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顾友谷:毛泽东关于“纸老虎”的论断及其文化自信


▲1946年8月6日,毛泽东会见美国记者斯特朗,提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这是会见的地点(资料照片)。


毛泽东关于“纸老虎”的论断及其文化自信
摘要:毛泽东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斗争精神,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中国革命战略和策略,得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他运用传统文化资源分析革命敌我双方的力量对比,为现代中国革命做出了战略判断。这一论断在中国革命过程中展示了中国人民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精神,展示了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文化自信。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进一步分析和批判帝国主义文明论,提出破除迷信西方、坚持民族自信等思想,这些都体现了他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信。
关键词:毛泽东;“纸老虎”;新民主主义文化;文化自信
 


1946年,毛泽东在延安会见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并在与她的谈话中提出“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论断,这是毛泽东对中国革命过程的科学判断,也是他运用中国传统文化提振民族精神的点睛之笔。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针对一部分中国人所患的崇美病、亲美病和盲目崇拜帝国主义文明等观点,结合中国现代历史进行批判分析,引领新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方向。说好中国故事,毛泽东的“纸老虎”论断就是中国现代史上的成功案例。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转化和现代中国的民族觉醒
毛泽东关于“纸老虎”的论断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现代化转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毛泽东这一论断的提出提供了思想资源,中国人民的斗争精神在中国革命运动实践中得到了传承和发展,创造了新民主主义社会文化。
在面对与西方列强几次战争的失败之后,中华民族的自信心显得尤为重要,中华民族有没有自信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当时成为了问题。方志敏在《可爱的中国》一文中写道:“因为中国对外战争的几次失利,真像倒霉的人一样,弄得自己不相信自己起来了。有些人简直没有一点民族自信心,认为中国是沉沦于万丈之深渊,永不能自拔。”中国共产党人不断的奋斗不仅改变了中国的面貌,而且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在此基础上创造出新文化。方志敏接着指出,“谁要想将有四千年历史与四万万人口的中国民族吞噬下去,我们是会与他们拼命战斗到最后的一人”,“中国在战斗之中一旦斩去了帝国主义的锁链,肃清自己阵线内的汉奸卖国贼,得到了自由与解放,这种创造力,将会无限地发挥出来。到那时,中国的面貌将会被我们改造一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民族解放事业中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是中国民族精神在斗争中的集中体现。
毛泽东关于“纸老虎”的论断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进行的创造性转化,表明只有通过无产阶级的斗争精神才能获得民族独立解放。毛泽东爱读鲁迅的书,鲁迅在1933年《为了忘却的记念》一文中提出“戳穿叶灵凤这纸老虎”,也许为他提供了启发。不仅如此,鲁迅还在1934年2月4日《〈如此广州〉读后感》中指出:“记店家做起玄坛和李逵的大像来,眼睛里嵌上电灯,以镇压对面的老虎招牌,真写得有声有色。……为了对付假老虎,也能出这许多力。”鲁迅在这里所提出的假老虎也为我们探讨毛泽东关于“纸老虎”的论断提供了另一个视角。
毛泽东关于“纸老虎”的论断的提出是为了解决中国的民族独立和解放事业,只有解决现实问题,理论才有生命力。毛泽东善于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来分析敌我双方的力量对比,在抗日战争中,他运用“纸老虎”来揭穿顽固派的阴谋诡计。他在1940年2月1日《团结一切抗日力量,反对反共顽固派》一文中指出:“这是借统一之名,行专制之实,挂了统一这个羊头,卖他们的一党专制的狗肉,死皮赖脸,乱吹一顿,不识人间有羞耻事。我们今天开大会,就要戳破他们的纸老虎,我们要坚决地反对反共顽固派。”毛泽东还在《新民主主义论》一文中指出:“在中国,事情非常明白,谁能领导人民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谁就能取得人民的信仰。”
毛泽东善于运用优秀传统文化来形象比喻中国革命所要打倒的革命对象。在1942年9月7日《一个极其重要的政策》一文中,毛泽东指出:“党的一切政策,都是为着战胜日寇。”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毛泽东分析了斯大林格勒战役的伟大意义,用“死老虎”来比喻希特勒等反动势力。在1942年10月12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中,他写道:“有些革命的人们也往往在一个期间内被这种外强中干的现象所迷惑,看不出敌人快要消灭,自己快要胜利的实质。”面对反动势力的必然灭亡,只有通过战争体现进步势力的力量,才能促进民主力量的联合。他说:“在西线,即使英美还采取着观望和拖延的政策,但等到有死老虎可打的时候,第二条战线总是要建立的。”如艾思奇所指出:“中国鸦片战争以后,由封建社会转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与帝国主义勾结的官僚资产阶级和地主阶级成为社会的统治者。这些统治阶级就开始散布各种封建的奴化的思想,如像‘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之类的思想,作为维护和巩固反动统治的精神的武器。这一类思想的特征,是对国内人民要求保持古代野蛮残暴的专制独裁,而对于帝国主义则采取依赖、惧怕以至于谄媚的态度。这种思想的传统,一直保持在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集团中间(蒋介石的《中国之命运》一书就集中了这种封建、奴化的思想),并且还影响了一部分不觉悟的人民。美帝国主义的‘纸老虎’在今天之所以还有多少吓唬人的余威,就是由于许多人感染了这种惧外的奴化思想的结果。”艾思奇认为:“我们说美帝国主义是‘纸老虎’,如果你只看见纸老虎的凶恶的形象而不连带看见那是纸做的,你就也许要给它吓倒。”
1946年7月7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为“七七”九周年纪念宣言》发表。毛泽东修改宣言稿时加写了两段话,指出:“目前中国反动派的猖獗,不是表示他们的强大和有生命力,而是表示他们的软弱和回光返照。”毛泽东关于“纸老虎”的论断,从哲学原理上来说,就是新生事物不可战胜的原理。李达在《唯物辩证法大纲》一书中指出:“一切腐朽事物,哪怕它在一段时间内还似乎是很有力量的庞然大物,但是由于它已经成了历史前进道路上的绊脚石,已经失去存在的合理性,已经成了走下坡路的东西,它们在同新生事物较量的时候是终于要彻底失败,归于灭亡的。因此,从整体看,从长远看,从本质看,它们都不过是‘纸老虎’。就拿近几十年的事实来说吧,俄国二月革命以前的沙皇,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的德、意、日法西斯主义者,都曾经凶横不可一世,可是最后都被人民的力量埋葬了。蒋介石在他的后台老板美帝国主义的支持下曾经在二十多年的时间里统治过中国,他霸占了全国经济命脉,拥有几百万军队和数不清的特务机关,似乎强大得了不得,可是曾几何时,他的反革命王朝就在人民的铁拳的打击下土崩瓦解,归于覆灭了。”只有认清帝国主义的本质面目及其虚弱性,才能鼓起民族抗日的勇气。
毛泽东运用“纸老虎”一词,传承了中国传统的斗争精神,是在革命斗争中对各种力量的分析中借用传统文化的形象比喻。他在抗日战争中面对反共顽固派的各种伎俩强调要戳破“纸老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斯大林格勒战役用“死老虎”来比喻希特勒的反动势力。毛泽东关于“纸老虎”的论断,显示了他运用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用形象的比喻来描述现代社会新生力量的不可战胜,反动派必然灭亡的道理。


二、“纸老虎”论断和新民主主义文化的自信

毛泽东关于“纸老虎”的论断,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是列宁的帝国主义理论在中国革命中的运用和发展。在《论列宁主义基础》一书中,斯大林分析了帝国主义的矛盾性和普遍性,说明列宁主义是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时代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指出:“斯大林的这种分析,给我们提供了认识矛盾的特殊性和普遍性及其互相联结的模范。”列宁相信社会主义革命的力量,曾用泥足的巨人来比喻世界上最强大的英法帝国主义:“我们都超过白卫分子,超过‘世界上最强大的’英法帝国主义这个泥足巨人。……我们的敌人,不论是俄国资产阶级还是世界资产阶级,都根本没有稍许与这个储备库近似的东西,他们的根基愈来愈动摇,工人农民中拥护过他们的人愈来愈离开他们了。”

毛泽东的“纸老虎”论断,反映了新民主主义文化中无产阶级文化的先进性。随着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传播,先进的中国人认识到要想改变中国的命运,只有通过革命手段,而不能采用改良的手段。早在1919年7月14日《各国的罢工风潮》中毛泽东就曾指出:“法英美三国的官阀和财阀,倾注全力于巴黎和会,用高压手段对付败北的德奥,正在兴高采烈时候,他们的国里,忽然发生了罢工风潮。罢工在他们国里,原是一件常事。政府和财阀,虽然不敢十分轻视劳动者,每当劳动者拿着劳获不均,工时太久,住屋不适,失职无归,种种怨愤不平问题,联合同类,蜂起罢工的时候,也不得不小小给他们一点恩惠。正如小儿哭饿,到着十分伤心,大人也不得不笑着给他一个饼子。但终是杯水车薪,济得甚事。所以广义派人,都笑英法的工人是小见识。从老虎口里讨碎肉,是不能够的。”在这里,他认为工人用罢工等改良的手段是从老虎口里讨碎肉吃,中国社会不能通过改良成功,最后注定走向革命之路。毛泽东在分析中外革命中,在列宁帝国主义论的理论基础上探索中国革命道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与反动派作不懈斗争,因为只有通过坚强有力的斗争,才能解决中国的反动势力。中国人民在反帝反封建的过程中,开始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国民族解放的道路,充分反映了中国人民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精神。如毛泽东自己所说:“中国人民自己将走同压迫者进行斗争的道路,我们希望外国的政治家和人民也将同我们一起在这条道路上迈进,而不要走帝国主义血腥历史铺设的黑暗小道。”
毛泽东关于“纸老虎”的论断反映了新民主主义文化的人民立场,相信人民创造历史,坚信人民的伟大力量,坚信依靠人民才能打倒反动势力。毛泽东相信人民的力量,而反动派的威权是表面的、暂时的,从而在对于国内形势的判断中能够成功地预见未来。对于反动派的灭亡,艾思奇在《大众哲学》中所说:“希特勒、莫索里尼一群人的灭亡,就是外国压迫人民的反动阶级的愚蠢行为的榜样,慈禧太后、袁世凯、北洋军阀以及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的倒台,就是中国压迫人民的反动阶级的愚蠢行为的榜样。要想不愚蠢,要想有正确的思想,最根本的条件,是要站稳革命的阶级立场,要站稳广大人民的立场。小生产者和资产阶级的个人自私的立场,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反动的立场,都是妨害正确认识的,而后者的立场甚至于还要走向有意的隐瞒真理和诈骗行为。”希特勒、墨索里尼的军队曾经一时横行欧洲,日本帝国主义也曾经好像真的要独霸东亚,但是三四年间很快地被打倒了。我们有了辩证法的正确认识,对于任何强大的反动势力,以及它的表面上不可一世的威权,也就用不着畏惧,就能够以坚强的信心向它进行战斗,因为我们知道这种威权也仅只是表面的、暂时的,是外强中干,是专门吓唬神经衰弱的“纸老虎”,而它的死亡不可挽救,才是真实的、必然的。
1945年8月16日毛泽东在《评蒋介石发言人谈话》一文中指出:“三次反共高潮以及其他无数次挑战,不是因为共产党的无限制的让步和服从而打退的,而是因为共产党坚持‘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严正自卫态度而打退的。如果共产党毫无力量,毫无骨气,不为民族和人民的利益而奋斗到底,十年内战何能结束?抗日战争何能开始?即令开始,又何能坚持到今天的胜利?”面对斯特朗的提问,毛泽东反对武器决定论,在总结中国革命史的基础上提出了“纸老虎”论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自信。对于“谈虎色变”,艾思奇作了进一步的分析:“老虎是可怕的猛兽,普通人一谈起老虎,精神就要有几分紧张,所以有一句成语,叫做‘谈虎色变’。老虎,单单它的样子也是很可怕的,把它画在纸上,胆小的人看了,就会觉得毛骨悚然。所以又有一句‘纸老虎吓人’的俗语。我们现在把美帝国主义比做‘纸老虎’,因为他和世界上其他的一切帝国主义一样,是已经一天天走向崩溃。”
毛泽东关于“纸老虎”的论断反映了新民主主义文化的斗争性。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指出:“在野兽面前,不可以表示丝毫的怯懦。我们要学景阳冈上的武松。在武松看来,景阳冈上的老虎,刺激它也是那样,不刺激它也是那样,总之是要吃人的。或者把老虎打死,或者被老虎吃掉,二者必居其一。”毛泽东运用了《水浒传》中武松的故事来说明中国人民通过斗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统治,没有中间道路,只有打倒反动势力,中华民族才能得到真正的解放。应当说毛泽东关于“纸老虎”的论断在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两种力量对比的基础上建立了中国共产党人自己的战略思维,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理论自信。坚持毛泽东思想,就是要坚持按照中国的具体实践发展了的马列主义的理论自信。
毛泽东关于“纸老虎”的论断是无产阶级领导人民在斗争过程中形成的,这一论断反映了中国人民的革命精神。毛泽东撰写的《丢掉幻想,准备战斗》一文总结道:“所有这一切侵略战争,加上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的侵略和压迫,造成了中国人对于帝国主义的仇恨,使中国人想一想,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迫使中国人的革命精神发扬起来,从斗争中团结起来。……这就是精神条件,没有这个精神条件,革命是不能胜利的。”他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更加强调:“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许多曾经是自由主义者或民主个人主义者的人们,在美国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面前站起来了。”


三、新中国成立后中华文明的文化自信表达

毛泽东关于“纸老虎”的论断,体现了中国人民为反对帝国主义侵略进行不屈不挠斗争的民族自信,有自力更生光复旧物的决心。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通过“纸老虎”论断来分析帝国主义,针对部分人士的崇美病、恐美病,他提出破除迷信学习西方,坚持民族自信等重要思想。他认为中国人民应该有信心,通过自己的努力走向世界。毛泽东用“纸老虎”来批判以美帝国主义为代表的西方文明,意图提升中国民族的自信心,思考中国社会主义文化道路问题。
1.破除帝国主义文明论,强调民族自信心帝国主义入侵中国,中华民族的自我认知受到帝国主义文明论影响,怀疑自己的能力。对此,1956年8月30日毛泽东在《增强党的团结,继承党的传统》一文中,针对西方帝国主义对中国文明的污蔑和贬低曾说道:“中国的月亮也不那么很好,外国的月亮总是比较清爽一点。”他分析了帝国主义的困难和弱点,通过“纸老虎”比喻批判唯西方是从的奴隶心态,强调民族自信在民族发展进步中的作用。中国人民通过自身的奋斗,解决了中国的难题,说明我们中华民族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1962年9月7日,毛泽东在中南海勤政殿会见哥伦比亚、秘鲁、厄瓜多尔、危地马拉和波多黎各等各国的青年和学生代表及阿根廷民间艺术团,他说:“帝国主义看样子很强大,因此有许多人怕它。我们中国人曾经就有过恐美病、崇美病和亲美病。在这以前,有恐日病、崇日病和亲日病。经过八年抗战,把日本打败了,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日本败了,美国人又来了,经过三年半的战争,才解放了整个中国大陆,蒋介石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军队被我们消灭了。”毛泽东的“纸老虎”论断,其目的在于破除恐日病和恐美病,相信中国人民有改变自己命运的力量。这一论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革命的依靠力量和对象,用中国的传统语言表达出了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中国共产党依靠人民,从而实现了民族独立,只有打破长久以来帝国主义的观念,才能巩固自力更生的基础。对于这一点,1964年9月30日,毛泽东在人民大会堂会见马里总统兼总理凯塔和夫人一行时指出:“有一条真理:帝国主义是可以打倒的,反革命是可以打倒的,落后是可以进步的,困难是可以克服的,错误是可以纠正的。”
2.破除迷信西方文化,坚持社会主义文化自信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坚持中华民族自信有其必要性。面对中国人民所遭受的帝国主义侵略,在文化上出现了不自信的思想如“全盘西化”者。周恩来指出:“要打破依赖帝国主义的观念。这种观念是一百多年来形成的,在一些人中间是根深蒂固的。……不要依靠他们,也不要怕他们,这样,自力更生的基础才会巩固。”胡绳曾指出:“在中国人中也确是有那么一小撮不肖之徒,仿效帝国主义的口吻而制造对中华民族自轻自贱的心理。他们说什么中华民族的确是‘没有出息’的民族,的确是‘缺乏进取心’的民族。他们说什么贫穷、混乱、愚昧、软弱等等是中华民族的根性。他们甚至宣称,‘中国不亡,是无天理’;中国文化要有前途,必须‘全盘西化’,——就是说,要屈膝在资本帝国主义面前,建立殖民地的文化!”毛泽东提出,我们一方面要迎头赶上顺应潮流,既要学习西方,又要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毛泽东相信人民的力量,指出中华文明自信来源于对和平的向往和追求。他从大历史来看待人类社会的发展,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是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而动。可以说,毛泽东的“东风压倒西风”“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是根据历史实际和革命实际的经验总结提出的,总结了实践的经验,把它提高到理论,成为指导全国和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进行正义斗争的有力武器。毛泽东关于“纸老虎”的论断相信人民的力量,源自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自信和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1958年7月12日在会见黑非洲青年访华代表团时他指出:“过去我们有恐美病,要去掉它。解放了的人民是什么都可以创造出来的。”毛泽东的“纸老虎”论断还在于相信社会主义文明论,相信劳动人民。1964年10月29日,毛泽东在人民大会堂会见西南非洲妇女代表团时说:“我们都喜欢你们,听说你们都是劳动者,世界上劳动者是大多数,百分之九十几的人都是劳动者。劳动者一定要翻身的,帝国主义会被赶走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就是代表劳动者的。”

毛泽东关于“纸老虎”的论断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来,到中国革命中去。他在分析国内的形势中,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对中国革命的判断结合起来,从而形成了“纸老虎”论断。这一论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和中国共产党人的文化自信,两者统一于反抗帝国主义的民族解放战争中。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通过“纸老虎”论断来分析帝国主义,消除部分人士崇洋媚外的心理,坚定民族自信,提出在破除对西方文明迷信的基础上相信社会主义文明。他在中国革命的实践探索中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革命精神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结合起来,从而形成了自己的成果,直到现在对于提升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和底气仍然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作者简介:顾友谷,中共安徽省委党校(安徽行政学院)党史党建教研部副教授

文章来源:《毛泽东思想研究》2021年第6期

本次转载来源:湘大毛研中心

本站责编:曹野

转载请注明作者、来源等信息



▼更多精彩推荐,请关注我们▼
把时间交给阅读中社学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