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例行抢跑] 巴塞尔报告(第二期)

拍老师 拍帮主 2022-10-06

前言

各位早上好中午好下午好晚上好~传说中的瑞士内参又来啦!(上一集请见:《巴塞尔报告(第一期)》


第一部分,当前流行株

  • BA.5继续全球流行,已经成为全球除南亚(印度、尼泊尔)之外其他所有国家/地区的主流毒株;

  • BA.2.75分支在过去两周时间的序列数增长了三倍,正式成为印度的主流毒株,并且已经出现多个稳定的子分支(后面有详细分析);

  • BA.4分支在获得额外刺突蛋白突变R346T后(即BA.4.6),增长速度明显回升,已反超所有不带刺突蛋白346位点突变的BA.5,相对优势大约为每周20%左右(后面有详细分析);


——请品鉴:


  • 全球多地的BA.2和BA.5分支也开始出现趋同演化现象,多次独立演化出刺突蛋白346位点的突变,包括但不限于:BA.5.9、BF.7、BF.11等(注:"BF"是"BA.5.2.1"的缩写)。BA.5在获得346位点突变后的增长速度也有所加快(后面有详细分析)。




第二部分,BA.2.75相对增长优势分析


其实这部分咱们已经单独抢跑过了,速度比Cornelius小哥还略快一丢丢,

详见:《关于BA.2.75的一些最新抢跑》


——请品鉴:

↑ 以上是大预言家(此处为褒义)Tom Wenseleers老师的多项式拟合结果,

BA.2.75最终将在大多数国家登顶~

(当然了,这点不保熟,毕竟谁都没法保证会不会半路里杀出个程咬金)


——换个角度品鉴:

↑ 同样来自于Wenseleers老师,BA.2.75的日均相对增长优势,其中:
  • 红色柱子代表BA.2.75 vs BA.2的战绩;
  • 蓝色柱子代表BA.2.75 vs BA.5的战绩。

以上两图翻译成人话就是:
  • 在印度,BA.2.75相对于元祖版BA.2的增长优势高达每天16%左右;
  • BA.2.75相对于元祖版BA.5的增长优势也有每天4%-6%左右。
  • 由于其他地方的BA.2.75序列数量太少,所以暂时没法精确估算(置信区间感人…);
  • 作为对比,当初BA.1取代Delta时的相对增长优势大约是每天20%左右,当初BA.2取代BA.1时的相对增长优势则差不多是每天10%左右(不同地区有所差别);
  • 基于以上数据,Cornelius老师认为,暂时还没法确定BA.2.75是否可以在印度之外的地区成为主流毒株,并引起下一轮爆发;
  • 针对上一条,腹黑的Cornelius小哥私下表示,如果世界上没有BA.5的话呢,BA.2.75绝逼可以迅速取代BA.2,同时引起一轮爆发,所以当前这一波,无论如何都躲不掉……(显而易见,这一条不可能写进报告里
  • 最后,BA.2.75获得新的刺突蛋白突变并因此出现子分支速度,明显要快于其他Omicron分支(也有可能是因为印度检测量不足和测序比例偏低的锅),详见下表~

——请品鉴:↑ BA.2.75+S:L452R可还行……


第三部分,Omicron各分支之间的重组事件

  • 截止2022年8月3日,Pango委员会正式命名的重组株已经排到了XAQ,总共37种,其中有35种是Omicron流行期之后的新发重组事件;
  • 涉及到BA.4/BA.5的重组株已经开始出现,其中有两组已经正式命名(XAJ和XAN);
  • Cornelius小哥表示,截止目前,还没有重组株能够成为全球性或区域性主流毒株(这话其实不太严谨……毕竟BA.5本身就很可能是重组产物,只不过没法揪出源头而已);
  • 疑似还有大量重组事件因为技术原因没法发现(画外音,当初Baric老师说冠状病毒共感染后的重组几率高达25%左右…咳咳)



第四部分,BA.5相对于BA.4的增长优势

  • Cornelius小哥表示,现在终于可以实锤,BA.5拥有相对于BA.4的增长优势,这种相对增长优势虽然不大,但足够显著;
  • 具体而言,在BA.4/BA.5两兄弟刚刚面世的时候,BA.4的序列数量比BA.5多三倍左右;然而截止8月3日,BA.5的序列数量反超了BA.4足足2-10倍…或者说,BA.5相对于BA.4的增长优势差不多是每天1%-3%。

以下是咱的一点发散思维:
  • 我们已经知道,BA.4和BA.5的刺突蛋白部分几乎是一样的,所以这种增长优势背后的原因,并不是当前最常见的免疫逃逸;
  • 巧合之处在于,根据某些还没发表的动物模型试验结果,BA.5在仓鼠模型上的致病性要高于BA.2和BA.4,然后根据葡萄牙、丹麦、土澳、纽村和日本的真实世界初步数据,BA.5的重症风险也有可能高于BA.2和BA.4……所以BA.5的这个增长优势,会不会刚好也是毒力因子?

——顺手抢个跑,请品鉴:
  • 最后,类似BA.4和BA.5这种情况,已经不是第一次上演了……当初Delta也发生过类似的兄弟相残。具体来说,Delta旗下21A、21I和21J三个分支,刺突蛋白部分也长得一毛一样,然而21J分支快速地取代了21A和21I~



第五部分,BA.4/BA.5旗下徒子徒孙们的疯狂内卷

  • BA.4和BA.5旗下各自冒出了不少相对于老一辈更有增长优势的子分支;
  • 其中风头最旺,甚至已经惊动了主媒的,是BA.4.6(咱这边也收到了一点后台点播)……BA.4.6比原始版BA.4多出了刺突蛋白R346T突变(又见346位点……是不是回忆起了当初的BA.1.1?);
  • BA.4.6在北美最为普遍,从5月中旬到7月中旬的两个月时间,其在整个BA.4大家族的相对份额从1%飙到了20%左右;
  • 在北美和欧洲,BA.4.6不仅有相对于原始版BA.4的增长优势(大概每天5%),甚至还有相对于原始版BA.5的增长优势;
  • 但是憋急,靠着单个关键突变一举逆风翻盘这种桥段,只存在于爽文里面~现实世界当中,BA.5也在疯狂获得346位点突变,比如BF.7(额外获得了S:R346T)和BA.5.9(额外获得了S:R346I)……又见疯狂的趋同演化……是不是回忆起了当初的BA.2.12.?
  • 总体而言,BA.4/BA.5两大分支里头,适应性最好的是BA.5.2.1一族(已获得专属Pango代码:BF)。然而耐人寻味的是,BF系列并没有额外的刺突蛋白突变,也就是说这一分支的相对增长优势……是不是回忆起了上面提到的BA.4 vs BA.5兄弟相残?


第六部分,拥有多个刺突蛋白突变的BA.2子毒株不断冒头

  • 虽然总体而言,BA.2已经被BA.5拍在了沙滩了,但仍然能够不断输出各种阴间子毒株;
  • Cornelius小哥直接点名印度了……政治正确什么的根本顾不上了;
  • 这些阴间子毒株数量一般不算多,并且很多都是昙花一现,不足以威胁BA.5和BA.2.75的江湖地位;
  • 比如说,Cornelius小哥举了几个栗子~

——请品鉴:
怎么样?怎么样?阴不阴间?
而且,很凑巧,腹黑的Cornelius小哥举的这俩栗子,
刚好是两个在印度的增长率暂时超越了BA.2.75的奇葩存在~
(照惯例,含焦量太高的玩意儿是不方便写进内参的…)

——请品鉴啦:



第七部分,值得关注的BA.2热点突变

——请品鉴

↑ 这个不用解释了吧……


以上,搬运完毕。

让我们再次感谢Cornelius Roemer小哥!

各位两周后见!




第八部分,顺便夹带一点私货


来都来了,顺便夹带一点儿私货吧。

这几天含焦量最高的阴间毒株,是下面这货。

来自俄罗斯,必属精品。

Delta(AY.122)+Omicron(BA.2)多重重组株,

甚至还带了一丢丢BA.1的特征突变(但也有可能是趋同演化产物),

其中:

  • 上图绿色部分的突变来自于AY.122;

  • 蓝色部分来自于BA.2;

  • 红色部分是BA.1的特征突变(S:NL211I),但也有可能是趋同演化出来的;

  • 而剩下的一大堆黄色部分,全都是这货自己憋出来的特有特变


——具体请品鉴:

圣彼得堡那边负责测序工作的Georgii Bazykin老师表示:

  • 截至目前的5条序列都是真家伙,不是测序错误,不是共感染,不是实验室污染事故;

  • 这5条序列全部是近期的人群随机抽检结果,不是聚集性感染,也不是预先知道有阴间毒株,然后顺着感染链做测序


以上~

各位,再重复重复上一期的碎碎念吧:

关注咱这三无公众号的福利,那可是杠杠的~

定期抢跑瑞士卫生部同款内参可还行?

由巴塞尔大学学神Cornelius Roemer老师亲手打造(虽然就是个大杂烩),

由在下亲手翻译(同时还掺了一堆私货)~

雷打不动两周一期(不跳票的话)

各位,两周后见啦。






如需留言评论,请移步后花园:




另外,本人知识星球正式开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