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清明应该多放点假

叶立华 求实处 2023-04-10

清明的时节,只有一天假,是有点少了。因为清明有他的意义。这样的意义,一天承载不了。


人会死,每个人都会。教员讲过,如果人不会死,那地球上早就塞满了。


人会死,人也会生,万事万物,新城代谢,这是自然的规律。沉舟侧有千帆,病树前生万木,就算是人工智能的程序,也要经历一个版本一个版本的迭代。是迭代,让一切有了希望,有了生机。


我们总是讲,我们要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可是我们也总是说,我们不管走多远,都不能忘了来时的路。国家如此,民族如此,对个人和家庭来说,也是如此。


山西省有个洪洞县,有一颗大槐树,承载了无数明朝家族迁移的记忆,兴修家谱的风气开始于明朝,是因为远距离人口大迁徙的风潮来自于明朝。古早之前,一朝一代,人也会迁移,但总归是慢慢迁走,故乡的记忆一直在,便也少了追思的需要。


立华我不是讲,明朝之前没有兴修家谱,也不是讲明朝之前就没有远距离迁移,是大规模人口的远距离迁移,在明朝成风。


每一次大规模人口的迁移,都帮随着生产力的飞速发展和承载能力的提升,大航海时代的欧洲人蜂拥向美洲,拉丁美洲便也有了族谱和故籍,阿根廷人传说着来自意大利的祖先。


出走和死亡大抵相同。


告别是人生的主题,告别故土和告别故人,总是一种告别,面对告别,不同的民族有不同大答案。


西班牙人乐天敢闯,所以墨西哥有亡灵节,相当于我们的清明,亡灵节的适合,墨西哥人载歌载舞。是西班牙的气候和地理,决定了西班牙人的乐天敢闯,毕竟闯不闯这气候也不适合农耕,乐不乐的再征服运动也搞了八百年才搞完,生死不是寻常,死去才是解脱。


突厥民族把分别视为寻常,告别就像是没有告别一样,人生如线,交错纵横,有的人像纵贯线,有的人像平行线,交叉便是相遇,分离便是轮回,能不能再会,全都托付于命运,突厥人歌颂友谊比天高,但他们为了游牧,一次一次的告别故土和故人。


生产决定了文化,历史决定了习俗。


农耕民族大抵重视别离,又讳莫如深。中国人不善于告别故土,和中国人一样的农耕民族如意大利人,大抵都是如此。所以,总要通过什么来留下对故土的纪念。


但是中国又有自己独特的历史,漫长的封建制度,让家的概念融进了每一个人的血脉。告别人世,孔子说,事死如事生。


祭若在。


家的概念本就极重,又遇到了明朝以来的生产力大爆发,一浪一浪的人走向他乡,带着族谱。但族谱总归不是先人,走了,便是走了。走了不是解脱,走了是新生。


《淮南子》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清明节也因为节令期间“气清景明、万物皆显”而得名。


万物萌发的季节里面,我们燃上一抔纸钱,摆上二三贡品,念起了给从未谋面的人的家书。


就是要把这告别的仪式,放在新生的季节。


旧的离去,新的萌发,但是新的人,从未忘记旧的,不管他们做过什么,总归是他们带我们来了这个世界。不管他们创造过什么,总归我们要在他们创造过的痕迹上,继续我们的创造。


祭奠不是为了亡者,祭奠是为了活着的人,不要忘记自己的历史,不要忘记家族的历史,以至于不要忘记了民族的历史,不要忘记了国家的历史。在这一个维度上,新旧更替,万物更新的春日里面,我们民族用盛大的纪念,来告慰故人,告慰自己。


征尘疲倦,攀援坎坷,朝雨浥倦,重新启程。


总是要在茫然纷扰的俗物里挑出一天,和过去的人对对话,和未来的自己谈谈心,然后才能整理自己,如菩提树,似明镜台,重新出发。


旧日已矣。


未来,我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