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十年后能在社会上站稳脚跟的娃,基本都有这2个气质,跟穷富无关

佑子爸爸育儿 佑子爸爸育儿 2024-04-25

俗话说,“穷养男孩,富养女孩。”

这句话同样被静静奉为圭臬,然而随着孩子越来越大,她开始对这句话有了一些怀疑。因为照着这句话养孩子,孩子并没有让自己多省心。

她家刚好一男一女,女儿今年12岁,儿子8岁了。

女儿从小就得到了家里的一切宠爱,说买什么就买什么,光扔掉的玩具都不知道有多少了。

对于儿子,全家人的态度也很一致,如果对儿子百依百顺,那么长大后,难免会不走正道,所以儿子的愿望很少会被家人满足。

可是,如今两个孩子的性格,却让家人头疼不已。

女儿基本不会体谅父母的辛苦。尽管已经十几岁了,仍然是想要什么就要什么,当然家里人基本不会不满足。

但女儿对于这样的事情已经司空见惯,享受这些毫无压力。家里人担心,万一以后家里无法满足,女儿会发多么大的脾气。她会不会变得不接地气,认为寒酸的家庭配不上自己。

儿子则变得越来越自卑,不爱说话,不喜欢社交,有时候激动了还会表达恨意,这一切明明都是为了他好,他为什么还不领情?

我认为,静静是完全搞错了穷养和富养的概念,真正的富养不是有求必应,穷养也不是一毛不拔。

而且,我觉得不管是穷养还是富养,目的都是为了培养孩子长大以后在社会上自立的能力。

那么我们要培养孩子什么样的气质?如何培养呢?

十年后能在社会上站稳脚跟的娃,基本都有这2个气质,跟穷富无关。

一:宠辱不惊的气质

静静之所以要“富养女”,就是要希望女儿在长大后,面对那些物质上的诱惑,能够有足够的定力。毕竟当一个人什么都领略过以后,就不会再轻易被诱惑了。

静静这种方法虽然有一定作用,但绝对不是最好的办法。想要让孩子能够从容面对诱惑,最好的办法,就是培养出他宠辱不惊的气质。

曾经在网上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女孩子和男朋友约会吃火锅,一不小心,女孩子的筷子掉到了地上。这时候,男孩子表情非常紧张,忍不住责怪女孩,为什么那么不小心。

而女孩子则特别惊讶,筷子掉地上,捡起来再换一双就好了。为什么要大惊小怪,还要把别人责怪一番呢?

后来,有懂心理学的网友表示,这是因为男孩从小成长的环境中,是不允许发生这样的错误的。

家里的事情必须精确地在父母的掌控中,如果因他而偏离,那么他就会受到严厉地责备。

每一次错误的发生都会带来强烈的责备,让男孩形成了条件反射,他自然对一切生活上脱离轨道的事情会表现出恐慌的情绪。他的生活最好是按部就班,不然他的行为总会被情绪所控制,很难回到理智。

我们知道,事情总是在发生变化,也往往会脱离预想的轨道。如果没有足够的定力让情绪保持稳定,怎么能够理智地对发生变化的新事情重新规划,认真梳理,从容面对呢?

而想要孩子能够有宠辱不惊的气质,我们必须给孩子提供一种抱持性环境。

所谓抱持性环境,就是让孩子时刻能感觉到一种安全感和归属感。孩子犯的错,只要不是故意的,我们都只是笑一笑,抱抱他说没关系。

即使他是故意的,我们也可以坐下来,跟他谈一谈,和他商量订立规则,所有的惩罚都是在规则下进行。并且让孩子明白,我们的惩罚只是针对他的行为。对于他,我们永远是无条件的爱。

二:自律的气质

自律的好处,已经不需要大讲特讲了。我们都知道,成功的人,基本上都具有自律的气质。

然而我常常看到这样的一个场景,奶奶带娃,但是又要做家务,家里也没有人帮忙,万般无奈之下,发现了一个带娃神器:手机。

一个孩子,哪怕是刚会走路的年纪,你都会发现,他可以盯着手机几个小时,对身边的一切毫无感觉。

他不再叛逆,也不再哭闹。天上的鸟,拂过的风,树下的虫,他都不再感兴趣。

然而,手机和自律确实是天生的敌人。

手机会及时满足大脑的需要,而自律需要的是延迟性的满足。当你费尽心机完成一件事的时候,内心会有一种特别满足和快乐的感觉。而手机给你的快乐是如此快速和直接,你甚至都不需要花费一点心力。

大脑的天性是懒惰的,有手机这样的上瘾神器在,它根本不会想要自律的。

那么,培养孩子的自律气质,仅仅是让他戒除手机就可以了吗?

当然不是的。

《自驱型成长》一书建议我们,为孩子创造良好的自律环境,为孩子重新塑造有动力的大脑。

我们的大脑不是生下来就不再改变的,我们的行为其实会改变大脑的构造。

我们的办法就是,通过与孩子的沟通,帮助他们塑造新的神经通路,帮助他们养成自律的大脑。

这样的大脑,很容易进入“心流”状态。

而培养自律的大脑,需要我们让孩子掌握对自己的控制感。让孩子感觉到自己能够胜任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不盲目剥夺孩子感兴趣方向的权利,让孩子对自己的行为有价值感。

不盲目对孩子进行批评和表扬,奖励和惩罚,而是深入了解他、支持他。不要把注意力放在结果上,而是专注于孩子的做事的过程上。

这样的孩子,才能够从自律中得到快乐,从而养成自律的气质。

你觉得,孩子的成长最需要具备什么样的气质呢?

【图片来自网络,侵立删】

我是佑子爸,家有“小魔王”,我陪她一起成长,喜欢就关注吧~

往期精彩推荐:

“凭什么姥姥把我带大,却让我多孝顺奶奶?”爸爸的回答惹人深思

孩子上小学后才明白,公立和私立幼儿园差别有多大,千万别选错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