种方式。


绘画不仅仅是墙上的油画,它也可以是书本里的“插图”,民间流传的图像,而这些图像一直存在于主流艺术史之外,鲜少被公平看待。在我看来,克服偏见的途径之一就是去理解这些事物的美和内在价值,并通过创作来建立更深层次的联系和对话,并给观者带来一种可被感触的视觉和身体体验。


韩梦云作品在“不安的绘画”展览现场,UCCA Edge,2023。


⛪️

宗教空间中的身体经验



宗教建筑的形象时而作为画面中的母题,时而转化为空间中的碎片。旧的文明坍塌之后,传统手工艺作为古老的技术,在新的文化等级中被赋予腐朽、装饰性的负面标签,又演变为东方主义的扭曲展演,以及全球经济体系中的共谋。


韩梦云作品在“不安的绘画”展览现场,UCCA Edge,2023。


韩梦云的创作并不遵从简单的“复兴”或“正名”的逻辑,而是试图在全球化与去全球化的历史轮回中,探索“正统”之外的另一种可能,于跨文化环境中寻找和制造可传递的感知。


韩梦云作品《出走》在“不安的绘画”展览现场,UCCA Edge,2023。


一切图像起源于宗教,每一种图像的观看和理解方式都根植于其宗教思想。我的创作最开始关注和吸纳宗教的图像生产逻辑是受到早稻田大学研究佛教艺术的肥田路美教授的启发。多年前我询问她为何敦煌石窟和佛教艺术如此之美,到底是什么打动了我?教授建议我去观察洞窟空间的营造,佛像和空间的比例,人体在洞窟里行走的路径和物理感受。这些启示不仅让我意识到所谓的神圣体验也是人造的,比如大佛的头身比例并不是按照人体的比例来做的,佛头通常很大,人从下往上看的时候便会体验到一种巨大的视觉冲击,继而感受到自身如沙尘般渺小,以及垂眸大佛的无限慈悲。宗教艺术是高度综合且整体的艺术,不仅那些可被窥见的是艺术,那看不见的空间和在其中的身体的律动也是艺术。


这次展览的空间设计其实非常的克制,因为空间本身具有很突出的特点,我不需要过多介入便能揭示空间的张力,比如《极乐之窗》这组画就是在利用两侧近8米的高墙来塑造教堂般的神圣意味。


韩梦云作品《极乐之窗》在“不安的绘画”展览现场,UCCA Edge,2023。


本文图片由艺术家工作室提供。



关于艺术家


韩梦云

1989年生于中国武汉,现作为跨媒介艺术家和双语作家工作生活于伦敦。她于2012年在美国巴德学院获得工作室艺术学士学位,并在京都大学等多个机构进行了梵文研究,随后于2018年在牛津大学完成了以古典印度学和印度美学理论为研究重点的艺术学硕士学位。自研究多种宗教和全球艺术史以来,韩梦云一直在西方绘画的基础上,融合佛教写本、印度和波斯细密画,以及中国和日本木版印刷典籍的形式特征,发展出一种高度跨文化和跨历史的视觉语言。同时,她特别关注绘画和建筑之间的关系,因地制宜地结合宗教建筑的空间性陈布画作和影像。她常用普世的符号和隐喻引发诗意的共鸣和批判性思考。


重要个展包括“夜”(ISA画廊,上海,中国,2022);“玻璃珠游戏”(香格纳画廊,巴塞尔艺术博览会,巴塞尔,瑞士,2022);“玉屑集”(千高原艺术空间,成都,中国,2019);“无定”(今日美术馆,北京,中国,2013)等。重要群展包括“乌利·希克收藏展”(松隐艺术空间,首尔,韩国,2023);“贮藏”(麦勒画廊,北京,中国,2022);“未有名目的言说”(青策计划2021,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上海,中国,2021);“沙特阿拉伯迪里耶双年展:摸着石头过河”(利雅得,沙特阿拉伯,2021)等。





UCCA艺术声音使者佟晨洁为正在上海UCCA Edge展出的春季群展“不安的绘画”录制的特别版语音导览即将上线!


2023年4月11日至5月21日,欢迎你来到展览现场,听佟晨洁与你分享画面背后的故事,共同感受当代绘画的绽放。





 展览日期 

2023.3.11 – 2023.5.21

周二至周日

10:00-19:00(18:30最后入场)

*展期内周一闭馆(逢法定节假日除外)



 展览地点 

UCCA Edge

上海市静安区西藏北路88号

盈凯文创广场2层



 参展艺术家 

韩梦云、简策、李然、李泳翔、仇晓飞、王晓曲、王之博、谢南星



 点击小程序购票 


工作日观展享福利

平日双人票:138

 立省¥62 


平日成人票:70

 立省¥30 


* 2023年4月1日至4月30日限时销售;

* “不安的绘画”全展期内可使用,仅限周二至周五使用(不含法定节假日),调休工作日可使用。



展览同期公共项目

展期内,UCCA Edge将在周末举行丰富多样的公共活动,其中包括5场与展览主题相关的对谈、3场特邀导览、2场工作坊,以及2场影像分享。展览同期还将举行多场特别策划活动。活动均需提前预约报名参与,具体信息以最新官方活动预告为准。欢迎关注UCCA Edge的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及其他社交媒体平台。



展览相关阅读



如何成为UCCA会员?


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刻加入UCCA会员,

享受更多会员福利。


或致电垂询UCCA会员部

UCCA Edge:+86 21 6628 6861

 UCCA 北京:+86 10 5780 0200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更多信息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