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假带娃”的老人越来越多,宝妈敢怒不敢言,毁掉的终究还是孩子

佑子爸爸育儿 佑子爸爸育儿 2024-04-25
小静跟婆婆发生矛盾了,因为孩子的事情。
以前是姥姥带娃,每天下班的时候,孩子都会马上扑到妈妈的怀里,想要和妈妈在一起待得久一点。小静也很享受和孩子待在一起的时间。
后来,孩子的奶奶接手带娃了。小静渐渐发现了一些问题。
孩子虽然还是想念妈妈,但是跟自己才腻歪一会儿,就立刻跑到奶奶身边去了。
难道,孩子天生就跟奶奶亲吗?
当然不是,因为奶奶会给孩子拿出手机,刷短视频,孩子对那东西上瘾了。
这样的情况越来越多见了,工作日在小区里走走,你总会发现很多老人在“假带娃”。
有带着孩子一边晒太阳一边看手机的;
有自己在旁做家务,孩子在门口刷手机的;
有带着孩子看电视的;
有带着孩子在棋牌室看打牌的;有
自己打牌孩子在旁吃糖的;
还有很多很多种,尽管大家都知道这样的带娃方式不太好,但这样现象越来越多见,是为什么呢?宝妈们就算看到,也敢怒不敢言,原因是什么呢?
“假带娃”的老人越来越多,宝妈敢怒不敢言,毁掉的终究还是孩子。
一:为什么老人“假带娃”的现象越来越多见了?
我们回想一下,在我们小的时候,是如何被带的呢?我想,大部分农村的孩子,小时候的记忆,大多应该是跟小伙伴们到处玩,身边没什么大人在“带”我们。
然而随着我们城市化程度越来越深,这样的情况,基本上是不可能了。因为以下的原因,所以才导致老人们,不得已“假带娃”。
①小区里孩子比较少
跟以前的农村相比,现在小区的孩子,确实是越来越少了。老人带着娃,很难找到差不多同龄的孩子。
如果有同龄的孩子一起玩,老人会省去很多带娃的精力,她只需要看顾好孩子不发生危险就可以了。
但如果没有同龄孩子一起玩,那么老人就必须成为孩子的玩伴,但是老人的精力有限,没办法和精力旺盛的孩子时刻保持同频,这样下来,老人也累,孩子还总是哭闹。
②老人与陌生人社交技能缺乏,只愿待在家
很多老人在农村生活了几十年,突然来到城市,心理上感觉到很不适应。
因为在农村主要是以熟人社交为主,即使是不认识的陌生人,也会因为有共同认识的某个人而迅速熟悉起来。
但在城市里,老人会胆怯,有些甚至会恐惧。还有的老人,因为语言不通,更加抗拒社交了。
社交受阻,老人们就不愿意出门,只能带着孩子在家,孩子总是被关在家里,精力得不到释放,就会哭闹。
这时,只有手机、电视才能让孩子安静下来。
③有些老人有恃无恐,不负责任
为什么宝妈跟老人吵架争论,最后还是无法改变老人继续“假带娃”呢?因为如果让老人生气了,人家拍拍屁股回家了,孩子谁来带呢?
很多这样的家庭,都是爸爸妈妈都要上班的,如果老人回家了,孩子就没有人带了。
所以,宝妈就算知道这样带娃对娃不好,有时候也是敢怒不敢言的。
④老人对“假带娃”的危害认识不足
老人为什么会带着孩子看手机、看电视、看打牌?难道是老人不爱自己的孙子孙女?
当然不是的,是因为她们从来没有认识到这样带娃对孩子的危害有多大。
在她们的观念里,孩子只要吃得好,身体不出毛病,带娃的时候没有危险,那么带娃就是合格的。
至于“假带娃”有害处,她们根本就不知道。
不仅她们不知道,现在即使很多年轻人,如果没有这方面的知识,也会认为这样是没问题的,最多只是担心孩子看手机容易得近视而已。
那么,“假带娃”到底是如何毁掉孩子的呢?
二:“假带娃”的是如何毁掉孩子的
①电子设备对孩子的影响
短视频有个特点,就是时间短、刺激强,孩子总刷短视频的话,那么孩子的专注力就会受到影响。
从外面看,孩子好像可以专注地刷手机几个小时,但是不到一分钟一个的视频,让孩子的专注力也维持不到一分钟。
这样的训练,会让孩子的大脑形成新的神经回路,那就是保持对一件事情长时间的专注,他就会难受,情绪暴躁。
刷视频让孩子每隔几秒钟就“爽”一次,这种奖励机制会让孩子逐渐对手机产生依赖,也就是“上瘾”。
这样做的好处是,每当孩子不听话或者不好带的时候,给他看手机就可以。
但是危害就是,孩子从此以后很难对除手机以外的东西感兴趣,因为被动接收信息,也也失去了对世界的主动性,只愿意被动接收精神投喂。
②孩子缺乏关注、无法学习探索
虽然说是在带娃,但是仅仅是给个手机给孩子玩,或者把孩子放在一边,自己做别的事情,这样的带娃方式剥夺了孩子发展身体的各项能力和大脑发育的机会。
我们带娃的时候,要确定让孩子感受到我们的关注。这样的关注,能够给孩子提供一种安全感。在这种安全感下,孩子才能放心地去探索外部世界。
孩子身体的各项能力,需要他在与大自然的接触下,充分地运动和感知才能顺利进行。而他的学习,是要在玩耍中进行的。
在确定被关注的安全感的前提下,和自己的伙伴们一起社交,在大自然的世界里发展自己的各项知觉和平衡力,才是带娃最正确的方式。
总之,老人“假带娃”的现象,或是无知、或是无奈,我们家长最好还是抱着理解的心态去和老人沟通。
在周末的时候,尽量抽出时间,亲自带着孩子,去社交、去徒步、去发现大自然,不仅给老人时间休息,还能培养亲子之间的感情。
你平时见到过“假带娃”现象吗?
【图片来自网络,侵立删】
往期精彩推荐:
宁愿烂在肚子里,也不要对子女说的2句话,做父母的要收藏
把3句“口头禅”挂嘴边的孩子,多半有“抑郁症倾向”,要多关注
为什么以前的孩子天天挨打,却很少出现心理问题?答案太扎心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