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戏剧人不怕穷!“先看剧后付费”你敢去吗?

茜文 文娱春秋 2022-05-07



20多年前,在中央戏剧学院的实验小剧场里,孟京辉的一部实验戏剧开演。演出结束后,演员拿着票箱,让大家随意,觉得戏值多少钱,就往票箱里投多少钱。

2021年12月,音乐人小柯的剧场推出新的音乐剧《西大钟下》,也采取了同样的“先看剧再付费”模式。

对于“结果”,小柯还是满意的,比之前的营收更高了。但在过程里,他也见识了人性——“特别有滋有味”。

被检验的何止是人性的底色、剧作内容质量的好坏,更是国内音乐剧市场化道路的一次“实验”。


在小柯剧场做了10年音乐剧制作人的谢秋,几年前写过一份《原创音乐剧小剧场的自我经营之路》报告,她分析音乐是小柯剧场的基础,但剧场又是多功能的,如包含剧场录音棚、音乐主题餐厅,他们希望的小柯剧场其音效是国内顶尖的。

小柯剧场位于北京798艺术区,这里原是一片几近废弃的工厂,一些艺术家进驻后,798成为北京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新鲜的艺术展与满是锈迹的工厂发生碰撞,让这个地方迅速成为文艺青年的热衷地。


小柯剧场一共两层,二层是剧场。剧场运营之初,正如谢秋报告所写,一层是餐厅。


“剧场前几年,我们在剧场一层开了个饭馆。本来想用饭馆养剧场,没想到前几年都是剧场养饭馆,开饭馆比开剧场更难。术业有专攻,隔行如隔山。”关于盈利这块,小柯形容“一言难尽”。

比开剧场更难的,是没戏演。

小柯剧场于2012年正式运营,开业前一个月,剧场的楼还没盖好,演什么?小柯也没写。

小柯用“一边盖房一边写剧”形容最初状态。

正式开业前一天,剧场还是工地。同事问小柯:“咱明天能演出吗?”

小柯说:“今夜里进桌椅,明天上午进灯光,明天晚上咱们演。”

剧场刚装修完,味道一时散不去。据说菠萝皮能快速去味,剧场俩小伙到自由市场,捡了几筐没人要的菠萝皮,待观众进场前,迅速收走菠萝皮。

剧场成立后,小柯先写了两部话剧,“当时没着急写音乐剧,因为不会,还在学习。”此后,小柯创作了音乐剧《稳稳的幸福》。如今,这部剧已成为小柯剧场的经典。


“后来就这么积累,一年写一部,有时候急了一年写俩。”小柯对「文娱春秋」说。

没戏演的时候,剧场做过各种文化活动,比如“影响”系列演唱会,小柯找来一些他认可的唱作人,在剧场连开演唱会。

其实,剧场筹建之前,小柯从未想过要做自己的剧场。“开始谁能想到自己弄剧场,疯了?”小柯说。

《稳稳的幸福》前,小柯曾初试创作音乐剧《凭什么我爱你》,这部剧于2007年首演,直到2011年收回投资。

“其实没投多少钱,就百十来万,但我花了4年才收回来,而且很费劲。”小柯对「文娱春秋」说。

直到该戏签了一轮保利的巡演,“我一看账目平了,赶紧喊停。然后导演还急了,我说废话,再演就更赔了。反正赔的不是你们的钱,你们不知道。”

小柯外甥女是学金融的,她给舅舅专门分析了这轮音乐剧演出钱难赚的原因­­­——钱花在了从A剧场到B剧场的时间里,打一枪换一地儿,永远有不停的重复成本,演完之后再启动成本翻番。唯一的解决方案——建自己的剧场。

小柯说,这时才领悟到百老汇、伦敦西区的商业模式,“不是因为戏多牛,而是成熟的产品和盈利模式可以得到固定的回报率。”


10年前,小柯筹建剧场。剧场对他来说,就是一个空间。“只要给我一大屋子,能有地儿演,能有地儿坐着看,这就叫剧场。”小柯对「文娱春秋」说。

小剧场戏剧运动最早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欧洲,是西方戏剧反商业化、积极实验和探索的产物。1982年,导演林兆华首次将小剧场话剧《绝对信号》搬上舞台。1995年,北京人艺小剧场是北京最早建成的小剧场。

随后几年,小剧场的影响漫及全国。以北京来看,先后建成海淀文化馆小剧场、蜂巢剧场、九个剧场等小剧场。这些剧场从规模、硬软条件等,各有特色。如蜂巢剧场,是孟京辉花了500万为《恋爱的犀牛》专门打造的剧场。“九个剧场”,即同一设施内同时出现9个剧场,最小的 50平米,最大的1500平米。

不同于这些戏剧小剧场,“小柯剧场”里,小柯本人创作的音乐是其音乐剧的核心,更是剧场的核心。如《稳稳的幸福》中贯穿的音乐,多是小柯曾经的经典作品,如《谁》《你说我容易吗》《等你爱我》《最爱这一天》《因为爱情》等。

“别人忽悠我,说剧场得有声学……,只要别空(场),有没有声学无所谓。”小柯说。

从可以容纳一万人的场馆到800人的剧场,小柯都没选。

他最后看中的,就是798一幢未完成还需要盖的二层楼。盖好后,剧场最多可以容纳199个人。

“有人骂我,说为什么不选择一万多人或800多人的剧场?”小柯说,“200人还未必能坐满。”

“我想做一件事,让很多人想起来牛,看起来牛不牛。底下坐20多人,上座率还不到1/10,你多难受?”

10年过去,无数艺术家在798开展、闭展、开店、闭店。小柯剧场的剧场还在,除了一楼的主题餐厅。

小柯说,自己喜欢音乐剧,一直很小心不让它沦为生存的方法。做剧场也是如此。

“这10年,我不太从音乐剧上赚取任何利益,它是我纯热爱的理想。”


小柯在正式接触音乐剧前,他更著名的身份,是音乐制作人,创作过很多家喻户晓的歌曲,跟他合作的歌手更是大腕云集,叶蓓、老狼、陈奕迅、王菲……2000年后,随着网络音乐兴起,唱片市场日渐萧条。2005年,湖南卫视举办了第二届“超级女声”,海选出了后来红极一时的李宇春、张靓颖、周笔畅等歌手。

这对小柯等已然功成名就的传统音乐人来说,是一次颠覆性的打击。

回首过往,小柯对「文娱春秋」分析:“原来的90年代,音乐是掌握在少数人手中的特权,无论写作、筛选还是播放都在少数人手里。对大众来说,你爱听不听。严格来说是不公平的。后来只不过音乐变得公平了,音乐通过网络传递让大家有了自我选择的权利和自由展示的权利。当真正的审美浮现出来的时候,你突然发现自己是少数人。”

那几年,小柯写音乐如设计一个产品,“特无聊,不好玩了”。

当时,小柯身边的同行喊(音乐)倒退。“社会不可能倒退,它只可能是一种原因的出现。”小柯说。

“我想了好几年,终于弄明白这才是音乐的常态。把音乐完全商品化还是把它当成传递思想的工具,这是不一样的。你要把音乐做成商品很容易,但让它传递精神、传递思想,这很难。”

“写音乐不好玩”一直到2006年,小柯“被人忽悠遇到了音乐剧”,他在其中发现了音乐的灵性与自由——“音乐剧场景是固定的,观众在故事中被你带走,音乐在其中充满了自主性。”


这两年受疫情影响,很多剧场不能如期开业。

2020年,小柯剧场关停了8个月,开业后,因疫情管控,上座率要求不超过75%。

“我们有一个全国20场的巡演,虽然上座率控制在75%,人还是挺满的。”谢秋对「文娱春秋」说。

几年前,谢秋在《原创音乐剧小剧场的自我经营之路》提及,小柯剧场的未来之路——以北京798小柯剧场为样板,将在一线城市,建立多个小柯剧场,以当地演员资源为依托,进行主角巡演,大部分演员驻演的商业模式。

谢秋说,小柯剧场将于今年9月开启多个城市全国巡演,并且不止有200人剧场,更有千人剧场。

从学写剧本、创作第一部音乐剧、到建立小柯剧场,小柯与音乐剧结缘已经16年。借助小柯过往音乐名曲,以及798独特的文艺环境,这所剧场培养了固定的观演人群。正因如此,让小柯有胆量尝试今天的“先看剧后买票”。

因为小柯的“名曲效应”,小柯剧场能坚持至今。但这不是其它音乐剧剧场能复制的。

音乐剧在国内发展近30年,但在业内人士看来,依旧处于未市场化、不成熟的初级阶段。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民族音乐与音乐剧研究中心制作人孙维光去年在《中国音乐剧产业发展传播现状与前景》文中提及,音乐剧在国内“专业人才十分匮乏,是我国音乐剧产业发展陷入困境的重要原因”。

而小剧场尤其艰难。

正如小柯新戏《西大钟下》的核心,所有理想的光芒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是否还能照耀戏剧人前行?


撰稿 | 茜文
编辑 | 邱欣悦
策划 | 文娱春秋编辑部

 「文娱春秋」原创内容 转载敬请联系
我们关注文娱产业线上线下的发展
相关合作及建议请私信
招募全职撰稿,简历请发至—— wanghai@wanghai58.com
REVIEW

往期回顾

政策收紧风口不再,剧本杀还“杀得动”吗?

半岛铁盒是啥?当周杰伦被00后遗忘
香港音乐的没落|十九年了,再无故人来
还要纵容“抄袭犯”到什么时候
特效公司求生记:我们是影视工业的弃子
为什么我们还不能做到对奥斯卡不在乎
咋跟漫威掰手腕?《新蝙蝠侠》虽好DC布局仍乱
怎么拍好青春片?重庆女孩在好莱坞交出完美答卷
「凋零的武侠」如今的影视江湖,早已不讲“武德”
清朗行动300天|饭圈从集团军到游击战
「银幕上的战场」主旋律电影简史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