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乌克兰还能坚持两年

叶立华 求实处 2023-03-08

反对北约的浪潮在欧洲蔓延,终于绑定过深的欧洲人也意识到了不对,从斯洛伐克到布鲁塞尔,爆发了大规模的游行,都反对北约,要退出北约,害怕成为美帝国主义者的棋子。

先动起来的是舒尔茨,默克尔的忍辱负重给舒尔茨创造了极好的条件去操作,德国火中取栗,趁着美国人给的压力,顺理成章和荷兰人完成了军事一体化。

这个一体化不是名义上的一体化,是将荷兰的部队整体打散,加入了德军的序列。

欧洲的天变了,但不是巨变,舒尔茨虽然没有继承默克尔的长袖善舞,但是继承了默克尔的润物无声,德国在一点一点的吞噬着美国人的空间。

发生这样的变化,有三方面的因素。

第一个方面,对俄罗斯的制裁,数量虽然高达一万项,实际上却没有起到作用,俄罗斯的石油天然气出口,从北溪管道被炸断后经历了短暂的低估,但渐渐又恢复了元气,栈道归栈道,陈仓归陈仓,约占全球10%的大型油轮加入了一项神秘的业务,叫做洗油。

洗油和洗钱差不多,把不能直接用的变成可以直接用的,多方势力参与其中,毕竟肉过手,就是油,大约10%的海上石油运力,正在把俄罗斯的石油运往世界各地。

俄罗斯市场的货物进口和各项业务很快遇到了平替,甚至是性价比更高的替换,就好比汽车,原本欧洲的汽车存在的问题是贵,而且配置不高,俄罗斯人出于品牌信仰,还是喜欢买欧洲的汽车。

自从遇到了制裁,欧洲车企纷纷退市,市场突然就空了出来,但是市场就像是权力,需求就在那里,从来不会有真空, 的汽车大张旗鼓进入俄罗斯,俄罗斯群众的消费习惯在短期内就被改写。

的汽车以极高的性价比迅速占领了市场,填补了空白。诸多行业都是如此,崛起的本土产业和来自 的产业很快全面代替了欧美。

两方面因素下,俄罗斯本土的人竟然在过去的一年里很少感受到战争的影响。

发现针对俄罗斯没用,这是欧洲转变的第一个因素。

第二个因素,是欧洲人发现了,针对俄罗斯虽然对俄罗斯没用,但是对欧洲人有用,欧洲的企业走了,资金走了,能源没了。都跑去了美国和 。

所以,才会爆发大规模的游行。

第三方面的因素,是乌克兰的战场失利。

如果乌克兰能顺利在战场拿下俄罗斯,欧洲人相当于做了一次利润巨大的投资,只要拿下了俄罗斯,失去的市场都能回来,但是现在的情况是市场没了,乌克兰看不到一点胜利的可能。

买再多的热点,搞再多的新闻,出再多的通稿,乌克兰自己的战报虽然有一定比例的注水,但是则连斯基和扎鲁日内的内斗开始后,乌克兰方面的战报就真是了起来,259085人死亡,含伤重不治和死于疾病;246904人受伤、致残;失踪83952人;被俘28393人。

失去战斗力的人达到了50万计,一个国家的战争潜力是有极限的,翻遍战争史,除了二战的苏联,没有国家能做到直接参战和支援作战的兵力达到时控人口的10%。

苏联以2亿人口,动员出了2000万作战和后勤部队,实际参与军工生产的人还有1500万,算下来动员了3500万人参与二战。但算兵力和后勤兵力,苏联人实打实的动员了10%。

动员是有极限的,因为经济运转也是个科学,不能因为人在前方打仗,后方的人就不生产不种地了,发电也不搞了,交通也不转了,社会治安也不管了。

苏联人能动员这么多人,有制度的加成,还有人口结构的加成,胜利带来的婴儿潮让苏联有一代年轻人可以打。但是乌克兰开战前的老龄化率就到了25%。除去16岁以下不能打仗和生产的孩子,乌克兰能实际拿出来动员的人不足50%。

结果一算实控人口,540万在欧洲,280万在俄罗斯,这就没了820万人,东乌地区又是人口密集区,大约600万人居无定所,在国内逃难.

脱离控制的人口就达到了1420万人。乌克兰战前人口4400万,减少1400万,还有3000万人在实控中,动员上限人口是3000万,就算乌克兰拥有苏联的动员能力,考虑实控人口,可以动员的人最多也就300万。

但是乌克兰明显没有这么强的动员能力,我们就按照二战美国打世界大战的动员能力计算,大约5%,乌克兰上限兵力也就是150万。

去年7月,乌克兰国防部长说动员了大约100万人,合理。

结果到今年3月,动员出100万,报废了50万,乌克兰动员上限还有50万,这50万一动员完,战争潜力就要油尽灯枯。

对面俄罗斯出牌了,计划再动员50万人出来。这还怎么打?

一年报废50万人,如果按照这个趋势算,打到最后一个乌克兰人,只需要三年。一年过去了,还要两年,就打到最后一个乌克兰人了。

三个方面的因素下来,欧洲人见势不妙,大事不好,自然只有一个出路可选,那就是学习意大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