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官员应恪守法治底线,彻底摒弃流氓习气

zbs8270886 热评与素材 2024-05-03

官员应恪守法治底线,彻底摒弃流氓习气


近日,一起“种地交钱”事件,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

“种地交钱”事件刚曝光的时候,一边倒骂镇村干部,事情的脉络刚知道个大概,又认为承包户不是个好东西。

其实,该事件的核心在于政府向村集体收取所谓的“有偿使用费”,并在遭遇承包户抵制时采取了不当的催讨手段。

然而,事件曝光后,舆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对镇村干部和承包户的指责上,而鲜少有人深入探究事件背后的权与法的问题。

这一现象折射出部分人对待权力的盲目崇拜和对法律的无视,凸显出部分官员流氓化倾向的严重性。

面对此类事件,人们不禁要问:当权力与法律发生冲突时,究竟应该如何取舍?

该事件中,镇村干部因“有偿使用费”的收取问题与承包户产生纠纷。

人家不给钱,他们就派镇领导和大盖帽上门施压催讨,进而发生冲突。

原本,双方应依法依规,通过协商或法律途径解决分歧。

然而,部分官员却选择了无视法律,通过施压催讨等不当手段解决问题。

这种行为不仅干扰了承包户的正常生产生活秩序,也严重损害了政府的公信力和法治的尊严。

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方法,使用什么样的手段,通过什么样的程序,法既是红线也是底线。

更为讽刺的是,当这些官员的行为被曝光后,他们不仅不反思自己的过错,反而将责任归咎于承包户。

为了平息众怒又以“方式方法问题”为由,把这几个“对待群众态度蛮横、言语粗鲁、工作方式严重不当”的干部,进行免职的免职,处分的处分的象征性的处理。

这种避重就轻、敷衍塞责的态度,不仅无法平息众怒,反而进一步加剧了公众对基层官员的不信任。



与此同时,当公众将目光投向另一起类似事件——

贵州六盘水女企业家向政府讨债不成反被逮捕时,发现类似的权力滥用现象并不罕见。

在这起事件中,政府欠债未还,女企业家通过非正常途径讨债却遭逮捕。

这种“双重标准”的处理方式,再次暴露了权力在法治面前的嚣张和霸道。

如果能够通过正常途径要到钱,我想女企业家马艺珈伊不会冒着这么大的风险,毅然决然与政府撕破脸。

其实官员们应该认识到,权力并非万能的,它必须受到法律的制约和监督。

当权力凌驾于法律之上时,不仅会导致社会不公和混乱,也会使官员自身陷入无法自拔的泥潭。

因此,官员们应该恪守法治底线,摒弃“老子天下第一”的流氓习气,以公正、公平、公开的态度处理公共事务。

遗憾的是,现在有人又开始给“不懂法”的副书记大老爷歌功颂德,把责任都推在那片地的承包人头上。

回旋镖早晚是要打回来的,今天为了公权力的滥用而欢呼雀跃的人,明天必然因此付出沉重的代价。

是不是等到身边的官员成了下一个李贵富,又期待包青天再世主持公道? 

当然,要解决这个问题并非一蹴而就。

我们需要从制度层面入手,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确保权力在法治的轨道上运行。

同时,我们也需要提高公众的法律意识,让更多的人懂得依法维权、依法监督的重要性。

此外,媒体和舆论也应发挥积极作用,对权力滥用行为进行监督和曝光,推动社会形成崇尚法治、尊重法律的良好氛围。

综上所述,“种地交钱”事件以及类似案例的发生,是对我们法治建设的一次严峻考验。

在这个法治社会中,我们不应再容忍官员的流氓习气,更不应让权力成为凌驾于法律之上的特权。

只有让法律成为每个人的信仰和底线,我们的社会才能更加和谐、稳定、繁荣。




热点道德卖气的在偷气,执法的在违法
李四强冤案:正义迟来的沉重反思
发抖音的“网红”副市长现象背后的思考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