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九旬老头,一刀"送走"400多人,个个都是孤苦无依的老人……

戳蓝字关注👉 覌史 2022-04-16

新朋友请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给大家推荐几个一直都在看的内容优质又有趣的公众号☟☟☟






九旬老头,一刀送走400多人,个个都是孤苦无依的老人……


来源 | 晚晴楼(ID:gh_ac263b402772)


他总是拿着刀子剪子这些最尖锐的玩意儿,却常常面慈心软,蹬着自行车去大老远做亏本生意,只是为了让昔日好友剃个痛快。

他见证了老北京城的拆迁,见证了剃头行业的衰落,见证了无数人的生生死死。

他就这样,一辈子骑着这小三轮车,穿行在这些大街小巷里,风里来雨里去,仿佛骑过了生死,骑出了时间。


***
在2002年的北京。你也许见过这样一位老头,87岁了。
他看起来和别的老头没啥区别。
头发全白,脸上皱皱巴巴,总爱背着手遛弯,也爱和三五朋友打麻将,输输赢赢,三两块之间,图打个痛快。
但他似乎又和别的老头不同。
他总是穿着一双和全身衣服不搭的运动鞋。
他总是在到了某个时间,就拿上小皮包,蹬上小三轮车,似乎要赶着去哪……
而且这个时间,雷打不动。
原来,这位老头,人称敬大爷,是一名从业70多年的理发师,这要给他的老主顾们上门理发!


01

93岁高龄,剃了80多年的头

这不,今天他上门服务的,是80岁的老人张辅臣。
老人颤颤巍巍,站起来都有些艰难。
他却利利索索地,扶着老人坐了下去。
每次,他都要先磨好剃刀,然后开搞。
只见他先用剪刀,干净利落地剪掉长的头发,再用剃刀,把脸上多余的杂毛刮掉:
眉毛附近的、脸颊上的、耳朵边的、还有那胡茬子…

刮完耳朵,连带绞鼻毛,绞完鼻毛,接一盆热水,开始洗头、擦头、擦脸,一个步骤都不少……
那么十几二十分钟,87岁的老头,眼不花手不抖,干脆利落弄完,比外面的发廊强多了……
大家都喜欢叫敬大爷上门服务,论剃头,这帮京城老炮,从来只认敬大爷这一把手…
多年来,他们慢慢处得,与其说是顾客与老板之间的关系,更像是朋友的关系…
上门剃头,更像是一次老友之间的串门,见见面、唠唠嗑…
但今天,他去见的这个朋友,有些不同。
“上回还不这样啊,上回还挺好啊…”
这位85岁的穆老头,躺在床上,再不能起来了。
不仅不能起来,还痴呆了,连东西也不吃了。
敬大爷叹了一口气。
他一如既往地,拿起剃刀,给老人剃头、刮须……
只见他一刀比一刀轻,一刀比一刀柔……
他知道,这是他最后一次,给穆老头剃头了……
这也许可以让他减轻一些死前的痛苦……
“无论是活着,还是死去,都要干干净净、利利索索的。”是敬大爷和这群老头们,面对死亡,最后坚守的尊严。

这已经不是敬大爷第一次面对这样的事。
“又完一个,昨天德胜门那边儿又死一个呢……”
“二十多年,死了四百多人了,都给我剃跑了……”
以上这个故事,来自2002年的纪录片《敬大爷和他的老主顾们》,是一部全程跟拍的真人真事纪录片。
不仅有纪录片,甚至还有一部电影,专门来拍敬大爷:《剃头匠》。
在拍片的时候,敬大爷已经九十三岁高龄,却已经剃了八十多年的头。
这部片播出后,甚至还获得法国苏维尔电影节最佳故事影片奖、印度果阿国际电影节金孔雀奖……
虽说是06年的电影,但影片传达出的老人、死亡等问题,在时下仍是焦点问题。
说回敬大爷。
这个87岁,理发理了70多年的敬大爷,本名靖奎,确有其人。
你可能以为,这是一个普通的剃头匠。
但其实,他的人生,漫长到足够传奇。
他出生于民国二年,那时候的北京,还叫北平,他出生那年,慈禧太后才刚死不久……
别看敬老爷子一剃头匠,但是以前找他做活的都是大人物啊!
以前开店当掌柜的时候,知道给谁剃头吗!比如傅作义(国民党总司令)、谭新培(著名京剧演员)、还有京剧四大名旦: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等人!票价太贵别人都瞧不起演出,人家老爷子免费去看!不用钱!
不管年纪多大,他始终觉得,只要自己一天上得了这门,他就是来服务的。
透过他的一生,你能看到老北京手艺人的那份勤奋、认真、朴实与淡然......
这大概就是所谓的,匠人精神
而你敢信,敬大爷这一套服务下来,只需要5块钱。
他往往为此要骑三轮车,骑上大半个小时……可以说是亏本生意了。
但不就是为了这点情分,不就是为了和几个老朋友唠唠嗑……
他们之间的交情,熟到老主顾们理完发后,就这么让敬大爷自己去钱柜子拿钱,还让敬大爷“捡张大的拿”。
熟到就算已经躺在床上动不了了,也要见见敬大爷,让他给自己送上最后一程,才安心……


02

孩子归家

是父母倒数的日子中难得的欢喜
有的老头,在敬大爷面前袒露心声,说起对儿子的愧疚:“我跟你说实话,我对不起我这儿子,按年龄他应该上大四了,是我拖累了他,让他连个大学文凭都没有……”
有的老头,流露着对晚辈的埋怨。
老米一个人生活,无人照料。每次敬大爷去给他剃头,总会跟他说自己照顾好自己。
“没人看你就没人看你,你别显得自个儿窝囊”。言语中流露着对晚辈的埋怨,和要自己独立生活的硬气。

可没曾想,下一次敬大爷来的时候,老米已经死了。没人知道老米已经死了好几天了,胡子拉碴,身体都臭了。
敬大爷发现老米死的那一天,电视还来不及关,里面正在播放着广告。
老米被收尸后,敬大爷在老米家门口坐了很久,也抽了很久的烟。走的时候,老米的老黑猫妞妞跳上了敬大爷的车,跟着敬大爷走了。
回到家里,敬大爷也在挂历上给老米画了一个圆圈,代表着生命结束了。

敬大爷自己呢?
他的儿子虽然已到中年,但每次见面都只会抱怨自己家庭负担太重。最后只得敬大爷拿出剃头时五块十块攒下来的钱给他,才算完。
“孩子们也不容易。”片中几位老人聚在一起打牌,这句话得到了大家的附和。父母往往都在为儿女着想,面对患有高血压,家里经济情况不好的儿子,敬大爷颤颤巍巍地拿出床底的鞋盒,掏出一叠钱,递给儿子。有多少老人就这样奉献着,直到耗尽一切。
他们就像所有的老人。工作被时代抛弃,家庭又被儿女抛弃。他们好像只剩下了无助和孤独。

03

他们的死亡

一群离死亡最近的人,怎么看待死亡?
你以为,他们面对死,会有诸多忌讳?
并不。
“我们都是该死的人了。”
敬大爷多次和老伙计们,直言死亡。
“那些天我上老穆那儿,老穆要回去了。”
他们甚至把死去,说成回去,仿佛回一个念念已久的故乡。
“没什么好想的,该吃该喝,还想什么?就等着了。”
他们把死亡,当做是一场等待已久的,必然到来的盛宴。
而面对这场盛宴,他们要做的,就是从容赴宴。
这里的老人,都讲究:
活着,就要硬硬朗朗地活着,有心有茬地活着。
死了,也要干干净净,利利索索地死去。
他们活到最后,最后一步,就是叫敬大爷来剃头,刮脸。
用最干净的一面,结束最坦荡的一生,迎接最光明的死亡。
他们是如此坦荡,如此从容。
甚至在电影版的《剃头匠》中,你会看到,敬大爷骑着三轮,在正骑往老主顾的家中时,突然天旋地转,就快要倒下来时,他依然稳住脚步,停好车,在他深爱的老北京城墙下,就地靠了下来,颤颤巍巍地,从口袋里拿出了一把梳子,梳头……
就在最后这一刻,他还不忘,让自己走得体面……
这也许是他心中,最好的死法。

他们总说:
现在我什么也不往心里去,不争,活着就不错了。
没好赖,思想没负担,有吃饭的就算了,两眼一闭,什么都带不走。
儿女有棺材给你买棺材,没棺材把你活扔了,你知道吗,就是这么回事儿,马马虎虎,别较真,生不带来死不带走。
在这群活得通透的人面前,死亡拿他们没辙。

在死亡面前,这些老人有时像个孩子一般暗自恐惧,有时又像个大人可以在牌桌上侃侃而谈。
死亡快速地奔向他们,他们像一个个排好的多米诺骨牌,只等待死神吹出一阵风,也不过是转瞬之间,一个时代也就谢了幕。
而本质上,他们恐惧的也并不是死亡本身,甚至对很多高龄老人,长期遭受病痛折磨的老人来说,死亡意味着解脱,可几乎没人会想要一个人孤零零地死去。
所以,他们其实真正恐惧的是临死前的孤独,没有一个人能守在身旁,握住他们的手,道个别。

04

干干净净,利利索索的活

干干净净,利利索索的死
居委会主任来通知敬大爷准备相片,要换第二代身份证,有效期二十年。敬大爷琢磨着:有效期二十年呢,自己还用得了吗?
他不想麻烦任何人,听说殡仪馆有预约收尸的服务,他便打电话过去咨询,得到的回复是:准备一张照片,外加500字生平简介。
为了准备照片,他去西装店买中山装,结果没有了。在他的概念里,中山装依旧是最正式的服装。
晚上夜深人静的时候,他对着录音机絮絮叨叨,从当学童伺候师傅讲起,一直说到那些老主顾。
似乎是整理回忆,又似乎是给后人讲自己的故事。最后好不容易录好,磁带却被老米的猫毁了,敬大爷愣了愣,却也不在意。
而到了2014年,一个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早上。
以往,敬大爷都会6点多就起来锻炼。
今年的他,按照年份,已经有101岁了。大家都说,这就是个活奇迹。
可是今天,再也没有人看见这位老人了。
敬大爷得了肺炎,去世了。
一开始大家可能不觉得有什么。
但是当有老人摸一摸下巴长出来的胡子,他们总会想起,那个拎着黑皮夹的白发老人……
他总是拿着刀子剪子这些最尖锐的玩意儿,却常常面慈心软,蹬着自行车去大老远做亏本生意,只是为了让昔日好友剃个痛快。
他见证了老北京城的拆迁,见证了剃头行业的衰落,见证了无数人的生生死死。
他就这样,一辈子骑着这小三轮车,穿行在这些大街小巷里,风里来雨里去,仿佛骑过了生死,骑出了时间。
敬大爷真的是很值得尊敬的手艺人,他遵守职业道德,从不贪小便宜;他人品高洁,一生奉行的准则就是“干干净净、利利索索”;他为人处事都正大光明,高尚得令人敬佩。
他希望每个人都应该“干干净净,利利索索的活,干干净净,利利索索的死”,这是敬大爷眼里体面的人生。
也许可怕的并不是孤独,而是无法坦然接受孤独,这也是敬大爷非常值得敬佩的一点。
他打理自己的后事,就和平时打理生活一样自然。
虽然是个普通平凡的剃头匠,但90多年的大风大浪,让他沉淀出内心难得的平静。
在被居委会大妈问到长寿秘籍时,敬大爷如是说:人老有三样,贪生、怕死、睡不着觉。我跟他们不一样,我沾枕就着。
敬大爷遇到多难的事,都能转身就忘。而且性格随和,从未与人红过脸。
敬大爷的长寿秘籍给了我们莫大启示,如何渡过一个安逸的晚年,其实大部分取决于自己。
也许我们无力改变,但至少能看淡一切。


  推荐阅读  

被禁的片段真实的历史

一名志愿军战俘的三十年追问

苏联笑话,警醒后人评论翻车了...

医院内部消息:新冠疫情重大变化

郭沫若去世后,妻子不久后便自尽

极其难得的私密照片令人惊愕的真相

“防疫,给一条活路吧”变老的流氓

德国人收藏的中国宣传画,只看不评

缅共中国知青:数以千计知青葬身缅甸

耳鸣不要慌,这个穴位每天按2分钟

肚子上有个“排便开关”,每天睡前按一按

吃这5种黑色食物,赶走白发、告别失眠

戳下方「阅读原文」看更多精彩内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