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他的名字来自诗经

尔新 汉嘉女1 2021-12-25


晚年改称老张同志

© 尔新|文


张闻天


这个人小毛润之7岁,却做过Z共最高领导人。他叫张闻天,名字来自《诗经》“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是启蒙老师替他取的。他后来果然名声响亮,声达于天。但也因为坦率发声,被一贬再贬,甚至姓名也不准公开,就连病逝后,花圈上也只能写“老张同志”。
 
然而,就是这个老张同志,在毛泽东身处困境时,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为毛泽东站台说话。关于这段历史,毛泽东在19601225日谈话时,告诉身边的人说,我就受过压,得过三次大的处分,“被开除过党籍”,撤销过军职,不让我指挥军队,不让我参加党的领导工作。我就在一个房子里,两三年一个鬼也不上门。
 
正是在这段时间,19331月,张闻天进入中央苏区,与毛泽东有了接触。第二年广昌战役后,张闻天负责主持苏区政府的日常工作,与毛泽东都住在瑞金的沙洲坝,同在一地办公,住的院子相邻,双方有了更多了解。面对根据地反围剿失利的原因,两人通过交流,发现彼此看法比较接近。
 
在接下来的长征途中,张闻天和毛泽东、王稼祥走在一起,成为后来掀起巨浪的“三人团”。此时的毛泽东,对行军路线、指挥作战仍然没有发言权。但张闻天和王稼祥作为政治局委员,两人有。当时,红军在湘江战役中损失惨重,毛泽东明确向张闻天提出:不能再照原计划行动,去与红二、六军团会合,而应改为向敌人兵力薄弱的贵州进军。
 
对于这个问题,张闻天与王稼祥之间有个著名的“橘林对话”。在一片橘林中,王稼祥问:“我们这次转移的最后目标,中央究竟定在什么地方?”张闻天说:“咳,也没有个目标。这个仗看起来这样打下去不行。毛泽东打仗比我们有办法,我们是领导不了啦,还是让毛泽东出来吧!”
 
当晚,王稼祥就把张闻天的这些话告诉了彭德怀,然后又转告给了毛泽东。几个人一传,几位将领也就都知道了张推举毛指挥军队的想法,大家都赞成让毛泽东出来指挥军队。耿飚曾对张闻天此举这样评价说:如果没有张闻天首先提出这个问题,遵义会议就不可能召开。他不提出来,也没人敢提。过去苏区有多少同志因为提不同意见挨整,谁敢轻易说话?如果谁也不提,毛主席也出不来,红军就不可能胜利到达陕北,也就不可能有后来的发展。如果不是张闻天首先提出这个问题,遵义会议就只能是按照黎平会议的决定总结过去的经验教训,而不是从组织上让毛泽东进入常委参与军事指挥,问题还是不可能得到彻底解决。
 
从这个意义上说,是张闻天促使遵义会议成功召开,让毛泽东重新走到前台。会议推选毛泽东为常委,指定张闻天起草会议决议。随后,中央常委讨论分工问题,决定由张闻天取代博古担任总书记,在党内负总责。对此,毛泽东一再肯定,在七大的一个讲话中说:遵义会议是一个关键,对中国革命的影响非常之大。但是,大家知道,如果没有洛甫(张闻天)、王稼祥两位同志从第三次“左”倾路线分化出来,就不可能开好遵义会议。同志们把好的账放在我的名下,但绝不能忘记他们两个人。
 
张闻天是中共历史上的第五任书记。在总书记任上,是他把毛泽东扶上了第一领导的位置。遵义会议后毛的实权并没有一步到位,只是协助周恩来指挥军事。张闻天后来看出周恩来军事能力有限,提议由毛泽东担任前敌总指挥,在总书记领导下分管军事,从此毛周就调换了位置,周成了毛的军事助手。
 
这段时期,毛泽东与张闻天关系密切。他看见35岁的张闻天对地方工作部部长刘英心有所动,便提议红军政治部主任李富春,将刘英调到中央纵队。李富春给刘英写了一张便条,要她立即到中央纵队接替邓小平的工作。刘英报到后,感觉有点奇怪,转身找到毛泽东。毛泽东说:“你知道谁提议你来的?”刘英说:“是李富春呀。”毛泽东摇摇头,说:“是我提议你来的。在后梯队太累,你一个小女子要拖垮的。小平上前方了,这儿有个女同志就行。
 
毛泽东说的是实情,但刘英分明感觉到,毛泽东这样做,是在替张闻天搭鹊桥,为他们两人谈恋爱创造条件。等到长征结束,红军来到陕北,张闻天和刘英的恋爱之树,便已瓜熟蒂落。
 
在瓦窑堡,张闻天分到一孔窑洞。两人结婚时,没有举行任何仪式,也没有请客,两个行李合在一起就成家了。毛泽东听说后,从直罗镇赶来瓦窑堡,那天刚好打了胜仗,毛兴致很高,兴冲冲地闯进窑洞里来,大声说:“刘英,你结婚不请客我可不承认呀。”接下来,毛泽东随口念出一段打油诗:“风流天子李三郎,不爱江山爱美人。当今洛甫作皇帝,又爱江山又爱美人。”算是闹了一回新房。
 
19351月遵义会议,张闻天接替博古做总书记,到19433月中央政治局正式推定毛为主席,完成组织交替,张在总书记任上的时间长达八年。八年期间,自始至终,张闻天对毛泽东都是尊重的,大事都同毛商量,毛的主张、方针、策略,在张闻天手里通行无阻。两人合作愉快,毛泽东感谢张闻天对他的全力支持,当着众人的面称张闻天是“明君”,叫张闻天的妻子刘英为“娘娘”。
 
为顺利完成交接,张闻天还在担任总书记期间,就已经把政治局会议的地点,移到了杨家岭毛泽东住处。张闻天只在形式上当当主席,一切重大问题均由毛泽东决定。张闻天的实际工作,逐渐转移到了宣传教育部门。
 
对此,毛泽东不止一次赞叹:“洛甫这个同志是不争权的。”
 
然而,也是在权力顺利移交的过程中,两人的关系开始出现裂痕。
 
1938年秋,毛泽东要与江青结婚,许多老同志有意见。当时在中央党校学习的王世英给中央写了一封信,说江青在上海桃色新闻很多,毛主席同她结婚不合适。信上签名的人一大串。项英也从南方根据地发电报表示反对。这些意见汇总到张闻天的窑洞里,不能置之不理。中央几位领导希望张闻天出面劝阻,毕竟他是第一把手,说话有点分量。这让张闻天非常为难:结婚是个人私事,外人不便干预;但大家的意见也有道理,领导人的婚姻还是稳重点好。考虑再三,张闻天以个人名义,给毛泽东写了一封信,大意是:你同贺子珍合不来,离婚,大家没有意见,再结婚也是应该的,但是否同江青结合,望你考虑。因江青在上海是演员,影响较大。这样做,对党对你,都不大好。
 
毛那时住在凤凰山底下,他把信给罗瑞卿看了,罗又给杨尚昆看了。据杨尚昆后来回忆,张闻天的态度很坚决,不赞成毛泽东同江青结婚。当时中央的同志,别人都默不作声,只有张闻天明确反对。这让毛非常反感,一拍桌子说,老子就要同她结婚,谁管得了。第二天就在供销社摆酒席两桌,宴请宾朋,来宾中唯独不请张闻天。
 
为这事,妻子刘英曾数落过张闻天,说你为什么以个人名义写信呢,以中央的名义多好呀。其实,以个人名义固然得罪人,但以中央名义,恐怕就更欠妥了。总之,人已经得罪了,不可挽回。此后,只要有选择机会,张闻天总是选择远离毛泽东的地方。
 
抗战胜利后,抽调大批干部奔赴东北,张闻天主动要求前往。从中央核心圈子,下沉到地方工作,张闻天先后担任过省委书记、东北局常委兼组织部长、东北财经委员会副主任等职。
 
49后,周恩来征求张闻天意见,是到中央部门任职还是出任驻苏大使,张闻天选择了后者。有人认为以他的资格和身份,出任大使是大材小用,内中定有隐情。其实远离北京是他内心的选择。1954年底,张闻天任满回国,担任外交部第一副部长,并当选为政治局候补委员。一切看来都还比较安定。
 
1959年,召开庐山会议,张闻天人生出现重大转折。因为在会上赞同彭德怀的意见,作了剖析“大跃进”错误的深刻发言,被定性为反党集团成员。还在发言前,气氛已经相当紧张,田家英、胡乔木等人都打来电话,劝他少讲。但张闻天认为,从当时的特殊情况来看,只有毛泽东出来纠正“大跃进”的错误,才有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即便“犯上”也要把话讲透。
 
没想到却因此受到批判。他曾想过和毛当面交换意见,但在“美庐”院外,他的请求遭到拒绝,答复是:主席很忙。
 
不久,张闻天收到毛的一封信,信写得很挖苦。信中说:“怎么搞的,你陷入那个军事俱乐部去了。真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你这次安的是什么主意?那样四面八方,勤劳艰苦,找出那些漆黑一团的材料。真是好宝贝!你是不是跑到大海龙王敖广那里取来的?不然,何其多也!然而一展览,尽是假的。”“我认为你是旧病复发,你的老而又老的疟疾原虫远未去掉,现在又发寒热症了。”“你把马克思主义的要言妙道通通忘记了,如是乎跑进了军事俱乐部,真是武文合璧,相得益彰。”
 
后来,批判进一步升级,追查根本不存在的“军事俱乐部”和“里通外国”。张闻天对此非常伤心。他对妻子说:“说别的什么,那是观点不同;说我里通外国,真是活天冤枉!
 
再后来,他被停止工作。这让他感到万般悲凉和痛苦。他几次三番给毛写信要求工作,都没有答复。他找到邓小平,邓建议他研究国际问题。他找到刘少奇,刘说国际问题,外交战线,暂时还是回避的好。建议他搞经济。
 
他按刘的意见找了当时的经委主任李富春。李同张在东北局财经委员会曾一道当过陈云的副手,听张闻天一讲,非常欢迎,说我们这儿正需要你这样懂得经济理论的人,欢迎你来。谁知过了不久,张闻天就接到李富春来信,告诉他请示未获批准。
 
上面的意思很清楚,就是要他闭嘴。
 
张闻天这才明白,庐山之后退出政治舞台,这还不够,哪怕研究经济理论的心愿,也不允许。他到上海、浙江、湖南调查,写了一份《关于集市贸易等问题的一些意见》,提出进一步开放集市贸易,拓展流通渠道、调整工农业产品比价等政策建议。
 
报告送上去不到两个月,上面就发出指示,重点批判“单干风”、“翻案风”、“黑暗风”,并决定对“彭黄张周反党集团”进一步审查。张闻天的报告成了新的罪证。1965年进行“社教”运动,报告再次成为批判对象,指斥为又一次向党进攻,其性质超过了庐山会议上的发言。
 
随后,文革降临,张闻天受到软禁和批斗。196910月,他被逐出北京,发配到广东肇庆。参加过长征的妻子,10年前便受丈夫牵连,撤销了党内外职务,此次又随同丈夫下放,一同承受被淡化、边缘化,乃至闲置的命运。
 
1973年,继第一次写信请求回北京未获允准后,张闻天和刘英联名写信给毛泽东和中央,重复以前的多次请求,希望早日回京,结果仍未获得批准。直到19747月,张闻天写给毛泽东的信,经王震转呈,于10底送达毛泽东案头,信中仅仅提说“希望回到北京生活和养病”, “能有机会到各地参观学习”,再无别的要求。毛阅后,让身边的人员签批:“到北京住,恐不合适,可另换一地方居住。”
 
这个地方后来确定在无锡。1975823日,张闻天同妻子离开了幽居6年的流放地肇庆,迁居无锡。
 
197671日,张闻天心脏病猝发,倒下后就再也没有醒来。
 

  推荐阅读  

极其难得的私密照片,其中有些画面你绝对没见过(增订版)

他是中国最深明大义的军阀,死后国葬于刘备墓旁

北京城没有毁于战争,而是毁于... ...

月坛北街五号楼  |  动荡年代的贵族

坐在河边的十八岁的哥哥,后来怎么样了

他死在凌晨  |  查理彭谈乔冠华往事

一个装字,贯穿古今

盼君,君不归   |  乱世姻缘

在昆明开往上海的列车上

把人字写端正   |   巾帼不让须眉

红色娘子军连背后的故事

1.76亿独生子女面临的困境,已经来临!

一段旧情  |  老成都  |  他是抗战功臣 

陕北一枝花:102岁的林彪前妻

我太听话了 | 我对跌倒的“敬畏”

殊途同归 | 医生说她活不过50,她活到93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